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199637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焦化厂事故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2危险性分析

2.1概况

焦化厂现有正式职工786人,外协工162人,负责公司焦炭生产和煤气净化输出工作。

年产焦炭140万吨,煤气输出近4亿m3,焦油5万吨,粗苯1.26万吨,硫铵1.21万吨,蒸汽56万吨等;

消耗浓硫酸1.28万吨,烧碱3650吨,洗油2000吨,氮气1300万m3等。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焦化是典型的化工企业,其中回收鼓风机、回收粗苯生产贮存区为公司一级要害部位,回收油库区、动力总配电所、焦炉地下室为公司二级要害部位。

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产品原材料、设备和人员三个方面的因素。

产品原材料方面,有易燃易爆介质,如高(焦)炉煤气、氨气、粗苯、洗油等;

有窒息介质,如氮气等;

有强腐蚀介质,如浓硫酸、烧碱等。

设备方面,移动设备、特种设备使用广泛,且分布点多面广;

同时,系统不配套矛盾突出。

尤其到7、8、9月高温季节,回收、制冷系统能力不足,鼓风机长期超负荷运转,煤气输送困难,化产设备管线腐蚀严重,容易引发安全隐患等;

人员方面,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熟悉工艺、操作娴熟的老工人相继内退,一部分员工对设备、工艺熟悉程度不够,特别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处理安全事故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

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我厂生产系统的安全和稳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闪失,不仅对内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影响生产经营,而且对公司全线系统以及周边环境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机构

厂成立突发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厂生产副厂长任组长,设备副厂长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人身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管理室、生产事故管理室、设备事故管理室,分别由安全室主任、生产室主任、设备室主任任室主任,综合室和各车间为成员单位。

3.2机构职责

3.2.1研究、决定厂突发事故应急工作的重大问题。

3.2.2部署和总结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工作。

3.2.3研究、制订并适时修改厂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3.2.4负责突发事故现场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紧急状态下人、财、物的调集。

3.2.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3.3人身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管理室职责(安保室)

3.3.1负责人身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预警级别的划分和确定。

3.3.2组织制订、修订厂人身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3.3.3具体组织实施人身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3.3.4指导、督查全厂人身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方面的宣传、教育、演习等工作;

督促、协调人身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综合管理(包括通信信息、物质保障、抢救救援等);

汇总厂人身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信息,组织、配合有关专家及时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处置建议。

3.3.5组织、协调人身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的具体启动工作。

3.3.6负责厂范围内事故时的危险区域划分与警戒的组织、疏散路线的确定,事故抢修人员安全措施的制定与监护,组织相关人员查处可能造成的其它事故隐患。

3.3.7负责事故的警戒、管制等应急救援,负责事故处置中的交通秩序的维护工作。

3.4生产事故管理室职责(生产室)

3.4.1负责生产事故预警级别的划分和确定。

3.4.2组织制订、修订厂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3.4.3具体组织实施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3.4.4指导、督查全厂生产事故应急方面的宣传、教育、演习等工作;

督促、协调生产事故应急工作综合管理(包括通信信息、物质保障、抢救救援等);

汇总厂生产过程生产事故信息,组织、配合有关专家及时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处置建议。

3.4.5组织、协调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的具体启动工作。

3.4.6负责事故状态下运行方式的改变,能源介质重新合理平衡,确保事故损失的最小化以及抢修事故力量的调集。

3.4.7负责事故应急工作中的通信保障工作。

3.5设备事故管理办公室(设备室)

3.5.1负责设备事故预警级别的划分和确定。

3.5.2组织制订、修订厂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3.5.3具体组织实施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3.5.4领导、督查全厂设备事故应急方面的宣传、教育、演习等工作;

督促、协调设备事故应急工作综合管理(包括通信信息、物质保障、抢救救援等);

汇总厂设备事故信息,组织、配合有关专家及时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处置建议。

3.5.5组织、协调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的具体启动工作。

3.5.6负责事故灾难应急物资的储备及供应工作。

3.5.7负责应急设备的准备与事故抢修材料、抢修人员的组织,确保按规定时间抢修完毕。

3.6综合事务管理室(综合室)

负责事故的后勤保障工作;

协助事故善后工作的协调和处理;

