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4484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4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相似名:

街头绿地、街旁游园)

(3)生产绿地(G2):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的圃地及科研实验基地。

(4)防护绿地(G3):

出于卫生、隔离、安全要求,针对自然灾害及城市公害,有一定的防护功能的绿地。

(5)附属绿地(G4):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化用地。

专用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6)景观娱乐区(G51):

具有较好的景观和较完善的游览、休息、娱乐设施的大型自然风景区域。

如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文化遗址保护区、大型游乐园、观光农业区、旅游渡假休疗养区等。

(7)生态控制区(G52):

为改善城市生态和景观质量需要加以控制的区域。

如水源保护区,城市及城市组团隔离带,基础设施绿化防护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山体、林地,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等。

(8)遗址绿地(G6)

为体现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古城”的特色,在本规划中增设遗址绿地(G6)。

主要指“四大遗址”:

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区范围及唐城林带。

2、城市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正确评价城市绿地系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成为当前绿地生态系统具有前瞻性的工作。

从生态学、城市规划、园林等多学科、多角度、定性、定量的提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规划中,将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分为两级控制,一是总体控制指标,结合西安实际情况及政府提出的客观目标,以满足国际标准规定最低值和定额指标数值的方法;

二是分类控制指标,包括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等各类用地的分项控制指标。

3、建立多层次的绿化结构体系

根据西安市实际情况,本次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采取纵向分层方法,将西安市的生态绿化系统分成四个层次:

(1)市域规划层次:

根据《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率先建成西部经济强市实现西部最佳的实施意见》,结合《西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研讨会》的精神,对市域生态环境(沿山、沿路、沿水)、文物遗址、建成区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统一考虑;

(2)总体规划层次:

以西安市总体规划为蓝本,确定全市绿化系统的布局结构、用地结构;

确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性质和主要功能;

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

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提出实施管理意见。

(3)分区规划层次:

规划院在1998—2000年曾对全市14个分区及部分组团的绿化系统进行统一规划,本次规划在上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六个分区绿化系统规划进行整合,以便指导下一步的详细规划。

(4)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

在总体、分区的基础上,对地块的“绿线”提出规划控制导则,对今后建立和健全“绿线”管理制度打下良好基础。

4、建立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基础信息库

西安市的城市绿地调查工作曾在八十年代进行过详细普查,对园林绿地的面积、种类、名称、管养单位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普查,而此项工作的整理入库及在基础资料入库的建立一直处于停滞阶段,而城市绿化系统管理基础信息库的建立有利于信息数据的分类编码、储存、处理,这对今后的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及绿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基础资料。

本次规划中,将现状绿地分布进行数据入库的整理,这虽然是一项十分艰巨而且繁琐的工作,但对于今后的信息库的建立将打下良好基础。

二、规划依据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5、《城市绿化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7、《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景观、创造富于感召力的投资环境为目标,运用“天人合一”的原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注重植物造园、造景的艺术美,在加强平面绿化布置的同时,注重多层次立体绿化的构成,同时把自然景观与古迹等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园林的文化内涵,弘扬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迹,丰富园林绿化内容,寓历史文化于绿地系统中,以新的观念、新的思想绿化、美化城市,改善环境。

(二)、规划原则

按照建设部指定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及《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规划,以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标,向综合功能和网络结构方向发展,同时以全位开放式的绿化思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独立创新,建设西安特有的绿化风格。

1、整体协调: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强调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效益。

确立大环境绿化与小区域美化同步建设的工作思想,实施重点突破,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战略。

宏观上把握绿化的整体效果,以绿为主,发挥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中观上突出居民密集、位置重要的游园、绿带为重点;

微观上,以绿带为纽带,把风格迥异的绿地连接起来。

2、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及用地状况,从实际出发,使城市绿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安排合理:

在考虑城市工业绿地、居民区绿地、道路绿地和城市防护林带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同时,坚持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做到点、线、面、大、中、小、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的结合。

抓好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建设、构筑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屏障。

4、综合开发:

结合时代要求,充分利用挖掘城市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与城市绿化融为一体,形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园林艺术相映成趣的风景名胜游览区,开发旅游业。

5、确定合理指标:

按国家城市绿化标准,紧跟国际先进水平,结合西安市的远近期目标,合理提出适合西安市生态绿化系统专项的指标体系。

四、城市生态绿地评价指标体系规划

(一)、总体控制指标

1、规划依据:

(1)《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2)《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3)《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率先建成西部最佳的实施意见》;

(4)《创建国家环模范城市目标》。

2、规划总体目标:

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生态绿化系统,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景观:

(1)建立外围城市生态区,积极进行“大水大绿”的建设,加速秦岭北麓绿化,逐步建设秦岭生态区;

(2)加强河湖水系周边的绿化带建设,结合八条水系建设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绿色生态保护环;

(3)加强市区公园建设,将文物古迹保护和绿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特色主题公园,以多种形式增加人均绿地面积;

(4)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特别是绿化广场建设。

3、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及《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率先建成西部最佳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本次规划的绿化指标为: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35%以上;

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以上。

此外,具体评价指标还有:

300平方米1处绿岛,1平方公里两处休闲地,5平方公里1处绿化广场,10平方公里1处开放式公园,力争达到出行300米见小型绿化,500米见中型绿地,1000米见大型绿地。

(二)分类用地控制评价指标: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指标体系:

·

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以达到35%为宜。

公共设施绿地率平均不低于35%,其中:

行政办公、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区规划绿地率平均不低于35%,以达到40%为宜,部分商业金融用地规划绿地率可略低于30%,但不应低于25%。

工业仓储交通、市政公共用地绿地率不低30%,以达到35%为宜。

·

道路绿地率:

主干道不低于25%,次干道及支路不低于20%,园林景观路不低于40%。

五、市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一)、现状评价

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市域绿化尚未体系化:

西安市1995年曾在《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中编制了《西安市域绿化规划》,在此项规划中,明确了绿化规划原则和规划设想,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措施。

但是,基于目前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建立市域内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已迫在眉捷。

2、对重要自然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缺乏统筹考虑。

3、对市域内的河湖水系缺乏统一规划,“蓝线”的确定工作目前还未展开。

(二)、规划

1、总体布局

结合西安山、塬、河、田、城的自然地貌特征,继承城市历史上“八水绕长安”环境特色;

采用“基质、廊道、节点(斑块)”的生态学分类方法,提出“八带五区”的生态绿地系统。

“八带”指八条沿河生态带:

秦岭北麓生态带、渭河生态带、产河生态带、灞河生态带、泾河生态带、沣河生态带、镐皂河生态带和皂河生态带;

“五区”指:

秦岭生态区、神禾塬生态区、少陵园生态区、洪庆塬生态区、狄寨塬生态区。

河湖水系:

再现“八水绕长安”胜景,使其与城区的兴庆湖、未央湖、曲江水面、环城河及城市公园和绿地中的水面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以治理水体和绿化水体环境为手段,改变西安小气候状况。

2、确定重要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1)重要风景名胜区包括:

骊山风景区(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楼观台风景区、朱雀森林公园、高冠峪风景区、草堂风景区、沣峪口风景区、终南山森林公园、太白山风景区、汤峪风景区、王顺山风景区、鲸鱼沟风景区等11处。

(2)规划的自然保护区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3、确定重要生态区和水源地保护区

确定秦岭北麓、浐灞三角洲、泾渭三角洲为重要生态区;

加强城市水源地的保护,对黑河水库、石砭峪水库、灞河、渭河等水源地划定保护范围

4、“绿线”、“蓝线”控制导则

(1)、渭灞交汇东岸:

严格控制河堤线外50米为河流防汛用地,依次向东为20米河堤路,150米—250米防护林带。

局部靠近渭河地段设600米防护林带。

(2)、灞河以东、三环路夹角地带:

严格控制河堤线外50米为河流防汛用地,依次向东为20米河堤路,200米绿化带。

(3)、三环路、北二环延伸段、绕城高速公路夹角地带:

预留三环路100米、北二环延伸段50米、绕城高速路50米绿化带。

(4)、灞河城市段:

严格控制两岸堤线外50米为河流防汛用地,依次向东为20米河堤路。

(5)、浐河城市段(华清东路—长乐东路):

严格控制两岸堤线外50

米为河流防汛用地,依次向东为20米河堤路。

(6)、浐河城市段(长乐东路—咸宁东路):

(7)、咸宁东路以南,浐河以东至绕城高速公路:

严格控制两岸堤线外50米为河流防汛用地,依次向东为20米河堤路,200米绿化带。

(8)、渭河两岸设1000米宽林带。

(9)、沣河两岸设500米宽林带。

(10)、中心市区沿外围设400米宽三环城市绿环,其断面包括宽度为60米的城市三环线,宽度为50米的环城水系,宽度为50米的绕城高速路和宽度为240米的城市防护林带。

