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3395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真题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物理性质:

1、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

2、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的能力)、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

3、矿物的密度、磁性等

3、 

地球内部有哪些一级圈层?

地震波突然突变的主要界面 

一级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

地震波突变的主要界面:

1、莫霍面:

地表以下30-40km深度,波速由6-7km/s突变至8.1km/s。

具有全球性,是地壳与地幔分界面

2、古登堡面:

位于地下2900km深度。

横波在这个界面消失。

纵波又13.64km/s减为8.10km/s,同时有明显的折射与反射。

3、康拉德面:

位于地壳内部纵波波速从6km/s突变为6.6km/s.但此面存在争议。

4、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

位于地幔内部紧靠莫霍面的部位。

横波波速表现为逐渐下降,与达到60km之前相反,150km深度达到最低(4.0km/s),250km处开始回升。

从地下50~250km深处为固态与液态混合物,称为软流圈。

5、内外地核界面:

莱曼面(1996年丹麦莱曼女士)。

位于地下大约5120km深度。

纵波波速8km/s增加到11km/s,出现派生横波。

分为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

6、此外上下地幔分界,约900km处岩石密度有明显差异。

 

4、 

化石是什么?

中生代有哪些纪 

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叫化石。

新生代:

古近系E(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新近系N(中新统、上新统)、第四系Q(更新统、全新统)

中生代:

三叠纪T(下中上三统)、侏罗纪J(下中上三统)、白垩纪K(上下统);

古生代:

寒武纪∈(纽芬兰统、第二统、第三统、芙蓉统)、奥陶纪O(下中上三统)、志留纪S(兰多维列统、文洛克统、罗德洛统、普里道利统)、泥盆纪D(下中上三统)、石炭纪C(密西西比亚系、宾夕法尼亚亚系)、二叠纪P(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乐平统)。

5、 

风化作用是什么?

风化作用分为哪些类型?

风化作用:

暴露在地表面的岩石处在和它们形成时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而受到氧和二氧化碳、水及生物的作用而发生的机械的破碎、化学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改变,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的作用。

分类:

物理风化作用(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卸载作用)、盐分结晶撑裂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三、论述 

试述地质作用的概念、特点、以及研究方法?

特点:

1、地质作用的地区特色(因地而异但有共同规律);

2、地质现象复杂;

3、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发展过程漫长);

4、整体规模宏大。

研究方法:

1、观察地质现象:

2、运用分析、实验手段;

3、进行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

2、研究岩石或建造(或构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个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

3、研究地球历史;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5、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

6、综合性研究。

试述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相互关系 

试述地质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国防建设、国民经济、科学技术);

2、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

3、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方性疾病等)。

2012年普通地质学803

1、地质作用(略)

2、矿物:

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3、沉积岩:

地表和地下埋藏不深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

4、风化壳:

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称为风化壳。

包括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低残留的物质)及其上覆的土壤。

5、混合岩化作用:

即超深变质作用,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温度很高时,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体,同时地下深处也能形成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反应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6、岩石圈:

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

包括整个地壳及地幔最顶部。

二、简答题

1、简述褶皱的几何要素有哪些

褶皱的几何要素有:

核部、翼部、转折端(由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部位)、轴面(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曲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褶轴(轴线:

一条平行自身移动能绘出褶曲面弯曲形态的直线或曲线)、枢纽(同一褶曲面的各最大弯曲面的连线)、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夹角)弧尖、脊和槽(同一褶曲面的横剖面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等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整合接触:

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其延时性质和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

假整合接触:

即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分界面是沉积作用的间断面(剥蚀面),其产状与上下地层产状平行,剥蚀面上有底砾岩。

不整合接触:

即角度不整合接触

3、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略)

4、沉积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方式

压固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矿物成分经溶解、局部溶解及固体扩散等作用而重新排列组合结晶长大的现象)、交代作用、成岩矿物生长等。

5、简述下列概念的区别:

背斜与向斜;

正断层与逆断层

背斜:

岩层向上凸曲,其核部岩层时代较老,外侧岩层较新。

向斜:

岩层向下凹曲,其核部岩层时代较新,外侧岩层较老。

背形向斜:

岩层向上凸曲,核部新外侧老

向形背斜:

岩层向下凹曲,核部老外侧新

正断层:

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下盘相对向上滑动的断层

逆断层:

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下盘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

平移断层:

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滑动。

地堑:

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而倾(即共同的俯测)的断层构成

地垒:

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而倾(即共同的仰侧)的断层构成

可以由正或逆断层构成。

6、按照SiO2含量进行的岩浆岩分类,并举出对应的侵入岩名称(略)

