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营业收入76.9亿元,增长27.9%;
实现利润7.7亿元,增长24.2%。
全县工业用电量5.84亿千瓦时。
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载体,投资近2亿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新建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新入驻项目16个。
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两大支柱产业。
县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引进项目总投资21.8亿元,实现主营业收入48.4亿元,利税4.3亿元,从业人员1.3万人。
大力推进质量兴县战略,棠河酒业被评为市长质量奖,除市属企业外,两届市长质量奖获奖单位中只有我县的两家企业获此殊荣。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对接,协调金融机构与33家企业签约贷款3.83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恒发造纸、超群纸业、瑞平水泥淘汰落后产能67.9万吨,全县共削减COD537吨,二氧化硫120吨,氨氮99吨。
(三)“三农”工作得到加强。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落实各项支农、惠农补贴资金1.3亿元。
粮食总产突破85万吨,面积、总产、单产增速均居全市第一,连续8年实现了稳产增产,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食用菌产业迅速兴起,发展食用菌专业村26各,新建食用菌加工厂2个,食用菌年产值达4亿元。
无公害蔬菜、晚秋黄梨、小杂果等特色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区46个,全县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75%以上,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全年栽植各类树木265万株,完成造林1.2万亩,被定为全省林业生态县。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户,总数达到226户。
农业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实施开发面积4万亩,新建水利示范园区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新增旱保田4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8年获得全市“红旗渠精神杯”,引进水利方面的政策性资金1.24亿元,先后实施完成杨庄滞洪区安全建设、北柳堰河治理和老家沟、大沟、杨凤沟3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新建三位一体户用沼气池1500座。
投资2350万元,实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29.3公里,投资305万元,新建桥涵2座。
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3个电气化乡镇、38个电气化村。
劳务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25.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资2.1亿元,建成住房1327套,在建1933套,1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初具雏形。
(四)城镇化步伐加快。
以“一线三区”建设为主战略,加快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促进了城乡互动、良性发展。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011年,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其中,投资5900万元新修未来大道、中成大道等4条城市道路;
投资3200万元对东关广场进行升级改造;
投资1100万元,对城河路北段路面进行大修;
投资227万元完成产业集聚区新建道路污水管网铺设工程;
投资30万元,对棠溪大道、中原大道等6条道路两侧的排水沟进行清淤。
实施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新增绿地9.1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
投资5500多万元,建成洪河公园、滨河带形公园并正式开放。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整治县城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届满复核。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3.3%。
(五)第三产业快速兴起。
继续落实家电、摩托车下乡政策,兑付补贴资金2625万元。
积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兑付补贴资金573万元。
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宝岩寺地下商城、喜盈门购物广场等大型购物场所顺利开业,国际商贸城主体已经完工,新天利金融中心、新华商城、爱家好日子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正在实施。
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新建农家店、农村连锁超市156个,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大型乡镇级综合超市4个。
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亿元,增长18%。
新增各类企业167家,个体工商户1739户。
完成贸易出口85万美元,实现境外劳务输出40人。
积极发展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0万元。
文化、物流、金融、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散装水泥推广工作成效显著,被定为全省散装水泥推广示范县。
(六)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十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
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910万元;
城镇新增就业7946人,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37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756人。
实施完成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被确定为“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示范基地;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鼎力杆塔被定为全市首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落实义务教育教科书资金1519万元,发放住校困难学生生活补贴977万元;
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新建3所寄宿制小学;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省、市高中新课改示范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完善办学条件,发展各类教育,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全省职业教育强县审定。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主体已经完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
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7%,全年共发放新农合报销补助款1.1亿元,群众受益率达93.3%。
为全县4.8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152万元,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投资300万元,新建吕店、师灵2所乡镇敬老院。
加强残疾人事业,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廉租房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4.5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4万平方米。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09户。
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350场次。
完善县文化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建成80个农家书屋,通过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核。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连年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严格土地管理,实现了占补平衡。
生态工程创建扎实推进,成功创建1个省级生态乡、3个省级生态村。
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向重点企业和项目派驻政府特派员,全面落实“两个零接触”制度,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仍较薄弱。
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
二是产业层次不高。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缺乏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与先进县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是“三农”问题仍较突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额度有限,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四是要素瓶颈制约更加突出。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企业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等问题日益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特别是节能降耗与经济发展处于两难困境。
五是民生改善任重道远。
社会事业欠帐较多,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群众在上学、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还不尽满意。
六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
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些部门发展意识不强,服务意识较差,办事效率不高。
二、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的重要一年。
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对于巩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好的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工作思路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九次党代会、市三次党代会、县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一城两区四基地”机遇,以推进“经济发展十项重点工作”为载体,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乡统筹、改善民生,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努力实现“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目标,为加快西平平安崛起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节能降耗完成市定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GDP取水量均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内,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突出项目带动,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1.2012年工作目标:
计划引进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境内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
加快推进日东工业、神洲记忆肽、化学改良剂、城区中小学校、鲁洲生物续建项目、国际商贸城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洪河两侧开发建设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年产500万米管桩建设项目、年产5000吨轮胎制品项目、金泰利香水化妆品包装项目、年产30万件电子文件柜和30万组鸡笼项目。
建成一批、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
2.“十二五”工作目标:
以后每年足额完成市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力争5年内引进市外资金60亿元以上,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0个。
对“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工业、农业、交通、城建、教育、卫生等八大领域149个重点项目,坚持每年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力争5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3.工作措施:
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储备。
