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1777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超全Word文档格式.docx

16、对意识的作用估计过高会导致唯意志论,相反估计过低会导致宿命论。

1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9、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20、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22、量变形式包括这两个方面的变化:

①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

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结构形式、比例关系的变化。

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共同之处,这就是他们都坚持反映论,区别在于前者的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后者的反映论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24、实践的具体形式:

①物质生产实践;

②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

③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

2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6、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包括两个认识阶段,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27、如果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根源基础,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那么,这种理论就叫历史唯心主义。

如果认为社会存在是根源基础,是决定性的方面,那这种历史理论就叫历史唯物主义。

28、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是唯意志论,这是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

二是宿命论,这是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

29、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其中,前者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30、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31、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2、生产力主要由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即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3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34、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35、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经济基础或生产关系最终由生产力决定。

36、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37、社会的劳动分工的发展和产品分工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直接根源。

38、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

39、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0、社会意识的本质就是社会意识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

41、艺术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审美作用;

认识作用;

教育作用;

娱乐作用。

42、评价历史人物的两条基本原则:

①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

②阶级分析方法。

43、群众观点包括以下基本观点:

①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④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44、物质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

45、制度文明是衡量社会关系进步程度的标志。

46、精神文明是衡量社会精神文化进步程度的标志。

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是知识、道德、审美,即真、善、美。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2、《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它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井冈山的斗争》是毛泽东同志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作于1928年11月25日。

文章分为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现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共八个方面。

4、《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理论依据。

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

5、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7、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同盟会的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12、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成分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领导者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13、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14、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保护民主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15、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

16、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实的奋斗目标则是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

17、积极防御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

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形式,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

18、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

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其中,全党服从中央是这一原则的核心。

19、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0、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五种经济成分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21、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22、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针、新政策。

其中主要内容有:

对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对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等。

23、“四个现代化”----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24、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

25、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2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27、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28、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第三部分邓小平理论

1、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以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4、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三个基本要求。

5、“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一切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10、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四项:

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

1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4、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成形式。

1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17、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1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活动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即国家应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即指一切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和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即指执行的司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

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2、和平与战争、发展与贫穷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

23、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2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传统安全威胁中的最主要因素;

而恐怖主义则是非传统安全威胁中的最主要因素。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6、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第四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1、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理论成果,它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

7、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法律基础

第一章法学概论

1、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如果其中有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就是法律关系的变更。

2、法律体系是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不包括国籍法体系不包括法学家所探讨的“民间法”、“习惯法”等;

法律体系仅仅是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不包括历史上的或者已经失效的法律,以及将要制定的或尚未生效的法律。

3、我国法律体系主要由以下法律部门组成:

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资源环境保护法、诉讼法。

4、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实质意义的法治,而并非形式意义的法治。

5、现阶段我国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合宪性原则。

6、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7、法律监督的主体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

8、法律服务主要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大类。

9、法律援助的基本社会功能是扶贫助弱。

第二章宪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颁布了四部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修正案。

2、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而普通法律则只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4、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5、目前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

6、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7、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8、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9、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公民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具有该国的国籍。

10、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都适用集体负责制;

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中央军事委员会都实行个人负责制。

第三章行政法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2、确定了、拘束力、执行力是行政行为效力的三种表现形式。

3、行政法制监督按监督的主体分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和行政机关自我监督等。

4、监督的方式主要是:

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评国家经济计划和财政预决算,以及质询和询问、视察、调查、罢免等。

5、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

6、有权追究行政责任的组织有三个,即权力机关、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

7、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第四章民法

1、根据客体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可以将民事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

①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情况。

例如,人的生死、成年,物的灭失,时间的经过,都属于事件。

②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事实行为、民事行为、违法行为。

2、以法人活动的性质为标准,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类。

3、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都是合法的行为。

4、债的担保方式有:

保证、定金、抵押、质押和留置五种。

5、侵权行为的归责有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6、违约的形态主要是履行不能、履行拒绝、履行延迟和不当履行。

7、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和财产性两个基本特征。

8、违约行为的主要形式有:

全部不履行、不适当履行、迟延履行等。

9、违反合同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三种:

继续履行、偿付违约金、赔偿损失。

10、侵权行为主要包括:

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为、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等。

第五章商法

1、《大清律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法。

2、公司是指一种营利性社团法人,需要具有人格独立、社团和营利三个要素。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但用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

4、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5、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由3至13名成员组成。

6、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

7、我国目前破产法的适用对象还只限于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还不依法破产。

8、有权管辖破产案件的只有人民法院,其他任何组织和部门都没有权力管辖破产案件。

9、只要是地区、地级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企业破产案件,中级法院都可以管辖。

10、本票无受委托款的付款人,而出票人同时又是付款者,因而有“自付票据”之称。

11、客户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公司在合同成立2年内有权解除合同;

但超过2年,保险公司就不得再以该客户未如实告知为由解除合同,客户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赔偿。

第六章经济法

1、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

3、税务管理:

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和纳税申报管理等四部分。

4、合并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种经营者集中形式。

5、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范围:

国家垄断;

自然垄断;

知识产权;

涉外组织和人员的垄断;

对外经济贸易领域。

6、不属于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情形:

销售鲜活商品;

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商品;

季节性降价;

清偿债务、转产、歇业时的降价销售。

7、消费者权利----获得商品的安全保障权、获得商品信息资料的权利、对商品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提出消费意见的权利。

8、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不包括建设工程产品和军工产品。

9、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10、产品责任的诉讼中,被告的抗辩理由及举证责任:

  ①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②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③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④损害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者其他过错造成的;

⑤伤害是由于使用者的特殊敏感性或过敏造成的。

第七章刑法

1、我国刑法有三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是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3、犯罪客观方面主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危害行为在犯罪客观方面中居核心地位。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责刑事责任。

5、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为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6、对单位犯罪,一般采取双罚制的原则。

7、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犯罪故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层次的内容。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主要区别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8、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类型。

9、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等不具有防卫意识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10、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11、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又分为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