7、简述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动力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使岩石发生破碎的的变质作用)、区域变质岩(区域变质作用:

岩石圈中广大范围(数千或数万平方公里)内发生的,在温度增高及定向和均向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参与下经过重结晶、变质结晶、变形,有时伴有变质分异或交代等作用的一类变质作用)、混合岩(混合岩化作用)、接触变质岩(接触热变质作用:

岩石受热后发生矿物的重结晶、脱水、脱碳以及物质成分的重组合,变质前后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交代变质岩(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当接触变质作用发生时,围岩除受岩浆岩体温度影响外,由于挥发组分的影响,围岩与岩体之间发生交代作用,致使围岩及岩体接触带附近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述控制岩石风化特征与风化速度的因素

气候:

通过气温、降雨量及生物繁殖情况而表现的。

地形条件:

包括地势高度、起伏程度以及山坡的朝向等方面。

岩石特征:

1、岩石成分:

岩石抗风化能力强弱与其所含矿物的成分和数量有关,主要造岩矿物抗风化能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橄榄石、钙长石、辉石、角闪石、钠长石、黑云母、钾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石英、铝和铁的氧化物。

2、岩石的结构构造,致密坚硬者抗风化能力强。

3、节理发育情况:

节理发育促进风化。

2、试述三大岩类之间的演化关系

三大岩类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而环境和条件又随地质作用的发生而变化。

在地质历史中,总是某些岩石在形成,另一些岩石再消亡。

2011年普地803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黄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其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

河流下蚀作用 

:

河水向下侵蚀,刷深河床的作用。

板块构造 

风化壳 

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称为风化壳。

二、填空 

古生代分为六个纪从老到新分别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根据两盘的运动方向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三、区分 

地堑和地垒 

背斜与向斜 

岩床与岩墙 

岩墙:

狭长的侵入体。

当围岩是成层的侵入体时,它切割围岩的成层方向。

规模变化大,是岩浆沿围岩的裂缝挤入后冷凝形成的。

岩床:

围岩为成层的侵入体,侵入体为层状或板状,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是岩浆沿围岩的层间空隙挤入后冷凝形成的。

基性为主

岩盆:

围岩为近于水平延伸的成层岩石,侵入体的展布与围岩的成层方向吻合,其中间部分略向下凹,似盆状者称为岩盆。

其底部有管状通道与下部更大的侵入体相通。

基性为主。

如果侵入体低平顶凸,并与围岩的成层方向吻合,似蘑菇状者称为岩盖。

中酸性为主

岩株:

横截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以内的侵入体,通常为数十平方公里。

其形态不规则,平面上呈圆形,与围岩接触面不平直(较陡),边缘常有规模较小的形状不规则的分枝侵入体贯入围岩,中酸性为主。

岩基:

规模极大的侵入体,其横截面积大于100km2,形状不规则,通常略向一个方向延伸。

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

解理和节理 

解理:

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解理面)的能力。

断口:

矿物受到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形成的断裂面,其方向是任意的。

节理:

震级和烈度 

四、简答题 

什么叫火山作用?

火山喷发物主要有几种类型?

火山作用:

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

即喷出作用。

喷发物主要有:

1、气体喷发物:

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化物、硫、氨气等

2、固体喷发物:

火山灰、火山砾、火山渣、火山弹、火山块等

3、液体喷发物:

熔岩流、熔岩被、熔岩瀑布等。

变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因素:

温度(地热、岩浆热、构造摩擦热)、压力(静压力与流体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时间等。

什么叫岩石?

按成因可分几大类?

如何区分?

岩石: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区分:

从成因、颜色、结构构造、成分、产状、共生组合、相态等方面进行区分

什么事矿物?

矿物有哪些主要力学性质?

力学性质:

硬度(抵抗歪理机械作用的强度)、解理、断口等

五、论述题 

1、试述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构造运动:

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的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

构造运动在造成地壳演变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岩浆作用:

是指地球内部的物质经过部分熔融、熔体聚集,并通过岩浆通道向上迁移,直到侵入在地表以下或者喷出地表的全过程。

地震作用:

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作用。

三者相互联系:

2、试述风化作用类型及控制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 

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作用(岩石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撑裂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岩化作用、氧化作用);

3、生物化学作用。

控制因素:

气候、地形条件、岩石特征(同前)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2010年普通地质学803

岩浆作用 

地质构造 

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岩石圈 

褶皱扭曲 

岩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成弯曲,单个岩层的弯曲称为褶曲。

6、 

地下水资源 

存在于地下沉积物或岩石空隙中的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析下列地质图 

,指出有哪些构造现象(包括地层接触关系)

解理和节理(略) 

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

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

岩床和岩墙 

(略)

正断层与逆断层(略) 

四、简答 

矿物有哪些主要物理性质?

