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483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

《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三讲 如何理解陆地及陆地自然带及形成和分布Word下载.docx

N地区为例,指出从东西两岸向内陆自然带的更替规律:

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这种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

产生这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且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4)在非洲赤道地区热带雨林带并没有横贯整个大陆,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分别是多雨的温带森林和干燥的温带荒漠,原因是地形的影响而造成的,这是非地带性分布的体现,这也使陆地环境更加复杂化。

[高考是这样考查的]:

例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题。

  

(1)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以及对于各自然带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1)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分布的是热带沙漠气候。

  

(2)②为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对应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也是森林带。

①是热带沙漠气候是这三个地点中年平均气温作高的一个。

根据大洋的环流形势,②地流经的是一只寒流,③地流经的是一只暖流。

  [正确答案]

(1)C  

(2)A

  例2、读下图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高、低)。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

  (3)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

  A、三河马    B、伊犁马    C、滩羊    D、阿拉善骆

本题考查了自然带垂直分布的规律及干旱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判断能力。

  

(1)自然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

天山植被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变化充分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据图中所标注的积雪冰川的高度,不难得出南坡的高度较高。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水源,因而本区农业的特色是绿州(灌溉)农业。

  

(2)天上牧场是我国最大的高山牧场,其畜牧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每到夏季,牧民就会将牲畜赶到高海拔的牧场去放牧,冬季到低海拔的牧场放牧。

  [正确答案]:

  

(1)垂直  高  绿洲(或灌溉)  

  

(2)A  B

  [学生是这样做题的]:

  1、在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山地的是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

  A、南北纬25°

-35°

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

-40°

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

-50°

  D、南北纬50°

-70°

之间的大陆地区

  3、在大陆东西部均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    C、南极冰川    D、洋流

  5、这里森林茂密,四季常青,同一种树,一些树木在开花,另一些树木已果实累累;

同一棵树,一部分树叶凋落,另一部分树叶却在生长,这种景色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森林带

  6、关于由赤道至极地之间的地域分异的正确的叙述是  

  A.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B.这种分异的产生,与太阳辐射的变化无关

  C.这种分异仅在中低纬地区表现明显

  D.这种分异的产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

  7、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

  读图4—17完成下列2题:

  8.图中字母与所对应的自然带搭配正确的是  

  A.①为热带草原带          B.②为高山植物带  

  C.③为热带雨林带          D.②为热带荒漠带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自然带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是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B.④⑤⑥三海域盐度自高到低依次排序是⑥④⑤  C.①处所在的自然带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D.③所处自然带中典型的动物有大象、猿猴等 

  10、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从⑤

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有否分布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C  4.A  5.A  6.D  7.D  8.B  9.A  

  10.

  

(1)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纬度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规律

  (3)无 该纬度带内全部是海洋

第十四讲  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积极防御自然灾害?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1、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它们的可再生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例如,生物资源虽然具有能够不断更新和繁殖的特点,但如果不加以适当的保护,一旦灭绝就不可能得以再现。

据估计,目前世界上每天至少有数个生物物种灭绝。

在科学家已知的8万至10万树木品种中,有8750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其中,1000种面临严重威胁。

由于树木是相互依存的,随着部分树种的消亡,某些相关树种也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水资源、土地资源如果利用不当或任意加以破坏,也会造成这些资源的枯竭与恶化。

  2、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台风

  概念:

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

注意台风四周风向的判别。

  形成:

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危害: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措施: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冷锋南下形成的。

  影响范围:

只有西藏、云南影响较小。

  影响:

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华北地区的春旱:

由于春季降水少,同时气温上升速度快,蒸发量迅速加大,加之春季农业用水量猛增,造成的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干旱的气象灾害。

  江淮地区的伏旱:

发生在梅雨之后,由于该地区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出现连续的晴朗、高温的天气形成伏旱。

台风的到来可以缓解伏旱。

  3、滑坡和泥石流

  

  4、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我国的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它们在我国的分布特点是有共性的。

一是种类都比较丰富,我国具有丰富的气候类型,各种各样的成矿地质条件,各种自然资源种类都很丰富。

二是分布不均衡,这也是所有自然资源的统一特点。

三是总量多人均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的排名基本上都位于世界前十位,但人均一般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四是都应该加强合理利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所以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5、我国自然资源分布规律性和不均衡性的体现

  从矿产资源来看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这是由于成矿规律所决定的,在古生代中晚期成煤期,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抬升成陆,具备了成煤的基本条件,而南方还是海洋环境。

从气候资源来看北方热量少,水分少;

南方热量多,水分多;

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决定的。

西北光照强;

西南光照少;

这是由于西北干旱晴天多少云雨,而西南多云雾造成的。

总之,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环境。

  [高考是这样考查的]:

例1、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可能与当地发生的地震有关

  B.地震发生时很可能诱发火山

  C.我国主要地震带与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有明显的相关性

  D.地质灾害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解析:

题目将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内容归于一题,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掌握这部分内容。

这里应略加说明的是:

(1)地震可能会导致滑坡、泥石流的突发,但不是每次地震都会出现滑坡和泥石流;

反过来,也并不是所有的泥石流和滑坡都是地震引发的。

(2)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有明显的相关性,是从长期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地震和泥石流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明确上述两点,会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有其关联性,一个地方的地震可能会促使滑坡和泥石流突发,我国主要地震带与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有明显的相关性,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由于火山是地下深层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震一般不会导致火山爆发,倒是火山爆发时,会引起地震,形成火山地震。

地震发生时,往往使输电线路和燃气管道遭到破坏,造成火灾。

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施加影响时,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破坏植被,就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答案:

AC例2、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回答

(1)~

(3)题。

  

(1)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

  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

  

