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544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8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苹果相关知识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竞争枝和徒长枝主要通过及时抹芽、拉枝下垂和疏枝控制。

中心干延长头生长过强时,拉弯刺激侧枝萌发,再以花缓势,以果压冠,所以中心干的上部以结果枝为主。

着生在中心干上的结果枝过大过粗时,多以疏除处理。

5、高纺锤形苹果整形过程中有两大技术关键:

其一,要保持中干的绝对优势,中干绝对不能弱;

其二,主枝和中干的粗度一定要拉开,主枝绝对不能粗。

2、稀植开心形

苹果稀植开心形起源于日本该树形在日本被称为“高品质的苹果树形”。

其树冠大、树龄长主枝开张枝条下垂结果。

是目前苹果乔化栽培中比较理想的树形。

大冠开心形树结果寿命较长通常可达50年以上。

在日本青森地区不少40-60年生的苹果树仍然枝叶健旺自然下垂硕果累累。

分类:

1、根据干的高低可分为高干开心形、中干开心形和低干开心形

2、根据冠幅大小有可分为大冠开心形和小冠开心形

3、根据砧木类型可分为乔化开心形和矮化开心形

4、根据主枝多少可分为二主枝开心形、三主枝开心形、四主枝十字开心形、五主枝开心形和多主枝开心形

5、根据是否分层可分为双层开心形和单层开心形。

特点:

1、干高、园内通风透光好主干一般在1.5米以上消除了下部的无效光区增加了果园的通风透光能力;

2、无主干头增加了内膛光照;

3、永久性大主枝少树冠一层枝、叶、果全部见光果实品质高;

4、果树修剪以甩放为主修剪方法简单容易成花通过培养主枝两侧下垂结果枝组结果形成立体结果树形果树的产量高;

5、亩枝量少冬剪后亩枝量5万条左右因此树体的光照充足传统树形冬剪后亩枝量1215万条枝量大、光照差;

6、结果年限长开心树形20年初步成型30年才完全成型30-60年是稳定结果期;

7、开心形苹果树形虽然整形周期长结果较晚一旦进入盛果期则树势中庸枝组极易结果下垂形成“披头散发”树形。

不但光照好、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为苹果乔化栽培在赢得了新的机遇。

开心形与传统主干疏层形比较具有以下显著特征,其一,在树形上变过去的多主枝半圆形为少主枝扁平形,这样树冠各部位均能被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生产出高品质的果品,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其二,变低干高冠为高干低冠,加大了主枝角度,枝条生长缓和,有利于成花结果;

其三,增加了(亚主枝)结构级次,也就增加了养分运输的距离,也就缓和了生长,促进了成花结果;

其四,变紧凑球形结果枝组为松散下垂的长轴式结果枝组,适应了红富士苹果的结果习性,有利于高产稳产,同时减轻劳动力。

通过对比密植高纺锤树形,稀植开心树形与传统的主干疏层形苹果树得到以下结论:

高纺锤树形和开心树形是优质丰产的树型通过向高纺锤树形开和心树形的改造和综合配套技术的实施可以彻底解决困扰我国苹果生产的四大技术难题光照差、产量低、品质差、大小年现象严重。

 

苹果的施肥

苹果树的需肥特点

1、花期前后的生长与坐果情况取决于营养储存水平,果是多年生深根性作物,其根、茎、枝在越冬期间可贮存大量有机养分,对翌年芽体萌发、展叶、开花、授粉、坐果及春梢前期生长发挥着主要作用,并与生长期间叶片的光合产物来维持树体的周年生长和养分供应;

2、苹果树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生长期间需大量的氮、磷、钾、钙、镁;

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易引起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或导致树体或果实出现缺素症;

3、因苹果是多年生树种,且固定在一处生长结果,随着树体的不断新陈代谢,需要的元素越来越少,不需要或者需求量少的元素越来越多,从而导致营养元素的不足与不平衡;

