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055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联合收获应在油菜完熟期,冠层略微抬起时进行。

(3)合理调整机具。

根据油菜株型和倒伏情况,调整拨禾轮位置和转速(适宜转速21~25r/min),以减少对油菜的撞击;

根据油菜的成熟度,调整滚筒转速和凹版间隙,提高脱净率、降低破碎率。

对植株交叉密度较大的田块,宜选用带有侧割装置的收获机械。

二、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采用机械化手段对作物秸秆处理后还回田间的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和水田秸秆还田等。

机械化秸秆还田不仅合理、高效地利用了秸秆资源,防止秸秆焚烧或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采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覆盖还田,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下茬作物播种,或翻埋还田,整地后进行播种或栽插。

秸秆粉碎还田时,应适当加施一些氮肥,以促进秸秆的腐解。

技术在“三夏”期间应用范围最广、面积最大。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油菜时,麦秆或油菜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5cm、铺撒均匀;

翻埋还田时,耕深不小于20cm,旋耕翻埋时,耕深不小于15cm,耕后耙透、镇实、整平,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为播种和作物后期生长创造条件。

水田秸秆还田技术:

适用于南方水田,将机械收获脱粒后的麦草、油菜秆或稻草抛撒回田间,并在灌水软化土壤和施肥后用埋草驱动耙、旋耕埋草机等水田埋草整地机械将秸秆埋压还田。

其技术操作要点有:

(1)旱地应先灌水泡田12小时,田面水深为3-5cm,待土壤松软后再作业。

(2)机具作业速度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秸秆还田量选定。

可用圆盘犁或反转灭茬还田机直接将小麦或油菜根茬翻埋还田,采用双辊灭茬旋埋机、船式旋耕埋草机或反转灭茬还田机时,作业一遍就可满足要求。

采用普通旋耕机时,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慢速,耕深浅,第二遍速度稍快,达到规定耕深,两遍作业方向应交叉。

(3)秸秆较细、易分解的作物可全量还田,秸秆不易分解的(如大麦)可按50%-60%还田。

秸秆还田量以每亩300kg左右为宜,剩余秸秆可通过饲料、基料、工业原料等多种途径加以综合利用。

(4)为防止埋覆水田的秸秆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发生烧根苗现象,水稻秧苗栽插后水深不宜超过10cm。

(三)作业机具

“三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所需主要机具有小麦联合收割机及配套的秸秆粉碎抛洒装置、秸秆粉碎机、深耕犁、整地机械等。

水田秸秆还田所需机具主要有水田旋耕埋草机、船式旋耕埋草机、水田埋草驱动耙、水田圆盘犁、双轴灭茬旋埋机等。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结合药剂灭草和适时深松的一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培肥地力、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

1.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有黄淮海、农牧交错、黄土高原、东北冷寒旱作、西北内陆农业、南方双季稻和水旱轮作七个类型区,与“三夏”密切相关的有4个,每一类型区有几种不同的模式,要针对性的选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黄淮海类型区。

以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

有周年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周年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玉米留茬覆盖免耕播种等技术模式。

(2)黄土高原类型区。

以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一熟为主,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秸秆覆盖少耕播种、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根茬固土免耕播种等技术模式。

(3)南方双季稻类型区。

以种植一年两季水稻为主,有早稻、晚稻少免耕栽培两种技术模式。

(4)水旱轮作类型区。

以种植水旱两作为主,有稻麦(油)轮作和稻薯轮作两种技术模式。

2.重点抓好四项作业

(1)秸秆与表土处理作业。

秸秆覆盖是保水、保土、保肥的关键,因此要把尽可能多的秸秆留在地表并均匀分布。

覆盖严重不均、或地表不平时,需要使用秸秆粉碎机、圆盘耙等将秸秆覆盖分布均匀或平整地表。

(2)免耕播种作业。

要求作业无堵塞,播种质量好,能深施化肥,播后镇压质量好,以消除土壤架空和达到保墒要求。

对一年两熟高产地区免耕的种床,还要求种带上方秸秆量要少(覆盖率不超过30%),以利于作物出苗;

