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Word格式.docx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操作人员反映的问题以及在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缺陷,要及时消除;
对不能消除的缺陷,及时上报,及时记录,并且增加巡回检查频率,直至缺陷消除。
4.1.5岗位操作人员按照润滑管理“五定”、“三级过滤”要求,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并填写润滑油记录。
4.1.6岗位操作人员根据设备运行时间、检修时间、备用时间,填写运行记录,填写要及时、准确、规范。
4.1.7岗位操作人员对于备用设备要做到不潮、不冻、不腐蚀,保持设备清洁;
对于备用运转设备要定期进行盘车。
有问题及时联系处理,使备用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4.1.8操作人员发现设备运行状况不正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紧急状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车,并上报车间和通知值班长以及有关岗位。
原因未查清、故障未排除不得开车。
未处理的缺陷,必须记录在检修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接清楚。
4.1.9设备检修按设备检修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严格按照本制度
的标准进行综合检查和日常巡查,并依据设备管理检查考核制度进行考核。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修改状态:
1/3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提高检修质量,降低维修费用,使设备达到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行。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内设备检修工作。
2.职责:
2.1生产管理处负责制定设备检修管理制度,对检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负责对检修计划实施情况、检修规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2.2车间负责检修计划的提报及实施工作。
3.工作程序:
3.1检修计划的制定
3.1.1车间根据检修间隔、以前维修情况及设备检查发现的问题,编制设备大、中、小修计划,同时制订出备品配件、检修材料、工时、检修费用预算,经车间负责人审批后,每月15日前报生产管理处。
3.1.2每月17日前由生产管理处组织召开设备检修计划审定会议,确定下月的设备检修计划,包括检修项目,计划费用。
3.1.3生产管理处每月18前将审批后的检修计划下达到相关车间。
3.1.4大修计划由分管厂长审批后下达到相关车间。
3.2检修实施
3.2.1检修计划由车间负责组织实施,根据计划时间把待修设备处理到检修状态,同时办理相关检修票证后交付检修,维修人员在办理完相关票证后按照检修规程进行检修。
3.2.2检修现场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按照检修规程执行。
2/3
a)对设备检修时拆下的零部件用胶皮垫好,清洗表面油污和其它异物;
清洗过的机件、拆开的精密设备,要妥善保管。
设备的零部件、材料、工
机具要整齐摆放。
b)主要设备在大、中修时要按照检修内容,对设备的零部件间隙尺寸在拆卸和安装时进行测量,数据进行记录。
C)正确使用检修工具,严禁不合理的撬、打、铲、咬、割;
对各类测量、检修仪器要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d)检修现场在竣工验收前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e)在检修中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备品配件、紧固件、阀门、材料等不准使用。
a)在检修中要保护好防腐层、保温、地面。
3.2.3结合设备在大、中修进行的技术改造(如改变结构,使用新材料),由车间向生产管理处提出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3.2.4设备检修要采用现代化的设备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如测振、测温、故障测试等仪器,做到及时、准确发现设备缺陷,指导检修工作。
3.2.5设备检修后由维修人员负责填写检修原始记录。
3.2.6检修票证办理
检修票证主要包括:
设备检修申请报告表(主要设备),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动火证,动土证,进塔入罐作业证,登高作业证等。
3.2.6.1检修作业证办理:
设备检修必须办理检修作业证,主要设备检修必须填写检修申请报告表。
3.2.6.2动火证、动土证、进塔入罐作业证、登高作业证根据检修需要按相关安全管理体制执行。
3/3
3.2.6.3票证办理应根据票证要求将处理措施如实填写,根据审批权
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3.2.7检修计划实施后检修原始记录、大中修试运转记录、竣工验收记
录、检修计划实施报表应在下月3日前交到生产管理处。
3.3试车验收
3.3.1主要生产设备的大修试车验收,由生产管理处负责组织相关车间进行试车验收,由设备所属车间填写设备大中修试运转记录和主要设备大修验收记录。
3.3.2设备中、小修试车验收,由车间负责组织,由车间填写设备大中修试运转记录和主要设备中修验收记录。
3.3.3设备检修质量及验收标准,按设备检修规程和设备完好标准执行,原始记录由车间负责整理,报生产管理处。
3.3.4对检修后因检修质量差,不能正常运行的设备,以及设备检修后达不到要求的运转周期,由生产管理处组织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3.4职责划分
3.4.1仪表自控阀口径DN≥80、压力等级PN≥10Mpa的阀门维护由所在车间负责,仪表车间负责提供气源及信号的保证。
其它调节阀由仪表车间负责维护维修。
3.4.2各车间的现场仪表的维护保养和更换,由所属车间负责,仪表车间负责提供相应有效的压力表,费用由各车间承担。
3.4.3所有电机烧环,必须写事故报告,具体处罚由分析后的结果决定。
3.4.4转动设备电机检修,必须通知所在车间后方可检修,找正工作由车间负责。
3.4.5大型转动设备开车必须填写设备开车申请单(见规定)。
设备密封管理制度修改状态:
设备密封管理制度
加强密封管理,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消除污染,保证职工身体健康,达到无泄漏标准,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密封管理工作。
2.1密封:
能起密封作用的零部件称为密封件,亦称为密封。
2.2泄漏:
物料从有限空间内部跑到外部,或者是其它物质由空间外部进入内部。
2.3动密封:
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
2.4静密封:
设备(包括机床和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
3.职责:
3.1生产管理处
3.1.1负责制定密封管理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1.2负责密封点汇总建档和上报工作。
3.1.3负责密封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3.2.车间负责本车间所属设备、管线的密封点的建档(建立健全密封档案)和上报工作。
4.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4.1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密封点。
4.2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个静密封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
如:
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
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个点;
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
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
4.3泄漏点的计算方法:
4.3.1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4.4泄漏率计算公式: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静(动)密封点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数×
1000‰
5.密封管理标准
5.1静密封点检验标准:
5.1.1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
5.1.2水煤气、氨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度纸试漏,不变色。
5.1.3原料气、空气系统,用1厘米宽、10厘米长薄纸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5.1.4蒸汽系统,用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
5.1.5水、油系统,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税、无水垢。
5.2动密封检验标准
5.2.1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
5.2.2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
5.2.3各种注油器允许有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
5.2.4齿轮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范围为每2分钟不超过一滴。
5.2.5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
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
5.2.6凡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初期不允许有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6.密封管理区域划分的原则
6.1生产装置所属设备、管线的静、动密封管理,由各生产装置所在车间负责管理。
6.2消防栓的密封管理,由消防栓所在单位负责。
6.3装置外生产系统的外供原料和其它物料公用工程管线的密封管理由离管线最近的车间负责。
6.4动力管网(水系统、蒸汽系统等)的密封管理,管网途经哪个车间由哪个车间负责。
设备基础基础管理制度修改状态:
设备基础台账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工作。
2.1生产管理处负责制定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2.2车间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建立本车间设备基础台帐。
3.管理规定:
3.1设备技术台帐管理
3.1.1生产管理处建立全厂的设备技术台帐。
3.2车间应建立的设备技术台帐主要包括:
1)全部设备台帐(包括技术资料、技术参数、主要附件及附属设备、运行情况、检修记录、备件)。
2)维修费用统计台帐。
3)设备经济技术指标统计台帐(包括运行台时、检修台时、运转率)。
4)设备事故统计台帐。
6)特种设备台帐(包括压力容器台帐、压力管道台帐)。
7)安全阀台帐。
8)安全阀校验记录。
0页码:
9)特种设备隐患记录。
10)润滑油定期分析化验台帐。
3.3各车间维修班建立检修记录台帐。
3.4设备台帐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时时更新,生产管理处不定期限进行检查,并按设备管理考核制度进行考核。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修改状态:
1/4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为加强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规范特种设备的操作和检修,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的管理。
2.术语: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大型娱乐设施、客运索道。
3.1.1负责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并对各车间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1.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特种设备的管理规定。
3.1.3负责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年度检验计划的组织和实施。
3.1.4负责新增特种设备登记注册工作。
3.1.5负责公司内特种设备的修理、改造、检验、变更及报废等的技术审查和上报工作。
3.1.6负责组织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3.1.7负责全厂特种设备的建档、技术资料管理和统计。
3.1.8负责安全附件的送检。
3.2车间
2/4
3.2.1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工作,填写相应记录。
3.2.2负责本车间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年度检验计划的提报。
3.2.3负责特种设备检验前的清洗、置换、处理等准备工作,并配合检验单位实施检验。
3.2.4负责本车间特种设备隐患的排查,并及时将隐患情况以书面形式报生产管理处备案。
3.2.5负责建立本车间的特种设备台帐、安全附件台帐.
