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0890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1.9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1832.6元,其中:

直接费用1540万元,间接费用292.6万元。

资金来源:

国家投资1466.08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自筹366.52万元,占总投资的20%。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油桐属于大戟科油桐属多年生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工业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利用栽培油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油桐种仁所榨出的油,称为桐油。

桐油是最好的天然干性油,具有干燥成膜快,防水性能好,耐酸、碱、盐的腐蚀和电绝缘等优良性能。

桐油又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物资,历史上与丝、茶并列为我国三大出口商品。

桐油的副产品桐壳含有丰富的钾,可制成高级肥料--磷酸二氢钾;

桐饼也是优质肥料;

油桐木材纹理通直、色浅、容易加工,是制作家具的理想材料和生物添加剂,油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地位,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陕西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陕南要突破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为重点。

县委、县政府抢抓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木本油料树种,实现平利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平利历来有种植油桐的传统习惯,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平利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油桐产业发展,既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特色产业,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实现生态、经济双盈,又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平利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2.2发展油桐产业的必要性

2.2.1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油桐原产我国,约有12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以油桐树种子榨出的桐油是油漆、油墨和电子工业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也是加工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出口创汇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享有盛名,产品销售供不应求。

油桐的根、叶、花、果有消肿、杀虫作用,木材可制作家具等,树皮可提供栲胶,果壳可提取碳酸钾等化工原料,桐饼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它不仅肥效时间长,而且可以改良土壤,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统工艺的延伸,国内外能源价格走高,油桐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2.2.2是实现平利县经济腾飞,建设绿色产业的必然选择

绿色产业是平利县实现突破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兴平富民的希望所在,县委、县政府把建设绿色产业突破发展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

油桐又是平利的传统项目,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油桐产业,提高油桐产量和质量,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促进平利县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2.3发展油桐产业是发挥我县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

我县土地资源广阔,以山地为主,林业用地面积比重大。

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经济突破发展的基础也在山。

平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土壤呈中性或弱酸性;

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于油桐的栽培和生长,是油桐树的适生区,大力发展油桐产业是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

2.2.4发展油桐产业是生态立县的需要。

平利县所处的安康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重要水源地,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实现安康可持续发展,加快西部建设的步伐,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

油桐适应性强、耐瘠薄、抗干旱,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

油桐树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

油桐树冠圆整,叶大荫浓,花大而美丽、花期长,具有观赏价值。

还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靓化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1符合地方的产业方向和政策

平利县委、市政府确立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战略,并提出了“围绕资源搞开发,紧扣市场找出路”的发展思路,找到了资源型产业转化的模式,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资源型产业开发的措施,坚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基本路子,突出"

农业抓产业、工业抓特色、基础抓三通"

、全局抓项目的工作重点,把握解放思路、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把平利经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总体要求,使得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战略构思目标更加明晰可行。

油桐良种基地建设不仅可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可带来可观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科技进步、产业创新,贸易出口,项目完全符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

3.2国内、国际市场

油桐是国内外需要的短缺物资,销路广、价值高。

油桐主要产品为桐油、桐饼、桐壳和木材均有较高价值。

桐油是一种天然涂料,除作建筑材料的涂料外,已广泛用于国防、机械、石油、化工、采矿、等工业部门的防腐蚀涂料。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对油桐的需求量逐年剧增,也是出口的畅销物资,出口一吨油桐,可换取外汇2万多美元。

同时木材耐腐、耐湿、虫害少,也是坑木、家俱以及高级建筑用材。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3自然条件

拟定的项目建设区地处平利县、城关镇、长安镇、大贵、老县镇、西河乡、兴隆镇,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08°

58~109°

20`,北纬31°

57~32°

12`之间。

东邻湖北竹溪县、西接岚皋县、南与镇坪县及重庆市的城口县接壤,北与安康汉滨区毗邻。

正处在我国油桐分布区域的中心。

年平均温度:

川道丘陵地区为14.5-15.7℃,秦岭为12.2℃,巴山区12.0-15.0℃。

极端最高温度42.6℃,极端最低温度-7.6—-10.3℃之间,无霜期217-271天,≥10℃的积温3617.0-4968.9℃,年平均降雨量为9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年日照时数在1468-1850小时。

