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5161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至语文教案Word下载.docx

2概括能力不够准确。

3对于人物性格的语言描述不能准确。

4审题不够准确,不够全面。

5课外阅读量小。

第三卷写作(另用课时做细致分析,这里只是简单概括)

1审题不够准确

2阅读量小,知识积累不够

3文学语言比较欠缺

二布置作业

听语轩练笔集

1好文好段欣赏: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

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求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品味牵挂

牵挂,是一颗心的对一颗心的深深惦记,它可以连结亲情,连结友情,连接爱情。

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

请分别说出以上两段文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可以在什么语境中运用?

2练笔及文学积累

3修改语文试卷

2006年11月9日

共二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训练

1洁白的木槿花

2轻轻地抱住母亲

3石枕

4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

5用爱倾听

6一诺千金

7一盒饼干

8盲道上的爱

9握住母亲的脚

分析内容、理解内容、有自己的感受、续写部分文章情节

2006年11月13日星期一

讲授第四单元说明文

共两课时

1复习说明文知识

2讲授第四单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本文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解说事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4、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5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精巧的构思和灵活的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说明的顺序。

四、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图片)

导语:

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

同学们,当你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

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共同来探求这个奥秘。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知识回顾

提问:

学习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明确:

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三、自主学习

1、在自主学习开始之前,先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方式:

指名朗读

2、问题引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是一句歌词,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明确:

设问)那么,“红”是什么意思呢?

指花儿万紫千红的色彩)

3、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依据是什么?

(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进行说明的?

4、分组学习,讨论并整理。

5、小组汇报交流。

6、教师总结归纳

四、探究学习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和分类说明(见大屏)

2、本文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试举例说明。

生动、准确、严密(见大屏)

五、小结(2分钟)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运用逻辑顺序,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对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

对说明文的阅读,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它的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六、课堂练习(有关“花”的古诗词名句积累)

七、拓展训练

(一课时)

班会内容:

学生思想动向分析:

题目探讨:

1细节决定一切(期中考试之前的动员工作)

2成绩的失败是暂时的,心灵上的失败才是永久而可怕的(期中考试成绩失利的原因)

3对失败不以为然,就注定了下一次失败的结局(针对期中考试之后一段时间的学生表现)

4不怕失败,就怕给失败找借口(针对学生表现谈)

坐看牵牛织女星

2006年11月15日星期三

阅读训练穿插在教学课程之中

1我们是一家人

221世纪人类种出石油

3谈小草的悲剧

4生命的选择

5烛心

6伤害

7开往春天的列车

8苹果皮

9父亲的斧头

10茼蒿

11在莫伯桑葬礼上的演说

12海洋污染

13月是故乡明

14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15文具盒

16遍地黄金

17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在设题的基础上,自己设置一些主观感受题,以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并且做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大家进行分析,并运用加分的形式来给与鼓励。

效果很好。

《坐看牵牛织女星》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明确说明文文体并明确是生动说明的事理说明文

2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感受事理说明文的文学特点和作者结构文章的匠心

教学重点:

了解说明内容及语言分析

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语言分析

教学方法:

朗读文章,完成:

说明内容:

(1)叙述民间故事

(2)详尽说明“牵牛织女星”的天文真相和特征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作诠释

作用:

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和事理说明的准确、形象、透彻,文笔生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增加可读性和感染力。

结构分层:

一(1-6)由“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引出关于星的故事。

(引资料、举例子)

表达方式:

叙述、说明

二(7-12)由牛郎织女那富有诗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转入对牛郎的织女及真相和特征的科学说明。

叙述、说明议论

银河及牛郎织女星图:

见简案

问题分析:

1由“牛郎织女星”故事引出对“牛郎织女星”的科学说明,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济南的冬天

1.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掌握重要词语及其意思;

3.弄清本文重点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4.明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5.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6.体会比喻、拟人的精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

体会题目“济南的冬天”和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不同

题目“济南的冬天”,是以“济南”限制“冬天”,作者要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不是其它地方的冬天。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以“冬天”限制“济南”,作者是向读者强调,他最后要抒发的是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观感。

“这”指代文章所描写的全部景物。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

现代著名作家,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三、掌握词语的音、形、义(投影显示):

1.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jī一髻jì

儿镶xiāng薄雪bá

o

B觉得dé

真得děi看护kān看吧kà

n

C着落zhá

o着急zhá

o伦敦dūn澄清ché

ng

D狭窄zhǎi宽敞chà

ng贮蓄zhù

水藻zǎo

2.指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响晴出奇安适镶贮蓄澄清空灵

响亮的天气(A十分明亮;

B声音宏大)

慈善的冬天(A对人关心,富有同情心;

B温暖舒适)

那些小山太秀气(A清秀;

B玲珑秀美)

四、朗读全文

五、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

(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注音组词:

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二、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1.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2.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

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

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二段: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比作“白花”;

二是将“”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

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4.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们要根据此段文字画一幅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读背诵

(四)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五)水的特点——绿、暖、清亮

四、再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那些小山太秀气。

2.通过创设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

如“请闭上眼睛,……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五、拓展阅读(发一段课外文字,体会南方冬天的特点)

六、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

2、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绿暖清亮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教案

总论: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

本文抒情成分较浓,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要加强感情朗读。

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段落(第5—8段),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安排上,可先突破重点,然后再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最后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设境激情,导入新课

二、粗读全文。

初步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

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 婆娑(suō) 秀(颀qí

2.本文勾勒出了几幅图?

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

高原风景图、白杨远视图、白杨特定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图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第2——4段):

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

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

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

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通过上述划分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全文的脉络。

三、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标题为“白杨礼赞”,细读全文,看看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要求学生迅速默读全文,用笔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和段落,然后由学生回答,相互补充,教师小结。

第1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

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反复赞美白杨树呢?

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

第8段告诉我们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

白杨树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作者为什么要描述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呢?

4.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作者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的。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

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可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7、8段,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质疑,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树种进行对比。

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

作者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

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

注意,在文章第7段,完成了由树一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在文章最后,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用意何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

对于这个概念,教师不宜作详细的分析介绍,只要点到为止即可,让学生大致明了象征手法的基本意义,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会到“象征”是什么,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2.学生朗读第7段。

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赞美白杨树,这样做的目的究竟何在?

(2)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3)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这树和人有什么相似点?

请引用课文中的内容回答。

(4)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这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这组反问句主要是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组排比反问句,结构相似而有所变化,内容相近而不断深化,清楚地表明本文歌颂和赞美的真正对象是“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

至此,作者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基本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清楚明确。

学生朗读第8、9段。

(1)第八段去掉是否可行?

请说明你的理由。

(2)文章中的“楠木”象征什么?

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目的何在?

(3)文章的结尾再次赞美白杨树,这已经是第五次赞美了,你觉得这样反复赞美是否累赘?

以上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二、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学习内容

三、学习迁移

请阅读下面的散文,将之与课文比较,回答文后问题。

白杨

袁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

”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

”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争论,才把爸爸的思路引过来,他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

他想了一会,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

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

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

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再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几生根了。

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961年秋天,兰新路上

1.油画,色彩浓重;

水墨画,色彩淡浅。

如果以油画、水墨画来比拟《白杨》和《白杨礼赞》,你认为《白杨》是——画,《白杨礼赞》是——画。

2.《白杨》和《白杨礼赞》一样,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

两篇文章同是以白杨为题,但所象征的各不相同,对这点,你怎么认识?

3.《白杨礼赞》和《白杨》,风格不同,意境不同,可见一题可以多做。

请你也试着以某一种树木为题,写写你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