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4532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材料表明当时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B.小农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商业发展打破时空限制

6.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

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

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7.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

沙船有会馆,设有董事。

据此可知当时

A.被迫开放通商口岸B.长途贩运贸易繁盛

C.出现地域性的商帮D.放松对贸易的监管

8.学者认为: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上述特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固守农耕经济B.坚持君主专制

C.关注民众生活D.实行海禁政策

9.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

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

10.明朝官员在《虔台倭纂》写道: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11.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

”这反映了

A.东西方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B.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C.欧洲人对香料的需求量激增D.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12.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A.代议制的确立B.海外市场建立

C.蒸汽机的改良D.新航路的开辟

13.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

这一现象

A.促进了西欧生产关系变革B.推动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C.导致封建主力量得以加强D.使社会各阶层陷入了贫困

14.英国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

上述现象反映了

A.黑奴贸易的兴盛B.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D.人口出生率的上升

15.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B.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C.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D.钢铁工业迅速兴起

16.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

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表明当时

A.欧洲发生经济危机B.美洲失业率高

C.亚洲经济迅速崛起D.世界市场形成

17.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投资办厂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兴起都

A.体现政府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推动政治体制变革D.与国际环境有关联

19.据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

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

材料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B.发展速度迅猛

C.资本明显短缺D.地区分布失衡

20.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

“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

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

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

”这一描述说明

A.作者反对女子出外做工B.西方文明导致传统道德崩溃

C.《申报》恪守传统思想D.近代城市生活影响社会观念

21.“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B.西方经济萧条带来的市场机遇

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D.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深入人心

22.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

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

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

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

这表明苏俄

A.工业化战略已经确立B.意识形态发生质变

C.社会制度具有优越性D.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23.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表明

A.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

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机遇

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

24.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采取的具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措施是

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整顿金融,恢复信用D.社会立法,保障改革

25.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的斯大林模式

A.推进政治民主化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

C.兼顾了国计民生D.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题号

Ⅰ卷

Ⅱ卷

总分

26

27

28

29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评卷人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

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摘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商鞅的经济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7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中的哪一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6分)

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

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

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

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

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

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摘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及其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l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二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

……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摘自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0—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895——1900年和1912——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D2.D3.C4.D5.D6.C7.B8.A9.B10.A11.B12.D13.A14.B15.A16.D17.B18.D19.D20.D21.A22.D23.C24.B25.D

26.

(1)思想:

孟子:

农商平等。

商鞅:

重农抑商。

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

适应争霸战争需要;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法家思想的影响。

(3分,答出三点即可)

(2)现象:

出现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2分)原因:

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对外交往的窗口;

行商具有经营对外贸易的特权。

27.

(1)赋税徭役沉重;

人情往来繁多;

水旱等自然灾害;

土地兼并;

高利贷盘剥。

(4分,答出四点即可)

(2)原因: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商人经营积极性提高。

(2分)

表现:

出现纸币;

坊市界限被打破;

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草市和集镇兴盛;

海外贸易发达。

(4分,答出四点即可)

(3)特点: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8.

(1)新状况:

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输入工业品;

洋人控制关税(操纵市场),西方国家居主导地位。

原因:

工业革命促进西方国家生产力的提高;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攫取侵略权益;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积极: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联系。

消极:

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秩序。

29.

(1)影响:

推动城市化进程;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但导致环境恶化。

(2)1895—1900年初步发展。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912—1919年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