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8455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

看到“飞向蓝天”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

飞向蓝天的白鸽,飞向蓝天的雄鹰,飞向蓝天的小鸟。

(出示两幅鸟的图片)是啊,鸟类是我们心中轻灵自由的天之骄子。

2、出示“恐龙”的图片,并板书“恐龙”二字。

你想到了什么?

很恐怖,很可怕,又大又笨重等)

(出示课件:

部分相关恐龙的图片)

你了解恐龙吗?

根据预习时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恐龙,了解这种恐龙的样子、习性,有条件的可以附上照片。

3、完成课文题目板书。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

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恐龙飞向蓝天,这是真的吗?

这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5、过渡:

笨重的恐龙能飞向蓝天,这是真真切切的!

那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

快快打开课本到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去看看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吧!

设计意图:

从课文题目入手,分步揭题,将“鸟类”和“恐龙”这两种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圈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相机正音。

①带拼音指名朗读,去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②“栖”在本课读qī,不读xī。

“膨”是后鼻音。

“隧”是平舌音。

“崭”是翘舌音。

(2)指名交流识字方法。

形声字记忆法:

描、隧、颅、膨、栖。

字理识字法:

崭。

对比识字:

钝——吨。

加一加识字:

仅、衍。

出示课文词语,指导朗读并理解部分词语。

教师也可以分类出示词语。

如:

第一类是描写恐龙的词语,第二类是描写鸟类的词语。

通过分组朗读,让学生认识到笨重的恐龙和轻盈的鸟类,原本毫不相干,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此激发学习的兴趣。

笨重、迟钝、不仅、末期、形态各异、描绘、隧道、繁衍、数十吨、几千克、前肢、脑颅、膨大、敏捷、树栖、开辟、崭新、谈起、鸽子、毫不相干、鸟翼。

①开火车认读。

②指名学生领读。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凌空翱翔:

高高地在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

(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五彩斑斓:

颜色灿烂多彩。

茹毛饮血:

茹:

吃。

指原始人类还不知熟食,连毛带血生吃鸟兽等。

中生代:

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50万年前。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关于中生代的资料。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

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生字比较多,词语比较难理解。

初读课文环节,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运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以扫除课文阅读的障碍。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每段都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3、交流并小结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4、再读课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后归纳。

(1)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2)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或:

恐龙的一支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段概括段意中,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教师适时渗透概括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把握中心,引出观点

(一)寻找两者关系,学习第1自然段。

1、导学:

几亿年前的地球霸主却和今天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吗?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指生朗读句子。

(2)“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一词能去掉吗?

(不能去掉。

“似乎”一词告诉我们表面上二者不相干,其实是相干的。

这里可以凸显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呢?

它们告诉我们什么?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这样表述更准确。

(二)引出观点,朗读第1自然段。

1、导读:

这一段是怎样引出观点的?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

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1)指名读句子。

(2)引导学生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过渡:

是啊,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下一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一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引导学生直奔文章中心句,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个性表达等形式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表达特点,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阅读课后资料袋,扩充自己的古生物知识。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课外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听写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2、说说课文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那么,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呢?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此环节在复习生字词的同时,考查了学生对课文中心观点的把握。

二、合作探究,了解观点依据

1、学习第2自然段,说说这种假说是怎样得来的。

(1)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讨论交流。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这种假说成立吗?

教师出示句子引读: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之笔。

(1)同桌读句子。

(2)预设:

不就是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吗?

为什么要苦苦寻找?

只有找到证据,才能证明这种假说是成立的。

(3)许多年后,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些化石,你能想象出科学家们此时的心情吗?

非常高兴。

(4)“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你能读出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的心情吗?

(引导生朗读:

20世纪……之笔。

(5)“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3、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们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

引导学生在文中搜集相关信息,找到证据来证实假想的成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语句,了解演变过程

1、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过渡段。

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下文,再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2)过渡:

文章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个漫长的过程?

第4自然段。

2、学习课文的第4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第4自然段。

②边读边想:

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一边读一边用“/”划分恐龙飞向蓝天经历的阶段。

(2)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教师可以用课件来展示恐龙演化成鸟类的阶段表格,让学生认识  到每一种形态的恐龙的样子、习性,与鸟类的相同之处等内容。

第一种恐龙→庞大的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

(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第一种恐龙”“庞大的家族”以及“一些猎食性恐龙”的。

3、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在读中体会写法。

(1)课件出示句子: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①你能想象到第一种恐龙的样子吗?

给大家说说它可能是什么样。

两亿四千万年前的恐龙,我们没有见过,你怎么能这样清晰地想象出来?

(是啊,我们都见过狗,用我们都熟悉的事物来描写我们从未见过的恐龙,就能让我们很容易地想象它长什么样子。

这种说明方法就叫“类比说明”。

②在这两句话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第一种恐龙的什么?

(形态或样子)

③过渡:

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恐龙都是一些庞然大物,可是大家看,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却和狗一样大小,多有趣呀!

请你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吧!

(2)课件出示句子: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恐龙像……有些恐龙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

①“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形态的恐龙?

(生自由交流,师相机课件展示恐龙图片。

②课文为什么将每两类之间用句号隔开?

(句号变色)大家先读读第二句话,写的是什么?

(都是讲它们的行走方式)第三句话呢?

(体型、性情)

本来是六类,现在根据恐龙的共同特点,又将这庞大的家族分成三大类,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说明”。

③自己再读读句子,每个句子除了有共同点还有不同点呢!

你发现了吗?

(前后的两个分句描绘的又是相对的形态,这种说明方法叫“对比说明”。

④同桌对读这几个句子的内容,读中感受结构,体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出示句子: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①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对比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引导学生认识:

“一些”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②课文中还有像这样用词准确的地方吗?

请大家读一读本段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画。

(如:

越来越长、一些种类、可能、慢慢等。

③这段话的第一句和上一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用上了分号。

一个分句讲了一个共同点,看一看,这里讲了恐龙和鸟类有哪些共同点。

④朗读这段话,体会分号的用法。

4、根据板书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可先开展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代表上台演说。

这样,既照顾了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也让有能力演说的学生一展风采。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这是它最鲜明的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这是学习说明性课文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比较、感悟语言的表达特点,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锤炼,提高了语言感知力。

四、升华情感,体会科学精神

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经过这么多年,在恐龙演化研究上,科学家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进展?

(板书:

新进展)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小结:

在许多科学家们锲而不舍地研究下,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相关化石,也从化石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关于恐龙的信息。

恐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对于恐龙的研究却从未停止过。

老师期待,我们的小朋友们能带着这种无限探求的精神,去探索过去,去畅想未来。

在读读议议中深入体会这块化石对于此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回归整体,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心中产生对科学研究者的敬佩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开展关于恐龙的课外活动。

(选其一)

(1)根据已搜集的资料制作一期有关恐龙的科技小报。

(2)开展恐龙橡皮泥制作展或者绘画展。

(3)制作关于恐龙的名片卡,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深化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章的开头,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为此,教师将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作为教学本课的重点。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采取“质疑课题”的方法,根据课题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如:

恐龙怎么可能飞向蓝天、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阅读课文,寻求答案的兴趣。

教学中,紧紧抓重点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描写的生动,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家们执著探究的不懈精神。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文本中分别显示了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我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这一宗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复述表达等形式,了解了恐龙的演化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及有序的表述。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过程。

感悟科普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科学,不能只停留在比较分析的层面,一定要内化到心灵。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

充分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