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1541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儒家经典难以保证司法公正性,故D错误。

4.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市议、尚书执行的程序。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

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答案】A

【解析】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相互扯皮,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所致,可见两个部门合署办公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正确;

三省长官还是各负其责,并没有扩大权力,故B错误;

除了论述的是行政效率问题,不是皇权与相权矛盾问题,故C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要废除三省六部制度,故D错误。

5.下表反映下某个朝代的赋税信息,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崩溃

B.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答案】C

【解析】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政府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格显示的是北宋时期农业税收和非农业税的比较,非农业税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税是逐渐下降,正是这一原因的体现,故C正确;

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

农业税收的减少不能说明农业发展衰退,故B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中是对外贸易的税收,故D错误。

6.宋朝初年,宋太宗命史官重修《太祖实录)时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今人研究都比古人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

D.官修史书对历史事实的记载易受政治影响

...........................

7.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喻世明言》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喻世明言)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警世通言)第八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西湖二集》第六卷

姚伯子至孝受显荣

 

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解析】表格中“弃家赎友”“摔琴谢知音”“孝廉让产”“至孝受显荣”都与儒家思想中孝顺和义气等有关,显然该书具有教化的功能,故A正确;

材料中章节设置并不是受到八股取士的影响,故B错误;

小说反映出传统价值观问题,不是冲击,故C错误;

D中个性不符合表格信息主旨。

8.下表为乾隆元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自耕农经济盛行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解析】表格显示1-10亩的户数占据122,在总数中占据一半之多,1-10亩的家庭主要是自耕农,说明该时期自耕农经济比较盛行,故B正确;

材料中占有亩数角度的20亩以上只有6户,说明土地兼并不严重,故A错误;

表格体现不出农业生茶效率问题,故C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土地占有情况,不是租佃关系,故D错误。

点睛:

题目所涉及的判定方法:

只涉及表格中某特定的内容,即直接可以给出判定。

此类题目不需要学生进行归纳、概括或总结等。

题目的表述中直接给出了结论或经过简单的细节分析即能作出判定。

学生需要做的仅仅是看问题,分析出此问题涉及的是表格中的那一部分。

9.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设有礼部和理藩院。

负责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的贡使,处理一切“夷务”。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管各种“洋务”。

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这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天朝上国观念逐步瓦解

C.近代外交的理念渐趋成熟

D.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共识

【解析】“夷务”是清朝政府对于藩属和外国事务的总称,体现出政府“天朝上国”思想,后来称“洋务”以及外务部,体现出晚清外交的近代化,也说明传统天朝上国理念的逐渐崩溃,故B正确;

晚清政府国际地位较为低下,并没有提高,故B错误;

材料并不能体现出外交理念的成熟,故C错误;

D中共识说法绝对,排除。

10.开平矿务局在兴办时,李鸿章批准“距唐山10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煤矿”,即使“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商局(开平矿务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这一举措

A.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B.旨在实现煤矿业国有化

C.增强了官督商办企业的信心

D.有利于商办矿业的发展

【解析】开平矿务局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官督商办形式企业,材料中对于周边矿物开采的垄断,显然有助于该列企业的发展,故C正确;

A中摆脱列强控制,不符合事实;

B中国有化不符合洋务运动企业特点;

材料显然不利于商办矿业发展,故D错误。

11.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董事会公决”;

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免偷换。

”当时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A.改变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性质

B.维护和扩大商股权益

C.减少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

D.扩大官方的经营权力

【解析】轮船招商局采取股份经营的模式和管理模式,显然是维护大商股的权益,故B正确;

材料中属于管理和经营的模式,该企业性质没有改变,故A错误;

材料显然是增加轮船招商局对于市场的垄断,故C错误;

材料目的是保证股东的权益,不属于官方经营权力,故D错误。

12.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树声在奏议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这一认识

A.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D.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实破

【解析】材料批判洋务运动“遗其体而求其用”的弊端,显然作者认为在学习西方器物的同时,应辅之于政治,对于当时洋务派“中体西用”显然是一个进步,故D正确;

材料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故A错误;