负责对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失职、渎职和违规人员的考核。

3.7备煤车间

负责主管职责范围生产设备系统事故应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护及事故隐患的查处。

3.8一、二炼焦车间

负责主管职责范围生产设备系统事故应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负责现场煤气中毒人员的救护及煤气泄漏点的查处。

3.9回收车间

负责主管职责范围生产设备系统事故应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负责现场酸碱灼伤、煤气粗苯中毒人员的救护及酸碱、煤气、粗苯泄漏点的查处。

3.10干熄焦车间

负责主管职责范围生产设备系统事故应急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

负责现场煤气、氮气中毒窒息人员的救护及煤气、氮气泄漏点的查处。

3.11动力车间

负责供电系统突发大面积停电和主供电线路事故的应急工作,协助电网管理机构做好电网事故的应急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测

4.1.1安保室

a.负责厂安全环保消防事故信息采集处理工作。

b.负责根据厂安全环保消防事故的性质和特点,以厂安全环保消防事故易发点为监测点、监测源,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广泛收集各种可能引起厂安全环保消防事故的信息。

c.建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核实、分析、评估可能发生厂安全环保消防事故灾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的信息。

d.加强厂安全环保消防事故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事先必须制订详细的厂安全环保消防方案,组织方案可行性审核和评价,并制订厂安全环保消防事故危害应急预案。

4.1.2生产室

a.负责厂生产事故危害信息采集处理工作。

b.负责根据厂生产事故危害的性质和特点,以厂生产事故危害易发点,重点以系统性事故为监测点、监测源,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广泛收集各种可能引起安全环保消防事故灾害的信息。

c.建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核实、分析、评估可能发生生产事故危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的信息。

d.加强生产事故危害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制订生产事故预防方案,组织方案可行性审核和评价,并制订生产过程中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1.3设备室

a.负责厂设备事故危害信息采集处理工作。

b.负责根据厂设备事故危害的性质和特点,以厂设备事故危害易发工序、工艺为监测点、监测源,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广泛收集各种可能引起设备事故危害的信息。

c.建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核实、分析、评估可能发生设备事故危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的信息。

d.加强设备事故危害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制订设备事故灾难预防方案,组织方案可行性审核和评价,并制订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2报警电话

保卫部消防大队电话号码:

8660119(内线)或119(外线);

急救人员(涟钢医院):

8662953、8662980;

安全环保部:

8662625、8662635、8662104;

总调度室:

生产台8662112,水电台8662411、8662114,

运输台8662311,煤气台8664211;

机动设备部:

8660530;

煤气防护站(煤气防护人员):

8662154;

厂调度室:

8663545、8661011

4.3接警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负责主管事故管理办公室和工作机构报警。

任何接警单位不得以任何原因推诿接警工作。

4.4事故报告程序

4.4.1人身伤害事故报告程序

a.车间生产现场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事故现场组织指挥人员或最早发现人员必须立即向生产部(总调度室)调度台简要报告事故地点和伤害程度并要求派救护车救护。

b.事故车间安全员或有关人员必须立即报告本车间领导、厂安保室主任和厂主要领导,详细报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者情况、伤害程度及简要经过。

c.安保室或有关人员必须立即报告安环部。

4.4.2生产事故报告程序

a.车间发生生产事故,事故车间的值班调度或现场组织指挥人员必须立即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情况及相关影响等报告本车间领导和厂调度室。

b.厂调度室立即报告生产室主任、厂主要领导和生产部(总调度室)调度台。

c.厂调度室还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和车间参与抢救、抢修。

4.4.3设备事故报告程序

a.发生一般及以上设备事故,事故现场组织指挥人员或最先发现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事故车间领导和厂调度室。

b.厂调度室立即报告设备室和厂主要领导,同时必须立即报告生产部(总调度室)调度台和机动设备部,报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设备名称、设备现状、相关影响及损失等。

c.初步判断为大设备事故或对生产影响较大的一般设备事故,厂主管领导应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领导。

4.4.4火灾事故报告程序

a.发生火灾事故,各单位和职工个人必须在发现第一时间向保卫部消防大队火警值班室报告,简要说明火灾事故发生地点或部位、火灾物质种类等详细情况。

b.发生火灾的车间有关人员,必须立即报告厂调度室,厂调度室必须立即报告生产部(总调度室)调度台,以便总调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救援。

c.厂调度室还必须立即报告安保室和厂主要领导。

4.4.5环境污染事故报告程序

a.单位和职工一旦发现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包括水污染事故、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等,应立即报告安保室和厂调度室。

b.初步判断为重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安保室应立即报告厂主要领导和安全环保部,同时厂调度室应立即报告生产部(总调度室)调度台。

