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602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营养饮食护理Word文件下载.docx

糖尿病本身并不是致命疾病,但是糖尿病却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一旦不能接受及时治疗或者是正确的护理,会导致残疾甚至是死亡。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仅仅依靠药物是不能全面有效控制该疾病的。

除了最基本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越来越得到患者的认可,逐渐成为了糖尿病治疗阶段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在医院接受怎样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都是必须坚持而且要不间断的终身坚持。

目前,就医药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农村病人的数量占病人总人数的50%,农村人口特别是老年农村人口由于接受文化教育水平低,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少,因此对疾病知识了解的非常贫乏,普遍将药物治疗当成治疗疾病的首选,对食疗重视程度不够。

2糖尿病简介

2.1糖尿病病理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常见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发病原因有三种:

1,胰岛素分泌缺陷;

2,胰岛素生物作用受到损伤;

3,前两条原因兼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会存在很严重的并发证,导致各种组织发生功能障碍,特别会对眼睛、肾脏、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系统造成不可修复的慢性损伤。

2.2糖尿病病因

2.2.1家族遗传因素

目前,1型以及2型糖尿病均具有非常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根据临床的统计数据,有25%至50%的患者存在家族糖尿病史,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加,糖尿病越来越有家族发病趋势。

此外,临床上有多种遗传疾病存在糖尿病并发症。

其中1型糖尿病中参与发病的DNA位点非常多,关系最为密切的是HLA抗原基因中的DQ位点的多态性。

在2型糖尿病中也发现了包括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以及线粒体基因的明确的基因突变。

这些均表明糖尿病是一种家族遗传疾病。

2.2.2环境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着免疫系统异常现象,某些病毒的侵入会导致自身免疫系统产生反应,从而破坏胰岛素β细胞,导致血糖代谢出现紊乱,引起糖尿病病发。

其中,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以及腮腺病毒的感染均可能导致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

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肥胖,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运动量减少致使体内脂肪超过正常限度。

2.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3.1多饮多尿,食量增加体重降低

这种现象被称为“三多一少”常见于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口渴次数多,尿频繁,食量明显增多,但是体重却不增反降,如果发生酮症或者出现酮症中毒时,这种病状就更加凸显。

2.3.2过度肥胖,经常感觉乏力

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加,体内脂肪数量超过正常标准,导致体内血糖代谢出现问题。

但是一旦引发糖尿病,若果不及时治疗,体重还是会逐渐下降。

3现代综合糖尿病的治疗措施

目前,被医学界广泛认可的糖尿病治疗措施共5种,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即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其中一般治疗包括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此外,还要辅之以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

下面对着5个方面进行分别介绍。

3.1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教育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要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基本症状等知识,并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医生的帮助下,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方法,将血糖控制好。

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医生的嘱托,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3.2自我监测

医学设备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样糖尿病患者就免去了定期去医院测血糖的麻烦。

糖尿病患者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了解自己的病情发展。

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天做四次餐前血糖测量,如果每次测量时数值变化较大,要适当增加测量次数,并且在三餐前后、临睡前和早晨起床是,都要进行测量,具体的参考数值为:

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较1型患者而言教轻,因此可根据自身病情适当减少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

3.3药物治疗

3.3.1口服药物

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等着5类药物都是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但是每类药物都有自身的药理,要针对自身的患病情况,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服用。

切不可在没有医生嘱托的情况下,擅自服用药物。

并且,这几类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例如双胍类降糖药对患者的肠胃有一定的影响,服用后可能发生呕吐、食欲下降等现象。

因此,服用的剂量、服用的时间均应听从医生的安排。

3.3.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只要是采取注射方式,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进行胰岛素治疗。

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在强化治疗阶段需要进行每天3~4次的注射,非强化治疗的患者需要每天进行2~3次的注射,并且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注射剂量。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只有在药物治疗失效后,才转向胰岛素治疗。

但是,胰岛素治疗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如果长期大剂量的注射胰岛,对糖尿病人身体也是不利的,胰岛素常见的治疗问题有以下几个:

(1)导致血糖过低

这可能与饮食失调、运动过量有关,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胰岛素使用量偏大,这在2型糖尿病病例中并不多见。

低血糖主要的症状有:

头晕、多汗饥饿,严重的会导致昏迷。

对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糖尿病病情,适当补充糖分,比如吃一些饼干、糖或者直接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具体的剂量一般为50%的葡萄糖20ml~30ml。

(2)保存不利,导致胰岛素市区活性

一般来说,胰岛素应保存在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的范围内,大于30摄氏度或者小于20摄氏度都会使胰岛素失去活性。

此外,还要避免剧烈晃动胰岛素试剂瓶。

我国常用的试剂瓶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每毫升100U,另一种是每毫升40U,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剂量的规格,为了保证剂量准确,糖尿病患者都用专用的胰岛素注射器进行注射。