4、在肥沃沙壤土中生长结果最好,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名优产品,要求土壤有机质达到2—3%,但我国大部分果园的土壤有机质不足1%,故可结合改土,大量增施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5、需肥特点因树龄不同而异,果树不断生长,树体不断扩大,营养生长需氮肥多,生殖生长则要求磷、钾较多;

6、砧穗组合的综合表现差异大,苹果树由砧木和接穗共同组成。

尤其是砧木类型、特征不同,砧穗组合综合表现(生长势、适应性等)差别很大必须分别对待。

施肥时期

春施追肥(催芽肥)

夏施追肥(膨大肥)

秋施基肥(月子肥)

时间

3月下旬-4月初

6月份

9月初至落叶前

作用

满足萌芽开花,坐果及新稍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催使果实膨大,充实顶芽,提高来年花芽质量。

补充苹果采摘后树体营养亏损,提高果树抗病抗冻能力。

类型

氮肥为主

突出钾肥、氮肥,辅助磷肥

有机肥、化学肥料、微肥配合使用

苹果施肥存在的问题

1、施肥量大不科学施肥标准各式各样;

2、肥料搭配不合理,苹果树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生长期间需大量的氮、磷、钾、钙、镁;

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易引起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或导致树体或果实出现缺素症。

3、施肥时期欠科学,不少果农不重视秋施基肥,也很不重视分期施肥,直接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4、施肥浇水配合不当使得肥料利用率低,在生产中不少果农比较重视施肥工作,但往往忽视浇水工作。

虽然施肥不少,但由于土壤干旱肥效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因而对质量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5、叶面肥方面不够重视,广大果农都比较重视土壤施肥而不注重叶面肥的重要性。

解决方法

1、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案,科学用量;

2、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使用,同时注重微肥的使用;

3、走苹果专用肥的道路,使用新型高效肥料;

4、水肥一体化;

5、强化叶面肥。

整形修剪与施肥的关系

整形修剪的作用:

肥水管理是基础,花果管理是关键,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整形修剪是调节。

整形修剪在果树生产当中主要起调节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是调节光照,就是通过一系列修剪措施,使果树群体分布及个体结构合理,枝条空间分布恰当,尽可能的减少通风透光不良区域,提高光能利用率。

目前生产当中主要有幼树的树形建造和成龄郁闭果园的改造等。

2、是调节树势,就是通过不同的修剪措施,使果园各个个体之间以及每一个果树内部各枝条间生长均衡,既不过分旺长又不过分衰弱,树势健壮、平衡稳定,具体到修剪当中主要有,针对过旺枝条的分散极性,控制旺长,稳定成花;

以及针对衰弱枝条的集中营养,回缩复壮等。

3、是调节负载,就是通过修剪手段,调整果树的花芽数量。

对于花量过多的果树,通过花前复剪等措施以减少果树花芽数量,减轻疏花疏果的劳动量,减少果树营养浪费使果树合理负载。

对于花芽过少的果树就要通过一系列调势促花措施使果树尽快成花。

整形修剪与施肥的关系:

苹果的整形与修剪只是动枝不动根,根部储存的营养没有变动。

去掉下部大枝,营养得到集中供应,一方面使得树势增强,提高来年的产量,另一方面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损失。

病虫害、病菌的防治与施肥的关系

病虫害、病菌防治的意义

果园防治病虫害和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等一样,均为果树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

病虫害防治是否得利,明显影响果树产量、质量、树势、果园的整齐度及经济寿命等。

一个病虫害流行的果园,难免出现叶片残缺不全或过早脱落、枝干虫蛀千疮百孔或枯死、果实受害腐烂等现象。

这样的果园,难以做到优质高产,经济效益也不会太高。

因此,做好果园病虫害、病菌的防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苹果常见病虫害

防治时期

防治对象

防治措施

注意事项及说明

12—3月份

(休眠期)