4.5信息处置

4.5.1事故单位和主管科室领导在发现事故或接到报告(报警)后必须在15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最迟不超过20分钟;

厂调度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调集领导力量组织事故现场的抢修、抢救,各有关车间、科室人员在接到调度指令后,必须在15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最迟不超过20分钟。

厂主要领导在接到事故报告(报警)后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

4.5.2根据预警情况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的级别,要求应急车间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可动员、招募后备人员。

4.5.3转移、疏散容易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

4.5.4重点保护供电、供气(汽)、交通等公共设施安全运行。

4.5.5调集所需物资和设备。

4.5.6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措施。

5应急与响应

5.1基本响应程序

5.1.1各事故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及应急规模(级别、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迅速部署应急救援工作。

5.1.2设立现场指挥部,指示待命队伍和人员迅速进入应急救援状态,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统一调用应急物质和设备。

5.1.3划定警戒区和确定疏散路线。

5.1.4组织疏散人员,确保安全、有序疏散到应急安全点;

组织有关单位清点现场人员,报告人员安全情况。

5.1.5组织物资的运输及水、电、风、气能源介质的协调平衡。

5.1.6救治受伤人员,分别实施现场救治和送医院救治。

5.1.7控制事故危险源点,加强现场监控,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

5.1.8加强主要设备和要害部位的保护。

5.1.9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处理。

当发生事故灾难时,各单位应立即对本单位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报(生产部)总调度室、安全环保部,以便立即组织保卫部、动力厂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前往现场急救,并采取相应警戒和应急措施。

5.1.10现场指挥部安排人员现场值班,随时报告事故发展、影响生产范围和人员救治、善后情况。

事故管理办公室负责按事故级别规定的上报时限,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的整体情况。

5.1.11加强应急工作过程的信息采集,协助现场应急决策、指挥。

应急信息包括:

人员伤亡情况;

财产损失情况;

待救援人员情况;

事故现状情况;

发展趋势及控制情况;

事故医疗救治情况;

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事故救援物资供应情况;

事故监测情况等。

5.2系统性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按“关于印发《涟钢生产过程中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钢调字[2003]36号)的规定执行。

5.3重大以上人身伤害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按“关于印发《涟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华菱涟钢发[2005]61号)的规定执行。

5.4重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5.5重大设备事故应急与响应

按机动设备部2005年4月编制的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设备应急预案》执行。

5.6火灾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5.6.1各车间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8660119(内线)或119(外线)向消防大队报警,同时在场人员应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措施、控制火势。

5.6.2按“关于印发《涟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华菱涟钢发[2005]61号)的规定执行。

6应急结束和调查总结

6.1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6.2应急结束后,事故归口管理科室依照权限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及时组织调查和总结,并形成调查和总结报告。

6.3综合室根据责任认定应对事故应急过程中,因组织不力或

逃避责任的领导和人员,应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6.4事故归口管理科室应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找出预防、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相应能力,修订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机制。

6.5认真做好善后工作,尽快组织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7应急保障

7.1建立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

7.2建立各类应急响应的队伍组织,并制定保障方案。

7.3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7.4应急专项经费来源,按“关于印发《涟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华菱涟钢发[2005]61号)的规定执行。

7.5根据应急工作需求其他应急保障,如交通运输保障、技术保

障、后勤保障、紧急避难场所保障等,按“关于印发《涟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华菱涟钢发[2005]61号)的规定执行。

8培训与演练

8.1各事故管理科室和车间每年应制定应急培训计划,明确应急培训方式和要求。

8.2各事故管理科室和车间根据工作实际要求,明确应急演练的内容、规模、方式和频次,及时进行总结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9附则

本应急预案由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附件:

一、焦化厂煤气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二、焦化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焦化厂煤气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a.高(焦)炉煤气大量泄漏;

b.中毒;

c.着火;

d.爆炸。

1.2危害程度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煤气设备设施失修、操作失误和缺乏监督检查等原因,造成煤气大量泄漏,可能引发中毒、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因着火、爆炸事故可能引起煤气大量泄漏和人员中毒事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职工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应急处理原则

