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6231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3.3 堤防工程施工地质工作

4 勘察方法

 4.1 准备工作

 4.2 工程地质测绘

 4.3 工程物探

 4.4 钻探

 4.5 水文地质试验及长期观测

 4.6 岩土试验

 4.7 原位测试

5 不良土堤基勘察

 5.1 软土

 5.2 砂土

 5.3 盐渍土

 5.4 膨胀土

 5.5 人工填土

6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7 勘察成果

 7.1 一般规定

 7.2 地质报告正文,附图和附件

 7.3 原始资料归档

附录A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的应用

附录B 静力触探资料的应用

附加说明

1 总 则

1.0.1 为统一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程序,明确勘察内容,方法和要求,保证勘察成果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江,河,湖,海3级(含3级)以上新建堤防及已建堤防加固工程的地质勘察.跨堤,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按相应规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执行.

1.0.3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查明堤防工程区或已建堤防堤身和堤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规划选线,设计,施工或堤防加固提供地质资料.

1.0.4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重视调查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综合勘察手段或工程地质类比的方法.

1.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工程设计阶段相适应.

新建堤防的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已建堤防加固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两个勘察阶段.必要时还可进行施工地质工作.地质条件简单或勘察目的单一的堤防工程,经勘察设计主管或审批单位同意,勘察阶段可适当简化.

1.0.6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按勘察任务书进行.勘察任务书应明确勘察阶段,勘察目的,勘察成果,勘察工期和对勘察工作的要求等.

1.0.7 勘察单位应在研究勘察任务书内容,搜集分析已有资料和进行现场查勘的基础上,按照本规程的基本原则,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勘察工作大纲.

1.0.8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除应遵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2.1 新建堤防工程

2.1.1 规划阶段的勘察应完成下列任务:

(1)搜集各堤线方案地区的区域地质资料.

(2)了解各堤线方案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了解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概况.

2.1.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应在规划选定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勘察任务:

(1)调查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2)基本查明堤防工程方案各工程地质单元(段)堤基及邻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3)初步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4)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2.1.3 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堤线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勘察任务:

(1)查明堤防沿线各工程地质单元(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堤基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能力等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

(2)预测堤防挡水后堤基及堤内相关地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的建议.

(3)进一步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2.1.4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初步设计审批中要求补充论证和施工开挖中出现的重大专门工程地质问题勘察,为优化堤防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2.2 已建堤防加固工程

2.2.1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应为堤身,堤基稳定现状的评价和加固方案的选定完成下列勘察任务:

(1)搜集分析堤段的工程地质,施工记录以及隐患情况等资料.

(2)基本查明拟加固堤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挡水后的变化.

(3)基本查明拟加固堤段堤身的工程特性.

(4)基本查明堤身,堤基隐患的性质,分布范围.

2.2.2 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应完成下列勘察任务:

(1)查明拟加固堤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有关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2)查明拟加固堤段,堤身的结构和堤基的处理情况.

(3)查明堤身,堤基隐患的类型,规模,分布范围,分析其成因和危害程度.

2.3 堤防工程施工地质工作

2.3.1 对工程规模较大,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堤防工程,必要时应由工程建设单位组织进行施工地质工作.

2.3.2 堤防工程施工地质工作应完成下列任务:

(1)检验与修正前期勘察资料.

(2)进行施工地质编录.

(3)预测,预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

(4)参加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验收.

3.1 新建堤防工程

3.1.1 规划阶段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了解堤防工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微地貌类型,特别是岸坡型态,冲淤变化,水系特点和淹没范围等,注意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的埋藏分布情况.

(2)了解堤线附近主要地层成因类型,岩土性质,产状与分布概况,注意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土层,黄土层,冻土层,易崩解土层,盐渍土层,人工杂填土层,卵,砾石强透水层及裂隙发育,易风化,软化或喀斯特发育的岩层.

(3)了解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概况,注意大滑坡,泥石流等.

(4)了解地下水类型和分布概况.

(5)了解区域稳定性和历史地震背景和震情.

(6)了解堤防工程区附近天然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3.1.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基本查明堤线区地形地貌单元,微地貌类型,特征及分界线,河,湖变迁情况,注意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砂丘等的分布位置,规模及特性.

(2)基本查明各地层成因类型,地质年代,结构组成,岩土性质,分布规模,埋藏条件,岩土接触面状况,起伏变化,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节理裂隙发育状况.重点是堤基范围内的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土层,黄土层,冻土层,易崩解土层,盐渍土层,人工杂填土层,卵砾石层及易风化,软化岩层的分布范围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其与地貌单元的联系.

(3)基本查明喀斯特发育特征,论证其对堤基渗漏的影响程度.

(4)基本查明穿越工程区的地质构造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的发育程度,形成原因及分布范围.