要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立足我县资源禀赋、民生需求、优势产业等,继续挖掘、筛选、包装一批发展前景好、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不断完善项目内容,及时搞好汇报衔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笼子。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重点抓好神洲记忆肽、新福祥光伏电子、日东工业FA机箱、IT机柜、华商书院同学基金会电子文件柜、自动化养鸡设备、金泰利年产香水及化妆品包装、迪瑟克化肥品质改良剂、县中医院异地搬迁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力争签约项目“落地生根”,在建项目“开花结果”,竣工项目“茁壮成长”。
三是优化项目发展环境。
认真落实县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重点项目推进协调会,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认真落实联审联批制度,对重点项目涉及发改、规划、环保、国土等部门的审批事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简化程序,限时办结。
四是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要立足我县资源和产业优势,以现有骨干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积极吸引沿海地区食品、纺织服装、中小型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县转移,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要深入推进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等知名企业,主动出击,狠下功夫,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工业、产业链、物流招商和以商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实效。
要继续加强与国(境)外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更多的境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五是拓宽开放领域。
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积极推动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
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投资者进入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等领域。
深化农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食品加工、畜牧养殖与精深加工等基地型项目。
扩大基础设施、城乡建设和社会事业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建设。
六是完善工作机制。
要树立开放“一盘棋”思想,健全领导机制,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党政机关、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作联动的开放长效机制。
要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健全考评机制,完善奖惩办法,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带头“跑”项目,对重大项目亲自洽谈,对重大问题亲自协调,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更大突破。
(二)更加突出产业集聚,全力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新增25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扶持骨干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含量。
力争1家企业实现年主营业收入超十亿元。
县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15家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4亿元,利税5.9亿元,新增从业人员5000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
进一步巩固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
争取1个品牌达到国家级名牌标准、2个品牌达到省级名牌标准,力争获得市长质量奖1个。
着力打造“鲁洲”玉米淀粉、“鼎力”杆塔、“丰盛”面粉、“棠河”白酒、“棠溪”宝剑等名牌产品和新兴名牌精品。
每年新增25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扶持10家骨干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含量。
到2015年建成3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的企业集团。
每年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15家以上,产值以年均30%的幅度递增,利税以年均40%的幅度递增,每年吸纳5000名劳动力就业。
力争5年内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200家以上,年产值达250亿、利税10亿元以上,吸纳4万名劳动力就业,形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年产值比重占70%以上。
每年力争获得市长质量奖1个,着力打造“鲁洲”玉米淀粉、“鼎力”杆塔、“丰盛”面粉、“棠河”白酒、“棠溪”宝剑等名牌产品和新兴名牌精品,力争5年内2个品牌进入国家级名牌行列。
一是强化工业支撑。
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集中,加快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建设,带动配套产业发展。
要支持重点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抓好鲁洲生物、鼎力杆塔等骨干企业的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集团。
进一步加大技术突破、链条延伸和改造升级力度,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积极做好神洲记忆肽、新福祥光伏电子等项目前期工作,引领带动全县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
按照“四集一转”要求,适时调整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完善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城互动;
要抬高集聚区准入门槛,提升产业层次,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重点围绕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项目准入、要素配置、税收分成等手段,推动同类和关联项目向集聚区集中布局;
要加强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鲁洲生物、鼎力杆塔、棠河酒业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发展,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筛选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努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认真落实节能降耗综合工作方案,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
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积极实施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五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内金融保险机构,扩大保险范围,规范担保行为,逐步改变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局面。
继续组织多种形式的银企洽谈会、重点项目推介会,促进银企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强化金融支持。
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组织开展“小巨人”企业信贷培育活动,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通过财政资金注入、优质资产划入、优质资源置换等途径,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提高信用级别,增强融资能力。
大力支持鼎力杆塔等企业上市融资。
六是继续强化对企业的服务。
要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策导向、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搞好煤、电、油、运、气的供需协调,保障要素供应,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运行。
积极推进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重组,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落实支持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七是培育知名品牌。
充分挖掘现有品牌资源的优势,重点进行包装整合,利用全国农洽会等各类平台,积极向外推介,组织县内企业参加全国农洽会品牌评比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的合作,加快国内外品牌引进步伐,利用其品牌影响力带动我县品牌实力的提升。
(三)更加突出农民增收,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
确保粮食总产达到8.5亿公斤以上,新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以上,新增10个以上特色种植基地,新建30个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新上20个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5家。
以后每年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5亿公斤以上,新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
力争5年内新增40个以上特色种植基地,新建130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区),新上100个以上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00家。
一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新增农业补贴要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落实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抓住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统筹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要加快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配套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农技、农机服务站等农业服务体系,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灌溉、平原洼地治理等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万亩方、吨粮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县粮食总产持续增长。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努力扩大食用菌、蔬菜、油料、林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进西部山区茶产业发展。
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改扩建30家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区。
要抓好生态林建设,确保辖区内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5%以上,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完成林业育苗2800亩,8个乡镇达到林业生态乡镇标准。
要大力推行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基本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农业产业集群。
鼓励支持专业大户、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创业,带动农民致富。
四是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增加并整合支农资金,继续加强农村安全饮水、道路、供电、通信、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和老王坡、杨庄滞洪区项目建设,力争再解决5.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500户,完成6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解决脱贫人口1万人。
五是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开展林权、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
加快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供销社体制、征地制度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四)更加突出城乡建管,全力抓好“一线三区”建设。
完成解放路向南与产业集聚区贯通(迎宾大道至工业大道)、城河路大修改造及城西新区四条道路建设工程,对棠溪大道、中原路路面进行大修;
实施产业集聚区、城西新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和日处理2万吨的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任务;
开工建设嫘祖文化苑、仙女河公园、新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