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2559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

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②③分别代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和CO2的固定,因此X物质代表三碳化合物,②过程需要消耗[H];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气的产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而图中没有这两个过程。

5.有氧呼吸从葡萄糖开始,到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气用于( C )

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

C.与[H]结合生成水D.氧化有机物

[解析] 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故C正确。

A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B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它们都不需要氧气的参与,故A、B错误。

氧气不是氧化有机物,故D错误。

6.如下图表示马铃薯块茎在气温多变的一天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D )

A.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O2抑制了无氧呼吸

B.b点时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可能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bc段呼吸作用增强的唯一原因是O2浓度增加

D.a点时马铃薯块茎吸收O2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相等

[解析] 解答此题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无CO2产生,即图中CO2完全是由有氧呼吸释放的;

二是本题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除O2浓度外还有温度。

曲线ab段下降与无氧呼吸无直接关系,可能是气温降低抑制了有氧呼吸。

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c段呼吸作用增强的原因还可能是气温升高。

7.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酶促反应的速率可用底物消失所需的时间(或产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

B.Ⅰ和Ⅱ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酶浓度和温度不同

C.AB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

D.若想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至少应设计3种不同的温度

[解析] 酶促反应的速率可用底物消失所需的时间(或产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A正确;

Ⅱ和Ⅰ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温度不同,B错误;

B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C正确;

若想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至少应设计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3种不同的温度,D正确。

8.下列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B.萨克斯把绿叶放置在暗处几小时,再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之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

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证明了叶绿体能够产生氧气

D.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

发现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

[解析] 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9.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的基础知识。

种子萌发初期,未长出绿色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然而种子萌发需要细胞呼吸来提供能量,会消耗有机物,所以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减少,A错;

积水过多,豌豆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对细胞有害,因此需及时排涝,以减少酒精毒害,B正确;

夜间光反应停止,不合成ATP,但是细胞呼吸没有停止,仍继续合成ATP,C错;

叶片黄化,说明叶片缺少叶绿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剩下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

而B项如果不及时排涝,豌豆根就会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

10.下面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高 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A.①④⑤⑦B.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D.①②⑥⑦

[解析] 酶有专一性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故①正确。

酶在体内能更新,故②错误。

酶有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酶活性都会降低甚至失活,故③错误。

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其空间结构,故在低温下对酶进行保存④正确。

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起催化作用的,故⑤正确。

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甚至体外都可以发挥作用,故⑥错误。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故⑦正确。

11.把鼠的肝组织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

向c层中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但加入丙酮酸后,立即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C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Pi

A.①和③B.②和④

C.①和④D.②和③

[解析] 细胞匀浆经离心后形成4层,这4层分布有不同的细胞器。

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可以推出c层含有线粒体,它能利用丙酮酸而不能利用葡萄糖;

另外要产生ATP则一定需要ADP做原料。

C正确。

12.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中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A )

①光合作用②细胞呼吸 ③消化吸收④主动运输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D.④①③②

[解析] 题目中所述过程首先经过①将光能变为有机物被动物食用,再经过③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进入体内,再经过④进入骨骼肌细胞,最后通过②转化为ATP中的能量。

13.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 D )

A.提高淀粉酶活性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14.下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消化酶后,置于0~80°

C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

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0°

C的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B )

[解析] 从0~80°

C关系图可看出,此消化酶在40°

C时,已彻底失活,故40°

C以后,分解的有机物总量不再增加(注意是总量而不是分解速率)。

酶的失活具有不可逆性,因而从80~0°

C的处理中酶一直不起作用,因为在80°

C时,此酶早已失去活性。

1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

B.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

C.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

D.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

[解析] 当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

叶绿体白天进行ATP的合成与水解;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大,但有最大值;

当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线粒体产生的CO2有一部分扩散到叶绿体中。

16.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C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解析] pH=A时,酶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降低,但最终产物生成量E点不变,D点右移,故A错误。

pH=C时,酶失活但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故E点不变,故B错误。

图形是在最适温度下,如果温度降低,酶活性降低,E点不移动,到达反应速率最大时间D点右移,故C正确。

底物量增加,产物量也会增加,故D错误。

17.关于在活细胞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的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D )

A.既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进行

B.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C.既可以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D.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解析] 此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共有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既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进行,与光照没有关系。

18.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B )

A.淀粉酶B.蛋白酶

C.脂肪酶D.麦芽糖酶

[解析] 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酶的专一性,使蛋白质水解的酶只能是蛋白酶。

19.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

A.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

B.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C.H2O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

[解析]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也会有[H]出现,A错误;

人体内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H2O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人体内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C正确;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D正确。

20.夏季将某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自然环境进行培养,测得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能正确表示D点时单位时间玻璃罩内植株消耗CO2总量和向玻璃罩内释放O2量的关系的是( D )

[解析] 曲线中D点时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单位时间玻璃罩内植株向玻璃罩内释放O2量是零,D正确。

21.所有动物体内的酶( C )

A.一定含有肽键

B.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C.可在体外发挥作用

D.在冬季其活性随外界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解析]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含有肽键,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不含肽键;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在冬季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22.(2016·

江苏苏州高三模拟)把经过相同时间饥饿处理的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放在透明玻璃钟罩内(密封),玻璃钟罩内的烧杯中放有不同的物质,如图所示。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以及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分别是( A )

A.①②;

③④B.①③;

①④

C.①④;

②③D.③④;

①③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变量并控制好单一变量。

分析四组装置,①组正常条件;

②组用NaOH溶液吸收CO2,创造无CO2的环境;

