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168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差6.朴

二、写准字形

1.    2.

3.4.

三、用对词语

1.化妆 化装

例句

  ①公安局民警化装成建筑包工头,一天抓获两名外省逃犯。

②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查出六批化妆品与被禁用物质相关。

辨析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打扮、修饰容貌的意思,但使用范围有区别。

“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

“化装”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修饰容貌。

“化装”不仅指头部、面部,还包括身体。

2.径自 径直

  ①泰国当地接团社因要求台湾旅行团成员追加费用不成,竟将50余名团员丢弃在路边径自离去。

②一女子醉心于看手机,竟然径直走下站台,跌至轨道,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径自:

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

①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②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四、积累成语

1.口是心非:

指嘴里说一套,心里想的又是另一套,心口不一致。

2.负荆请罪:

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人认错赔礼。

3.瓮中捉鳖:

比喻要捕捉的对象无处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

五、古今异义

1.暗地里叫人出来接纳

古义:

接待      今义:

接受,采纳

2.我教你一个法则

办法今义:

规律,法规

3.李大哥不要赶,我自有道理

方法

今义:

事物的规律或事情、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

六、一词多义

1.方

2.谢

3.径

4.与

5.却

6.若

7.莫

(对应学生用书P8)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的施耐庵

简介:

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别号耐庵。

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

元延祐元年(1314)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

他博古通今,才气横溢,辞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作品:

所著《水浒传》成为我国古代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的代表作。

评价:

元末明初文学家、小说家。

逼上梁山,替天行道

《水浒传》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宋徽宗时代,就是宣和年间(1119-1125)。

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

宋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坏人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

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

这些梁山好汉的事迹为世人津津乐道,被编成了剧本,写成了故事。

最后,由元代的一位作者施耐庵将它们整理,重新创作而成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

本文通过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大闹忠义堂、破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塑造了李逵正直、坚毅又带鲁莽的性格。

同时也讴歌了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纪律严明,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赏情节

1.为什么“大闹忠义堂”一节事情的来龙去脉由燕青道来?

[明确] 事情的来龙去脉由燕青道来,原因有二:

其一,事情的原委,燕青能够娓娓道来,换作李逵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否则就不是粗鲁、性急的李逵了;

其二,燕青的细稳更巧妙地衬托了李逵的粗鲁。

2.有人说《李逵负荆》一节,具有环环紧扣、跌宕起伏的特点,请你简要说明。

[明确] 为表现李逵这一形象,作者匠心独运,把李逵放在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里。

听到“宋江”强抢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不说,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并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接着要杀宋江。

他和宋江立下军令状,并以人头作为赌注,后来发现强抢民女一事并非宋江所为,只好认输,负荆请罪,并积极戴罪立功,抓住假宋江,为民除害,故事以喜剧的方式收场。

这一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了李逵正直鲁莽的性格。

赏人物

3.试分析李逵的人物形象。

[明确]

人物形象

表现手法

语言举例

崇高正义、疾恶如仇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

你做得这等好事!

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李逵口里叫道:

“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

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燕青道:

“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

”李逵道:

“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

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语言描写

“只是我性紧上做错了事。

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

动作描写

宋江道:

“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

”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

“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李逵那里睡得着,扒起来坐地。

只听得庙外有人走的响,李逵跳将起来。

李逵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

4.李逵是《水浒传》中笔墨最多、形象最鲜明的人物,请结合时代说说其特殊的文化意义。

[明确] 因为他“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不计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保持一颗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的“假道学”的虚伪做作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个性的真诚和解放,而这也是人性中最为可贵的地方。

赏环境

5.《水浒传》写景文字不多,但精练、生动、传神。

正如金圣叹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雪的句子,“那雪下得紧”,著一“紧”字,境界全出。

请鉴赏下列写景句子的妙处。

(1)此时草枯地阔,木落山空,于路无话。

(2)是夜,月色朦胧,燕青递杆棒与了李逵,远远望见那汉……

(3)回到寨中,红日衔山之际,都到三关之上。

[明确] 

(1)语言精练,句式对仗,“草枯”方显“地阔”,“木落”更见“山空”,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此时此景的氛围,暗合了人物的心情。

(2)既写出了“是夜”的特点“月色朦胧”,又为后文人物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因其“朦胧”,才有“望见”这一动作的发生。

(3)一个“衔”字用得好,将群山拟人化,仿佛将落日衔于口中,从而使这幅日落的图景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

赏语言

6.本文节选部分共穿插了五首诗文。

试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明确] 诗文浅显易懂,言简意赅,使得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

例如:

“李逵闹攘没干休,要砍梁山寨主头。

欲辩是非分彼此,刘家庄上问来由。

”仅用二十八个字就把上文中李逵回山后的砍旗、碎字、狂骂的种种闹剧都交代了,同时也把要到刘家庄上对证,以分辨是非的下一步行动也交代出来,使文章前后衔接紧凑。

总的说来,诗文的穿插,增加了文章的意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7.试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语言的特点。

[明确] 在文中李逵多次直言不讳,口吐脏言,稍一不如意,便恶语相向,骂声不绝。

尽管如此,他不但不让人觉得丑,反觉其可爱。

这与作者的良苦用心是分不开的。

李逵的语言是极具特色的,它是李逵的形象标志,更在李逵性格的塑造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借宿刘家庄遭拒绝,李逵口里叫道:

”从这种不顾及礼节的求宿方式中,我们对他的粗鲁可见一斑;

又如庭斥宋江,李逵道:

”从中我们又看到了他疾恶如仇的一面。

赏技巧

8.本文是如何巧用衬托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明确] 为充分表现李逵的鲁莽,作者还让燕青作陪衬,燕青的沉着、冷静、理智,与李逵的鲁莽、蛮横构成鲜明的对比。

对比,使李逵作为莽夫的这一形象更为突出,更加形象生动。

有人说,李逵重义直爽,也有人说李逵粗豪鲁莽,你怎样评价李逵这一形象?

观点一:

李逵性格“纯义”。

对待朋友,他情义之浓到了两肋插刀、不顾性命的程度。

他崇尚正义、疾恶如仇,对受欺压百姓富有同情心,爱打抱不平。

如宋江本来是他最崇拜的一个人,一旦发现他做了不义的事,他也绝不客气。

这正是出于对“义”的维护。

观点二:

李逵性格“至蛮”。

他粗蛮鲁莽,一言一行常常带有粗鲁之气。

本是个善良之人,对下层百姓具有同情心,但因他粗鲁,坏脾气也经常撒在一些下层人身上,有时候李逵的这种粗鲁野蛮到了不讲道理,甚至是失控的状态。

如:

滥打滥杀,杀得性起,“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

观点三:

李逵性格的“至蛮”是与“纯义”紧密相连、相互映衬的。

一方面,重义者必直爽,直爽者多性急,性急者多粗鲁,粗鲁者多野蛮。

一方面,粗鲁者必性急,性急者多直爽,直爽者多重义。

所以义越纯,蛮性就越烈。

这就是《水浒传》中李逵丰富的性格特点。

(对应学生用书P10)

1.毛泽东评《水浒传》

延安时期,毛泽东谈论《水浒传》的材料是不少的。

他在讲话、报告和著作中,也经常引用《水浒传》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或者来印证阐发他的认识。

例如,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著作中,曾以林冲打翻洪教头为例,来说明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他是这样写的: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中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03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八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曾借用武松在景阳冈上打虎的故事,来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对付反动派。

他把反动派比作吃人的野兽,他认为在野兽面前,我们“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

他号召人们说:

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

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

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3页)

2.茅盾评《水浒传》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面目不同,经历不同,身手不同,如何下手?

茅盾先生没有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而是从一百单八将中精选出林冲、杨志、鲁达三人作分析的重点,以点带面、管中窥豹。

这样不仅节省了篇幅,也容易写得具体、明白,叫人一目了然。

试想如果108个人,挨个道来,非写成一本书不行,而且弄不好就会顾此失彼,那就得不偿失了。

选出林冲、杨志、鲁达三人之后,茅盾先生采用了比较法,先找出他们的异同。

三个人的相同之处:

落草前都是军官,都有一身好武艺,都没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而最后终于落了草。

不同之处:

他们落草的原因不一样。

林冲被陷害后,只是逆来顺受,刺配之后,也无造反之意。

直到高衙内派人来谋害他时,才杀人报仇,走上落草之路。

杨志因先失花石纲而丢官,误杀牛二被充军,因祸得福又做了官,终因丢失了生辰纲而亡命江湖,最后只得落草了事。

只有鲁达,却是仗义救人,“主动”落草的。

金圣叹评《水浒传》,评到鲁达时说:

“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这样一比较,《水浒传》人物描写的特点,就非常清楚地表现出来了。

3.金圣叹评《水浒传》

金圣叹将《水浒传》和《庄子》《离骚》《史记》“杜诗”并列,称《水浒传》为“第五才子书”,并断言“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

还感叹道:

“呜呼,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

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

”又说: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4.胡适评《水浒传》

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一文中肯定《水浒传》是一部奇书,他说《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占的地位比《左传》《史记》还要重大得多”。

5.梁实秋评《水浒传》

说到《水浒传》,梁实秋在《影响我的几本书》一文里说:

“第一部影响我的书是《水浒传》。

……直到我读到《水浒传》才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愧金圣叹称之为‘第五才子书’,可以和《庄子》《离骚》《史记》‘杜诗’并列,我一读,再读,三读,不忍释手。

6.鲁迅评《水浒传》

鲁迅说:

“一部《水浒传》,说的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水浒传》中的人物

1.及时雨——宋江

人唤“及时雨”。

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

平素为人仗义,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

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

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

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

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

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

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宋江遂坐上头把交椅。

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

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2.智多星——吴用

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

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

使两条铜链。

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

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

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

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

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

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3.黑旋风——李逵

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小名叫铁牛,长得黝黑,杀人不留步,常常“照排砍去”,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

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

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

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

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

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

李逵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

李逵是个心直口快的粗人,但是李逵并不是一个咋咋呼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醉酒后他大闹东京,算是一次误事。

但清醒时,应该说李逵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4.浪子——燕青

卢俊义被骗到梁山,管家李固平时就与卢俊义妻子贾氏有勾搭,见此机会就与贾氏作了夫妻,霸占了卢俊义的家财,将燕青逐出家门。

卢俊义回家后,李固向大名府告卢俊义私通梁山,卢俊义被发配沙门岛。

李固买通董超、薛霸,要他们在路途中杀了卢俊义。

薛霸、董超正要动手,被燕青两箭射死,救卢俊义上了梁山。

任原自称擎天柱在泰安州东岳庙摆擂台,两年未遇敌手,却被善于相扑的燕青打败。

宋江东京暗通李师师,燕青吹一口好箫,和李师师拜为姐弟,面见皇帝,传递梁山消息,为宋江受招安立了大功。

受招安后,燕青预感到跟卢俊义前去受封没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功成身退。

(时间:

40分钟 满分:

55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句中“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只印三两本,最为简易 B.彼与彼年相若也

C.若入前为寿D.望洋向若而叹

解析:

例句与A项相同,都是“如果”。

B项,像,似;

C项,你;

D项,海神名。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暗地里叫人出来接纳

B.我教你一个法则

C.李大哥不要赶,我自有道理

D.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

A项,古义:

接待;

接受,采纳。

B项,古义:

办法;

规律,法规。

C项,古义:

方法;

事物的规律或事情、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一直表示自己不在该问题上站队,不持立场,却又要进行军事演习,真是口是心非。

B.传销人员集中上课,被钦州市工商局、公安局执法人员瓮中捉鳖抓了个现行。

C.不要目不交睫地死盯着一个地方,这样很容易让眼睛的泪液蒸发,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眨眼的次数,来缓解眼睛干涩的问题。

D.打车软件风靡于中国许多城市,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出现了打车难的问题——出租车拒载已经司空见惯。

A项,口是心非: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

指心口不一致。

B项,瓮中捉鳖:

C项,不合语境。

目不交睫: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D项,司空见惯:

形容新生的事物,见的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浒传》作为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无论从读者还是评者的角度说它是“奇书”“才子书”都不过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趋类于清末“谴责小说”或《儒林外史》等

②对宗法社会和正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③但若从其文本内涵和精神趋向角度分析,我觉得它更近乎一本反讽小说

④而且这“讽刺”是保持距离的侧面的“冷”讽刺,即“反讽”

⑤只不过后者是本位讽刺,而《水浒传》是反讽

⑥它通过对“造反”和“招安”的种种离奇描写,以及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雕塑式刻画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D.⑤⑥③①④②

观察选项,A、B、C、D四个选项首句有③和⑤两种,所以先分析这两句,⑤中有“只不过后者是本位讽刺”,但前句并没有涉及“后者”,所以排除C、D;

再比较A、B,其中③①相同,接下来可以从讽刺的特点进行分析,也就是说①后面可以接⑤,然后分析《水浒传》如何反讽,接下来应该是⑥②,④最后总结。

排序为③①⑤⑥②④。

B

二、阅读鉴赏(33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课文“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

……晚做晚杀了你”,联系《水浒传》完成第5~8题。

5.李逵为什么那么轻易地听信刘太公的话呢?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为他在东京,见过宋江恋着李师师不放。

先前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

宋江有这方面的前科。

(2)先前宋江去东京会李师师,在时间上有作案的条件。

(3)刘太公夫妇的血泪控诉,而他本人又比较鲁莽。

6.李逵回山后,为什么要砍倒杏黄旗,扯碎“替天行道”四个字?

(4分)

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腐败,乱自上作。

梁山泊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他们聚义的宗旨便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而作为梁山领袖的宋江却带头违背宗旨,在李逵看来,这是祸害人民,哪是为民除害,还要这旗干什么。

7.在李逵的眼中,狄太公的女儿与刘太公的女儿为什么不同?

他又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