种带两侧和下方3cm左右的土壤要疏松,以利于根系生长。

(3)深松作业。

对部分粘重、贫瘠或压实严重的土壤,应适时进行深松,深度30cm左右。

(4)杂草病虫害控制。

为了既控制杂草,又不多喷除草剂,在杂草严重地区(如农牧交错区),提倡喷药、机械、人力、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

病虫害主要用农药拌种预防,发现病虫害应及时喷洒杀虫、杀菌剂。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选用动力驱动型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机、深松机、圆盘耙等机具。

一年一熟地区,选用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机、深松机、浅松机等机具。

小麦(油菜)、水稻轮作区,选用水田灭茬旋埋机、插秧机、水稻免耕直播机等。

(四)注意问题

尽量采用有利增产的配套技术,提高保护性耕作的产量。

如:

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决定施肥数量和品种;

沟灌技术,利用播种小麦时形成的沟垄,顺沟灌溉,既可以节省土地,还可节省灌溉用水。

四、机械化深松技术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利用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的技术。

深松作业不翻土,在保持原土层的情况下,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熟化深层土壤,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增加作物产量。

1.深松时间。

深松作业主要适用于旱地作物,一般应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进行。

一年两熟地区主要在夏季小麦收获后进行深松作业,以更多地纳蓄雨季降水。

北部一年一熟地区易发生春旱,所以深松作业宜在秋季进行,以纳蓄雨雪。

深松周期可根据土壤情况确定,一般2~4年进行一次。

2.深松深度。

深松深度的确定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

传统耕作地块的深松深度一般为35~40cm,免耕地的深松深度一般为25~30cm。

3.深松方式。

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

全方位深松一般采用V形深松铲,作业后地表无沟,植被破坏不大,但对犁底层破碎效果较弱。

间隔深松一般采用凿式深松铲,犁底层破碎效果好,但作业后地表有沟。

各地可根据不同需求选用。

深松机械分为全方位深松机和间隔深松机,可按照不同的深松时间及农艺要求选用。

深松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选配;

深松机具选用,应考虑耕作幅宽与拖拉机轮距相匹配,避免产生拖拉机偏牵引或漏耕现象。

五、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指用精量播种机械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播量、行距、株距、深度精确播入土壤的技术。

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包括种子处理、精量播种和化学防治等技术内容。

一次可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多项作业,减少作业工序,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

可实现标准化种植,利于机械化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

播种质量好,出苗整齐;

节省种子,减少间苗作业。

1.种子精选。

精量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清选,使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净度达97%以上,发芽率达98%以上。

播种时,要进行药剂拌种(防黑粉病和地下害虫的药物处理)。

2.秸秆处理。

对上茬小麦秸秆要进行粉碎并均匀抛洒在田间,以免造成玉米播种机的堵塞。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当地温在8~12℃,土壤含水量14%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应按照当地的玉米品种特性,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

播种量要精确,精量播种理论上要求每穴1~2粒。

精密播种的作业标准是:

单粒率≥85%,空穴率<5%,伤种率≤1.5%。

播深要一致,播深或覆土深度一般为4~5cm,误差不大于

1cm。

株距要一致,株距合格率≥80%。

苗带直线性好,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cm,以便于田间管理。

4.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化学药剂,封闭除草。

按播前对土壤处理方式和地表状况,玉米精量播种机可分为传统播种和免耕直播;

按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可分为穴播和点播;

按排种器结构形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

在耕作后土壤上播种,采用传统的精量播种机即可。

免耕播种则须选用专用免耕播种机械,其开沟施肥机构应具有防堵功能。

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格化育秧、机械化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大田平整、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