③④组NaHCO3溶液浓度不同,使装置内的CO2浓度不同。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的实验中,自变量是CO2,实验组和对照组一组有CO2、一组无CO2,其他条件应相同,因此应选装置①②。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应选装置③④。

23.(2016·

天津高三模拟)某农科所技术员研究了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

据此提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D )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解析] 由题图可看出,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高于35℃,A项错误。

5~35℃时,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大于零,B项错误。

从图中无法判断光照强度对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C项错误。

25~30℃时,光合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大,最适宜蔬菜生长,D项正确。

24.(2016·

广东中山高三模拟)如图所示,用图1中装置甲与装置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O2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中曲线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Ⅰ曲线和Ⅱ曲线不同的原因是小球藻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

B.Q点的O2净释放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为零

C.P点负值产生的原因是细胞呼吸消耗O2

D.若光照强度突然由R变为S时,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相对含量会增加

[解析] 由于乙试管培养液缺镁,小球藻叶绿素合成减少,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合作用减弱,产生的O2量减少,从而造成Ⅰ曲线和Ⅱ曲线的不同;

Q点的净氧气释放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P点为负值,此时光照强度为零,光合作用强度为零,细胞呼吸消耗O2;

若光照强度突然由R变为S,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还原减少,C3在叶肉细胞中积累,C3的相对含量会增加。

25.(2016·

四川卷,1)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 )

A.O2的产生B.H2O生成

C.[H]的消耗D.ATP的合成

[解析] O2产生于光反应中,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生成H2O的生理过程较多,如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H]消耗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暗反应,场所不一定有膜结构,如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C错误;

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一定有膜结构,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如图是真核细胞内部分能量转换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将光能转换为__ATP中活跃的化学能__,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类囊体薄膜__。

(2)若⑤过程发生在缺氧状态下,则发生的场所是__细胞质基质__。

(3)通常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的过程是__③④⑤__(填图中序号)。

(4)若物质A代表淀粉,则其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加以证明。

__将绿叶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处理,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等有机物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过程为光反应中光能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3)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的过程是③(合成多糖等)、④(多糖等水解成葡萄糖)和⑤(细胞呼吸产生ATP)。

(4)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可通过光照处理后的叶片是否遇碘液变成蓝色来判断。

27.(10分)(2016·

吉林大学附中)下图甲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a和b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不考虑无氧呼吸),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不分顺序)__。

此时,乙图中应去掉的箭头有__a2、a3、b2、b3__(填字母)。

(2)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温度__。

(3)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M点突然转移至P点条件下,短时间内C3含量将__上升__。

(4)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二氧化碳最大值是__1.0__mol/h,此数值相当于乙图中__b4(或b1+b3)__值。

(5)某学生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现选用6套丙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实验数据见表格,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光照强度__,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CO2浓度、黑藻量__(至少两个)。

分析此装置图,说明表格中实验数据的具体观察指标是__量筒中液体的体积__。

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

20W

50W

75W

100W

200W

500W

1.8

5.0

9.0

12.0

21.0

19.0

(6)上表中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与乙图中__a3__值对应。

[解析] 

(1)甲图中M点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此时,细胞不从外界吸收或释放气体,应去掉的箭头有a2a3、b2b3。

(2)P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

(3)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M点突然转移至P点条件下,光照停止,光反应停止,C3还原停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还在进行,所以C3含量将上升。

(4)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二氧化碳最大值是0.6+0.4=1mol/h,此数值相当于乙图中b4(或b1+b3)值。

(5)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CO2浓度、黑藻量等,表格中实验数据的具体观察指标是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6)表格中数量是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是净光合作用量,与乙图中a3值对应。

28.(10分)将酵母菌研磨,取出一部分匀浆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

将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

(1)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液,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甲__丙酮酸__,乙__葡萄糖__,丙__CO2+H2O__。

(2)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丙酮酸,甲试管的产物是__丙酮酸__,乙试管的产物是__CO2+H2O__,丙试管的产物是__CO2+H2O__。

(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做

(1)题,三个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甲__C2H5OH+CO2__,乙__葡萄糖__,丙__C2H5OH+CO2__。

29.(10分)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

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__。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夜间温度较低影响了呼吸酶的活性__;

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光合作用吸收了部分的CO2__。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__。

(4)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较慢__(填“较快”或“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__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__。

(5)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__高__。

(6)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增加__。

30.(10分)(2016·

山东潍坊高一期末)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

甲、乙两组在洗衣粉中分别加入一种等量的不同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油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结果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水温/℃

10

20

30

40

50

清除油渍

时间/min

95

78

87

63

82

46

76

27

77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__乙__组加入的酶能催化分解油渍,在__40__℃时催化能力最强,该温度是否一定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__不一定__。

(2)甲、乙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酶具有的特性是__专一性__,同时说明其活性受__温度__影响。

(3)如果甲、乙、丙3组均在水温为10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预测:

这3组的洗涤效果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__高温使酶失活__。

(4)若要探究水的酸碱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__水的酸碱度__。

根据题干表格分析,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是__温度__。

[解析] 

(1)乙组能明显地缩短清除油渍所用的时间,因此,乙组加入的酶能催化分解油渍。

表中数据显示,在40℃时酶催化能力最强,但40℃并不一定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酶的最适温度可能低于40℃,也可能高于40℃。

(2)通过甲、乙两组实验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3)高温能使酶变性失活,在100℃时,由于酶变性失活,3组的洗涤效果相同。

(4)若要探究水的酸碱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水的酸碱度。

根据题干表格分析,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为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