土壤为黄沙土、沙土、石油渣土和黄棕壤土各处均有大面积,PH值多为5.6-7.6之间。

这些均为适宜于油桐的优生条件,也是被长期实践栽培结果所证实的。

同时在全县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在这些范围内有很多区域完全适宜营造油桐林。

3.4品种资源丰富,且品种优良

据调查,我县油桐共有大米桐、小米桐、对年桐、葡萄桐、柴桐等主要品种,适于我市不同海拔高度栽培,同时在全国推广的油桐良种中,有一个属我县乡土良种,丰富的油桐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种,是建立我县油桐良种基地的物质保证。

3.5悠久的生产历史和雄厚的技术力量

平利县所处的安康市是油桐生产的老区,广大桐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技术,同时党和政府为大力发展油桐,成立了两个油桐实验站和十一个林业技术推广单位,从事油桐方面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干部12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5人,初级职称60余人,已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油桐良种基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3.6劳动力资源充裕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农村富裕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渴望科技致富,经过一定的培训就会形成一支懂技术、会操作、能实干的油桐发展队伍,保障油桐良种基地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

第四章 平利县油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4.1发展历史

据安康地理志和安康林业志介绍,油桐在我县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桐油已成为我县林特产品大宗商品。

抗日战争前期最高产量曾达60万公斤,大部分通过汉江运到武汉,再转销国内外。

抗战时期,产量大幅度减少。

解放时,全县桐油年产量只有40万公斤。

解放后,迅速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达到65万公斤。

五十年代末期产量又大幅度下降,油桐树被砍伐近半数,桐油最低年产量减到20万公斤左右。

平利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开始的大面积发展油桐。

4.2油桐林现状

近十多年来,原有油桐林面积又迅速下降,一是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未能及时进行抚育管护,荒芜死亡现象严重;

二是由于没有收购网点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低,农民营造油桐林的积极性不高,出现毁桐现象,致使油桐面积锐减,三是病虫严重,特别是蛀杆害虫橙斑白条天牛,造成大片桐林枯死,全市现有油桐林面积大约在1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汉滨、旬阳、白河、紫阳、平利等县区。

第五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省委、省政府实现陕南突破发展思路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依靠科技进步,从抓好现有资源培育入手,大力营造油桐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建成新型的工业油料基地。

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5.2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尊重规律,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

(2)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高质量、高标准规范化建园的原则。

(3)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加工企业为龙头,逐步形成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的原则。

(4)坚持市场为主导,国家政策扶持,农民积极参与,合力推进的原则。

第六章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地点和期限

6.1项目建设目标

新建良种油桐基地2万亩;

培训农民技术人员0.9万人次。

6.2项目建设地点

按照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集中连片、适地适树、海拔800米以下,重点安排在城关镇0.4万亩、长安镇0.4万亩、大贵0.2万亩、老县镇0.2万亩、西河乡0.4万亩、兴隆镇0.4万亩,上述乡镇共建设油桐基地2万亩。

6.3项目建设年限

平利县油桐基地建设分一年施完成,即2012年新建2万亩。

科技培训分三年完成,每年培训0.3万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0.9万人次。

6.4建设内容

6.4.1油桐基地建设

良种油桐基地是本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规划用一年时间在平利县六个乡镇建成油桐基地2万亩,把我县建设成高标准的国家级油桐示范基地。

6.4.1.1加快良种引进和选育。

一是在全国油桐主产区,引进含油率高、产量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力争良种使用率达到95%以上;

二是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

在充分调查我县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培育含油量高、丰产优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6.4.1.2加快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要实行多个品种混交栽植,确保油桐林有较高的授粉率和座果率,达到高产的目的。

二要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三要认真总结推广管用、简便、易学的栽培管理技术。

应用统一的技术规程,实现种苗良种化、整地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生产标准化,实现油桐丰产优质高效。

6.4.1.3加强幼林抚育管理。

三年桐幼林要推行绿肥间作或矮杆作物套种的方式,结合对农作物的中耕除草、施肥,同时进行抚育。

没有间作的幼林,每年4-5月和7-8月间分别进行中耕除草,并施氮、磷、钾肥或桐饼等混合肥料,以促进幼树骨架形成和花芽分化,提早结果。

6.4.1.4加强桐林的复垦。

复垦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以清洁环境,消灭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促进油桐林健壮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延长结果年限。

桐农说:

“一年不挖林受荒,二年不挖减产量,三年不挖枝桠枯,四年不挖树死光”。

因此,每年必须认真做好桐林的垦复,以改善土壤养分的供给。

6.4.1.5病虫害防治。

油桐的主要病害有十多种。

在我县危害严重的病害有:

枯萎病、黑疤病、叶斑病、褐斑病等。

油桐害虫有近百种,主要危害叶、枝干、花和果。

常见的虫害有20多种,对桐树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橙斑白条天牛、油桐尺蠖、吹绵介壳虫等,对油桐生产造成毁灭性灾害,防治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坚持做到“防小、防了”,确保桐林的健壮生长。

6.4.2技术培训

一要建立高产示范林,为广大农民学习油桐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示范样板。

二要组织专家编写油桐实用生产技术手册,分区域举办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科技示范户。

三要组织油桐专家深入生产一线,针对油桐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开展定期培训和服务,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

第七章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依据

油桐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主要依据:

1、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525号)。

2、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新修订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会计核算办法》林计发([2004]223号)。

3、国家林业局《造林技术经济指标》。

4、陕西省《人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

5、《陕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办法》(陕西省林业厅[2002]72号)。

6、苗木和工价按当地市场价计算。

7.2投资估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指标

7.2.1人工造林

每亩770元,其中:

用工费:

每亩500.0元(每亩造林需工日10个、每工日50元,整地、砍灌3个工日/亩,栽植含补植4个工日/亩,幼林抚育2个工日/亩,管护1个工日/亩);

种苗费:

每亩20元(每亩点播2.5公斤,含补植苗木,密度3×

3株,每公斤按8元计算);

物料费:

每亩250元(含肥料、农药、保水剂等);

7.2.2其他费用

科技支撑费按总投资的5%

规划设计费按总投资的2%

工程监理费按总投资的2%

管理费按总投资的5%

不可预见费按总投资的5%

7.3投资估算

建成油桐基地建设2万亩的任务,所需建设资金1832.6万元。

其中直接费用1540万元,占所需建设资金总额84%;

其它费用292.6万元。

占所需建设资金总额的16%

直接费用中:

新造林2万亩,需投资1540万元。

其中:

用工费1000万元,种苗费40万元,物料费500万元。

其它费用292.6万元:

设计费30.8万元,工程监理费30.8万元,管理费77万元,科技支撑费(包括培训费)77万元,不可预见费77万元。

7.4效益评价

7.4.1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完成后,我县油桐林质量得到全面提高,稳产后,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盛产期每亩产桐籽可达250公斤,每公斤桐籽按4元计算,每亩产值可达1000元。

全县万亩可年产桐籽500万公斤,农民可增收2000万元。

种子出油率按30%计,可产桐油150万公斤;

桐油按销售价格每公斤8元计算,年产值达1200万元;

桐饼还可作肥料和生物添加剂,如能就进行深加工,效益将更高。

7.4.2生态效益

发展油桐产业除了可以提供桐油等产品,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同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油桐基地建设主要分布在汉江支流坝河、黄洋河沿岸,属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通过荒山荒地造林和对现有林分改造,有效增加区域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极大的改善了区域小气候,控制水土流失,为区域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7.4.3社会效盖

通过油桐产业的发展即可提高林地产出,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又能出口创汇,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目标。

通过优化整合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将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和农民参与油桐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油桐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建设油桐产业基地,扩大油桐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安置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劳动力。

同时,通过营建示范林和进行技术培训,可大大提高林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而且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八章项目发展措施

8.1组织措施

县上要成立油桐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政策研究、项目争取,任务落实,考核验收等工作。

各乡镇、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夯实工作责任,从上到下建立以建设质量为中心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全县油桐产业建设项目更好、更快的发展。

8.2技术措施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认真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全面开展对标准建园、科学管理、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

一是要把好良种关。

要加快建设高标准油桐良种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引进和筛选当地优良品种。

严格执行油桐种子的“一签两证”制度,坚决杜绝劣种造林。

二是把好栽培技术关。

首先制定全市油桐生产技术规程。

第二,认真总结推广管用、简便、易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

第三,深入开展科技支撑服务,不断研究、解决油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8.3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资金筹措,规范资金管理。

主要争取国家投资,不足部分采用地方财政配套自筹、招商引资等办法解决资金投入。

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专款专户专用,加强资金审计,严防滥用、挪用、盗用款项。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要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强大声势,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思想统一到抓项目、建基地上来。

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基地建设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的阶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基地建设全部完工后,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竣工验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达不到建设目标的要限期返工。

四是运用市场机制,加大招商引资。

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投资油桐产业,采用“企业+林农”的模式,建立油桐基地,进而培育拉长油桐产业链条,要打造品牌,提倡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