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4883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时代变迁,技术条件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

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B.“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C.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好书和读书人越来越少,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

B.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信息时代文化共存,主流文化建设者应防止文化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

D.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文化领域长时间内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

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同母弟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

天子闻之,心弗善也。

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

“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

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今梁使来,辄案责之。

梁王恐,日夜涕泣,不知所为。

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

”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

“为言之帝。

”言之,帝心乃解。

安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田甲曰:

“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

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安国笑曰:

“可溺矣!

公等足与治乎?

”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

贪嗜于财。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节选自《史记·

韩长孺列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僭于天子”,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B.御史大夫,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最高长官叫“御史大夫”,相当于部长。

排在“御史大夫”后的为“侍郎”相当于副部长。

C.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也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D.内史,官名。

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春秋时沿置。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B.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C.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D.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允许他推举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因此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B.在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C.由于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断,他终于通过太后,化解了景王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D.韩安国有大韬略,有才智,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士人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5分)

(2)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①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淡烟流水:

指画屏上的一幅《淡烟流水图》。

8.“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概括分析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9.对“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句,梁启超曾称赞为“奇语”。

这一句“奇”在哪里?

请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情境默写(共11分,1—3题各2分,4题5分)

1、《阿房宫赋》一文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3.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4、“取法于上,仅得为中;

的领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大众对于李济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对于考古学、历史学界,他却是一个泰山北斗式的人物。

称他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绝不是恭维之语。

初到美国,李济看到美国国会的卷宗里面记录当年限制华工入籍的理由:

中国人脑容量比较小,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

李济很想寻绎中国人的始源,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

1920年夏,他进入哈佛大学,改学人类学。

1922年12月,李济做了题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的报告,反响很大。

罗素撰著《中国问题》时,大段引用了李济的观点。

1923年5月,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之初,李济应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之聘,教授社会学和人类学。

南开时期,李济结识了地质学家丁文江。

相识不久,李济就指出他在昆明做过的人体测量中有些数字是错的。

丁文江很欣赏这位“直道而行”的小兄弟,热情地把他推荐给地质学界、古生物学界。

1923年8月25日,河南新郑有人挖井挖出文物,一位陆军师长追缴了文物,又派工兵继续挖掘,竟然出土了一批青铜重器。

此事引来美、法、瑞典等国的考古学家纷纷前来“寻宝”。

美国弗利尔艺术馆也组织了“中国考古发掘队”来华。

1925年4月,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年轻的李济受聘为唯一讲师。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考古的“光荣”皆由外国专家享受,李济希望这样的局面不会继续很久。

后来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来信,邀请哈佛博士李济加入美国考古队。

李济回信提出:

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必须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合作;

在中国发掘出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

毕士博回信说:

“我们绝不会让一个爱国的人,做他所不愿做的事。

1926年2月李济与地质学家袁复礼沿汾河流域进行旅行调查,他们在西阴村发现了一片布满史前陶片的地方。

回到北京,他们决定对西阴村进行发掘。

毕士博与清华校长曹云祥商定:

考古团由李济主持,经费主要由弗利尔承担,文物暂由清华保管,今后交给中国国立博物馆。

1926年10月,李济率队来到山西省夏县西阴村,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主持考古发掘。

李济没有将整个遗址挖开,只选择一小块面积,采用“探方法”。

处理探方时,他还首创了以“三点记载法”来表明文物的准确位置,发明了“层叠法”来逐件登记标本。

这些田野科学考古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

发掘过程中,李济还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且带有平整的人工切割痕迹。

这个发现表明,中华民族在史前就家养蚕茧。

1928年8月,史语所代所长傅斯年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对殷墟进行调查,回京后,董作宾向傅斯年建议对殷墟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

1929年年底,应史语所傅斯年邀请,李济任史言所考古组主任,自此他成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掌门人”。

1929年10月,董作宾主持了河南安阳小屯遗址的试掘,发现了若干新的甲骨,但他的发掘不科学,李济直言“董君挖掘仍袭古董商陈法”。

李济对违背科学的人向来不给情面。

王国维说只有带款识的完整器物才有价值,他则告诫:

原始材料,哪怕是残陶碎骨,都能显现真正的学术价值。

李济接管殷墟发掘后,殷墟考古步入正轨。

1929年李济主持的第3次挖掘,出土了著名的“大龟四版”,龟版上刻满了殷商时代的占卜文字。

1935年梁思永主持的第11次挖掘,清理了10座大墓、1200多座小墓。

大墓中有大量石器、玉饰、青铜器等,小墓中的埋葬躯体,呈俯身、仰身、屈身等不同姿势。

显然,小墓是陪葬墓,大墓是殷商王陵。

1936年6月,石璋如主持对殷墟的最后一次挖掘,收获至为重要:

在小屯村一个地下贮藏坑里发现有字甲骨17096片,上面刻着殷商的历史原貌。

至此,失落3300年的殷商王朝,天降般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发掘被迫终止。

殷墟发掘,不仅发现了鲜活的历史,也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

李济现场指导,培养了尹达、夏鼐、董作宾等一批考古专家。

1948年底,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府决定将部分重要文物先行运往台湾。

当时,很多人反对将文物迁到台湾。

1949年,心里矛盾的李济最终选择了去台湾。

他说:

“文物在哪里,人在哪里。

”但他的名字自此在大陆消失了半个世纪。

李济到台湾后,筹建了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系,培养了多名享誉世界的学者。

他关心大陆的考古状况,敬佩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研究的成果。

他潜心研究安阳,先后完成十几部专著。

李济是位纯粹的学者,台湾当局要求学者在引用大陆书籍时必须加一个字“伪”字,他却坚持不加。

1979年,这位对考古怀有赤诚之意且“直道而行”的李济离开人世。

清点遗物时,未曾发现一件古董,一部珍本善本。

相关链接:

①李济(1896——1979)字受之,后改济之。

湖北钟祥郢中人。

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

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摘编自“搜狐百科”)

②(曾经轰动世界的“北京人”化石及大批动物化石、石器于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下落不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父亲先后自费5次寻找“北京人”头骨而未果,他以头骨未回归祖国为终生憾事。

(摘编自李光谟《被淡忘的中国考古学之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济受爱国之心的驱使,留美期间先后攻读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口学,进哈佛后改学人类学,对中国人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B.李济的人格是高尚的,连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都对他充满了敬意,回信支持他的坚持与在考古事业上的追求。

C.李济曾在山西主持了中国人第一次的考古发掘工作,他采用的“探方法”,继承了传统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

D.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挖掘期间,出土了刻满殷商时代占卜文字和历史原貌的龟板,这也就意味着殷墟考古正式步入了正轨。

E.李济是个纯粹的学者。

国民党将文物运往台湾,他因不能割舍文物而去了台湾;

在台湾期间,仍然心系大陆的考古状况。

(2)李济赢得考古学家的赞誉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有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李济在考古方面有哪些重大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为什么说李济做学问是“直道而行”?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和选修文言文复习(共21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1)安倍放狂言称管控钓鱼岛,这样的论调真是!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历史事实还是法理依据,一直都清清楚楚。

(2)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非常自傲,大肆宣扬“天下第一”,这样表面上的其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自信的文化是善于自省、上虞创造的文化。

(3)“中国高铁世界第一”绝不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应该为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A.大吹大擂自吹自擂大言不惭B.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大言不惭

C.大言不惭大吹大擂自吹自擂D.自吹自擂大言不惭大吹大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B.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不仅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

D.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①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②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④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

⑤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⑥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

A.①②⑥⑤④③B.③②⑤④⑥①

C.⑤③②④⑥① 

D.④⑥②①⑤③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能衔哀致诚 

致诚:

表达诚意。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纯明:

完全明白。

C.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

多少日子。

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何尤:

怨恨谁。

1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敛不凭其棺

C.虽万乘之公相D.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六国互丧 

互:

交互。

盖失强援 

盖:

因为。

B.思厥先祖父 

先:

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

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

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 

迁:

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 

再:

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

如果。

19.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事不目见耳闻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汉文帝“崇尚节俭”。

他不仅管住自己, 

① 

,所宠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帐不文绣”,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例子。

② 

,甚至预先安排后事时一再强调丧事节办,厉行“薄葬”,严防浪费。

当然,他任意赏赐铜山于近佞宠臣邓通之类记载的传世,说明 

③ 

,但这毕竟瑕不掩瑜。

21.下面是中国一汽的车标(底色为蓝),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4分)

六、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钱就是任性!

有貌就是任性!

有才就是任性!

……”

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应届第四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说法绝对化,原文“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2.B(曲解原意。

原文“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

”)

3.D(假设关系不成立)

4.C

5.B(不是御史大夫而应是尚书)

6.C(是见大长公主,“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

7.

(1)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意,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

(“怒”迁怒;

“案”通假“按”,追究、查办;

“所为”所字结构;

各1分,句意信达2分)

(2)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出于忠厚之心。

(“取合”“而”“忠厚”各1分,句意信达2分)

参考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迁居睢阳。

曾经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

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

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

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

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很宠爱他,允许他有自己推举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人选的权力。

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景帝听说后,心中很不高兴。

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

当时韩安国是梁国的使者,便去进见大长公主,哭着说:

“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

从前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关系最亲,是叛军进攻的阻难。

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关中,而诸侯作乱,一谈起这件事,眼泪纷纷下落,跪着送我等六人,领兵击退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也因为这个缘故不敢向西进军,因而最终灭亡,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

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苛细的礼节责怪抱怨梁王。

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见到的都是大排场,因此出行开路清道,禁止人们通行,回宫强调戒备,梁王的车子、旗帜都是皇帝所赏赐的,他就是想用这些在边远的小县炫耀,在内地让车马来回奔驰,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爱他。

现在梁使到来,就查问责备。

梁王恐惧,日夜流泪思念,不知如何是好。

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孝顺,作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怜惜呢?

”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高兴地说:

“我要替他把这些话告诉皇帝。

”转告之后,景帝内心的疙瘩才解开,而且摘下帽子向太后认错说:

“我们兄弟间不能互相劝教,竟给太后您增添了忧愁。

”于是接见了梁王派来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赏赐了他们。

从这以后梁王更加受宠爱了。

窦太后、大长公主再赏赐韩安国价值约千余金的财物。

安国的名声因此显著。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

韩安国说:

“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田甲说:

“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起用他为二千石。

田甲弃官逃跑了。

“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

”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

韩安国笑着说:

“你可以撒尿了!

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

”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出于忠厚之心。

他贪嗜钱财。

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

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8.①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奠定了全词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

(2分)②全词刻画了一位闲居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