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1459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

力求到2020年:

(一)实物质量指标:

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无严重的产业(区域)性质量问题或严重不合格的产品。

(二)质量基础指标:

中小企业全面开展计量检测体系、企业标准体系(标准化良好行为)、质量管理体系等创建活动,产业集群内企业通过上述三大体系确认比重达到20%以上。

消灭无标生产。

参与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制订一批企业联盟标准。

(三)品牌创建指标:

打造一批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区域竞争力的名牌。

培育湖北名牌产品1000个,中小企业长江质量奖企业3-5家。

(四)技术保障指标:

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有效检测与咨询服务;

建成满足产业集群内80%以上技术标准和产品研发需要的技术中心;

产业(区域)服务配套功能较为健全。

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方式:

一是标准引领。

针对行业标准现状,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争取标准化技术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填补国内相关标准缺失和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二是综合配套。

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节能降耗、品牌建设、计量检测、标准信息传递等手段,简化程序、提升能力、增强服务,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促进产业整体质量水平提升。

三是技术服务。

加强产业质量提升相关科研、检测、中介等服务机构建设,健全专家组织,开展培训宣传,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技术攻关,强化标准科研,促进成果转化。

三、工作措施

重点打造支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的四大平台:

(一)中小企业公共检测平台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创业成长阶段,缺乏企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

但是,产品的设计研发、性能试验,均是以检验检测技术为手段。

缺乏企业实验室,导致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扶持建设区域质量检测中心。

结合各级各地各行业实际,选择实力较强的检验检测机构,由政府支持一部分资金,扶持建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

该检测平台对本区域的中小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支持,从而减少中小企业自主建设实验室的成本和重复投入,为中小企业借助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认证服务,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便利通道。

---加强区域性计量检定校准中心建设。

依托现有计量检定校准技术机构,结合各地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和中小企业计量检定服务需求,每年重点支持一批计量检定校准机构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尤其是节能减排和能源计量的检测检定、校准能力。

---支持企业检测能力建设。

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产品检测需求特殊的高科技企业、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每年选取50个具备条件的企业自主实验室,资助其完成CMA和CNAS认证,鼓励其对社会提供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

---资助企业开展委托检测服务。

结合中小企业新产品研发和质量指标提升实际需求,由政府资助,每年定向提供10000批次无偿提供样品检测服务和5000批次无偿计量器具检定服务。

对中小企业量化溯源费用,研发产品中试费用进行政策性补贴。

---为企业开展质量“诊断”服务。

助其进行核心指标和技术参数与现有标准的比对分析,提高中小企业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的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具体的指标水平,邀请技术专家“会诊”,从产品研发、设计等初始环节开始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档次提供技术手册。

(二)中小企业标准创新平台

标准是质量的基石,质量是标准的结果,企业质量提升的前提是标准水平的提升。

当前,中小企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化水平低,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活动不多,是制约我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的关键。

------打造湖北省中小企业标准化公益信息服务平台。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国内外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以及合格评定程序信息的实时跟踪、收集、研究与传递机制,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标准化培训、咨询和交流的平台;

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电子档案下载、认证认可信息、标准制修订工具、标准体系建设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标准化服务,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质量和标准化意识。

依托省内现有标准化技术机构和科研机构,加大投入,引进人才,多方共建,作为我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自主创新技术标准研发和标准化知识普及与国际合作交流的基础设施。

---实施标准提升工程。

加大政府标准投入,大力支持我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使我省企业能掌握行业话语权,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争取国家标准委员会政策支持,让我省更多企业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及工作组(WG)协调工作,为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提供平台。

推动我省中小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家标准生产,鼓励企业完善标准管理体系,制订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建立科研标准同步转化的机制。

建立科技创新、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同步机制,每年遴选50家以上中小企业实现科研标准同步;

以最具技术创新活力和优势的企业为试点,研究总结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成果的最佳工作模型;

利用工作模型的可操作性、可移植性和可示范性,使标准化最佳工作模型在更多的中小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增强中小企业企业标准化成果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能力,让中小企业通过标准化工作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成立标准联盟促进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

每年围绕全省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成立2-3个标准联盟,引导帮助我省各地有一批具备地区特色的产业集群,抱团发展。

鼓励联盟基于自主技术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联盟标准,在联盟内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重点企业主导产品采用联盟标准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以联盟标准为纽带强化、固化、优化产业联盟,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打造集群品牌。

---引导企业实质性的参与标准制修订。

每年遴选和组织20家优势中小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制2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同时鼓励企业实质性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活动。

---建立便捷化的标准信息服务终端网络。

围绕外贸工业园区和产业密集区域,每年设立100个标准信息服务终端,提供便捷的标准查新、查询、下载和打印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一方面推动中小企业提升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向度,按照国际惯例提高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水平,一方面指导具有进出口意向的中小企业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准入的相关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等市场准入规则,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更多的中小企业的产品能够越洋跨海走出国门。

