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0564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

《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别史专题复习Word下载.docx

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由国家干预经济,对政治上产生重大影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制度;

1.1929—1933经济危机。

2.1933-1939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整顿银行、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动权利、建立保障体系)

1.“中立政策”

2.41珍珠港事件后参战;

42加入反法西斯联盟;

42.6中途岛海战;

42.8瓜岛战役;

42.11火炬登陆;

43.7西西里登陆;

43开罗、德黑兰会议;

44.6诺曼底登陆;

45.雅尔塔、波茨坦会议;

45。

4易北河会师;

45.8投放原子弹

现代主义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冰山原则”;

卓别林电影;

1927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1935《浮华世界》“有声电影彩色时代”;

1923电子显像管(兹沃尔金)

确立了以美国苏联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

1946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实行“冷战”,领导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世界政治霸主;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美国霸权受到挑战(多极化趋势出现)。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形成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

⑴20世纪40年中至20世纪70年代初:

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时期(艾、肯、约)

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

经济危机导致经济滞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尼克松)

⑶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复苏、繁荣与发展(里根、克林顿)

(4)全球化趋势加强:

1994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1、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②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如: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分裂德国和控制西德。

③力求控制

亚非拉美国家。

在中国“扶蒋反共”;

发动侵朝战争(1950-1953年)

④、控制联合国,作为自己称霸全球的工具。

2.美苏争霸

3.两极格局解体后,对外发动战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1946美国研制第一台计算机;

“猫王”普莱斯利摇滚乐;

二战后好莱坞电影;

1954研制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必修一:

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专题九(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加强)

必修二: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必修三: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技辉煌);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

人物:

第三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战争与和平全册中涉及美国知识点。

【重难点解析】

1.美国独立后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的独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

美国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

大量外国移民纷纷涌入,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善于创新,采用和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2.美国的“中立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案,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

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永久中立法,规定军火禁运使用于一切交战国,美国与交战国的非军火贸易实行现款现自运。

中立法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时得到运用。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 

,F.D. 

罗斯福总统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

1939 

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的原则。

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了英法;

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中国无力自运。

1941 

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

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

1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在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英、法等大国采取绥靖政策之时,美国的中立政策使得弱小国家无法获取自卫的武器,使被侵略国家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实际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所以中立政策实质上是绥靖政策。

3.美日关系

①美国打开日本大门(1853)②日俄战争(1904-1905)美国支持日本③一战中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强烈不满,出现了府院之争④一战后美日矛盾激化,争夺远东太平洋利益,导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⑤二战中美国于1940年对日本禁运,扶蒋抗日⑥二战中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爆发太平洋战争(1941)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逐渐掌握主动权⑦美国参与发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支持中国恢复领土,敦促日本投降⑧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⑨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发展⑩70年代后期,日本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进行反控制斗争,80年代,与美国建立起伙伴关系。

4.中美关系

①门户开放前,追随英国充当配角《中美望夏条约》1844《天津条约》②门户开放政策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逐渐取得侵华优势,参与八国联军,扶持军阀←经济发展迅速,实力最强③一战中,同日本争夺中国④一战后,回到门户开放的政策上来,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美国掌握经济霸权,推行金元外交与日本独霸中国相抵触,美日矛盾激化⑤二战前后,先扶持蒋介石,接着扶蒋抗日,后又扶蒋反共←推行冷战政策,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⑥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孤立的敌对政策←当时两大阵营对立,抗美援朝,抗美援越⑦70年代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联合公报》(原因:

美国出现滞涨,侵越战争受挫,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美苏争霸处于守势,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国际地位)

4、美国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关系及认识

①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英、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这它们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美苏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

③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朝“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认识:

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

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

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

【专题训练】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19世纪末美国工业发展大事记

1863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建立。

1873年,经济大危机,大量中小企业破产,铁路、采矿等大工业大量涌现。

1874年,投资银行摩根银行操纵了宾夕法尼亚铁路、伊利铁路及纽约中央铁路的股权联合,组成了自己的立法、执行和裁决机构。

1875年,新泽西州颁布《公司法》,宣告:

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1878年,洛克菲勒集团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利用铁路和管道的石油运输业。

并向铁路、电气、炼钢、信贷行业渗透。

1897年,美国最高法院宣称一个制造业的股份公司不受《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约束,此后企业并购达到历史的顶峰。

——[美]兰德斯 

《世界近代史参考文献资料》

材料二1870年以后,大公司使科学的影响更为显明。

例如,在冶金术方面,许多工艺方法给发明出来,使有可能从低品位的铁矿中大量地炼出高级钢。

由于利用了电并发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内燃机,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

