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0863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Word格式.docx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考点】本题考查了雪线高度的分布规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解析】雪线高度与海拔高度、纬度位置、降水量等因素有关。

从图中可以看出,模拟雪线高度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因此C项正确。

【答案】C

27.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考点】本题以梅里雪山考查了雪线高低的原因,需考虑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解析】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海拔较高,但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丰沛,因此山顶冰雪较多,雪线较低,因此A项正确。

B项中,纬度低,气温高,受此影响雪线应较高,因此错误;

C项降水少,山顶冰雪较少,雪线较高,因此错误;

D项山坡陡,不利于冰雪的积存,雪线应较高,因此错误。

(2012高考真题北京卷)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28.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考点】垂直自然带。

【解析】从图中山地的海拔即可判断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山地自然带的界限不会随季节而变动,选项A错误;

林界的分布主要是降水多少影响的,选项B错误;

山脉南北基带差异主要是由于山麓的海拔高度影响气温、最终影响植被的差异,选项D错误;

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是手降水多少的影响,选项D正确。

29.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

【考点】中国的主要山脉的海拔、基带等相关知识。

【解析】见上题解析。

30.(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47-49)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

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分)

⑵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分)

⑶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分析甲乙两地植被景观差异的原因;

丙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解析】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地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地势低平,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

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稳定的刚果河水系;

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⑵甲乙虽然都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甲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沿岸,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着北移。

这时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使得甲地形成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⑶丙位于马达加斯岛东部,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影响,降水丰富,因此丙地虽然离赤道较远,但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答案】⑴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

⑵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

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⑶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

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3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

【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

3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陡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具不通公路的历史”,则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晌不大。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图2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完成3-4题。

3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解析】本题重在读图分析,左图显示的经度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从东西方向来讲是从东向西逐渐增高的;

同样读右图分析,右图展示的是纬度上的变化,也就是南北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由南向北逐渐增高。

由此得出结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

【答案】D

3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

【解析】首先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锁定两个:

气温和降水.然后依据雪线变化趋势推测主要因素是降水(其变化趋势相一致.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l9~20题。

35.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答案】AC

【解析】该题首先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

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是阳坡但是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反而低。

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

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

36.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答案】AD

【解析】从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但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是东南季风,而不是西南季风。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图6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6,完成16~18题。

37.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C.较凉、较干D.较暖、较干

【解析】本题组通过山地垂直带谱的分布,考查影响自然带和气候的因素以及中国自然地理常识。

该山3000米以上,两个山坡的自然带带谱都是四个,但是东坡自然带比西坡的海拔低,说明气温比西坡低;

东坡的雪线比西坡也低,说明东坡的降水更加丰富。

38.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D.下沉气流

【解析】一般情况下,河谷地带气候湿润,但是此处的河谷气候干旱,说明下沉气流的影响导致河水不易蒸发,更难降雨。

39.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B.新疆C.安徽D.山西

【解析】我国横断山区的山河相间,南北走向,且有高山冰雪带。

也可用排除法获取正确答案:

安徽、山西的山脉没有冰雪带,新疆的山脉没有常绿阔叶林带。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卷)读图3和图4,回答5~6题。

40.根据自然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全球水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由上述规律,据题图,由O→a,自然带依次是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说明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越来越低,呈现出有两极向赤道过渡的规律性,显然选项A错误。

同理,选项B错误。

而由O→b,自然带呈现出由荒漠带——温带荒漠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的过渡趋势,表示出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即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递变规律性,显然选项D正确,而选项C错误。

41.根据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题图,根据图例,非洲土地严重退化的区域以热带草原气候区为主,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冬半年)湿(夏半年)两季,显然选项B正确。

42.(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

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纬度高低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D.气温高低

【解析】由题干可知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山地上一年四季都不融化的积雪下界,即与气温的高低和降水量(包括降雪量)的多少有密切的联系,而与植被覆盖程度无关。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对自然地理知识雪线的理解。

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1~2题。

43.(2009年高考江苏卷)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解析】植被是陆地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具有指示作用,叶片常年滴水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

44.(2009年高考江苏卷)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在中国,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在云南的南部和海南岛,台湾岛也有少量分布。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小气候,有些地区也生长着小范围的具有热带雨林特征的原始林区。

【考点定位】①植被对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②我国自然带的分布情况;

③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l~2题。

45.(2009年高考山东卷)农业地带沿0°

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

【解析】农业地带沿0°

经线变化反映地域分异规律,关键是抓住沿0°

经线变化,这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

46.(2009年高考山东卷)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

【解析】首先,明确甲区域是尼罗河三角洲,这里是热带沙漠气候区;

其次,棉花生长喜温、好光;

最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棉花产区都光热充足,灌溉水源是否充足成为其限制(主导)因素,所以尼罗河谷地形成棉花产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考点定位】①自然地域分异规律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009年高考重庆卷)图3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6~7题。