1.苹果腐烂病、枝干轮纹病、干腐病、早期落叶病等越冬病害。

2.越冬棉蚜、瘤蚜、苹果小卷叶虫、螨类、介壳虫等

1.腐烂病病疤刮除后涂抹噻霉酮愈合剂

2.刮除枝干粗皮轮纹病病瘤白方甲托300倍喷雾

1.清除残枝落叶,剪除病虫枝稍、病僵果,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

2.翻树盘,施有机肥

4月上旬—4月中旬

(萌芽期)

1.腐烂病、枝干轮纹病等

2.卷叶虫、蚜虫类、红蜘蛛、金纹细蛾等

3. 

缺锌小叶病发生严重的果园

1.苹果树萌芽前全树喷施机油·

石硫或石硫合剂

2.白方甲托800倍或多菌灵+上令1000倍液喷雾杀灭病菌及虫卵

3.台哈速溶硼1500倍液.补硼

1.白方甲托是日本福田出品的高端杀菌剂,如牛奶一样,纯度高,杀菌防病效果理想

2.发芽前2-3周,选择晴朗无风天均匀喷雾

4月下旬—5月初

(花露红)

1.腐烂病、白粉病、炭疽病、轮纹病等病害

2.棉蚜、蚧壳虫、卷叶虫、食心虫等害虫

3.红蜘蛛、白蜘蛛

4.缩果病

☆花前封闭药,最佳时期在个别中心花露红即用药

杀菌剂配方:

白方甲托800倍+戊唑醇(斑点狗)4000倍

杀虫剂配方:

上令1000倍—1500倍

红蜘蛛防治:

满卡2000倍

缩果病补硼:

台哈速溶硼1500倍

1.开花前后是越冬害虫陆续出蜇的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防治苹果绵蚜的关键时期

3.上令防治苹果绵蚜有特效,开花前喷施一遍,谢花后再喷施一到二遍,可消除全年绵蚜危害,同时兼治食心虫、蚧壳虫、苹果小卷叶蛾等上令持效期长,是替代高毒农药,最佳选择药剂

5月中旬

(花后7-10天)

谢花后第一遍药

1.轮纹烂果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果实红点病)、黑点病等病害

2.棉蚜、蚧壳虫、卷叶虫、红蜘蛛等

3.苦痘病、小叶病

白方大生600倍+白方甲托800倍 

上令1500倍 

补钙硼:

台哈糖醇钙1000倍+台哈速溶硼1500倍

苹果谢花后到套袋前,是防治苹果病害的最关键时期,应该最少喷施2次白方大生。

白方大生可混加白方甲托、斑点狗等治疗性杀菌剂,可有效防治轮纹烂果病、落叶病以及黑点病、霉心病、红点病。

白方大生保叶又保果,连续使用3次,果面光洁细嫩,果锈轻

5月下旬-6月初

(花后20天左右)

谢花后第二遍药

1.轮纹烂果病、落叶病、红点病、黑点病等病害

2.桃小食心虫、卷叶虫、红蜘蛛、苹果瘤蚜等

3、苦痘病

白方甲托800倍+白方大生600倍+斑点狗4000倍

1.上令1500倍+吡虫啉或吡蚜酮

2.甲维盐命令2000倍+吡虫啉或吡蚜酮

3.高效氯氟氰菊酯(千雷)+吡虫啉或吡蚜酮

三唑锡或阿维菌素

苦痘病补钙:

台哈糖醇钙1000倍

1.苹果谢花后到套袋前,病害防治用药间隔期应为7-10天

2.上令不是普通的毒死蜱,原药纯度高达97%以上,杂质少,在花期、幼果期使用不污染果面

3.此时期以及套袋前是前期补钙的时期

6月中旬

(花后30天左右)