2.1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气等事故,事故现场组织指挥人员或最早发现人员必须立即报告动力厂煤气防护站和厂调度室,厂调度室立即报告公司总调、厂主管领导和安保室。

如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立即报告保卫部消防大队;

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报告公司总调并要求派救护车救护。

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弄清事故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2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指挥人应是单

位负责人(厂长或主管厂长、车间主任或值班负责人)。

2.3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进入煤气危险区的抢救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严禁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

2.4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得向煤气设施恢复送气。

3.应急处置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事故报告程序、应急响应分级与响应程序

按《焦化厂突发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执行。

6.处置措施

6.1煤气大量泄漏

6.1.1最早发现人员立即报告车间领导和厂调度室。

厂调度室立即报告总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同时报告车间领导和厂调度室。

厂调度室立即报告厂应急救援机构。

厂应急救援机构接到事故报告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在应急人员未到达事故现场前,现场岗位人员应组织人员疏散和警戒,禁止车辆行人通行,现场停止一切动火作业。

6.1.2安保室根据危险区域立即组织警戒,确定人员疏散路线,注意风向,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

6.1.3事故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煤气防护站查明煤气泄漏产生原因。

如煤气管网泄漏;

排水器及水封被冲开;

操作不当引起的煤气泄漏等。

进入煤气危险区域的抢救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严禁用口

罩或其他物品代替防毒器具。

6.1.4生产室负责事故状态下运行方式的改变,能源介质重新合理平衡,确保事故损失的最小化以及抢修事故力量的调集。

6.1.5设备室负责应急设备的准备与事故抢修材料、抢修人员的组织,确保按规定时间抢修完毕。

6.1.6煤气设备泄漏处理方法有多种,应根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堵漏的方法有:

用湿泥(常用于蜂窝状漏点)、湿麻袋、黄泥夹玻璃纤维布、干杉木、竹片堵漏,还可以用铜丝、保险丝、铅板及其它如带橡胶板的钢板等堵漏,然后按有关规定进行焊补或更换处理。

6.4.7在煤气泄漏点40m以内禁止火源,以防止火灾事故。

6.2煤气中毒事故处理

6.2.1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岗位人员应立即按报警程序报告总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并要求立即派出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同时报告车间领导和厂调度室。

在应急人员未到达事故现场前,各相关岗位应积极展开自救互救,同时尽可能组织人员疏散和警戒。

6.2.2安保室根据危险区域立即组织警戒,确定人员疏散路线,注意风向,以防止事故扩大。

6.2.3进入煤气危险区域的抢救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严禁用口

在安全可行时,将中毒人员迅速脱离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

6.2.4事故单位及岗位人员在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在判明原因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救,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并清点人数,严禁冒险抢救中毒人员,以免扩大事故。

6.2.5应急领导小组在指挥对中毒人员抢救的同时,要迅速指挥切断煤气来源,修复泄漏设备,尽可能减少煤气泄漏。

6.2.6中毒人员的抢救

a.对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涟钢职工医院急救。

b.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在医务人员未到时,现场人员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等待救护车和医务人员。

c.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在医务人员未到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其做人工呼吸,等待救护车和医务人员急救。

d.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口对口呼吸法:

跪在患者一侧,一手托脖,一手捏鼻孔,深吸一口气,再对患者的口吹气,松口,靠患者胸腔回缩呼吸,再吸气,再吹气,反复进行。

吹气用2秒,患者呼气用3秒,一般以抢救者的自然速度即可。

胸外心脏挤压法:

确定按压点:

胸骨下部1/3处心口窝上方尖状软骨上二横指处,也就是心脏的部位.两手扣住掌指向下,压下3-4cm,反复进行,每秒1次,应配合人工呼吸连续挤压,直到复苏。

配合人工呼吸法的做法是:

一人抢救,先吹气2次,再按压15次;

两人抢救,按压5次,吹气一次.注意吹气时不可按压。

现场急救后,伤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6.3煤气着火事故处理

煤气设备着火可分为:

煤气设备附近着火;

小泄漏着火;

大泄漏着火。

根据这三种情况处理时应采取不同方法。

6.3.1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岗位人员应立即按报警程序报告总调度室、煤气防护站和消防队,同时报告车间领导和厂调度室。

6.3.2安保室根据危险区域立即组织警戒,确定人员疏散路线,注意风向,以防止事故扩大。

6.3.3由于设备不严密而轻微泄漏引起的着火,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