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5174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

《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计算教学随笔Word下载.docx

孩子们都会高兴的说“愿意”。

二是强化口算练习,而且要安排在学校练习,我的做法是利用课前三分钟,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开火车、抢答、夺红旗、争上游等游戏,课间游戏也时时刻刻都要挂在嘴边。

同时,还要要求孩子回家也进行口算练习,这个任务就交给家长,有些家长比较负责任,能监督孩子练习,每天坚持写口算题卡,对于那些不能及时监督的家长,就采取在校奖励的措施,正确完成一页口算题卡就能得到一枚小红花,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就高了,在家也能完成了,而且追着家长给检查。

三是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单纯的计算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不是难题,不是不会做,而是马虎、不认真,不重视,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造成的。

所以养成好习惯很重要,

  计算教学随笔【第二篇】:

  一、计算教学误区

  1.计算教学太依赖于情境。

主要针对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

同样是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教师一味地刻意引导,致使学生为了迎合老师,想一些低价值的、原始的方法来充数。

  3.课堂练习时间没保证。

现在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越来越少了。

  4.口算不讲速度。

  二、计算教学的对策

  1.引入形式要多样。

  2.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3.保证适量的练习。

  感想:

  我在教学计算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同样也出现了上述的误区。

计算是学生的最基础的知识,但我发现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降低了,主要表现在计算的准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而学生对计算这一部分也没多大的兴趣。

同样我认为课堂练习时间不够,往往要做练习了,下课铃声也响了,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巩固,这也是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在以后的课堂40分钟内必须要保证有10分钟的时间练习巩固,同样也要保证练习的质量,加强学生平时的口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随笔【第三篇】:

数学计算教学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

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

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

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

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

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

  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

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

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4、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开阔。

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

5、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逐渐形成。

教学中每每让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算式、信息、公式、图形等,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

”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

  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

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又忧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的规定的影响)。

我可以大胆地说,我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

究其原因:

  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每每遇到按老师的规定自己设置题目[如10道口算题、5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练习,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习惯差(马马乎乎);

  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

  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几年的教学中,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都被购物、租车租船充斥着,以老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传统教材中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可是新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涉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必须掌握“假设”、“尝试”、“整体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凑和”等思考才能解决,差生在这种问题的学习中根本就是坐飞机,就连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能从中形成有条理的表达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们的话说“我是凑的”,可这样的题目一道例题或是一个练习题就足以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而对差生来说是0效果。

我想如果下一轮我再教学二年级,我一定要给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学会用分析法(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和综合法(知道什么信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向学生渗透“摘录”、“画图”、“列表”、“模拟”、“简化”、“尝试”、“找规律”等策略;

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计算教学随笔【第四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而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因而,必须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计算的快又准确。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

不管是口算、还是笔算,每个学生都会做,但是往往都不能够百发百中,不是抄错数字,就是忘记进位、退位,总之,错误层出不穷,而学生在知道自己错了之后,也不以为然,认为是粗心,以后细心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导致计算能力下降。

因此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计算能力呢?

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先要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能算、会算、乐于算,达到算的快又准的目的。

  在备课时,就思考哪些物品、情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将教学有效串接。

在上课时将这个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情景贯穿始终,从新授到练习,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效理解算理。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在练习时也要注意多种形式的练习,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适当进行5分钟的口算,而且也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游戏开小火车、同桌竞赛、男女竞赛;

用卡片、多媒体视算、听算等,给予一定的表扬、夸奖或奖励,适当把握难易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从中有一些收获,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持之以恒,每天保证适当的练习

  每节课保证5-10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的进行反馈、讨论、纠正:

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特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题目,组织对比练习,适当加大练习难度,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在练习之后,进行小结、反思,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提高练习效率。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计算中,学生计算出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粗心,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在开始计算之前,仔细审题,再动笔计算

(2)计算中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做到字迹清晰,数位对齐,不偷懒、漏写进位1、退位点,是能够做好一道题目的基础。

(3)养成检查与验算的好习惯,耐心细致,逐步检查:

先查题目中是否抄错数字与运算符号;

再查计算过程是否有误,有没有忘记进位与退位,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最后检查竖式与横式上的结果是否一致,并且要注意验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

  计算教学随笔【第五篇】:

分数计算教学

  分数乘法的计算分为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这两个层次学习,要让学生记住分数乘法的法则并不困难,但要让学理解其算理,则是难点。

为突破难点,分数乘整数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提纲。

  1、课本上是怎样计算1/53的?

  2、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你能说明理由吗?

  3、计算分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交流预习提纲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阐述算理:

有的说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1/5,由于3份含有3个1/5,所以1/53=1/5+1/5+1/5;

也有的学生直接说明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当有的学生质疑为啥分母不变时,学生能借助线段图说明分的总份数不变,只是取的倍数在增加。

  分数乘分数我设计如下预习提纲。

  1、讨论3/41/4表示什么意义?

它占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