(5)基本查明透水层的性质和渗透特性,地下水类型,水位(水头)变化规律,补排条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堤基相对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和特性.

(6)评价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基本烈度.

(7)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3.1.3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堤基地层结构,各层分布深度,厚度及垂直,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注意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土层,黄土层,冻土层,易崩解土层,盐渍土层,人工杂填土层,强透水卵石和砾石层以及腐植土层,含沼气层等分布情况及其性状,浅埋基岩的特性,堤基持力土(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砂土的震动液化,软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2)查明堤基喀斯特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分布位置,论证其对堤基渗漏的影响.

(3)查明堤基相对隔水层和透水层的埋深,厚度和特性,注意与江,河,湖,海相通的堤基透水层.

(4)查明工程区内埋藏的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古墓,土洞,喀斯特洞穴等的特性,分布范围,危及堤线的滑坡,崩塌,砂丘,岸边冲刷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规模和发育程度.

(5)调查沿线泉,井分布位置及水位,流量变化规律,查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

(6)进一步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3.1.4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内容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应包括初步设计审批中要求补充查明的专门工程地质问题和施工开挖中新发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3.2 已建堤防加固工程

3.2.1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查拟加固堤段,堤身,堤基病害险情性质,分布位置,出险和抢险情况,临时加固措施及效果.

(2)基本查明拟加固堤身,堤基土体性质,渗透特性,堤基及堤内外地层结构,冲沟情况.

3.2.2 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查堤身,堤基病害险情,包括堤身滑坡,开裂,塌陷,渗水,管涌流土,砂沸,淘刷,以及其他各种病害险情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范围,特征,险情成因,发生险情过程,抢险措施及效果,回填材料特点,险情发展趋势,调查护坡护岸工程现状,调查外坡堤脚地形及微地貌特征,堤外州滩宽度,决口冲刷坑,决口扇情况.

(2)查明拟加固堤身填料颗粒组成,物理力学特性,渗透特性,临时抢险加固堤段填料性质,新老填料结合情况,决口口门淤积物特性.

(3)查明拟加固堤基地层结构,各层分布深度,厚度,变化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渗透特性,渗透稳定特性,有无强透水层与堤外水体相通;

查明埋藏的古冲沟,淤塘,决口口门,古墓,洞穴,临时堵体等的分布位置,特征及其规律,查明因出险而引起的堤基地质条件变化情况.

(4)查明拟加固堤段堤基隔水层,含水层层位及特性,调查堤线附近泉,井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手摇机井穿过地层情况,沿堤水塘蓄水及渗漏特点,海潮情况及已有的长期观测资料.

(5)调查堤线漫滩阶地情况,淘金挖砂情况,当地制砖土料来源及质量,堤防白蚁,鼠,獾洞穴发育情况及人为破坏堤防情况.

3.3 堤防工程施工地质工作

3.3.1 堤防工程施工期间应收集,编录施工开挖揭露的重要地质现象及有关情况,主要包括岩(土)层分界线,渗水点位置,流量,携出物情况,堤基表土层和不良地质现象处理情况等.

3.3.2 堤防工程施工期间,应根据开挖揭露的实际地质情况,检验,修正原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必要时应选择代表性填料进行质量控制试验或进行现场原位测试.

3.3.3 堤防工程施工期间应进行有关地质问题的观测和预测,主要包括软土区筑堤后堤身沉降堤脚隆起位移变形及边坡稳定情况的观测,运行期可能产生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类型和危害性的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

3.3.4 施工地质工作人员应参加堤基,加固除险工程验收及堤身质量检查,对堤基和病害清理,填筑及处理质量,附近料场整复情况提出地质鉴定意见.

3.3.5 施工地质工作人员应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地质监测的建议.

4.1 准备工作

4.1.1 勘察准备工作应包括搜集整理工程及地质资料,进行现场踏勘与调查,制定勘察计划与勘察工作大纲,以及准备各种勘察设备,测试仪器与其他勘察器材等.

4.1.2 勘察单位应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搜集,整理,分析与工程有关的资料:

(1)区域地形地质资料,即地形图,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航片卫片等遥感图像资料,河,湖发育史,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分布图,历史地震和地震基本烈度资料.

(2)工程区资料,即堤防工程的前期勘察成果和该区与堤防有关的已建其他工程的勘察资料.

(3)工程运行档案资料,对拟加固堤防,尚应搜集工程现状,特别是各类险情,隐患资料,原施工地质资料,临时抢险加固资料,堤身结构资料,以及堤身和附近水文地质观测资料.

4.1.3 现场踏勘与调查是勘察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踏勘中应重点调查了解下列情况:

(1)工程区的地形地貌与基本地层分布情况,工程区及外围可能发生与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拟新建堤防各方案的位置.