(3)根据自身病情选择胰岛素

胰岛素分为以下几种,普通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短效胰岛素。

注射普通胰岛素的时间是饭前半小时,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是早餐前一小时。

当患者需要混合使用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时,应注意抽取药液的顺序,短效胰岛素在前,长效胰岛素在后,混合均匀后在进行注射。

不可将抽取顺序颠倒,也不能在药液没有混合均匀的情况下进行注射。

(4)胰岛素过敏

部分患者可能对胰岛素有排异反应,出现过敏现象,比较常见的过敏现象有:

注射部位发生瘙痒、出现荨麻疹或者全身性皮疹。

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血清病甚至是过敏性休克。

所以,在进行胰岛素注射之前,要进行胰岛素过敏测试,一旦出现过敏反应,需与主治医师进行商议,制定新的治疗计划。

(5)致使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发生病变

病变主要是皮下脂肪畏缩或者是皮下脂肪增生,导致注射进入的胰岛素无法吸收或者是吸收剂量较少,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并不是很多。

一旦停止在该部位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后,皮下脂肪的病变可以慢慢恢复至正常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应该避免在短时间内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一般为两周),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3.4运动治疗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对糖尿病患者也是有益处的,因为经常运动会增加人体的活力,也可以改善人体丢胰岛素分泌的敏感性。

此外,还可以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比例,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利。

但是,运动虽好,切不可过量,糖尿病患者终归是病人,因此,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时间也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来进行,不能进行激烈运动。

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量活动,比如散步,跳舞,游泳等。

(1)将运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糖尿病患者也是病人,因此不能为了增加身体机能而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强行增加运动量。

对于长跑、快速跑这种比较激烈的运动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剧烈的运动会加剧糖尿病患者的负担。

因此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进行一些轻量运动,比如散步,跳广场舞,少量有用等。

(2)在活动前应少量补充食物

轻量活动也会对人体机能有一定的消耗,所以,在进行运动之前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食物,作为补充。

此外,还要减少胰岛素的注射量,在用餐前,在腹部壁下注射胰岛素,会对减慢患者在活动时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

(3)运动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长时间运动会对人体产生比较大的消耗,在活动之前还要进行自我感知,如果有不适感不可贸然进行运动,此外,病情较轻的患者出门活动时要携带足够量的水,及时缓解口渴症状,病情较重的患者要随身携带病情卡以便发生意外。

3.5饮食控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治疗是治疗各类糖尿病的基础,一些症状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病情。

而且,现在医学越来越重视食疗,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朱脱下,根据食物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的含量配置适合自己的营养套餐,配合治疗。

4糖尿病饮食护理中存在的误区

食疗的兴起,使人们越来越相信可以通过食物达到治病的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正确的,食物几乎没有副作用,治疗起来比药疗要安全。

但是,对食疗的过度追求也使糖尿病患者进入了一定的误区。

4.1节食能够治疗糖尿病

肥胖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所以,降低体重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但是只是暂时的,节食确实能造成血糖下降,但是这是因为患者热量摄入少,营养不足,维持人体正常活动必须要消耗一定的脂肪。

但是当人体摄入脂肪不足时,就会消耗人体内的脂肪,消耗过程中会产生酮体,一旦引起酮症算中毒,不仅不能缓解病情,严重的还会危及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4.2限制饮水次数

口渴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之一,某些病人患病初期会有多饮多尿的症状,有些病人就忍耐着口渴,强制限制饮水次数,已达到少尿。

但是,多尿并不会加重病情,病人感觉口渴是因为,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的同时,还便随着大量水分流失,因此没有必要为达到少尿的目的而减少饮水次数,一旦饮水次数控制过分,还可能引发患者的脱水。

4.3用热量高的坚果类食物代替食物

蛋白质的摄入对治疗糖尿病是有好处的。

而坚果类食物富含蛋白质,所以食用坚果有辅助糖尿病治疗的功效。

但是,除了蛋白质之外,坚果类食品还富含大量油脂,食用过度会使热量与血脂升高。

其中,热量会转化成脂肪,不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一部分血脂会转化为葡萄糖,同样对控制病情没有好处。

但是,也不能因此排斥坚果,可以在食用之前简单的对其中的热量进行计算,从每天可以摄入的热量中扣除。

例如常见的花生,瓜子等,都可以从网上查询出热量,计算方便。

4.4盲目食用粗粮

粗粮富含纤维素,从临床角度讲,食用粗粮对治疗糖尿病史有利的。

但是,并不能毫无限制的吃粗粮,甚至是不吃细粮只吃粗粮。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用餐后血糖的升高,还对降脂、通便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不要忘了,食用粗粮也等于在食用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提供热量的主力。