什么是地震?

地震有哪些成因类型?

什么是风化作用?

控制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何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按侵蚀方式有哪几种?

按侵蚀方向有哪几种?

河流以自身的动能并以其搬运固体物质破坏河床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方式:

熔蚀作用、水力作用(河流的机械冲击力引起河床破坏)、磨蚀作用(河流以其携带的泥沙和砾石作为工具,磨蚀河床使其加宽与变深) 

侵蚀作用的方向:

1、下蚀(底蚀:

河水向下侵蚀,刷深河床)

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静止。

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的侵蚀深度下限。

海平面及其向大陆引申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平衡剖面:

河流在其形成初期,多急流与瀑布,其纵剖面不平滑。

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床的上凸起被削去,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成平滑的曲线,称为平衡剖面。

这种状态下的河流排泄其水体及所携带的沉积物只需做最小的功,这种河称为均夷河流。

均夷作用:

2、旁蚀(侧蚀:

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致使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原因

(1、离心力;

2、科里奥利效应(科氏力):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河道变化三度空间:

垂直下蚀、横向旁蚀、弯道向下游迁移。

河谷演化:

V形-U形-碟形

3、溯源侵蚀(向源侵蚀)

五、论述 

试述地质作用的概念、特点及研究方法 

试述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

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的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发生在地球以上,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

正是因为内外地质作用或明或暗、或急或缓不断作用于地球并改变地球的面貌。

试述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2009年普地803

1、地质作用:

2、河流阶地:

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在去均夷化作用而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为在河谷两坡的阶梯状地形。

分为:

堆积、侵蚀、基座阶地。

深切河曲:

在宽阔平坦的谷底上自由发展的自由河曲一旦发生去均夷化作用,河流即可重新下蚀。

如下蚀速度适中,原有河弯不受破坏而继承下来,致使河曲深深刻入基岩中,所形成的河曲。

如果发生旁蚀并裁弯取直,废弃河道成为废弃河曲,被围绕的山嘴成为孤立的小山丘称为离锥山。

3、地质构造:

4、岩石圈 

5、地下水:

6、海啸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强烈的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海啸

二、区分 

1、平移断层和转换断层 

被断岩块沿断层面做水平滑动,断层面常近于直立,根据相对滑动方向可分为左旋与右旋两类

转换断层:

横切洋脊,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两盘发生转换,由水平剪切变为沿脊轴裂谷带拉张,表现为以脊轴为界左右两侧的地质体整体地作同步的分离运动。

2、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代

3、解理与节理(略)

4、陆壳和洋壳

陆壳:

位于大陆,占地壳面积的1/3,其厚度大,平均35km,高山区可达60~70km。

成分接近中性火山岩,其下层为深变质岩,表层多沉积岩;

通常认为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

陆壳形成年代老,内部构造复杂。

洋壳:

位于大洋底,占地壳面积的2/3;

其厚度一般小于5-10km,平均7-8km,由玄武岩组成,表层有不厚的沉积物。

通常认为由硅镁层组成,缺失硅铝层。

5、岩床与岩墙(略)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风化作用?

2、什么是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3、什么是矿物?

4、什么是地震?

四、论述题

1、试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试述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研究意义。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它的密度、压力、重力、磁性、弹性和塑性、温度

研究意义: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略) 

2008年普地803

1、地质作用

2、古风化壳 

已形成的风化壳由于种种原因被后来的堆积物所掩盖,避免了强烈的剥蚀作用,其被保留下来的部分

3、层理 

沉积岩的成层性,由岩石不同部分的颜色、矿物成分、碎屑颗粒的特征及结构等表现出的差异而引起的,是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而形成的。

是沉积岩最特征、最基本的沉积构造。

4、相对地质年代

5、节理

6、板块构造

二、区分下列概念 

1、地堑与地垒(略)

2、岩床与岩墙 

3、震级与烈度

震级:

衡量震级绝对强度的级别。

其计算是取距震中100km处由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对数值。

烈度:

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分为12级。

烈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

4、晶体与非晶质体

晶体:

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有序排列)的固体。

非晶质体:

其内部质点排列无序的固体

5、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不整合接触 

即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三、简答

1、风化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控制风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矿物?

矿物有哪些力学性质?

3、什么是褶皱?

褶皱由哪几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