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378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第12单元 《伶官传》序文档格式.docx

[答案]

(1)动词,推究/名词,源泉/动词,原谅 

(2)形容词,容易/动词,改变/动词,轻视/动词,交换 (3)动词,祭祀/动词,告诉/动词,告慰/动词,告发,揭发 (4)动词,考究原因/副词,本来/名词,根本/名词,底本 (5)形容词,读shè

nɡ,昂扬/动词,读ché

nɡ,装着/动词,读shè

nɡ,兴盛/形容词,读shè

nɡ,盛大/形容词,读shè

nɡ,职位高 (6)动词,归顺/动词,回来/动词,归还/动词,回去 (7)数词,寸的百万分之一/形容词,地位低下,卑贱/副词,略微,稍微/形容词,深奥,微妙/连词,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形容词,微弱 (8)动词,围困/动词,困扰/形容词,困厄/名词,困难 (9)代词,你的/代词,如此,这样/表判断动词,是/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副词,才

四、词类活用

(1)函梁君臣之首(     )

(2)一夫夜呼(     )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4)苍皇东出(     )

(5)乱者四应(     )

[答案]

(1)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封装 

(2)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夜里 (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

使……亡 (4)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 (5)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五、古今异义

(1)岂非人事哉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2)至于誓天断发,泣不沾襟

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

(4)其意气之盛

意志和气概;

志趣和性格;

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答案]

(1)人为之事。

(2)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官名,此指属吏。

(4)心情,气势。

六、文言句式

(1)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     )

译文: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请其矢,盛以锦囊。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而告以成功。

(10)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11)岂独伶人也哉?

(12)岂非人事哉?

[答案]

(1)判断句 梁国是我的仇敌;

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

(2)判断句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3)判断句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4)被动句 以致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5)被动句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6)状语后置句 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

(7)状语后置句 当他(庄宗)用绳子捆缚燕王父子。

(8)状语后置句 人生的祸患常常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

(9)状语后置句 把成功向先王禀告。

(10)省略句,“赐”后省略介词“于” 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

(11)省略句,“独”后省略主语、谓语 难道只是庄宗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12)固定句式 难道不是由于人事造成的吗?

  

[资料链接]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二十四岁考取进士,官至参知政事。

早年思想进步,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

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书编撰和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北宋文坛泰斗。

在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中,尤以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第一人。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

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传中说: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

……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作的序文。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新五代史发论皆以“呜呼”开头,足见五代历史之可悲可叹,这一篇也不例外。

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后代让它独立成篇,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文本鉴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答案] ①败亦由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文本深读]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用自己的话表述就是:

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

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 论据:

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

拿庄宗得天下时的“壮”和失天下时的“衰”进行对比。

3.欧阳修从庄宗的成败中得出了哪些历史教训?

[答案]

(1)满招损,谦得益。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结尾一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有何作用?

[答案]

(1)引人深思,升华主题。

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2)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讽谏了朝政,提醒北宋的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意味深长,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5.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答案]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6.从欧阳修的这些名言警句中大家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

(1)学习中要戒骄戒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2)要有忧患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3)注意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能一步登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案] 李存勖得天下与失天下的故事。

(2)根据史料记载,庄宗得天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用了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答案] “盛”是因为“忧劳可以兴国”,“衰”是因为“逸豫可以亡身”。

即: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3)课文是如何表现庄宗得天下的“忧劳”的?

有何作用?

[答案] ①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仇的决心和意志。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②这段记叙写得较细,目的是说庄宗不忘世仇,重任在肩,兢兢业业,负矢前行,终得天下,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

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4)庄宗得天下是如此的“忧劳”,课文怎样写其“失天下”的呢?

[答案]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述了庄宗仓皇出逃士卒离散的悲惨场面,我们可以想见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泣下沾襟的悲惨情景。

(5)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是不是得天下就难,失天下就容易呢?

[答案] 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

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这就回应了文章中的第一句话“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同时得出了下文的结论“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欧阳修的这篇《〈伶官传〉序》叙事简约且富有波澜,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以“得天下”之“盛”和“壮”,与下文写“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揭示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定义: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是常见的写作手法。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叫“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与此正相反。

这样可以使上下文形成对比,使所写的对象有出乎意料的感人效果。

作用:

(1)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2)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

2.写法指导

(1)明确抑扬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总有一个主次之分。

(2)要找出抑与扬的内在联系,必须找到二者相通的桥梁,才能完成由抑到扬或由扬到抑的艺术转化。

3.迁移运用

请你观察生活中的某一种事物,如“花”“鸟”等,恰当地运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参考示例】 我对花的感情,一直很淡漠。

虽然爱花的父母在院子里养了很多花,使得不大的庭院一年四季都孕育着盎然的生机,但我还是没有因此而对花产生好感。

尤其是那株去年才移植来的白兰,由于它太柔弱太不起眼了,我几乎忘却了它的存在。

没想到今年夏天,白兰花竟婷婷袅袅地绽放了不少,院子里也弥漫着阵阵清香。

这个情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对花的认识由这一株白兰花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李存勖得天下时,不忘其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支箭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到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他坐享“升平”之乐,整日与优伶们泡在一起“唱念做打”,以至政事荒废,国运日微,三年就祸乱迭起,终遭杀戮,“何其衰也!