如果不加限制的食用,总体摄入的热量也会超标,对控制病情不利。

而且,如果过度食用粗粮,还可能使其他类型营养元素的吸收受到影响,所以,应该粗粮细粮混合搭配。

4.5将南瓜、山药等作为主食

中医一直讲究食疗,从中医理论角度讲,南瓜、山药等具有滋阴功效,对治疗糖尿病有好处。

从西方医学的角度来看,南瓜、山药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这些成分具有延缓胃排空的作用,也就延缓了餐后血糖的上升。

所以,不论从中西角度还是西医角度,可以经常使用南瓜、山药这类食物作为辅食,但是作为主食的话就不合适,过于单调的食物不符合进食多样性原则。

缺乏均衡的营养摄入,不仅对糖尿病人恢复不利,也不利于其他方面的健康。

5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食疗建议

药物治疗要听从医生的嘱托,不能擅自做主。

但是,糖尿病患者可以从自身的饮食中帮助药用作用的发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疗。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提高,饮食疗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临床研究也发现,辅之以必要的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有利。

5.1利用糖尿病饮食软件,进行精确计算

病人的身体特征有差异,因此在进行食疗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设计。

现在,已经出现了相关的饮食软件,通过WEB语言进行编写,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

通过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病龄以及并发症情况等,软件会自动输出适应该患者的每天应该摄入的热量、碳水化合物等等各项指标。

并推荐出适合该患者食用的各种食物以及每种食物的摄入量。

这个软件系统已经通过了临床检验,通过对120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在保持原本药用治疗方案的同时,辅之以根据软件计算出来的适合自身的食疗方案,通过12周的连续观察,效果非常明显,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这说明了该软件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般的中小型医院并没有这样的设备,因袭患者也就无法进行专业计算。

在这,这种专业软件的操作需要对医师进行专业培训,引入软件的费用、医师培训的费用并不低,因此,医院引入这种设备的积极性不大。

此外,就算有医院引入,虽然单次监测费用患者能够承受,但是,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要终身用药以及采用食物疗法。

所以,监测的次数也是非常多,这加载一起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患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5.2科学分配三餐进食量

一般来讲三餐的分配比例为1:

2:

2,进食内容也要均衡搭配,让每餐中都有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样才能够在使葡萄糖吸收放缓的前提下,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每天应摄入的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成年修养者每日应摄入的热量应为(105kg~125kg)*体重(公斤),轻度体力劳动为(125kg~146kg)*体重(公斤),中型体力劳动者为(146kg~167kg)*体重(公斤),重型体力劳动者为167kg*体重。

成年人应每天摄入蛋白质1.2g,儿童、孕妇或者消耗性疾病患者可增加值每日1.5g,脂肪为每日1.0g*体重。

按照这样的比例来看,糖尿病人每日摄如的蛋白质要占到摄入热量总量的15%,脂肪30%,碳水化合物为55%。

5.3定时定量进餐,减少糖类摄入

目前,社会的发展使得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很多年轻人没有条件按时定量进餐,这本身就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对糖尿病人更加有影响。

定时进餐,按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热量,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不仅能够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营,还有利于定期的血糖检查,一旦不能按时进餐,血糖测试的结果也将受到影响。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减少甜食等糖类食品的摄入,脂肪高、胆固醇高的食品也应该避免食用。

糖尿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一旦患病需终身治疗,终身控制,因此要管住嘴,迈开腿。

6结论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糖尿病本身其实并不可怕,但是,一旦护理不好,糖尿病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心血管和脑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死因,重症感染也不少见,肾脏、视网膜、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严重影响劳动力。

对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

应在全面评估病人身体心理、家庭、社会和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包括病人家属在内的糖尿病教育计划,将其作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予以实施。

首先要稳定糖尿病患者的情绪,认识到糖尿病暂时还没有根治方法,必须终身治疗,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只要听从医生的嘱托,自己平时控制好饮食以及用量,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

在坚持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按照科学的饮食方法搭配饮食,可以增加药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

(1):

5-6.

[2]范丽凤,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

249-252.

[3]潘长玉,高妍,袁申元,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6):

323-326.

[4]许樟荣.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

727-729.

[5]王克安,向红丁.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

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

282-285.

[6]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1998,2001及2003年中国区结果介绍[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5(3):

174-178.

[7]柴可夫,李秀月,代民涛.糖尿病食疗溯源及食材运用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9):

77-79.

[8]罗霜,李莹.Ⅱ型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健康教育[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19(3):

54-56.

[9]邵洁.糖尿病饮食疗法的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2009,6(4):

149-152.

[10]尤玉如.糖尿病食疗原则与降糖奶粉配方设计[J].食品与机械,1998(6):

26-28.

[11]李延斌.国外糖尿病饮食疗法新发现[J].食品与健康,2005(12):

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