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1.育秧技术

(1)床土配制。

要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床土细碎,颗粒直径不宜太大,不得有石块等杂物,pH值应在4.5~6之间,对床土还要进行药肥混拌处理。

采用稻田泥浆育秧时,肥料使用和石块杂物的筛除等处理环节与旱地土育秧要求基本一致。

(2)种子的处理。

主要包括晒种、脱芒、选种、消毒、浸种、催芽、脱水等工序,应做出芽率测试,保证稻种发芽率在98%以上。

(3)播种。

包括装底土、浇水、播种、覆土等工序。

要注意严格控制播量(精确到克/盘)和播种均匀度,床土厚度控制在2.5±

0.5cm。

采用泥浆育秧时,播种后用空秧盘底面紧贴秧板盘,将芽谷均匀轻压入泥中,以泥浆淹过芽谷为宜,或用未经培肥的细土盖籽。

(4)育苗管理。

“三夏”期间,中晚稻由于育秧时温度较高,秧苗生长较快,需控肥控水和喷施三效唑等生长抑制类农药将秧苗高度控制在25cm以下。

对超高的秧苗,必要时可在机插前进行秧苗剪尖处理。

苗期管理还应控制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促进秧苗盘根,形成毯状秧苗;

双膜育秧的地块,起苗时要注意保证规范的秧条切割尺寸(宽度为28cm)。

2.机插秧技术

(1)水田机械整地要求

水田机械整地主要有耕、耙、耖、旋等方式。

整地前要灌水浸泡24小时以上。

水田耕地深度以14-18cm为宜,要求耕翻均匀、覆盖严密,整地后地表平整(平整度≤5cm)。

插秧前,要根据土壤的性状进行沉淀。

机插秧要求沉淀后大田泥脚深度小于30cm,水深1-3cm。

以保证立苗,减少漂秧,减少机械行走壅泥。

秸秆、根茬和绿肥的处理,应使用水田秸秆旋埋机械翻埋覆盖,保证翻埋覆盖严密,田面平整,不影响机插作业。

(2)水稻机械化插秧要求

机械插秧农艺要求。

插秧深度1.5~2cm,每穴3~4株,相对均匀度≥85%;

漏插率≤5%,伤秧率≤4%,保持行距和株距的一致性。

操作要注意对行,行要直,不漏插,不钩秧。

机械插秧对秧苗的要求。

苗壮、茎粗、叶挺,叶色深绿,苗高小于25cm,插秧前床土含水率应保持在35%~45%,秧根盘结不散。

盘育秧苗要求四边整齐。

运送不挤伤、压伤秧苗。

插秧质量检查。

插秧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插秧质量的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

插秧深度、每穴株数、漏插率、勾伤秧率等,检查结果都应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范围应及时找出原因,进行调整和处理,以保证插秧质量。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配套机具包括育秧设备、耕整机械和插秧机械。

1.育秧设备。

包括:

种子清选机、脱芒机、催芽机、脱水机、碎土筛土机、拌和机、播种机(播种流水线)、蒸汽出芽室、大、中、小棚(温室)、秧盘和秧架、增温设备、淋水设备等,各地可根据育秧形式选择不同的机具设备。

2.耕整机械。

主要包括:

水田犁、机耕船、船式旋耕埋草机、水田耕整机、水田旋埋机等。

中型拖拉机及配套作业机具适用于田块较大、泥脚深度较浅的连片种植地区;

手扶拖拉机、小型耕整机适用于田块较小的丘陵山区或小田块作业;

机耕船和船式旋耕埋草机适用于泥脚深度大于30cm的平原、滨湖地区作业。

3.插秧机械。

主要有乘坐式(高、中速)和手扶步进式两类机型,可根据作业条件选用。

作业前,应注意进行试运转和试插,保证整机技术状态良好;

作业时,应根据农艺要求对株距、穴株数、栽插深度等进行必要调整,保证插秧质量。

七、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是采用机械措施,分底肥、种肥和追肥等不同形式,将化肥定量施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并进行掩埋的技术。

