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0889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专业在酶工程、发酵工程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具有显著特色。

李洪军(博导)

张惟广(副教授)

杜小兵(副教授)

杜木英(副教授)

3

食品微生物学

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生长培养条件和调控方法,利用有益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并对食品加工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控制,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贺稚非(教授)

杜小兵(副教授)

4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研究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检测评价方法、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本专业在食品法规标准、HACCP实施等研究有显著特色。

丁晓雯(教授)

童华荣(教授)

焦必宁(研究员)*

李林*(主任医师)

李应国*(高级工程师)

5

食品分析检验

应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分析检测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指标,研究食品成分在加工保藏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肖纯(副研究员)窦华亭*(副研究员)

孙志高*(副研究员)

王国民*(副研究员)

6

食品保藏原理

研究食品原料(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保藏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现代保藏技术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曾凡坤(教授)

曾凯芳(副教授)

7

功能食品

研究食品的特殊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开发保健食品,并探讨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01

现代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

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研制出安全营养的优质食品,探讨其加工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和传统食品现代化。

李洪军(博导)

钟耕(教授)

曾凡坤(教授)

董全(副教授)

蒋和体(副教授)

尚永彪(副教授)

刘雄(副教授)

陈厚荣(副教授)

余锦春(副教授)

焦必宁*(研究员)

吴厚玖*(研究员)

秦福生*(副教授)

孙志高*(副研究员)

02

食品发酵与酶工程

研究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通过发酵动力学、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研究,揭示其代谢机理,同时,研究新型的食品发酵菌株和构建基因工程菌,进一步研究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贺稚非(教授)

张惟广(副教授)

杜小兵(副教授)

杜木英(副教授)

03

食品贮藏工程

研究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现代贮藏技术与装备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曾凯芳(副教授)

王日葵*(副研究员)

04

食品包装工程与市场营销

研究食品包装的设计、制造、加工工艺和包装对食品的保护、储藏、运输、外观与市场营销的关系等,具有系统和多学科交融的特色。

对于保证食品的安全、食品物流配送有着重要的意义。

杨坚(教授)

李代明(副教授)

夏东生(副教授)

秦福生*(副教授)

05

食品工程原理与装备

研究食品工程应用技术,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工程单元操作设计、食品机械设计、食品工厂设计以及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等。

06

食品物流工程

研究食品物资的仓储保管、运输配送、物流信息、食品分销、食品流通的生物环境、过程监控等物流配送链实施有机结合的综合管理关系,使食品物流的配送达到更加安全、流畅和高效。

司辉清(副教授)

07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循环利用

生物资源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并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改性机理,应用现代加工技术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涉及可降解生物材料开发、食品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与转化、生物质能源的清洁化生产。

龚正礼(副教授)

庞晓莉(副教授)

王华*(副研究员)

张盛林*(副研究员)

3、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谷物科学与技术

研究粮食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本专业在薯类、豆类作物等研究有显著特色。

钟耕(教授)

刘雄(副教授)

油脂化学

研究食用油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营养功能和风味功能。

本专业在油脂代用品、油脂营养功能等研究有显著特色。

碳水化合物

资源开发与利用

研究碳水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本专业在糖生物学等研究有显著特色。

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工程

研究水产品的组成、结构和特性及其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的变化。

研究各种水产品的加工的工艺和装备。

邓尚贵(博导)

冷冻冷藏工程

研究食品冷加工(冷却、冷冻和冷藏)的制冷原理、装备、技术及其应用。

本方现在冷却食品、食品物流冷链等研究有显著特色。

邓尚贵(博导)

水产品质量与安全

研究水产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检测评价方法、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专业在水产食品杀菌技术等研究有显著特色。

丁晓雯(教授)

*系食品科学学院院外指导教师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较高层次,对硕士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1、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献身农业产业化和食品工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有严谨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在业务上具有对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的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专门知识。

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能力,并在研究中取得新颖实用性的成果。

3、外语水平达到熟练的听、说、写、读,能熟练操作微机。

4、身体健康。

学制:

2~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应修学分:

33学分

其中必修24学分,选修9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注

必修课

公共课

第一外国语

1

140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72

平台课

食品微生物学进展

60

杜小兵等

高级食品化学

阚建全等

专业课

食品研究生班讨论

40

陈宗道

食品感官分析

童华荣等

食品优化试验设计

50

杨坚等

丁晓雯等

必选

钟耕等

食品加工专题

曾凡坤等

水产品科学

邓尚贵等

食品机械

30

余锦春

考查

现代营养学

周才琼

高级食品生物技术

贺稚非等

畜产品加工技术

李洪军等

市场营销学

杨坚

陈厚荣等

食品毒理学

农产品贮藏专题

曾凯芳

食品添加剂

赵国华等

食品物性学

夏杨毅

食品物流学

司辉清等

食品包装专题

李代明等

管理学原理

经管学院

仪器分析

研究生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性与加工技术

刘雄

现代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马良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学院核查

文献阅读综述及论文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选题报告一份

中期考核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不计学分,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

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

食品化学

不计学分5门课程任选3门

不计学分

食品工艺学导论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厂设计

不计学分

备注:

1、平台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按一级学科范围设置;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增设“教育科学通论”、“现代教育技术”为必修课,免除“学术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二项必修环节;

5、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免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增设“中国概况”为必修课;

6、选修课可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而增列,并按照研究生课程管理程序申报。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包括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所、中心)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

学院(所、中心)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

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3、中期考核

根据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

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3种流向:

a)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

具体要求

b)进入硕士论文阶段:

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中止学业:

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4、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A、开题于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B、按照二级学科成立3-5位专家组成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和中期考核小组,全面负责学院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工作。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学习能力:

研读与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有关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文章,以及导师指定学习的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检索、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能够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中外文资料:

在从事某项研究时(例如在完成学位论文时)不遗漏重要文献。

熟悉并能够恰当分析学科前沿状况。

能够提出具有较重要学术意义和一定研究难度的课题。

能够正确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路线和工作方法。

2、研究能力:

具有较强独立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明确所研究课题的难点,能够实施和完成研究计划。

论证严密,研究结果可靠,并能形成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能够围绕一个主攻方向有计划、分阶段地完成有一定难度的系列研究工作。

能够完成导师布置的其他研究任务。

3、论文写作能力:

熟悉和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表达能力较强,能够最终将自己研究总结出来,形成研究论文成果,在期刊或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4、具有创新意识:

具有较强的把握问题的能力,在研究中能够做到问题集中、突出,主题明确、具体;

学术兴趣广泛,善于学习、吸收并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资格要求:

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任务;

至少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鼓励高师硕士发表学术论文);

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

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2、内容要求:

选题有学术和社会意义;

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

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

3、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

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

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

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

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列出本学科的必读书目和重点期刊,数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专业参考书可放入课程档案中,按二级学科分别排列)

作者或出版单位

1、外文著作与刊物

MODERNFOODMICROBIOLOGY

FOODANDBIOPRODUCTSPROCESSING

FOODBIOTECHNOLOGY

FOODCHEMISTRY

FOODENGINEERING

FOODMICROBIOLOGY

FOODRESEARCH

FOODMANUFACTURE

FOODSCIENCEANDBIOTECHNOLOGY

FOODTECHNOLOGY

FOODPROCESSING

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

JOURNALOFFOODBIOCHEMISTRY

JOURNALOFFOODENGINEERING

JOURNALOFFOODLIPIDS

JOURNALOFFOODNUTRITION

JOURNALOFFOODPROCESSENGINEERING

JOURNALOFFOODQUALITY

JOURNALOFFOODSAFETY

JOURNALOFFOODSCIENCE

JOURNALOFFOODTECHNOLOGY

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OFSDE、EI、CSAExpendedCollectionWorldSciNet

2、中文刊物

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遗传学报、生物工程学报、食品文摘、细胞生物学杂志、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学报、营养学报、中国粮油学报、中国食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食品工业科技、中国乳品工业、工业微生物、中国食品添加剂、包装工程、中国油脂、肉类工业、中文期刊数据库(清华、万方、超星、中国专刊、学位论文数据库)

3、中文著作

王璋《食品科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徐学平《食品工程全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袁勤生《现代酶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王璋《食品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王琳芳《蛋白质与核酸》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方福德《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高福成《现代食品高新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陈炳卿《现代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陈锡文《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吴永宁《现代食品安全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E.Ziegler.《现代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徐德忠《分子流行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其它说明:

本学科(一级学科)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所在学院(所)意见:

负责人(签名):

学位评定分委会验收意见:

年  月  日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校领导(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