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819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

《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语文第3单元教案杨苏燕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细品读,悟诗情

同学们,诗人写诗,常借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情感,那么诗人叶绍翁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1、诗中写到哪些景物?

(梧桐叶、秋风、儿童、灯、促织、篱落)

2、“梧桐叶”和“秋风”让作者体会到什么?

结合“萧萧”、“送寒声”谈感受。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是啊!

萧萧的秋风啊,把梧桐叶吹得纷纷落下来。

诗人此时会有怎样的感觉?

(预设:

1)感觉身体有点冷。

2)除了身上寒冷外,他肯定也很心寒,他现在一个人在外地,肯定很孤独。

指导朗读这两句古诗,体会诗人远离故乡的那份孤寂。

4、再来看看“儿童、灯、促织、篱落”这些词,走进三、四两行诗句,读读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哪些画面?

远处篱笆下有点点灯火,几个小孩在那兴致勃勃地逗弄蟋蟀。

这样有趣的画面你们通过品读看到了,那么诗人叶绍翁也看到孩子们在逗弄蟋蟀了吗?

你们怎么知道叶绍翁没看到小孩玩蟋蟀?

原来他是看到篱笆下的灯火,猜测到孩子们在玩蟋蟀。

那么哪个字是猜测的意思呢?

(知)

5、看到篱笆下的灯火,想到孩子们在逗弄蟋蟀,你们说,现在诗人叶绍翁的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亲切,心底荡漾着暖意)

引读三、四两句。

他还会想到什么呢?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有可能会想到(),更有可能会想到()。

是啊!

篱笆下的点点灯火,勾起了,诗人很多的思绪,让我们再次读读三、四两句,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

四、诵全诗,拓诗情

1、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诗人却身处异乡,耳听梧叶萧萧,秋风阵阵,他感到孤独郁闷,却见篱落一灯明,顿时暖意备增,诗人写得多好啊。

让我们齐诵全诗,再次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齐诵全诗)

2、同样的“所见”带给我们不同的意境,让我们再来看另一首《舟夜书所见》,诗题多了一个“舟”,又将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五、课外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夜书所见》的诗句意思。

背诵全诗

诵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2、诗中写的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呢?

抓住“送寒声”“动客情”“一灯明”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A、抓住“送寒声”一词体会

B、学习后两句诗,想象体会。

1)指名读后两句诗,思考:

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到什么呢?

(预设1.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

2.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导课: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

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

再读一读,好吗?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催情导读

师:

诗人一个人在外地,多孤单啊!

读——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

他看到萧萧的落叶,看到捉促织的儿童,他心里又是多凄凉啊,读——

  (这个环节开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境,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内容,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也进一步渲染出诗的意境,不失为理解古诗内容的好方法。

阅读教学提倡“强化初读、延迟开讲”,古诗教学更是如此。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地阅读诗句,把这首诗的感受读出来,进而抓住关键语句研读体会,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四)背诵全诗,体验诗境

1、书写生字

2、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复习引入,铺垫情感

上节课,我们在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里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受另一种思乡情怀。

介绍诗人的背景

唐朝诗人王维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

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

读懂诗题

1)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

2)从诗题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补充释意:

“山东”一词的古今异义,古时候是指华山以东。

“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有何意义?

3)小结:

是啊,当人们用传统的方式来庆祝节日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怀念家乡的亲人呢!

自己读一读,想想诗人此时会怎样“忆”亲人?

(当学生的情感到达了一个高潮的时候,教师凭借创设的情境,利用学生被激发的情绪,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另一个思乡念亲的情境中。

再一次抓住题眼——“忆”来带动全篇的教学。

二、初读全诗,明了大意

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正音,注意“为”的读音,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三、吟诵古诗,感知诗情

1)指名读古诗,思考:

你认为哪个句子最能表达诗人此刻的思念之情?