【应用角度】 “创业与守业”“忧劳与安逸”“自强不息”等。

2.素材应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正如温室中的花朵,习惯了温室中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料,一旦失去特殊的呵护,便经不起风雨的侵袭;

鸭鹅因依赖于人类的喂养而怯于飞翔,最终导致飞翔的愿望不能实现。

难道它不羡慕展翅翱翔于高空的雄鹰吗?

殊不知,鹰在学习飞翔时是临着万丈深渊开始它的第一次飞行的,求生的信念化作振动双翅的力量,逃脱死神的念头成就了穿梭于云间雾里的雄鹰。

鸭鹅的依赖心理决定了它的命运,而雄鹰的忧患意识决定了它的成功。

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群文阅读]

导读:

古代有言: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周易》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丘明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

——房玄龄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班固

这是智者的目光,强者的心态。

忧患意识是我们的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常存忧患之心

古人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直至今日,这句话仍为一句至理名言,为世人传承。

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

不少人凭借一技之长,便觉高枕无忧,安于享乐,毫无忧患之心,这往往是自取灭亡。

古有神童仲永,写字作诗信手拈来,一时人们争相求之,其父毫无忧患之心,以仲永之诗作换取银两,“不使学”;

及其年长,才气渐减,“不能称前时之闻”;

及其成人,“泯然众人矣”。

可见,上天赐予仲永常人之不及的聪慧,而他和他的父亲却没有任何忧患意识,最终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反之,一代至圣孔仲尼,生来为常人,无任何优势,并且要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而他却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周游列国以求教,以“学无止境”勉励自我。

他深知上天没有赐予他任何多于常人的优势,于是常常自勉,每日三省其身,“学而时习之”,学思并存之理长存于心。

那一根根燃尽的蜡烛,那一个个漫漫长夜,那一页页翻过的竹简,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第一人。

忧患之心不仅是对个人的告诫,更是治国之道。

清朝无疑是缺乏忧患意识的典型。

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使之过于自满,自以为是天朝上国,以为有先天优势,便可将“蛮夷”之国踩在脚下。

但梦总是要醒的,西洋火炮的一声巨响震碎了清政府的美梦。

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将辽阔的疆土拱手相让,闭关锁国将大好河山毁于一旦。

今日之中国,今日之青年,如不存忧患意识于心,又如何能长存,只怕又会步清朝的后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便心存忧患意识。

虽然他在诗作方面已大有成就,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但他没有就此止步,又在书法绘画方面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将竹画得栩栩如生,达到“胸有成竹”的地步。

王羲之亦是,即使书法已经炉火纯青,但他仍不断练习,将家中的一潭清水染为墨色,最终达到“入木三分”的境界。

不懈的追求与勤奋的练习使他成为千古书法大家,仅留下千古绝唱“兰亭序”,引无数风骚瞻仰求之,后人望尘莫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劣势,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现差错;

而面对优势,我们往往自以为是,忘乎所以,最终却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人生之路漫漫,吾辈应常存忧患之心,进而上下求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刘佩华

早在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开做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实验。

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成两组,第一组享受“最惠国待遇”,每天有充足的食物。

第二组享受“歧视待遇”,每天只提供60%的食物。

结果出人意料,第一组老鼠难逾千日,未到中年就英年早逝;

第二组老鼠寿命较长,享尽高年才寿终正寝,而且皮毛光滑,行动敏捷。

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免疫功能均比第一组老鼠略高一筹。

为了论证这一真理,科学家又与人类同源共祖的猴子做实验,结果如出一辙,难分左右。

安逸的日子并非都是好事,人生注定要去承受更多的痛苦和挑战,即使今天你很安逸,明天的痛苦也会接踵而来。

即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泰戈尔说: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

”不经风雨怎能见到彩虹?

磨难让人在抗争中愈挫愈勇,安乐使人在享乐中丧失斗志。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的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发表。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接受,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

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方法”“不懂修辞”。

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便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

”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了那个批评者。

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