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3189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华东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点: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贡献。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2.科学地分析对传统文化的“革命”与“承继”问题。

方法

手段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上: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黑暗,中国人在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上: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上: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1.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口号:

“民主”“科学”

(1)“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

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3.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

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1)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4.前期:

时间:

1915—1919.5

内容:

提倡反对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

5.后期:

1919.5—1923

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2.陈独秀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论》

3.李大钊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观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4.鲁迅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新文化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五.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意义:

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缺陷:

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真题训练】

1、“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出自(D)

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李大钊

2、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B)

A、民权与平等B、民主与科学C、科学与平等D、自强与求富

3、如果老师让你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该首选的是(A)

A、《新青年》B、《民报》C、《万国公报》D、《时务报》

4、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它们(A)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D、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

5、“一九一七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这句话应出自(D)

A、陈独秀的《新青年》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鲁迅的《狂人日记》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6、材料阅读

材料一:

“西洋人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我们已经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

”——陈独秀

材料二: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李大钊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指什么?

(民主和科学)

(2)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3)“中国废了君主”是指什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

(4)上述材料的内容出现于什么运动中?

(新文化运动)

(5)材料二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指什么?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6)材料二中,为什么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拒的?

(社会主义革命刚刚兴起,作为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遭到旧制度的阻扰和破坏,所以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

同时,他又代表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又是不可抗拒的。

(7)为了迎接“这个潮流”,李大钊是怎么做的?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

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

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

“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

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

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

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

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

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

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