47.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解析】本题考查景观图的判读。

甲地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地表形态可分为三种:

石芽、石林和孤峰。

奇松、云海是黄山主要景观,山体较高;

椰林是热带风光;

冰川的分布应属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

所以选择B。

【考点定位】地貌

48.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解析】本题考查地貌成因。

由上题判断甲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在流水化学溶蚀作用形成,即CO2+H2O+CaCO3=Ca(HCO3)2。

所以选择C。

乙地地貌形态应为砂岩峰林,垂直节理发育,物理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考点定位】喀斯特地貌成因

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4—5题

49.(2009年高考北京卷)图中山地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四个地区的山地出现降水量的最大海拔高度各不相同①最低,④最高,故选C。

50.(2009年高考北京卷)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解析】山麓景观与当地的水平气候分布是相对应的,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山麓降水应在200毫米以下和800—1500毫米之间,故选B。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了降水的类型及特点、地理环境分异规律。

51.(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卷)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

有关冰川与雪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

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

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

D.一个地区如果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解析】该题关键是看懂题干中的信息,由“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称为雪线”,则可知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雪线高度以上,积雪是常年不融,由“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则可知冰川的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一个地区若果地表高度低于雪线就不能形成冰川,即选D。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冰川和雪线。

52.(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56-59)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法国作家儒勒·

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

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⑴“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

⑵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地;

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

⑶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

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的地带性差异。

⑷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解析】本组题考查了自然带及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

第⑴题,甲地位于南美洲30°

S~40°

S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⑵题,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易受高山冰雪影响;

丙地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形成了荒漠景观。

第⑶题,乙地为安第斯山脉,其山体高大,垂直自然景观典型;

丁地位于潘帕斯草原附近,为温带草原景观。

第⑷题,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景观差异明显,主要受山脉及海陆位置的影响。

【答案】⑴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⑵乙,丙.

⑶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到内陆

⑷地形;

海陆位置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读图2,完成5~6题。

53.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解析】纬度地域分异指不同纬度的表现,Q地和R地在同一纬度,排除B选项。

从图中读出樱花初放日期T地为4月20日-25日,Q地为4月15日后,R地为3月31日-4月5日,P地为3月31日-4月5日,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不是分异的表现。

故应选D。

54.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解析】M地比N地樱花初放日期晚,说明气温低,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选择B。

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5~6题。

55.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D.山地冰雪带

【解析】本题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垂直自然带的丰富程度与纬度、山地高度有关,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丰富。

山麓自然带与该地纬度密切相关,图中四座山地中只有秦岭(南部东西走向的山脉)位于亚热带,其他三座山均位于温带地区,因此不可能都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秦岭南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因此不可能有山地荒漠带;

同时由于山地海拔并不是很高(3767米),因此不可能有山地冰雪带(按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推算),秦岭垂直自然带分布为:

南坡:

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草原带、草甸带,北坡:

比南坡少常绿阔叶林带。

排除法即可选择B选项。

56.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B.下渗C.蒸发D.地表径流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在小区域范围内,降水、蒸发情况差别不大,排除A、C选项;

黄土塬地面平坦,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但同时由于下渗的水较多,减少了地表径流的形成,因此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与地貌类型区相比。

地表径流最弱。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

图2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完成10~12题。

57.图2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B.NPP与温度变化都成正相关

C.②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解析】读图分析:

温度的变化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明显,NPP随温度变化而降低,是负相关;

三类森林NPP受降水量的影响不大。

所以选A。

58.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

A.③①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①③②

【解析】从两图中看,有机物质干重都是①最高,③最小;

说明光合作用有强到弱,温度有高到低,海拔自低至高。

59.若①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

A.河南省B.吉林省C.安徽省D.福建省

【解析】①位于海拔最低处,相当于基带地区的针阔混交林,分布于东北。

(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60.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解析】甲地形区西侧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平均海拔约4000米,属第一级阶梯,是我国横断山区。

61.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甲地形区平均海拔约500米,有地形崎岖的特点,属第二阶梯,是四川盆地。

甲地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综)根据表1资料,回答5~7题。

表1 97°

W附近某山东坡平均年均温、自然带垂直分布

海拔(m)

<640

640-1800

1800-3420

3420-4100

4100-5700

年均温(℃)

28-24

24-18

8-12

12-6

<6

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62.下列选项中,数码代号、自然带、农作物的正确组合是

A.①——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林带——水稻B.②——高山针叶林带——玉米

C.③——高山针阔混交林带——花生D.④——高山草地带——小麦

【解析】该题以970w附近某山东坡年均温、山麓自然带为情景,考查考生空间定位能力及对自然带垂直变化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自然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由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及水稻的生长习性可以确定选项A正确;

也可以根据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排除选项B、C,由小麦的生长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