3.2.6负责本车间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更换,并认真填写记录。
4.工作程序
4.1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管理
4.1.1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运行中严格执行工艺指标,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行.
4.1.2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纳入设备点检范围,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超温、超压、变形、泄漏等),及是发现,及时汇报,同时做好点记录。
4.1.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按规定操作,严禁无证人员使用。
4.1.4起重机械使用现场设立醒目警示标识,起重作业时保证现场安全隔离,大型作业有专人指挥。
4.1.5特种设备应实行双包机管理,相关车间明确双包机人员,做到每台设备有人管理。
4.1.6对停用和备用的特种设备,生产管理处组织相关车间共同制定停用、备用设备的保养措施及检查工作,必要时在排放、清洗干净后用惰性气体置
3/4
换,用氮气封存。
4.2特种设备检修管理
4.2.1各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对特种设备进行改造、开孔,防止破坏特种设备的完整性,降低使用强度,影响安全运行,如需改造,由生产管理处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技术论证,并联系有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改造,然后进行合格验收。
修理或改造后,由施工单位提供安全检性能证明材料。
4.2.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检修要切实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认真办理相关的安全票证。
4.2.3起重机械的检修要求检修方有相关资质。
起重机械所在车间有专人协调,并仔细做好检修记录。
4.3安全附件的管理
4.3.1安全附件必须齐全、灵敏、可靠,铅封完好。
4.3.2安全附件在损坏更换时必须选用有合格证且设计能力相符的附件,并做好记录。
4.3.3在用安全阀现场校验(在线校验)和压力调整时,需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进行,由所在车间负责提供调整参数,调整结束后,填写《安全阀校验调整记录表》,记录表由相关车间于下月2日前报生产管理处。
在线校验和调整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4.3.4安全附件的联接要完好、牢固,安全阀放空管配置要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4.4特种设备检验
4.4.1生产管理处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编制全厂压力容器(包括安全附件)年度检验计划。
4/4
4.4.2检验由省、市、自治区安全监察机械授权并取得《检验许可证》的单位进行。
4.4.3压力容器进行检验时,各单位要配合检验单位对受检压力容器进行全面检验,对检验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未整改禁止投入使用。
4.4.4起重机械的检验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对检验出的不合格项认真整改。
4.5特种设备的事故管理
4.5.1设备发生一般事故时,各单位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报生产管理处。
4.5.2事故原因涉及到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等单位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和部门参与事故调查。
设备巡检管理制度修改状态:
设备巡检管理制度
1.目的及适用范围
使设备运行的异常情况和劣化情况能够被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避免设备事故发生。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各生产车间。
2.术语
巡检:
由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检查标准和周期,用感官或简易测试工具所进行的一种检查方式。
3.职责
3.1生产管理处负责制定设备巡检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据《设备管理考核细则》对存在问题进行考核。
3.2车间负责设备巡检管理制度的实施。
4.1检查主要由岗位操作人员和包机维修人员完成。
现场巡检牌由岗位操作人员巡检后拨到规定的时间,发现问题要及时填写巡检记录,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4.2维修人员对分管的设备每天进行巡检,并翻看操作人员巡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注明原因,并认真填写维修巡检记录。
4.3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对分管的设备每天不应少于两次巡检,并将巡检存在问题记录在巡检公布板上。
4.4巡检记录要求规范、工整。
4.5操作人员巡检应每小时进行一次,提前或拖后不能超过10分钟(特
殊岗位按规定时间)。
4.6生产管理处管理人员对所包车间巡检每天不少于一次,并填写巡检记录和巡检公布板。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修改状态: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润滑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为减缓机器设备的磨损,提高设备效率、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功能性损耗、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生产。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设备润滑管理工作。
