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文言文阅读第07期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第07期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 文言文阅读第07期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日: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
侯蒙传》)
【注】①王恢:
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日: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
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D.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
(5分)
(2)主藏吏来告日:
”(5分)
2.(2016届鄂豫陕冀高三上12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
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
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
“某事岂便于国乎?
某事岂便于民乎?
”朴日:
“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
“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
“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
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
“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
”居官所至有声。
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
朴尝自志其墓日:
“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
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
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
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
如“位在廉颇之右”。
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
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
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
他人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
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
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3.(2016届福建三明一中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
“书如是,儿何怠!
”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
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
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又言:
“君不虚授,臣不虚受。
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又谓:
“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
”后嘉其直,不能用也。
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
“陆机《豪士》所不及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
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
介直自守,累岁不迁。
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
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
迁秘书少监。
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①,乃奏记求罢去。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
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
徐坚读之,叹曰:
“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
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
彭城丛亭里诸刘,出楚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
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
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
《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
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诏可。
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
卒,年六十一。
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
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
“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
”对曰:
“史有三长:
才、学、识。
世罕兼之,故史者少。
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
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
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
”时以为笃论。
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
殁后,帝诏河南(府)就家写《史通》,读之称善。
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
注释:
①偃蹇:
困顿艰难。
A.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B.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C.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读诸史。
B.刘知己敢于直言。
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
他又写了针砭时弊的文章《思慎赋》,苏味道、李峤认为超过了西晋陆机的《豪士》。
C.刘知己治学严谨广博。
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考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
他的《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版。
D.刘知己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
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4.(2016届甘肃会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9分)
王志愔,博州聊城人。
擢进士第。
中宗神龙中,为左台侍御史,以蹦鸷为治,所居人吏畏詟,呼为“皂雕”。
迁大理正,尝奏言:
“法令者,人之堤防,不立则无所制。
今大理多不奉法,以纵罪为仁,持文为苛,臣执刑典,恐且得谤。
”遂上所著《应正论》以见志,因规帝失。
“刑赏二柄,惟人主操之。
故曰:
‘以力役法者,百姓也;
以死守法者,有司也;
以道变法者,君上也。
’魏游肇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执不从,曰:
‘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
”’又言:
“为国当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
严者,非凝网重罚,在人不易犯而防难越也。
“汉武帝甥昭平君杀人,以公主子,廷尉上请,帝垂涕曰:
‘法令者,先帝之所造也,用亲故诬先帝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
’卒可其奏。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杨素曰:
‘王,陛下爱子,请赦之。
’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律乎故天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景云初,以左御史中丞迁大理少卿。
时诏用汉故事,设刺史监郡,于天下剧州置都督,选素威重者授之。
遂拜志愔齐州都督。
徙汴州,封北海县男。
太极元年,兼御史中丞内供奉,实封百户。
出为魏州刺史,改扬州长史。
所至破碎奸猾,令行禁信,境内肃然。
开元九年,帝幸东都,诏留守京师。
京兆人权梁山妄称襄王子,与左右屯营官谋反,自称光帝,夜犯长乐门,入宫城,将杀志愔,志愔逾垣走,而屯营兵悔,更斩梁山等自归,志愔惭悸卒。
(选自《新唐书·
王志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律乎/故天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B.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律乎/故天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C.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律乎/故天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D.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律乎/故天子操法有不变之义/凡数千言帝/嘉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笔,这里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式。
B.幸东都,旧时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称“幸”;
历史上有多地被定为东都,隋唐时指洛阳。
C.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
D.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志愔执法刚正,众人颇有畏惧。
他是进士出身,曾任职御史台,官员都怕他,给他起了外号,在下属官吏眼中,他严厉刚猛,如皂雕一般。
B.王志愔借古人之例,劝诫当朝国君。
他在给皇帝的上书中,同情因宽恕自己外甥而感到无奈的汉武帝,赞美了不徇私情、拒绝杨素之请的隋文帝。
C.王志愔上书皇帝,论述执法原则。
他提出,要想约束大众,就必须制定法律;
他认为,赏罚大权,只能在君主手中;
他强调从严执法。
D.王志愔深受信任,出任多地长官。
他平时威望甚高,无论到何地任职,都要打击奸诈分子,维护令行禁止的局面,把地方治安治理得井井有条。
(1)今大理多不奉法,以纵罪为仁,持文为苛,臣执刑典,恐且得谤。
(2)志愔逾垣走,而屯营兵悔,更斩梁山等自归,志愔惭悸卒。
5.(2016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上期中)文言文阅读(19分)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
且知兵。
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
服阕赴京。
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
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
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
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
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
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诸大臣皆忌之。
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
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A.胡世宁通晓军事。
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举贤荐才。
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C.胡世宁不畏权贵。
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疾恶如仇。
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6.(2016届广东广雅学校高三上8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
为长沙推官。
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
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
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
王召责之,抗声曰:
“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
“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扬基曰:
“岳,非我属也。
”道宪曰:
“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
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
”扬基语塞,乃赴岳州。
及贼入蒲圻,即遁去。
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
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聚奎不从。
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
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
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
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
道宪曰:
“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
贼薄城,士民尽窜。
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
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
“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
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
贼夺门入,先民降。
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
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贼曰:
“汝不降,将尽杀百姓。
”道宪大哭曰:
“愿速杀我,毋害我民。
”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
国俊曰:
“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
”贼曰:
“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
”国俊曰:
“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
”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
“愿瘗主尸而死。
”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
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忠烈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收:
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虞:
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摄:
代理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啖:
利诱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道宪不畏权势。
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
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
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
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
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D.蔡道宪坚贞不屈。
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
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
最后,他壮烈殉国。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2)道宪曰:
7.(2016届广西武鸣高中高三上9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
将行,言:
“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
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
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
”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
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
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