读给大家听听,再说说你的体会。

2)读后交流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倍”字生发联想——诗人平时就常常想念自己的故乡,每到佳节良辰,思乡之情尤切,更加凸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

3)王维在怎样的情况下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在异乡为异客)

品“独”和两个“异”,感受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寂感。

想象:

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或者上网解闷)想家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亲人打电话,跟朋友聊天),实在忍不住,我们就(坐车,坐飞机)回家。

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更谈不上上网,他该有多寂寞啊!

(指名读1、2句)

四、设置情境,体会诗境

是啊!

年年重阳,今又重阳,王维的思乡之情不可自抑。

此时此刻,他想到了什么?

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一定在(),一定()。

思绪万千的王维一定在心底低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何止是兄弟呢?

那年迈的父母他又何尝不时时惦记呢。

此时此刻,他真想对父母和兄弟说——

孤身一人的王维站在高高的山上,遥望家乡,内心是怎么样的忧伤啊。

读3、4句

五、配乐诵读全诗

六、总结两诗,拓展延伸

两首古诗,不同的人,不一样的处境,但却有一样的思乡情,让我们再次齐吟这两首古诗。

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

出示《杂诗》《游子吟》《夜雨寄北》《渡汉江》等,这些是老师从书籍、网络中查找到的。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我们来开个“九月九日诵诗会”。

(“学习即生活”,仅仅靠课堂上几十分钟是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让学生走进与课堂学习内容相互关联的世界,走进更广阔的生活课堂,才是真正的积累,才是真正的学习。

 

点评:

已学古诗的引入,从吟诗至简说诗意,体验思乡的情绪,学生的课前情感已微漾。

(推荐环节:

从《所见》引入,虽然其意境和所学古诗的意境相吻合,但课题类似。

修改意见:

读诗题,明题意,顺读诗歌,节奏吟诵,明了诗意,应呈一定的学习梯度。

此教案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从诗题的导入,顺读、节奏读、看注释明诗意,圈划诗中写景之词,再引领学生学生通过品读词句体验情景交融之意境.旨在落实古诗教学的“意、情、景”相融的特点。

读诗题,释意,抓题眼以带动全篇教学。

此举甚妙。

抓“独”、两个“异”来品读,凸显文本内核言语敏感点。

对比想象,更能突出王维身在异乡的孤独感。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同题材古诗推荐欣赏、积累。

夜雨寄北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简析】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

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写封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层层递进。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赏析:

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

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

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

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

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

此二首古诗堪称思乡诗中的绝品。

可以让学习赏读。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寒声动客情独在异乡

思亲

板书如此设计,提纲挈领。

《课堂作业本》重难点题目解析:

5说一说,写一写。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很容易犯一字一句逐个翻译。

其实这两句话是有因果联系的,应该是先果后因,翻译成现代文的时候,应该先说后半句,再说前半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重点把几个字的意思要落实,如:

“独”是独自的意思,“异乡”是他乡的意思,“倍”加倍的意思。

这样翻译就比较落实了。

诗意翻译,别拘泥于形式,把握主旨即可。

课题第10课风筝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目标加以调节,旨在能落实积累词句之效。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学习准备】

教师:

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将课文读正确,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内容。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你的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学习生字词

2.请你再读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最后又写了什么呢?

3.那么,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分别是由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的呢?

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

4.交流。

课文是怎么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我们的心情的呢?

(对主要内容的输理设计适合中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做、放、找”,明了有效。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让我们先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看看孩子们做风筝时的情景。

a、读一读:

指1名学生读这一段。

b、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或有什么疑问?

顺势指导:

憧憬

憧憬表示一种向往的美好心情。

哪位同学来读读课文中带有“憧憬”这个词语的句子。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句子,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憧憬”什么?

e、师小结:

(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因此,他们感觉很(快活)。

理解“依然”

孩子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为什么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他们却“依然”快乐?

“依然”是什么意思?