苹果套袋前

2.棉蚜、桃小食心虫、卷叶虫、红蜘蛛、苹果瘤蚜、苹果黄蚜等

白方大生600倍+白方甲托800倍

1.上令1500倍+命令2000倍+吡虫啉 

2.上令1500倍+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 

或吡蚜酮 

满卡2000倍+阿维菌素虫卵兼治

补钙:

1.套袋前喷施白方大生+白方甲托以保证果实无菌入袋,有效防治套袋果实黑点病、红点病

2.套袋前,应喷一次高效光谱杀虫剂,杀灭果园多种害虫,保证无虫入袋

3.套袋不可过早(生理病害加重,果实生长速度慢)或太晚(果皮粗)。

4.果实不宜太稀或太密,应掌握苹果直径80~85mm为宜

5.白方甲托、白方大生细度均匀,纯度高,果实表光好

6月下旬—9月上旬

(生长期)

烂果病、斑点落叶病、桃小食心虫、卷叶虫、金纹细蛾、螨类。

1.白方大生与波尔多液或氧化亚铜交替使用为主,雨季一定要喷1-2遍丙环唑(斑点狗),防止叶斑病大发生

2.果实膨大期必须喷一次台哈糖醇钙,预防苦痘病

3.根据测报防好棉蚜、卷叶虫、桃小、红白蜘蛛,药剂同上

苹果摘袋前

1.套袋苹果红点病、黑点病以及其他危害果面与叶部的病菌等。

2.苹果棉蚜、卷叶虫等;

即将越冬的害虫

3.苹果红蜘蛛

1.杀菌剂配方:

白方大生+戊唑醇

2.杀虫剂配方一:

上令+命令

杀虫配方二:

上令+高效氯氟氰菊酯

3.三唑锡

1.苹果摘袋后,如果遇到雨或雾天,果面就会被病菌侵染,形成各种斑点,前功尽弃,若摘袋后喷药,药斑又会污染果面。

最好的办法是:

在摘袋前全园细致喷施一遍高效杀菌剂和高效杀虫剂,扫灭果园中的致病菌和害虫,确保摘袋后果面免受病虫害且洁净

2.喷杀虫剂、杀螨剂,杀灭果园害虫,压低越冬基数

苹果摘袋后

1.红点病

2.苦痘病

1.杀菌剂:

多抗霉素水剂

2.补钙:

台哈糖醇钙

1.苹果摘袋后,如果遇到阴天、大雾、下雨,斑点落叶病菌浸染果面会形成红点。

不等红点形成赶紧喷药,防治果面红点病

2.此时用药最好加入有机硅(河北长城出品展润),使农药更好的分布在果面上,不污染果面

苹果病虫防控中的难点、共性与策略

当栽培品种选定后,栽培管理、病虫防控和肥水管理就成为苹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而且三套技术必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保证果园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优质果品生产的持续发展。

苹果病虫发生与防控不同于栽培管理,受环境影响较大,没有统一的模式,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复杂性,实施过程难度较大。

果树病虫的发生与防控又有其共性,病虫防控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防控技术又具有相似性。

一、苹果病虫害防控的四个难点

1、苹果病虫害的种类多,各种病虫的发生规律各不相同,病虫防控顾此失彼。

《中国果树病虫志》中记载的苹果害虫有348种,病害有90种,近年来经常发生且能造成一定危害的种类也不下50种。

每一种病虫害的都是由一种生物引起的,病虫有效防控措施的制订需要以各种病虫的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为基础。

然而,目前对于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尤其是病害的发生规律尚不十分明确。

例如,目前对苹果腐烂病和苹果轮纹病这两种苹果主要病害病菌的确切侵染时间、病菌的潜伏部位、病菌致病机理等与防治密切相关的本质性问题还不明确,也就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目前对这些病害的防控都是被动的、应对性的,多数情况下是用“保险药”。

2、苹果病虫的发生与流行受生态环境和管理措施的影响大,随机性强,病虫防控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模式。

