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考试题及答案.docx
《8年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年考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年考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四川省期末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八年级语文
答题说明:
1、本试卷分为A卷和B卷。
其中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
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它类型题。
第Ⅰ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第Ⅱ卷和B卷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和机读答题卡上。
3、完卷时间:
120分钟。
题号
AⅡ卷
AⅡ卷
总分
B卷
B卷
总分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得分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lüè),赃(zāng)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B.哪知老境却如此颓(tuí)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xiè)便往往触他之怒。
C.太阳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yīn)红,它缓缓坠(zhuì)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D.赵州桥结构匀称(chèn)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决,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
B.已经精疲力竭的老妇人,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
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C.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绪。
D.孩子们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回音在倾泄的雨中缭绕不绝。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B.真是祸不单行,那个私立中学因为吃了一家钱庄的倒账,发不出薪水了。
C.他并不过分,在大庭广众下的正常接触,他表现得十分坦然,该表扬的表扬,该说两句的也并不护短。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不动声色,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曦:
太阳B.良多趣味良:
很
C.虽乘奔御风奔:
飞奔D.属引凄异引:
延长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春冬之时借旁近与之B.自非亭午夜分自李唐来
C.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D.故渔者歌曰故人不独亲其亲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依次描绘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B.作者用“略无阙处”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侧面烘托山之“高”。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D.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
三、翻译、默写(10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分)
译文:
。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
译文:
。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②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③,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在刘禹锡的《秋词》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默写。
(4分)
答:
。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
(12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②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③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
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
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
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
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④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9.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2分)
答:
。
10.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
11.结合语境,说说文章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4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2分)
答:
。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分)
答:
。
12.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
(40字以内)(3分)
答:
。
五、作文(60分)
13.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4分)
送春(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来。
1.前两句诗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么样的特点?
(2分)
答:
。
2.任选一角度赏析最后两句。
(2分)
答:
。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狐丘丈人曰:
“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
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
尧、舜其犹病诸。
”
(选自《韩诗外传》)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改变脸色B.仆闻之:
听说
C.小子不敏:
聪明,才思敏捷D.官大者,主恶之:
凶狠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每小题3分,共6分)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译文:
。
(2)善哉言乎!
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
5.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4)
答:
。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对下列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
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C.《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布封所著,这部书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D.《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所著,文中的主人公格列佛与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这段文字中“他”指的是,这部名著叫《》,作者是。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
(18分)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始终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的差。
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
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
学业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
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沉默。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