维新思想理论基础是西方政治学说,故B错误;

材料赞同学习西方的技术,故C错误。

13.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子高。

1878年,战国第一在联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教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寞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

A.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

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C.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

D.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

【解析】材料中论述郭嵩焘同夫人一起参加宴会遭到反对到女子出席宴会成为平常事,说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礼俗变迁,故A正确;

B中男女平等共识显然不符合事实;

C中日益西化材料没有体现;

郭嵩焘不能说明是洋务运动,故D错误。

14.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没有提兴民权、设议院等维新派的核心主张。

变法开始后,他还劝说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应该“勿去旧街门,而惟增置新衙门;

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

这说明康有为

A.试图通过妥协破少变革阻力

B.侧重于提倡除旧布新

C.实质上代表守旧势力的利益

D.并不认同君主立宪制

【解析】材料中康有为没有提出变法主张,只是简单的修补,显然是想通过妥协来减少变法的阻力,故A正确;

除旧布新不是维新派思想主旨,故B错误;

康有为代表的是维新派,不是守旧派,故C错误;

康有为赞同君主立宪制,故D错误。

15.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

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

C.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解析】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之时,列强并没有反对,相反瓜分中国的趋势得到缓和,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矛盾,故D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义和团运动的信息,故A错误;

美国此时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B错误;

C中改革显然不符合列强的主要目的。

16.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当时这一规定旨在

A.动员一切力量反蒋抗日

B.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实力

C.加强各阶层的抗日联合

D.铲除根据地的不稳定因素

【解析】1940年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比较困难时期,根据地政权人员分配上各占三分之一,中共主要目的是联合社会的各个阶级进行抗日,故C正确;

当时中共的任务主要是抗日,不是反蒋,故A错误;

B中消弱显然不符合事实;

材料中是联合社会各阶级,不是铲除不稳定因素,故D错误。

17.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

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

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

这一政策的实行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18.1985年,国务院下发通知规定,企业职工工资的增长应依靠本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国家不再统一安排企业职工的工资改革和工资调整。

允许具有相同学历、资历的人,随所在企业经济效益的不同和本人贡献大小,工资收入出现差距。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放弃对企业职工工资的管理

B.拉开企业职工收入档次

C.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D.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解析】材料中改革的是工资制度,允许工资与贡献大小挂钩,这显然有利于调动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故C正确;

A中放弃管理不符合事实;

B不是材料中工资改革制度的目的;

D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19.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自杀要得到批准,若公民未经允许而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梭伦执政时又要求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债务。

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主要是为

A.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运行

B.防止公民人数减少影响税收

C.彰显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

D.体现法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解析】材料中对于公民的权益进行种种保护,主要是保证公民参加城邦政治,显然是保证城邦政治的有效运行,故A正确;

B中税收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C中人文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

D中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与材料意思不符合。

20.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就流行着一个传说:

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

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

热心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东西方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

B.宗教改革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动力

C.地理大发现中的宗教动因

D.建立宗教联盟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源

【解析】材料中提及葡萄牙王子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显然是出于宗教的目的,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中宗教的因素,故C正确;

A中相同宗教显然不符合事实;

宗教改革是16世纪,新航路开辟已经完成,故B从无;

地理大发现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错误。

21.4世纪时,英国的神学教授威克里夫不承认神甫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也拒绝接受酒、饼是基督血肉之躯的化体说。

他坚持《圣经》具有最高权威,是信仰的源泉,并且提倡教士结婚。

由此可知,他

A.深受路德思想的影响

B.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C.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D.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解析】材料中“拒绝接受酒、饼是基督血肉之躯的化体说。

他坚持《圣经》具有最高权威”信息从宗教仪式的改变以及《圣经》的权威角度说明改革宗教信仰方式,符合后来宗教改革思想,故D正确;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16世纪,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C中信仰自由不符合材料主旨。

22.这场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来自欧洲和新世界的知识分子交往密切,形成了友谊合作和争鸣的网络。

他们挣脱教会和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其改造世界的使命。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场运动内容的是