病菌、害虫个体都很小,繁殖量大,生长发育速度快,一旦遇上适宜的生态条件能大量繁殖,短时间内暴发或流行。

而当环境条件不适宜其发生时,处潜伏或低水平发生状态,等待有利时机。

影响病虫生存与繁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气象因子,果园栽培环境,栽培管理措施,病虫防控措施等。

不同年份、不同果园间,影响病虫发生的因子各不相同,尤其是气象因子的变化,随机性强,因此,病虫的发生与流行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而且从开始发生到暴发流行所需时间往往比较短暂,病虫防控的应对时间很短。

例如,4-5月份一场持续12小时的连续降雨可导致很多病原菌的大量侵染。

3、优质苹果生产和病虫可持续控制要求在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投放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病虫害。

随着经济发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个国家都提出了农副产品中化学农药残留量的限量标准,果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更加苛刻。

无化学农药投放或精准施药(即施药时间、靶标和用量要精准)已成为优质苹果生产的基本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苹果病虫防控可供选择的药剂越来越少,农药的投放量也越来受到越多的限制,对病虫防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果品综合生产制度(IFP--IntegratedFruitProduction)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案,然而,要有效的实施IFP制度,要求病控防控技术人员不单要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而且还要了解各种因子与病虫发生与危害的关系。

4、随品种更替、栽培模式变革、防控技术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苹果主要病虫害也发生变化,相应的病虫防控技术需要不断更新。

病虫害对寄主和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很强,寄主、栽培模式发生变化后,病虫的种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上世纪70-80年代,小国光品种上以炭疽病为主,90年代更换富士品种后,轮纹病成为主要病害,进入20世纪实施套袋栽培后,早期落叶病、枝干轮纹病成为苹果的主要病害,并出现了新的病害“黑点病”。

与栽培管理措施不同,一项好的病虫防控措施,尤其是化学防控措施不能长期连续应用。

病虫控制效果好,给病虫造成的选择压力也大,连续应使用几年后效果会下降,甚至失去防控效果。

因此,病虫防控必须与栽培品种、栽培措施、栽培环境相配套,而且需要不断更新。

二、苹果病虫发生的共性苹果病虫虽然种类多,情况复杂,但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其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苹果病虫害越冬场所相对单一。

由于苹果是多年生作物,绝大多病虫,都在树体及其周围环境中越冬。

枝干是病虫越冬的重要场所之一,其次是树体周围的落叶和病残,再次是树体周围的土壤,而且苹果上的绝大部分病虫害传播距离都不远。

越冬后,树体及其周围环境中病菌和虫源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当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2、苹果病毒病、枝干和根部病虫害具有积年发生或流行的特点。

枝干与根部的病菌和虫源能在树体和树体周围逐年累积,积累到一定量后造成严重发生危害,且难以根除。

如腐烂病、枝干轮纹病、炭疽病、根癌病、绵蚜等。

苹果病毒病主要嫁接传播,接穗带毒,所育出的苗子一定带毒,且终生带毒。

带病的植株可通过根部交接、修剪操作等逐步传播蔓延,导致果园内的病株率不断增加。

防控果树病毒病的有效措施是培育无病毒的苗木,果树无病毒苗木的繁育技术已相对成熟,控制果树病毒病的关键是苗木销售制度和政府政策。

3、苹果上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期都有相对固定。

北方地区气侯4季分明,苹果的生长发育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的时间也相对固定,而且病虫害的发生期与果树生长的物候期相吻合,尤期是春季各种害虫的出蛰期和病害的始发期。

这为病虫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苹果病虫防控的策略针对苹果病虫害的共性和病虫防控的难点提出以下防控策略。

1、冬春季清园是苹查病虫防控的关键环节。

冬春季清园的主要目的是消灭越冬的菌原与虫源,压低各种病害初侵菌原和越冬虫源的基数,推迟各种病虫的发生高峰,降低各种病虫大发生的概率。

冬春季清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年生长季节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是果树病虫害防控的关键环节。