(三)中小企业品牌孵化平台

品牌是企业质量的外在反映。

我省中小企业名牌意识低,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少。

而培育品牌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抓起。

---完善名牌发展扶持措施。

重点培育高科技、战略新兴行业名牌企业,每年选取100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组织咨询培训机构深入中小企业,制定品牌培育计划,集中开展培训活动,通过专家授课,促进企业系统学习长江质量奖和湖北名牌评价标准,学习标杆企业先进经验,帮助企业争创品牌;

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积极组织创建品牌创建示范区;

专设中小企业长江质量奖,推动中小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奖励湖北名牌企业,组织开展湖北品牌宣传,资助名牌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大型展销会。

---实施质量攻关项目。

每年选择50家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由政府资金支持,成立省内质量专家库,组织专业质量技术团队开展50个质量攻关项目。

围绕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研发科技新成果、降低产品不合格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以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具体质量问题。

---实施中小企业人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

定期举办培训班、开设网校等形式多样并方便企业参予或获取的方式对企业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人员质量素质,特别是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每年免费培训200名中小企业首席质量官,2000名质量管理中层人员。

---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

全面贯彻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能源、社会责任等管理体系标准。

推动各级供应商同步贯彻实施相关管理体系标准及其配套标准,全面提升供应链质量管理水平。

发挥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作用,针对企业共性或瓶颈质量问题,开发设计、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

树立一批优势标杆企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带动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管理创新,增强整体质量竞争力。

每年遴选100家基础较好的中型企业,由政府投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免费向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管理(5S)、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选取1000家小型企业开展ISO体系认证。

鼓励企业大力开展QC小组活动,对工作实绩突出QC小组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中小企业安全预警平台

中小企业在质量安全上容易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行业整体质量安全风险情况的掌握,容易在行业性质量安全事件受到波及和影响;

第二,对自身质量安全苗头性问题有所忽视,最终导致重大质量安全问题;

第三,成本压力大,缺乏在质量安全保障和质量体系建设上的有效投入。

所以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质量安全工作。

---建立湖北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

整合各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监督抽查、检验检测、风险检测、舆情检测、日常巡查、执法打假等数据,建立湖北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

以“大数据”为基础,研判各有关行业的质量安全风险问题。

对已经存在风险隐患、可能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行业和企业,发出预警通报,督促企业予以整改。

对缺乏整改技术能力的中小企业,委派质量技术专家现场帮扶指导,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成活率。

---发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

建立工业产品质量评价报告发布制度,充分发挥消费者和社会监督作用。

开展同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风险评估,归纳总结相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遭遇召回的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和缺陷产品预警信息。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制度。

将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监管纳入市场监管体系,保障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企业自主地将企业产品标准、产品质量参数等内容进行自我申明和公开发布,通过标准的明示效益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货币选票”的投向,间接地引导企业通过自律和竞争提升质量。

---开发建设企业质量信用档案。

在2015年,初步建成全省企业质量信用系统,通过网络,将企业质量优良信息和不良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查询和监督。

四、组织实施

(一)建立工作组织

在湖北省质量强省工作委员会下建立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作组。

成员包括省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农业厅、商务厅、科技厅、工商局、省食药局等工业经济部门。

工作组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

根据工作需要,在产业集群或重点产品相对集聚的地区建立区域工作小组,在工作组总体部署下,负责某产业集群专业领域的质量提升工作。

区域工作小组由所在地质监部门牵头成立。

(二)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政府主导。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质增效和技术标准战略、品牌战略、产业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规范性和政策性文件,发挥政府部门资源优势,推动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财政设立中小企业质量提升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作。

二是企业主体。

引导中小企业树立责任主体的理念,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关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质量水平的任务与政策。

以加强标准化、计量和认证认可等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强化现场管理为重点。

三是协会参与。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体系,明确行业质量提升的职责,充分发挥各级行业协(商)会在推进本行业质量提升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通过建立行业自律和督导机制、建设专家咨询组织和开展产品专项分析等形式,将行政与协会职能有效融合,提高工作能效。

(三)积极组织实施

通过与有关部门沟通、召开行业座谈会、走访重点企业、企业质量信息登记等多种形式,调查掌握确定的重点产品所涉规模以上企业的基本信息、质量基础和提升诉求。

建设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

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充分了解其产业现状、服务需求和提升诉求,采取创业创新结对联系和送服务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对象重点帮扶,明确其在产品检测、技术研发、产业升级、项目争取等方面的提升目标,各有侧重开展工作。

设定切实可行的分年度产业质量提升目标和工作计划,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至各成员单位并组织实施。

每年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对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标杆,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力求工作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