(2)已建堤防拟加固段现状,隐患险情位置,性质,规模,发生发展过程及危害情况.

(3)工程区及外围的交通条件,工作生活条件,植被情况及主要勘察点的场地条件等.

4.1.4 勘察工作大纲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名称,地点,任务来源.

(2)勘察阶段,目的与要求.

(3)工程概况,规划设计意图,规模等级,勘察工作重点.

(4)勘察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概况,其中包括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与已建堤防堤身,堤基隐患情况.

(5)勘察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原位测试,岩土试验,长期观测等的计划工作量和要求,以及应重点分析,评价的工程地质问题.

(6)勘察工期,勘察程序,日程安排,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经费预算及注意要点.

(7)成果的项目,名称,数量,技术要求.

(8)附件的项目,名称,数量等.

4.1.5 勘察工作大纲,应按技术管理规定报批后执行.

4.2 工程地质测绘

4.2.1 各勘察阶段都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4.2.2 工程地质测绘的内容与要求,应与勘察阶段相适应.新建堤防工程规划阶段应进行地质调查;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平面或结合勘探进行剖面地质测绘;

初步设计阶段应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局部地段进行补充平面或剖面地质测绘;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平面或剖面地质测绘.已建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勘察应在拟加固堤防进行专门平面或剖面地质测绘.

4.2.3 新建堤防工程规划阶段地质调查一般沿规划方案线路进行,调查范围包括线路两侧各500~2000m,主要调查了解工程区的重要地质现象,对已搜集资料进行现场复核,对观察和调查到的情况进行记录,测绘,素描或摄影.

4.2.4 新建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调查或工程地质测绘应在规划选定的堤线方案区进行.调查,测绘范围包括堤线两侧各500~1000m,主要调查研究工程区及其相邻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测绘宜在各地质单元(段)的代表性地段进行.每一地质单元(段)均应有地质纵,横剖面,并宜与勘探剖面相结合.横剖面间距宜为200~500m.对规划选定的堤线总体方案局部略有变动的地段或测绘中发现有隐伏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等重大地质问题时,应进行平面地质测绘并增加布置纵,横剖面,横剖面宽度应达堤内外工程影响区.

4.2.5 新建堤防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测绘,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工作,并针对堤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选择重点地段进行平面或剖面地质测绘.测绘范围应包括堤防工程区及堤防挡水后的影响区.测绘剖面应与勘探剖面相结合.横剖面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在50~200m的范围选定.

4.2.6 新建堤防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拟补充查明的工程地质问题性质,进行补充平面或剖面地质测绘.

4.2.7 已建堤防加固工程地质测绘,应根据隐患险情的特征,性质,规模,危害性进行专门性平面或剖面工程地质测绘.滑坡,渗漏,渗透变形等病害严重地段,应进行专门性平面地质测绘.平面测绘的范围应包括与隐患险情有关的影响范围.纵剖面一般沿堤顶布置,必要时应在堤内,外加布纵剖面.横剖面的间距根据拟加固堤段长度及问题而在50~200m的范围选定.沙基管涌段,溃口段,扒口分洪段,较大渊,潭,塘段,崩岸坍塌段,堤基滑移变形段和天然沟口段应增加地质剖面.横剖面的长度在软土区应达到内外反压平台以远50~100m;

在粉土,砂土区,砂卵石强透水段,应达堤内外附近河(湖,海)床最低位置.

4.2.8 地质测绘比例尺可按表4.2.8执行.

表4.2.8 地质测绘比例尺表

阶段

勘察

地质

条件

规  划

可行性研究

设  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堤防加固设计

简 单

可不进行

线路地质调查

1/50000~1/100000

剖面图:

1/200~1/1000

中 等

平面图:

1/2000~1/5000

1/100~1/500

复 杂

1/25000~1/50000

1/1000~1/5000

4.3 工程物探

4.3.1 堤防工程物探为重要辅助勘察方法,应与钻探等手段结合运用.

4.3.2 堤防工程物探主要应完成下列工作:

(1)探测基岩埋藏深度和断层破碎带位置.

(2)探测地层岩性分布及厚度.

(3)探测含水导层及相对隔水层分布及厚度,地下水流向,流速及渗透系数和潜水水面位置.

(4)探测已建堤防的洞穴,裂缝,决口口门,古河道,古冲积扇,滑面,渗漏段等隐患病害部位.

(5)测定岩,土的电阻率,地层密度,孔隙度,波速等参数.

4.3.3 工程物探可在其他勘探工程开始前结合地质测绘进行,根据探测目的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选用探测方法,并应利用已有勘探资料,以验证,修正物性异常区的解释成果.常用工程物探方法的适用探测项目和适用条件可按表4.3.3执行.