(2)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A.煤炭、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

  (3)我国目前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学生阅读统计图表的能力,以及以统计图表中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1)这一问完全是读图回答,煤炭的消费量的比重是有所下降的。

天然气所占比重的增幅明显小于水电。

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略高于消费量所占比重。

代表石油的实线和虚线在1994年相交在一起,说明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

  

(2)这道题是很容易出错的,注意题干中是“消费量超过生产量”,而不是“消费量所占的比例超过生产量所占的比例”,所以首先应把图表中的百分比化为具体数量,分别乘以生产总量106988万吨和消费总量130297万吨,在来看谁超过了20%。

  (3)这一问考查的是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我国能源消费目前仍以煤炭为主,天然气和水电都呈上升的趋势,我国已从石油的出口国变为了石油的进口国。

(1)D  

(2)A  (3)D

  1、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

  A.地震中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  B.汽油和柴油

  C.带鱼和小黄鱼        D.水稻和棉花

  2.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滑坡一台风一雷暴      

  B.火山喷发一地面沉降一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一山洪暴发一海啸  

  D.地震一滑坡一泥石流

  3.图中的4幅图表示自然资源(大圆a)、水资源(小圆b)、能源(小圆c)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4.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B.人类活动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C.地质灾害目前根本无法防御  D.泥石流可能诱发地震

  5.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  C.滑坡  D.泥石流

  6.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分布较广 

  ②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与重力有关

  ③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相同   

  ④大暴雨不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火山为主的灾害系统,其成因上有关联

  B.地震作为主灾,往往诱发地裂、滑坡等灾害

  C.地质灾害都是自然原因形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D.植被破坏可诱发滑坡但不可诱发泥石流

  8.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图中大圆、小圆、阴影部分依次代表( )

  A.自然资源、能源、非可再生资源

  B.能源、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C.能源、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能源

  9.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时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春夏多,秋冬少

  B.水质污染严重,但对污染水源已基本根治

  C.数量上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多

  D.水资源特别紧缺,应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

  10.目前,世界上的森林每年都在减少,其中减少最快的是  (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

  11.对于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内容是  (  )

  A.如何节约和综合利用  B.如何保护和促进更新

  C.努力寻找新的代替品  D.如何充分地加以利用

  12.读图,下列四幅图中正确反映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是(  )

  A、图①是我国煤矿分布状况

  B、图②是我国有色金属矿分布状况

  C、图③是我国天然气分布状况

  D、图④是我国铁矿分布状况

  13.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

  A.坡度大于25°

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B.大规模改良现有草原发展林木生产

  C.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面积植树造林

  D.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控制等于生长量

  14.我国正在加紧建设的水土保持林是(    )

  A.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B.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C.三北防护林       D.沿海防护林

  15.示意图反映今年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示意图,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空白框内。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河流干涸

  ③水土流失严重

  ④河流、水库淤积

  ⑤气候干旱

  ⑥冬季风控制时间长

  ⑦岩石物理风化加快

  ⑧土壤水分条件恶化

  

(2)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2000年秋,天津市提高居民用水价格后,市民普遍支持该措施,试分析原因。

  1.C  2.D  3.D  4.A  5.A  6.A  7.B  

  8.A  9.A  10.D  11.B 12.A  13.A  14.A  

  15.

  

(1)(按行顺序)6;

左1右5;

左上7、左下8、右2;

左3右4

  

(2)自然原因:

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

人为原因:

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

  (3)通过提高水价,减少市民浪费水资源现象,达到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节约用水的目的。

第十五讲  如何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粮食问题。

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1、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为重点内容,学习时要分三个层次去掌握。

  第一层次是要知道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有哪些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等要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人口和劳动力状况、经济地理位置、工业化、科学技术及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

  第二层次是理解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怎样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

如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光热条件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对复种指数和产量高低的影响很大。

地形可以影响垦殖指数,在山区还可形成垂直农业;

在城市与工矿区周围多形成乳、蛋、菜生产基地,就与其经济地理位置有关,等等。

  第三层次是用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农业生产布局的实例。

这些实例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本之外的。

第三层次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理论的最高层次。

学习理论是为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理论在新情景下运用,使所学的知识变为有用的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影响农业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

  

(1)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能孤立分析问题。

如美国乳畜带的形成,从自然条件分析,这里土壤贫脊(为灰壤和灰棕壤),地形破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

不利于发展其他耕作业,而便于生长青贮玉米;

这里的居民多为西欧、北欧移民的后裔,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经验和技术;

乳畜带从区位来讲临近美国工业集中区、城市、人口密集区,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因而从三方面考虑,决定了美国乳畜带的布局区位和合理性。

  

(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如随着工矿业和城市的发展,原来的农业布局结构和影响因素就要发生变化,在工矿区或城市周围就会形成城郊农业带,这时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3)抓主要矛盾。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从理论上讲同等重要,不可重此轻彼,但在某一区域、某一时间一定有一个主要因素。

如影响珠江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光、热、水充足,这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这里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酿成涝灾,所以地形成为此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也就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的分布

  1983年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在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高、商品率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建立一大批商品粮基地,它们是:

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生产玉米、春小麦)、长江流域的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种植水稻)和珠江三角洲(主产水稻)。

除粮食外,我国棉花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沿江及滨海平原、华北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新疆南部。

其中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长绒棉产区;

糖料作物中,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套平原)和新疆;

甘蔗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等省;

油料作物中,油菜的播种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花生是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区。

以山东、河北、河南产量最大。

除此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例如:

温带的苹果。

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

亚热带柑桔。

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热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

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1、下图示意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Ⅰ表示烟草业的变化,Ⅱ表示鲜花业的变化。

读图并回答:

  

(1)该区域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