与表面施肥相比,机械化化肥深施具有减少化肥损失、节省化肥用量,避免烧种,提高功效,增加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1.底肥深施技术。

施底肥应同土壤耕翻相结合,有先撒肥后耕翻和边耕翻边施肥两种方法。

①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是:

施量符合农艺要求,撒施均匀,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及时翻埋,埋深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②边耕翻边施肥,通常将肥箱固定在犁架上,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犁沟,翻垡覆盖,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断条率<

3%,覆盖严密,施肥量满足农艺要求。

2.种肥深施技术。

采用施肥播种机,种肥分施,使肥料和种子之间有一定的土壤隔离层,满足作物苗期对营养的需求,避免烧种、烧苗现象。

种肥分施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两种。

小麦侧位深施时,肥料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肥料各5cm,肥条均匀连续。

正位深施时,肥料施于种子正下方,与种子隔离土层3cm~5cm,肥条均匀连续。

 

3.追肥深施技术。

按农艺要求的肥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中耕追肥作业机具,一次完成开沟、排肥、培土、镇压等多道工序。

追肥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伤苗问题,伤苗率<

3%,追肥深度6~l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10~20cm,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八、植保机械化技术

植保机械化技术主要指作物病虫草害的机械化防治技术。

“三夏”期间是两季作物的衔接期,部分病虫害可能会从上茬作物转移危害到下茬作物,科学地用好植保机械化技术、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发生,对保障粮食丰收十分重要。

“三夏”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接茬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和水稻,这两种作物机械化植保技术的实施要点如下。

1.玉米

(1)播种期和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播种期、苗期是预防多种玉米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需要做好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包括粗缩病、苗枯病、枯萎病、黑粉病、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

一是要做到精选良种、抗病虫品种。

二是要采用种子包衣,或者用40%甲基异柳磷加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混合进行拌种、浸种,防治玉米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三是针对近年来灰飞虱、粗缩病严重发生的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推迟玉米播期,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可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

(2)播种期杂草防治技术

免耕直播田块在播后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悬浮剂170~200ml/亩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ml/亩或50%乙草胺乳油100~140ml/亩兑水35-50kg均匀喷洒地面。

作业时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超过32℃)前后喷洒除草剂,以免出现药害和人畜中毒,同时要避免在大风天喷洒,避免因除草剂漂移危害其他作物。

(3)苗期和成株期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根据田间调查,当玉米螟卵寄生率在60%以下时,可不施药而利用天敌控制危害。

当益害虫比失调,花叶株率达10%时,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或Bt乳剂100~150毫升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

2.水稻

(1)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首先要采用抗、耐病虫害品种,培养健壮、无病害的秧苗。

育秧时可以采用25%保鲜克2ml或10%蚜虱净兑水6公斤,浸种3~5公斤,2~3天后使用。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防虫网,防治秧苗病虫害。

移栽后要加强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及时开展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的预防。

防治稻瘟病可用75%三环唑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2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

(2)苗期除草技术

主要防治稗草、鸭舌草、丁香蓼等稻田杂草,选用适用的除草剂品种。

注意不要在高温天气喷施除草剂,避免人畜中毒。

(三)作业机具

目前主要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机载(机引)式喷杆喷雾机。

机具的选用,应注意按照作物的种类、品种和地块面积规模以及药剂施用等要求,选择环保、高效、低量、防漂移的植保机械。

使用前,首先要注意按照农艺要求和农药使用说明,正确调配农药药剂;

使用中,注意安全操作,尤其使用背负式植保器械时,必须带好防护用具(口罩、手套等),注意作业风向,防止吸入农药引起中毒。

喷杆式喷雾机作业时,要注意调节喷头喷量一致性和喷洒方向,控制施药量和均匀喷洒。

施药后,要妥善处理残留药液,彻底清洗施药器械,防止污染水源和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