2.1五定:
a)定点:
按规定的润滑部位注油,不得遗漏。
b)定人:
设备的日常加油部位由操作工负责,加脂部位由维修工负责。
c)定质:
按设备要求选定润滑油(脂)品种,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清洁无杂物,方可加入润滑部位。
”
d)定时:
对设备的加油部位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加油、清洗或更换新油。
e)定量:
按设备规定的油位和数量,加足所选定的润滑油。
2.2三级过滤:
a)领油大桶到固定油箱。
b)贮油箱到油壶。
c)油壶到润滑部位。
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
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60目;
二级过滤为80目,三级过滤为100目;
汽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
为40目,二级过滤为60目,三级过滤为80目,特殊油品按特殊规定执行。
3.1.1生产管理处必须加强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配备专人负责日常业务工作;
推广先进润滑技术及润滑管理经验;
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润滑知识;
组织定期检查;
判定润滑油品的使用定额和贮存保管、发放、废油回收利用及润滑工器具的管理规定,不断提高润滑管理水平。
3.2.1车间设备主任对全车间的设备润滑负领导责任;
设备员应负责润滑油(脂)计划的提报,具体执行设备润滑标准规定,认真做到“五定”、“三级过滤”。
3.2.2车间应有专人负责润滑油品、润滑器具的管理。
3.2.3操作工应定时检查润滑点的油位、油温、油压、注油器及轴承温度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定时对应注油或须润滑的部位加油、涂油。
3.2.4自动注油装置要经常检查油位、油温、油压,注油量出现不正常,要及时处理。
3.2.5常用阀门的丝杆和丝母之间要定期润滑,不常用的阀门的丝杆和丝母之间要用润滑脂封死。
3.2.6新购入油品,必须随附质量保证书,库存润滑油三个月以上者应逐桶分析,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种类及牌号的润滑油应分别存放并标记清楚。
废油要及时回收。
3.2.7关键设备在用润滑油必须定期取样分析,一般设备至少三个月取样分析一次,分析结果应记入润滑档案。
在用油质不符合要求,经生产
管理处主管人员确认,并记入润滑档案,应及时更换。
3.2.8根据设备要求和工艺条件,正确合理地选用润滑油(脂),不得任意滥用或混用。
改变油品必须经生产管理处批准。
在不影响润滑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润滑油(脂)的品种,以利管理。
设备防腐保温管理制度修改状态:
设备防腐保温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公司设备防腐保温工作的管理,延缓设备管道的腐蚀,延长设备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冷热损失、降低能耗,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各相关处室及车间防腐保温管理。
2.防腐保温管理范围
2.1和生产工艺中腐蚀介质接触的设备、管道。
2.2和工业大气(有腐蚀性)接触的设备、管道。
2.3受冷却水腐蚀的设备、管道。
2.4温度较高或较低需保温的设备、管道。
2.5和工业大气(有腐蚀性)及有腐蚀性物质接触的厂房工业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基础等。
3.工作程序
3.1设备防腐保温工作由生产管理处具体负责管理,并建立设备防腐保温档案。
3.2各车间根据本车间设备管道的实际情况,需防腐保温的,提出申请并注明工作量,报生产管理处,由生产管理处防腐保温管理人员与相关车间管理人员现场确认,得到批准后,由生产管理处统一安排施工。
3.3特殊情况下需马上防腐保温的,由车间提出申请经厂长审批后,由生产管理处及时安排施工。
3.4生产管理处根据设备防腐保温档案及设备实际腐蚀及保温情况,需防腐保温的,由防腐保温管理人员以任务单的形式下达到施工单位。
任务单应详细注明设备名称、防腐保温施工要求、施工时间等内容。
3.5对面积较大的大型防腐保温工程,由生产管理处组织相关单位制定防腐保温计划及方案,报厂长审批后,由施工单位按合同进行施工。
3.6防腐保温施工过程中,相关车间应经常到现场进行监督,严格施工要求,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其进行整改。
在有毒、有害介质的环境中施工或对施工有其他特殊要求时,车间应负责处理并办理相关票证,同时向施工人员讲解清楚。
3.7日常防腐保温过程中所需一切材料,由施工方自备,施工过程中一切安全问题施工方自负。
3.8验收:
施工结束后,由生产管理处组织相关车间与施工方负责人一起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根据实际防腐保温工作量进行费用结算。
若验收时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必须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直至合格。
3.9设备防腐保温管理为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各车间应当把防腐保温工作纳入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保持设备防护层良好,严禁防护层人为破坏,否则,将根据防护层的破坏程度给予50-100元的罚款。
3.10设备、管道、基础的刷漆色别见附表。
管道着色标准
序号
介质名称
标色
注字
1
工业水
绿
白
24
一甲液
天蓝
红
2
过滤水
25
二甲液
3
生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