A.“公共意志”的具体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

B.字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C.现代对大自然的考察和现代文学,都可以从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思源

D.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

【解析】“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说明是涉及政治领域斗争的启蒙运动,“公共意志”是启蒙运动卢梭提出“社会契约”思想体现,故A正确;

B是哥白尼的近代科学说;

C和D都是对于文艺复兴的评述。

23.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教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

除非多教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

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

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放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

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

这反映英国

A.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

B.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

C.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

D.内阔权力膨胀推毁了宪政制度

【解析】英国议会负责立法权,内阁负责行政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而材料表明内阁通过“诉诸选民公断”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显然说明立法权对于行政权制约的减弱,故C正确;

责任内阁制确立是18世纪初期;

当议会对于内阁不信任时候,仍然实行投票形式,故B错误;

英国宪政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故D错误。

24.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湖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

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

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

C.缩小了男女间的贫富差距

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解析】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并像欧洲大陆推广,为了适应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的需要,男女服饰变得简洁,灵活,故B正确;

妇女从事工业生产,说明地位的提高,故A错误;

材料只是说从事生产领域导致服饰变化,体现不出贫富差距,故C错误;

材料中服饰不是装饰,是工作需要,故D错误。

25.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

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

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解析】材料显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均是工匠,显然没有科技成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家均是科学家,说明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加深,故C正确;

A中身份决定成果,显然不符合事实;

第一次科技成果就是生产经验的总结,故B错误;

材料没有比较理论和经验的重要性,故D错误。

26.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

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

”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A.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C.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文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

【解析】材料中认为依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才可能促使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而当时的俄国却不具备这种条件,故A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四月提纲”和平夺权的信息,故B错误;

四月提纲发表是十月革命胜利之前,故C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无产阶级力量强大,不是依靠资产阶级,故D错误。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

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武装夺权。

(4)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7.1933年美国政府以蓝鹰为标志(如下图),发动了“蓝鹰运动”,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NRA”即“全国复兴管理局”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

当时这一做法是为了

A.增强国有企业中政府的影响力

B.鼓励企业以闪电速度加速生产

C.用政府力量加速金融业的复兴

D.改变企业生产管理的无序状态

【解析】经济大危机时候,由于企业生产过度,导致生产无序性,促使销售市场瘫痪,为此联邦政府实行“蓝鹰”标识,主要是改变企业盲目生产的缺陷,故D正确;

罗斯福新政时期不是增强国有企业影响力,故A错误;

B与材料中主旨不符;

图片标识主要是企业生产问题,不涉及金融领域,故C错误。

28.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暂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

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这场“战争”

A.根本原因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

B.导致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走向低潮

C.双方在本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D.中国始终与东方结盟联合对抗西方

【解析】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美苏之间的冷战,美苏推行冷战的目的是称霸世界,遏制对方势力,故C项正确;

冷战根本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区别,故A项错误;

双方冷战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故B错误;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建交,并不是一直对抗西方,故D错误。

)冷战是美苏除了直接战争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处于对抗的状态。

“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9.推动下表所列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成立时间

名称

1962年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7年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4年

西非经济共同体

1975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3年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A.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

B.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一体化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

D.南北合作推动区城经济集团的建立

【解析】表格显示的都是亚非拉地区成立的经济组织,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全球化下国际经济秩序不利局面而设置,故B正确;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经济秩序,一直存在,故A错误;

经济一体化最早开属于欧共体,故C错误;

南北合作指的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经济合作,材料没有体现,故D错误。

30.“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面。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作品是

A.

B.

C.

D.

【解析】材料说明启蒙运动思想家倡导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的强烈反差,这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故A正确;

B和C均属于现实主义;

D属于现代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在描写对象上: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

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3题,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汉武帝时期,在宫廷内任用尚书、侍中等官员作为自己的助手,组成内朝,发布一切政令,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为尚书令(正一品)、左右仆射(从二品)、纳言(正三品)、内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职务。

唐代大力推行人才选拔上的变革,使宰相的人数定破三省长官的范围,大量增加。

北宋前期。

“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

”并将门下、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