(11)皂河两侧各设20米宽林带。

3、近期建设规划

据西安市域生态绿地总体布局,结合《营造西安大绿工程三年规划》,近期将在市域范围内实施总面积为101.19万亩的大绿工程。

(1)规划布局:

六片、八河、十条路

六片:

杜陵塬片区、丰镐遗址片区、机场高速路两侧及汉城遗址片

区、渭灞三角洲片区、狄寨塬片区;

八河:

渭河、泾河、产河、灞河、沣河、涝河、黑河、石川河;

十条路:

西阎路、西临路、西铜路、西蓝路、西户路、西宝高速、

西宝南线、西沣路、环山路、机场高速路

(2)建设标准

成片林:

每片面积不少于5000亩,生态林面积不少于20%、经济林面积不超过80%;

道路:

沿西阎路、西临路、西铜路、西蓝路、西户路、西宝高速、西宝南线、西沣路、环山路、机场高速路等十条主干道两侧规划30米宽生态林带;

河流:

沿渭河两岸河堤背水坡向外规划50米生态林带,生态林带外侧各规划250米宽的速生丰产林;

沿渭河、泾河、产河、灞河、沣河、涝河、黑河、石川河两岸两岸河堤背水坡向外规划30米生态林带,生态林带外侧各规划70米宽的速生丰产林。

速生丰产林:

每块面积不少于2000亩;

经济林:

每块面积不少于3000亩。

(3)规划面积

工程建设总面积1041178亩(69411公顷,包括秦岭北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面积268000亩),近期三年(2004—2006年)规划面积773178亩(51545公顷),工程已实施41330亩(2755公顷),近期三年实际需完成731848亩(48790公顷)。

规划面积中,六片规划面积139830亩(9322公顷,占总量的18.1%),八河规划面积162840亩(10856公顷,占总量的21.1%),十条路规划面积27108亩(1807公顷,占总量的3.5%),其他地段规划面积443400亩(28560公顷,占总量的57.3%)。

六、中心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西安统计年鉴》1999—2001年资料统计,1996年公园个数为39个,公园面积746.72公顷,动物园个数1个,动物园面积28.2公顷,苗圃总面积203.88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930.69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1平方米,年末绿化覆盖面积5616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6.1%;

到2000年公园个数达到47个,公园面积879.8公顷,苗圃总面积251.96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263.4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2平方米,年末绿化覆盖面积654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29%。

从统计数据可得出:

自1996年至2000年这四年间,公园个数增加8个,公园面积增加133.08公顷,增长率为15%;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增加3332.71公顷,增长率为26%;

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0.91平方米,增长率为18%。

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城市绿地不能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同步增长,绿地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

(2)规划绿地在实施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城市绿地改变为其他用地。

(3)在安排城市基本建设投资和各类新的开发区建设项目中,亦未能对发展城市绿地按规划给予相应的投资。

(4)目前制定的城市配套费并未包括居住区级以上的城市公共绿地。

(5)在规划管理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为了照顾一些开发单位的利益,在用地布局及使用性质的变动中,改变了规划绿地的布局与面积,甚至取消的比较多。

(6)开展全民绿化意识教育工作尚不够深入,城市园林绿化的宣传工作不够扎实,单位违章占用现有绿地,破坏绿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城六区现状城市绿地汇总表

注:

2001年六区现状总人口323.51万人

1.总体原则与思路

(1)更新规划理念,树立区域眼光,以改善大环境入手,将生态概念纳

入绿地系统规划中;

(2)将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创建西安城市整体生态

系统,逐步恢复西安历史生态和环境特色,使西安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强调社会、经济、环境

的整体效益;

(4)以整体协调与安排合理为原则,做到点、线、面、大、中、小、集

中和分散、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2.布局结构分析

(1)构成:

市区生态绿地系统由中心市区绿地系统、外围组团内的绿

地系统、各组团与中心市区之间的绿地系统三部分组成。

(2)结构分析:

外围组团绿地系统

根据《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中城市总体布局为:

“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在城市外围发展了11个组团,

除纪杨、新筑两个远期发展的组团应严格控制用地外,其他9个组团作为今后中心市区向外疏散城市功能和人口的区域。

外围组团的绿地,根据发展规模,因地制宜,主要以开敞型绿地为主,结合组团内主要公园形成各自的绿地系统;