冬春季清园包括清理枝干、清除落叶、清理病残、处理地面和药剂铲除等措施。

冬季清园以农业措施和物理防治为主。

轻刮树皮、地面翻耕、挂瓦楞纸、绑草把、主干涂白都是冬季清园的有效。

2、苗期和幼树期病虫害的管理是控制苹果病毒病、枝干病虫害和根部病虫害的效措施。

苗期病虫害的管理主要控制两个环节,一是控制接穗,二是选择无病无虫的地块育苗。

从无病毒母本树上采集接穗和砧木,可以保证育成的苗子不带病毒。

在远离果园和苗圃地的地块育苗,能降低果苗带菌和带虫的概率。

苹果育苗圃要求离果园不应少于2km。

用没有栽植过木本植物地块育苗,降低根部染病和带虫的概率。

苹果育苗地应选择近5年内没有栽植过木本植物土地。

对于幼树期枝干病虫害的防控可以采取物理隔离的方法,如包扎地膜、套塑料管、捆绑草把等,以防止外来病虫的侵袭和本身所带病菌的蔓延。

3、苹果病虫防控应以防治历为主线,采取基于防治历与病虫测报相结合防控策略。

各种病虫的发生在时间上大都是相对固定,每年发生的时间差异不大。

利用病虫发生的这一特点,结合苹果的生长发育期,将果树病虫管理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如萌芽前、萌芽期至花前、花期、落花后至麦收前、麦收后至解袋前、解袋后至采收期和采收后几个管理阶段。

对于每个阶段,列出重点监控病虫害、值得关注的病虫害和偶尔发生的病虫害三类病虫害,并针对果树生长发育特点和不同的情况制订相应的病虫防控预案,防控预案的措施越具体越好。

这就是所谓的防治历。

防治历制订后,根据防治历所列出的对象,在每个管理阶段监控重点防治对象,同时注意其他两类病虫的发生情况。

根据监控数据预测病虫的发生趋势,一旦某种病虫达到防控指标,或出现严重发生的趋势,就应迅速采取相应的防控预案。

结论:

除了利用物理的、化学的、人工的一些方法来控制和预防苹果的某些病虫害、病菌外,通过科学的施肥技术也能够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增强树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苹果病虫害及病菌的对其的危害。

灌溉与施肥的关系(注灌、微润灌)

实验一:

为了探究陕西省黄土高原春季土壤干旱、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低以及肥水缺乏对该地区优质苹果生产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延安教授在该地区做了水肥一体化对不同生态区苹果产量及肥料效率影响的实验。

肥料偏生产力(PFP):

指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下的作物产量与施肥量的比值。

它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

PFP=Y/F

式中:

PFP是指肥料偏生产力,单位为公斤/公斤,Y是指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作物的产量,单位为公斤/亩,F是指特定肥料纯养分(是指N、P2O5和K2O)的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生态区NPK水肥较NPK传统肥苹果产量均有所增加;

2、不同生态区NPK水肥处理肥料偏生产力较NPK传统肥处理均有显著提升,当肥料用量减少50%时,效果更加显著。

案例一:

在北京昌平区南邵镇营坊村苹果水肥一体化示范区,成年苹果树采用滴灌施肥技术,亩灌水106方,追肥施纯养分29公斤;

较常规畦灌亩节水79方,节水43%;

减少养分投入6公斤,节肥21%。

单株结果数200-230个,单果重250-300克,亩产量2100-2300公斤,亩均节本增收2000元以上。

矮化密植幼龄苹果树采用滴灌施肥技术,亩灌水118方,追肥纯养分21公斤;

较常规畦灌亩节水67方,节水36%;

减少养分投入6公斤,节肥28%。

单株结果数90-110个,单果重250-300克,亩产量1450-1700公斤;

亩均节本增收900元以上。

以环绕滴灌施肥技术为核心的水肥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