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耕农经济是指生产者自身拥有自己赖以生存的耕地,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A;
千耦其耘式经营是商周时期集体劳作式经济,排除B;
田庄式经营指的是从东汉起,豪强地主的力量壮大起来,他们通常采用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田庄生产的出发点就是满足他们生产和享乐的需要,排除C。
4.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私有制的理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其它选项与材料不相符合。
所以选A。
5.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A.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B.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C.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D.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由题干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北方——南北平衡——南方的变化。
结合所学可知,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到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北宋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南宋时期,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故答案为A。
6.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次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7.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自给自足等特点,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古代农耕经济不具有开放性和进取性的特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的生活非常贫穷,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体现集体耕作,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是个体耕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8.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官营手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而官营手工业代表着手工业生产最高技术水平,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故①②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生产是为了满足皇室等需求,产品不流入市场,③正确,④错误;
故B项正确,ACD项排除。
9.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
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D.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
A选项与材料信息相违背,排除;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实行专卖,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排除BD,选C。
10.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
试题分析:
秘色瓷出现于唐代后期,五彩瓷出现于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宋元时期,因此选D。
考点:
古代手工业
点评: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商朝时:
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
烧出成熟的青瓷,(3)北朝:
烧出成熟的白瓷。
(4)唐朝:
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宋朝时:
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6)明清时期:
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②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11.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崇仁坊”不在传统的东市与西市内,说明已突破两市的范围,排除A;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说明商业活动也突破时间的限制,排除B;
“京中诸坊,莫之与比”说明崇仁坊已经是长安城内最为繁华的住宅区,排除C;
题干无从体现“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故D正确。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2.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说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④体现自然经济虽开始解体,但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
从手工工场主和雇主的出现说明本题反映的应该是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手工工场和雇主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①②正确;
③材料看不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④。
故答案选A。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名师点睛】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后期出现,判断标准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
但是发展却非常缓慢,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
政治上,君主专制的黑暗统治;
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文化领域厉行文化专制,最根本的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这些因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3.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
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
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
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14.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近代指的是资本主义的萌芽。
选项中C项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15.《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联系所学知识,联系《诗经》产生的时间段及“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据此排除AC;
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后的事了,排除D;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趋于瓦解,B符合史实和材料的描述。
故选B。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
16.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街市
B.瓦肆
C.夜市
D.草市
根据题干“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可知是草市,是民间集市,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宋代以前已经出现,说明商业得到了发展,D项正确。
古代的“街市”、“坊市”指的是城市的集市;
而“夜市”也仅仅在政治中心和商业繁华的大都会城市中出现,排除AB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
“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
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
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中国古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截断了其独立发展的可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元代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建立了代议制民主;
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不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于是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所以答案选B。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
18.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材料中的“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说明当时商人地位不高,而“士商相混”说明当时商人地位相对提高,联系背景可知这一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故答案为C项。
A项说法明显错误,“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不符合史实;
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
D项说法绝对,“礼教束缚解除”不符合史实。
19.据时人(1846年)记载: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吾村”最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京津地区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最早冲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因此“吾村”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D项。
20.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
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A.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B.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C.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D.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从材料中容闳的主张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特别注重国家主义,因此反映出的就是民用企业对外国帝国主义的一种反抗,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B选项与此无关;
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容闳(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Wi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
中国留学生之父"
。
21.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捐杂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族,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菱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说明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所以C正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A;
B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排除;
列强也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因素,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原因进行思考。
22.1872年9月15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报道。
不是该批留学生被派去美国的目的是
A.学习西方军事
B.学习制造等技术
C.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D.学习三权分立体制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起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当时还没有意识到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ABC均是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但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23.要了解近代广东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可以提供较详尽的资料的是
A.继昌隆缫丝厂
B.贻来牟机器磨坊
C.开平煤矿
D.发昌机器厂
【详解】根据材料“近代广东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广东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符合题意;
B项是天津的,排除;
C项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排除;
D项是上海的,排除。
24.魏源在《筹海篇》中大声疾呼:
“沿海商民,有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
”这一呼吁得到政府认可,最早应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后
C.辛亥革命后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详解】根据材料“沿海商民有自愿仿效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可知,魏源主张发展民营近代机器工业;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B项正确;
洋务企业是官办企业,故A项排除;
CD项都晚于B项,排除。
25.1912—1919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8%以上,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
A.一战期间
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和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发展较快,这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是在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故选D。
AC项只是说了一个阶段;
B项也只是说了一个时期,1928年以后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民族工业在19世纪60、70年代由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前十年,由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较快。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26.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得益于()
①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
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
④政治体制的改革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从材料“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可知这一时期并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因此中国还是处在清政府的统治秩序之下。
故④错误。
1895年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深,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也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实业家的事业救国思潮和爱国精神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因此①②③正确。
故选C.
民族工业在19世纪60、70年代由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27.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虽然出现“短暂春天”,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不可能发展起来,因此被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故C项正确;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故AB项错误;
军阀混战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设问“主要是因为”,本题考查因果关系,故AB错误;
D项不是主要原因。
28.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
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77.5
72.5
机器业
99.6
56.0
各业平均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由材料数据“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可知,中国民族工业此阶段都出现了明显的萧条,故①正确;
但是材料数据没有外国资本的信息,故②错误;
材料信息也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中的轻、重比例关系,故③错误;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数据的情况和日本大规模侵华有直接关系,故④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
【点睛】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
29.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
”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材料主要反映的一个信息就是:
法币在中国发行过度,出现严重的货币贬值,出现了“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联系所学的知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的严重情况,故D正确;
排除ABC。
注意材料里的关键字:
民国杂志、法币满地、路不拾遗。
联系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的知识分析解答。
30.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
4月,他将毛纺织厂的产品注册为“抵羊”牌。
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自强求富B.民主共和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