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557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docx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

【背景材料】

一、《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唐弢)

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俩式称。

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

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

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

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

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

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

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

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

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

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

“勿复重纷纭。

”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

“何言复来还尸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

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

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

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

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

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

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

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

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人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孑L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地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

它是艺苑的奇花,也是历史的镜子。

1954年3月于上海

(选自《唐搜文集》第九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二、诗句解释(张中行)

1.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课本注释可供参考。

还有一种解释,即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以后的几句话都是县丞来到刘兰芝家,对刘兰芝的母亲说的。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是县丞说他在太守面前已经说了她女儿刘兰芝的好话,夸耀兰芝出身于名门。

这是讨好人的口气。

紧跟着的几句话是县丞向刘兰芝的母亲说明求婚的缘起,这些话都是符合媒人口吻的。

几句话的前面分别冠以“说”“云”“直说”,是作者为避免重复而用了不同的字眼,它们的主语都是县丞。

此外,“兰家女”应指刘兰芝。

闻人侠《古诗笺》云:

“兰字或是刘字之讹”,这个猜测有道理。

2.“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和古代纪时法。

一昼夜为一日。

我国很早就有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来纪时的记载。

如殷武丁时候把昼夜分为八段,祖甲时候分为十段,周代分为十二段,每段都有名称。

从名称来看,分段是以天色和日常活动为根据的,如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人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中日或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等等。

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人之前,这段时间叫晡(餔)时。

日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和昧旦(又称昧爽或平旦或平明)。

我们了解了这些,对古书中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寂寂人定初”(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就会明白了。

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辰(子、丑、寅、卯等)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

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

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24小时(即一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夜半24点为子正,晨一点为丑初,两点为丑正,等等。

有个问题连带说一下,就是日始为何时。

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鸣为日始。

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

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

我国古代纪时,还有更细的分法。

最初分一昼夜为100刻。

这办法一直沿用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

”后来由于昼夜100刻与分为十二时辰不能相配,使用不便,曾改分为120刻,96刻,108刻。

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为96刻制,和十二时辰配合使用。

(选自《文言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示范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4.了解五言诗的特点及节奏,背诵“鸡鸣外欲曙”至“二情同依依”、“府吏闻此变”至“千万不复全”。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理清叙事长诗的思路的能力。

2.通过对铺陈、起兴等手法的理解,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

3.理解背诵及知识牵移。

三、德育渗透目标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诗歌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因此,理清本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把握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理解字词也应摆在首位。

解决办法

1.诵读理解,疏通诗句。

2.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3.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诗的主旨。

4.按练习要求背诵7节诗。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理解,疏通诗句,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

2.第二课时,设置讨论题,分析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从而得出诗的主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疏通诗句;理清情节。

二、整体感知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诵读诗歌,疏通诗句

(1)诵读: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

如: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疏通诗句。

(借助注释、字典等)

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堪:

承受得了。

(不堪一击)

徒:

白白地,空地。

(徒有虚名)

可怜:

可爱。

(楚楚可怜)

纷纭:

凌乱。

(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葳蕤wēiruí:

繁盛的样子。

(树木葳蕤)

纤纤xiān:

形容细长。

(十指纤纤)

念:

记挂。

(念念不忘)

却:

退出来。

(望而却步)

区区:

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

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依依:

恋恋不舍。

(依依惜别)

窈窕yǎotiǎo:

美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令:

美好;敬辞。

(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谢:

A辞别;B告诉;C道歉;D感谢;E推辞,F衰亡,凋落(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

相xiāng:

A互相;B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见:

A看见,会见,拜见;B同“现”;C表示被动,被,受;D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动作对象。

(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叮咛)。

怅chàng然:

失意,不如意。

(怅然若失,怅然而返)

否pǐ泰:

坏运气,好运气。

(否极泰来)

要yāo:

邀。

(要功,要买)

络绎:

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赍jī:

赠送。

(赍赏)

(21)踯躅zhízhú:

缓缓地走或徘徊。

(踯躅歧路)

(22)迎:

A迎接;B迎娶;C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

(还必相迎取。

明日来迎汝。

不足迎后人)

(23)零:

落下,凋落。

(零泪应声落,泣涕零如雨)(枯叶凋零)

(3)订正文中注释

“便言多令才”中的“便”应读pián,不读biàn。

2.把握情节发展与结构

全诗除开头两句起兴外,依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2节):

开端,兰芝被遣。

第二部分(第3—12节)发展,夫妻暂别。

第一层(第3—7节):

写仲卿求情,遭母训斥,只得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让兰芝回娘家。

第二层(第8—10节):

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的坚决、镇静。

第三层(第11—12节):

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三部分,发展(第13—21节):

兰芝抗婚。

第一层(第13—18节):

母亲能理解、体谅女儿的处境,谢绝媒人。

第二层(第19—20节):

哥哥利欲熏心,毫无兄妹之情,强逼妹妹改嫁。

第三层(第21节)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第四部分(第22—31节):

高潮,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第32节):

结尾,以鸳鸯双飞作结,寄予美好愿望并告诫后人引以为鉴。

总结、扩展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可见它又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乐府诗起于汉武帝时,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