4.4 钻探

4.4.1 钻探是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方法,钻孔除揭示土(岩)层结构及分布情况外,还应进行原状土样采取,孔内原位测试和地下水位观测等.

了解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和查明堤身隐患都应以钻探控制.

4.4.2 堤防工程勘探剖面和钻孔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布置,并遵守下列原则:

(1)勘探纵剖面应沿堤防中心线布置.在勘探纵剖面上,每一工程地质单元(段)都应有钻孔控制,钻孔间距视勘察阶段,堤防等级,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工程地质单元(段)划分情况而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孔距宜为500~1000m,初步设计阶段100~500m.工程地质单元(段)交接处和刚性堤防应适当增加钻孔.

(2)勘探横剖面应根据各工程地质单元(段)地质条件和设计需要布置.在横剖面上的钻孔布置,以能满足堤防抗滑和渗透稳定计算为原则,钻孔数量和孔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堤顶1孔,堤外1~2孔,堤内2~3孔,孔距20~100m.地质条件简单时,钻孔数量可适当减少.横剖面长度应包括堤基和内外影响区.

(3)拟建涵闸及其他建筑物位置应布设钻孔,孔距根据需要确定.

表4.3.3 常用工程物探方法适用探测项目及适用条件表

方项

法目

覆盖层厚度,基岩埋深

风化层厚度

含水层埋深,厚度及分布

古河道古冲洪积扇位置范围

洞穴位置,范围,形态

滑动面位置

断层破碎带位置

地下水流速流向

渗漏地段位置

渗透系数

抽水影响半径

潜水水面位置

岩性分层界面

测定岩土波速

测定地层孔隙度

测定地层密度

适    用    条    件

电 法 勘 探

电测深法

有一定延伸规模而且层位稳定的电性标志层,地电层次不多,相邻电性层有显著的电阻率差异,水平方向电性稳定,电性层和地质层基本一致,与地面交角小于20°

各层厚度相对于埋深不太小,地形平坦.探测目的层上方无电阻率极高或极低的屏蔽层,无工业游散电流和大地电流干扰

电剖面法

被探测欲分区的地层电性有显著差异,电阻率稳定或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地质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模,接触界面大于30°

覆盖层较薄,地形平坦,无工业游散电流或大地电流干扰

自然电场法

地下水埋深浅,渗透速度足够大,有一定矿化度,不同岩性有较大的接触电位差,电极接地条件良好,地形起伏不大,无游散电流影响

充电法

含水层不深,层数不多,金属套管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矿化度低,有较大的流速,覆盖层电阻率均匀,有良好的接地条件,无游散电流干扰,地形平缓,低电阻率地质体延伸长度大于埋深

激发极化法

探测对象要有足够的规模,不能有局部富集形式存在的电子导体的干扰,测区背景值的变化要相对稳定,接地条件好,无游散电流干扰,地形平缓

地震勘探

浅层折射波法

通常采用折射波法.要求被探测的层位有一定的厚度,波速大于上覆诸层位的波速层面相对地面的视倾角<(90-i).(i为折射波临界角),界面两侧介质的波阻抗有明显差异,介质均匀,波速稳定,层面起伏不大,地形起伏小

浅层反射波法

透射波法

瑞利波法

放射性勘探

地质雷达

测井

电 测 井

无套管有井液

声波测井

放射性测井

有无套管和井液均可

同位素示踪法

注 "

○"

主要方法;

"

△"

配合方法.

4.4.3 加固堤防工程的下列位置应布置钻孔:

(1)砂基管涌,流土等险情段.

(2)历史决口地段或堤后有决口冲刷坑地段.

(3)堤身有渗水,漏水,裂缝,滑坡,塌陷,跌窝等险情段.

(4)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地区.

(5)弯道,堤外无滩或窄滩崩岸段.

(6)堤身浸润线水文地质观测孔位.

(7)物探查明的物性异常位置.

(8)可能扒口分洪的堤段.

(9)其他险情隐患堤段.

4.4.4 钻孔深度应根据堤防类型,规模,等级和地质条件按下列要求确定:

(1)当隔水层或软土层埋藏较浅时,应深入相对隔水层内3~5m.

(2)当遇砂,卵石等强透水层时,宜深入相对隔水层内3~5m.

(3)在堤外滩地狭窄,堤基受冲刷段,孔深应深入堤外深泓河床以下5~10m或河段最大深度1.5~2倍,当遇有较厚软土,松散砂层时,宜钻入抗冲层2~5m.

(4)需作基础处理的堤段,孔深应能满足设计要求.

(5)专门水文地质试验孔的孔深,应根据含水层层位确定.

4.4.5 钻孔孔径应与钻孔类型及孔内测试项目相适应,并能满足取样,原位测试和水文地质试验的要求,一般鉴别孔终孔孔径不宜小于75mm,技术孔不宜小于11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