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519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

《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二中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Word格式.docx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

5.1962年3月,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决定:

1962年的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计划分别降低5%到20%。

其中,煤产量从2.5亿多吨降为2.39亿吨,钢产量从750万吨降为600万吨。

这次调整(  )

A.奠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B.有利于扭转经济比例的失调

C.使工农业产值都有很大提高D.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6.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

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

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

等等。

这些措施(  )

A.确立了“八字方针”    B.清除了“左”倾错误

C.反思了“冒进路线”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7.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

诺兰评述新中国经济建设说: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下列史实可以证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是(  )

A.土地改革、“一五”计划   B.稳定物价、公私合营

C.土地改革、稳定物价D.公私合营、“一五”计划

8.下表为1957~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单位:

1000吨)。

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年份

出口量

进口量

净出口量

1957

2092.6

166.8

1925.8

1958

2883.4

223.5

2659.9

1959

4157.5

2.0

4155.5

1960

2720.4

66.3

2654.1

1961

1355.0

5809.7

-4454.7

A.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

B.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

C.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

D.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9.毛泽东1952年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客观上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人们时常经过国家计划去调节”。

毛泽东意在强调(  )

A.中国社会生产力亟待提高

B.计划经济已取代市场经济

C.社会需求脱离实际

D.计划经济有存在的必要性

10.1953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这一发展战略(  )

                      

A.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主旨B.平衡了轻重工业比例

C.优化了工业的整体布局D.加快了公私合营步伐

11.对下表经济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粮食总产量(百万吨)

163.42

195.05

194.53

棉花(百万吨)

1.30

1.64

2.09

原油(百万吨)

0.14

1.46

11.31

钢(百万吨)

1.35

5.35

12.23

A.工农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始终存在

B.“大跃进”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

C.政策失误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D.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工农业生产停滞

12.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

这些社论旨在(  )

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13.“生产什么,收购什么;

生产多少,收购多少;

需要什么,供应什么;

需要多少,供应多少。

”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1956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78年

14.新中国某年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从384亿元压到56亿元;

积累率从39.6%降到10.4%;

钢产量从1860万吨压到667万吨。

这一年最可能处于(  )

A.土地改革后期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15.1949年5月2日,刘少奇在与天津工商业家的座谈会中,再三说明:

搞社会主义那将是几十年以后的事。

现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要真正做到劳资两利的。

这(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

C.有利于当时经济秩序的稳定

D.影响了此后中国经济体制

16.下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

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

产品名称

1952年产量

1957年计划产量

增长百分比

棉纱

361.8万吨

500万吨

38

棉布

11163.4万匹

16372.1万匹

47

食用植物油

72.4万吨

155.2万吨

114

面粉

299万吨

467万吨

56

346万吨

593.2万吨

71

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17.如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该漫画的寓意是(  )

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8.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

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

这一举措(  )

A.停止了“三面红旗”的错误指导

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

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19.1960年9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

淮河以南直到珠江流域地区,应当维持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六十斤,遭灾的地方应当更低些;

淮河以北地区口粮标准应当压低到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斤左右,东北等一部分严寒地区可以稍高一点。

这种普遍降低口粮标准的指示意在(  )

A.最大限度地缓解经济困难压力

B.优先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

C.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市场压力

D.为恢复农业提供充足劳动力

20.造成灾难的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那种浪漫主义的想法,以为把人民巧妙地组织起来,便能增加生产力,精神比经济因素对生产更有效力。

基于这种认识,中共当时(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富,农战也”。

荀况认为富国并不单是为了强兵,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家财富,提出“上下俱富”。

西汉时期,桑弘羊指出“富国非一道”,即不仅是农业可以富国,商业也可以富国,而且是富国的根本之道。

——摘编自袁行霈等编《中华文明史》

  1900年庚子事变后,外患日亟,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和部分开明人士积极提倡“振兴实业”,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在此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从而形成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且“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而且国家赋税可以增,百姓生计可以足,数十年外溢之利权可以挽,富强之基实系于此。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并对农产品在内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管理……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

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在经济发展策略中的相同点,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经济发展策略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策略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

根据材料二“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并对农产品在内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管理”可知国家主导和计划管理;

根据材料二“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可知注重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

根据材料二“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可知,既受苏联建设的影响,同时也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第二小问意义,完全是对课本知识的考查。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时间

主要矛盾

1840~1919年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两对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的矛盾

20世纪

30~40年代

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6年

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956年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围绕主要矛盾,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A

2.D

3.A

4.D

5.B

6.C

7.D

8.D

9.D

10.A

11.C

12.B

13.B

14.C

15.C

16.C

17.B

18.B

19.A

20.B

21.

(1)相同点:

以富国为核心;

重视农业发展。

不同之处:

张謇等人主张在农工商发展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

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洋务运动工业化实践;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强侵略,威胁清政府统治;

救亡图存,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国家主导,计划管理;

注重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

受苏联建设的影响;

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意义:

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和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促进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

22.

(1)论题:

是论述者所主张并加以辩证的命题,论述题目中观点。

(2)阐述:

阐明陈述,详细的解释。

(3)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比如: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缘由、旧民主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等。

(4)阐述必须要有相关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