……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生产装配线。

亨利·

福特因为发明了能将汽车零件送到装配工人所需要的地点的环形传送带,获得了名声和大量财产……。

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

……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为了保证其在世界市场的地位,也为了应付工业危机,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都要建立产业委员会,制定公开竞争法规和一些规则……。

《全国产业复兴法》实质上是新的强制卡特尔化的法令,受到产业巨头们的欢迎。

(注:

卡特尔,cartel,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生产关系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概述这一新现象出现的过程。

(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生产关系领域的这种新现象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政府应对工业危机的措施。

为什么说《全国产业复兴法》“实质上是新的强制的卡特尔”。

为保证美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美国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89年美国总统制开始运转时,(欧洲人)断定这样的制度长不了;

如果遇上一位强有力的总统,他决不肯屈尊选民的意志而要自立为王……但是欧洲人的算盘打错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把启蒙学者最大胆的设想变成现实,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民选政府的稳定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也超出了许多国外模仿者。

——张跃法、刘荞洁《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大萧条对家庭的严重影响,可从加利福尼亚失业委员会1932年11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得知梗概。

这份报告说:

“失业与失去收入已经破坏了许许多多家庭,使这些家庭成员。

……失去自尊心,摧毁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可雇佣性……许多家庭外表上依然未变,但道德上崩溃了,他们感到没有安全,没有立足点,没有前途。

……由于家庭蜕化变质,出现许多罪行:

偷窃、殴打、甚至凶杀,卖淫显著增加,……喝酒和酗酒的人增多。

——刘绪贻、扬生茂主鳊《美国通史》第5卷

材料三(二战后)一方面,美国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企图运用自己的影响,使全世界朝着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苏联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口号下,根据“苏联的利益代表全人类”的逻辑,尽可能在全世界扩张苏联的势力,至少先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革命运动服从苏联当时利益的需要。

——资中筠等《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

(1)阅读材料二,结合1787年宪法的具体规定说明“欧洲人的算盘打错了”,并根据材料二对该宪法进行评价。

(2)依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危机给美国人精神造成的影响,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措施,分析其对转变美国人精神状况起到的作用。

(8分)

(3)材料三中反映了二战后美苏两国在哪一领域的矛盾日益加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8分)

2014届高三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之法德史

一、德国史

经济

外交及国际关系

科技思想文化

古代

神圣罗马帝国,四分五裂

17世

纪至

20世

纪初

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

(1)1871年完成统一(三次王朝战争)

(2)确立资君主立宪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特点\评价)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后来居上,居世界第二位;

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1970年普法战争,法德结怨,成为宿敌。

19世纪末:

谋取欧陆霸权。

大陆政策(原因、表现、影响)。

揭开瓜分中国序幕(强租胶州湾)

20世纪初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世界政策、英德矛盾-三国同盟、挑起一战

(1)思想:

17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原因、内容、影响)

(2)启蒙思想(康德)

(3)哲学:

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

(4)音乐:

浪漫主义(贝多芬)

(5)

二次

世界

大战

之间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过程、影响)

一战后:

遭掠夺,经济遭破坏.

20年代:

在美国扶植下恢复.

30年代:

经济危机打击,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东山再起。

1914-1918年,战败

巴黎和会受制裁《凡》

20世纪30-40年代,法西斯专政建立,重新瓜分世界,对外扩张挑起二战(史实),战败(纽纶堡审判\彻底)

爱因斯坦

(科学成就\社会活动)

50年代,德国分裂.联邦德国进行民主化改造.

90年代德国统一

50年代经济恢复发展(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60年代,入欧共体,推动欧洲一体化(原因\过程\目标\影响)

50年代,法德和解(原因、影响)

60、70年代以来,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1、德国的政权更替①神圣罗马帝国(中世纪)--②德意志帝国(1871-1918)--③魏玛共和国(1919-1933)--④纳粹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1945)--⑤四国分区占领时期(1945-1949)--⑥东德和西德分裂对峙(1949-1990年)--⑦统一后的联邦德国(1990-现在) 

2、德国经济发展特点

①德国统一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②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大,普法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经济。

③利用机遇,为经济发展制造了条件,如二战后积极利用美援和外资。

④抓住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跳跃式发展。

3、德国政治发展特点

①较长时期处在分裂状态;

②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有较大影响,富有侵略扩张性;

③对外战争较多,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

④政治上,德法两国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双方之间的战争比较多。

4、理性视角解读德国

(1)有理性的德国

(一)思想理性:

马丁·

路德、康德、马克思、恩格斯

(二)科学理性:

西门子、卡尔·

本茨、普朗克、爱因斯坦

(2)丧失理性的德国

(一)德意志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奥斯维辛集中营

(3)理性回归的德国:

(一)关于破坏世界和平的反思:

勃兰特的历史之跪

(二)关于自身发展道路的反思

1、德国的政治体制:

(1)德意志帝国

(2)魏玛共和国(3)第三帝国(4)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德国的经济体制: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3、德国与邻国:

从煤钢联营到欧盟

二、法国史

17、18

至20

(1)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

(2)1799—1814拿破仑统治时期:

(《选修四》拿破仑)

上台及称帝:

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

对内举措及对外战争:

《拿破仑法典》

帝国的覆亡:

进攻俄国、莱比西战役、滑铁卢战役

(3)19世纪中期:

里昂工人起义:

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1871年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原因、措施、败因及意义)

(5)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7-18世纪手工工场发展迅速。

19世纪中期继英国后完成工业革命。

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实力被美德赶超。

(1)争夺殖民霸权:

1756-1763“英法七年战争”

(2)称霸欧洲大陆:

1810年通过对外战争拿破仑登上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

(3)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1871年普法战争

(4)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斗争:

一战前法德矛盾、法俄同盟(1892)、英法协约((1904)

一战中:

西线抗德,参加索姆河、凡尔登战役

启蒙运动(17-18世纪)——原因、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主张、意义

浪漫主义文学和美术:

雨果《巴黎圣母院》、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文学: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司汤达与《红与黑》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

两次

经济遭破坏.

遭经济危机打击,调整政策;

二战后初:

经济实力进一步削弱,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逐渐恢复。

20世纪60年代,组织欧共体,经济发展经过“黄金时代”和“滞胀”时期

操纵巴黎和会、国际联盟,严厉制裁德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史实)

二战中--奇怪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6溃败,北部被德国占领,南部建立维希政权;

1944年,“诺曼底登陆”,不久巴黎解放。

法国人塞列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电视”节目一名称的人

二战后--参加联合国,分区占领德国,参加审判,接受美国援助,参加北约,入侵越南;

60、70年代以来,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1964年中法建交)

例1: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

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例2:

(26分)德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兴衰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

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

……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不可一世的纳粹政权仅仅存在12年就兵败国亡,其暴兴速亡的反常曲线给世人留下很大的思索空间。

从显性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纳粹体制是被外力打败的。

……从更深的层次看,20世纪的人类社会,世界整体发展的进程在加快,民众的民主意识在提高,纳粹政权鼓吹并实施的专制恐怖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行为,严重违背了时代精神,是注定要失败的。

——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表5:

1951-1966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表

——数据2000年第28期《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周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德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联邦德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

从经济、外交两个方面分析联邦德国政府为此发挥了哪些作用?

例3:

(26分)法德从互为仇敌到互利合作的历史,给人们很多启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人和德国人三次兵戎相见,浴血残杀”。

——尼克松《领导者》

材料二(关于纽伦堡审判)调查显示,约80%的德国人认为审判是公正的,被告的罪行是无可争辩的,只有4%的人对审判持否定态度。

—————《德国通史》

材料三“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

——孟钟捷《欧洲意识的培育》

材料四法德和解,是在二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法德两国为恢复和发展各自经济,重建西欧,摆脱大国控制和防止新的战争悲剧重演而作出的共同努力,……早在1949年11月,阿登纳(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曾经两次呼吁德法和解。

……“舒曼计划”提出后,阿登纳迅速表示“由衷地赞同”。

——吴友法《德国史探研》

(注:

“舒曼计划”由法国外长舒曼于1950年5月9日提出,其核心是建议“设立一个共同的高级公署来管理法国和德国的煤和钢铁的生产。

其它欧洲国家也可以参加这个机构的组织。

”从而使法德之间任何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

”)

材料五“如果不是用妥协的方式解决冲突,而是用对抗的方式即用一方消灭另一方的方式来解决冲突,那么,冲突的根本解决意味着更大的冲突的生成,冲突的暂时解决意味着埋下了长期冲突的种子”。

——张曙光《论妥协》

(1)材料一所指“三次兵戎相见”分别指什么?

(3分)托克维尔说“历史是一座画廊,在那里原作很少,复制品很多。

”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说明20世纪法德两次战争起因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

(2)根据材料四,指出直接推动法德和解的事件是什么?

并分析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

(9分)

(3)根据材料,谈谈法德从世仇到和解的历史给存在类似问题的相关国家提供怎样的启迪?

2014届高三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之英国史

阶段

政治(对外关系)

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中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确立(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07年建立北美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1651年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三次英荷战争;

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

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圈地运动;

成立“东印度公司”。

文艺复兴杰出代表莎士比亚;

牛顿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后期)

1836-1848年宪章运动;

1763年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1840年发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