中心市区绿地系统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求,“市区绿地与分散组团式城市布局结合,古遗址保护与公共绿地建设结合,利用城市地裂带与低洼地区进行绿化,建成苗圃、公园和街头绿地”。

因此,在中心市区内采用网络结构形式,即以文物古遗址保护、风景资源开发与公共绿地建设结合规划较大面积的集中块状绿地为主,以各类带状绿地作为贯穿,利用城市地裂带和不宜建设的低洼地区进行绿化,建设各类中小型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均衡合理、协调统一、方便居民使用的绿地系统。

各组团及组团与市区之间的生态绿地

在中心集团与各分散组团之间设立绿色生态平衡区(生态控制区),严格控制这些区域的建设项目,增大绿化比重,发展大面积绿化林带,此外,外围组团与中心集团之间通过道路相连形成绿化网络体系。

3.各类绿地布局导则

(1)公园(G1):

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普、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绿地。

它是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系统和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公园绿地参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

中心市区是西安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核心区,有是历史建筑和遗址的集中区,由于多年来的各种原因,现状公园绿地布局不均衡,所以本次规划,针对现有公园建设提出:

兴庆宫在原基础上扩大西北、东北两片;

环城公园仍保留有环城路至城墙的范围,严格控制现有空地,不再审批建筑,严禁违章建筑。

——在绿地系统规划中设大型综合性公园(G111)5处:

即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包含曲江旅游度假区、大雁塔广场及大慈恩寺)、汉城水上公园、南郊森林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西安生态博览园(包含西安市野生动物园、秦岭植物园、园艺博览园);

规划绿地率应不低于75%。

——风景名胜公园(G116)12座:

八仙庵、广仁寺、西五台、卧龙寺、东岳庙、大清真寺及城隍庙等,在保护维修的同时加强绿化建设,开辟为古典园林花园;

规划绿地率应不低于60%;

建设大明宫、青龙寺、大兴善寺、半坡遗址及小雁塔等以文物古迹为主的历史公园,规划绿地率应不低于70%。

(2)开敞型绿地:

(G12)

开敞型绿地是指沿道路、水系、城墙等,有一定游憩设施,供公众休闲,具有较好景观效果的绿化带或小型绿地,因其在城市中的位置不同而各有鲜明的特色。

本次规划中开敞型绿地的内容主要有:

滨水绿地、环城绿地、沿街绿地、城市广场绿地等。

此类绿地规划见各分区(行政区)绿地系统规划。

(3)生产绿地:

(G2)

生产防护绿地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的圃地及科研实验基地。

包括为城市绿化服务,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各类圃地,以及从

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科研实验基地。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生产绿地应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3%,西安市需要生产绿地374公顷。

包括3000平方米的西北花卉交易市场的建设和2000亩苗圃工程的启动;

建议保留和发展在绿色地域范围内原有的林木,并扩大和兴建苗圃、花圃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自营的苗圃和花卉生产基地。

生产绿地参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

(4)防护绿地:

(G3)

防护绿地指出于卫生、隔离、安全要求,针对自然灾害及城市公害,有一定的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对自然灾害起到一定减弱作用的绿地如防风林,也包括对废气、噪音等城市公害有一定减弱作用的绿地,如卫生隔离林带等。

本次规划中,主要针对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铁路两侧、对外公路两侧布置此类用地。

(5)附属绿地:

(G4)

附属绿地指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化用地。

居住区绿地:

G41

指居住用地内的绿地,包括居住区游园、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等。

由于居住区公园已计入公园绿地,因此此类绿地不含居住区公园。

西安市居住区绿地,2010年规划绿地率不低于30%,部分新建小区建议达到35%为宜。

公共设施绿地:

G42

指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内的绿地。

公共设施绿地规划应根据各部分绿地的功能与景观要求统一规划,并注意体现与城市街景的衔接配合问题。

行政办公、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区规划绿地率平均不低于35%,以达到40%为宜,建议不达标,不予验收;

部分商业金融用地规划绿地率可略低于30%,但不应低于25%,可适当考虑垂直及屋顶绿化。

工业用地绿地:

G43

指城市工业用地内的绿地。

工业用地规划绿地率不低于30%,部分有污染的工厂应保证绿地率在35%以上。

仓储用地绿地:

G44

指城市仓储用地内的绿地,规划绿地率30%。

对外交通绿地:

G45

指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包括公路、铁路沿线及交通设施用地内的绿化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