你们也放过风筝,你们有没有给风筝取过名字?

f、赏一赏: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1、做风筝时,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憧憬,那么,放风筝时,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风筝不见了,找风筝时,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请同学边读三——八段,边试着画出表示孩子们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心情的词语或句子。

2)学习第3段

A、交流、汇报。

同学们能说说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B、他们是怎么放风筝的?

当时的心情怎样?

(找出放风筝的动作词和描写心情的词语)

C、师小结:

你看在作者多了不起,能把自己放风筝的过程的写得这么具体。

你知道他用了那个法宝吗?

(动作描写、心情描写)对了,在我们写事的时候,也要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使文章更具体。

D、深入赏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放风筝”自古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好一个“忙趁东风放纸鸢”,多开心啊!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第一环节“唤起情感,导入学习”谈话导入,从生活中的经验引入到课文第一段的学习,较自然。

第一部分推荐环节:

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

是呢!

大家都喜欢,诗人高鼎曾写过一首关于风筝的诗,背诵过吗?

引入《村居》。

这节课咱们来认识一群会做风筝,喜欢放风筝的孩子。

(这一环节体现了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憧憬”一词,可如书上泡泡上所提示的那样,去查字典,也可以通过想象情境帮助理解,“依然”一词,则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

五、课外延伸

1、课外积累:

读读描写风筝的古诗

2、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线索,从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抄写相关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里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

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

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

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

(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大惊失色

指导:

“大惊失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再来读这句话,读出紧张、着急的心情吧!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

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3、学习5、6、7、8自然段

风筝不见了,孩子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孩子们,为什么“垂头丧气”的?

重点读好: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孩子们去“那房子”寻找幸福鸟,结果怎么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写话)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让学生走进文本,反复朗读。

体验作者的不同心情。

落实了语言,激发了情感。

2.拓展练习

*1、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课外积累抄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喜滋滋兴冲冲乐呵呵

怒冲冲怒气冲冲怒气冲天

勃然大怒哀愁伤心失望

愁眉不展愁眉紧锁心如刀割

***3、续写课文。

把找的过程写具体,同时把表示心情词语结合在一起。

做风筝

风筝放风筝快乐幸福憧憬

找风筝

《课堂作业本》第5题

(2)续写故事:

教师作业指导:

1、当讲到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时“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引导学到学生说话。

想一想,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省掉了什么?

2、讨论:

寻找的结果。

1)找到的2)找不到

3、那么他们是怎么找的呢?

找的时候的心情怎样?

找到时的心情怎样?

如果找不到心情怎样,又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象找风筝的不同结果,如此引领,学生的练笔空间得到拓宽。

11、秋天的雨

教学总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钥、匙、趁、柿、菠、喇、衔、裳”8个生字,会写“扇、邮、爽、柿、仙、梨、菠、萝、粮、紧、杨”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2、理解、积累本课优美的句子,模仿写比喻句、拟人句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柿、菠、喇、衔、裳”8个生字,会写“扇、邮、爽、柿、仙、梨、菠、萝、粮、紧、杨”等12个生字。

2、学习课文,懂得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初步感知2-5自然段的构段方法。

感受秋雨带给大地的美丽色彩,体会这段文字的表达,体会这段语言的美。

3、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轻轻地、悄悄地把金秋给我们送来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秋天的雨》。

板书课题,读题。

请孩子们翻开课本,一起去感受课文中这秋天的雨。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整体感知:

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圈一圈:

圈出课文中你不认识的生字;

标一标:

给课文中的自然段标出序号;

划一划:

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想一想:

课文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

(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生字)

仙子加紧杨树

趁你没留意一枚邮票衔来树枝

扇子扇哪扇哪(指导读好多音字)

钥匙衣裳喇叭粮食(指导读好轻声)

凉爽(认读、书空:

爽字读起来很容易,写起来可不太容易,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一遍,用心记住它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它。

三、初读课文

1、读第一段

这段话写什么?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点拨,读出秋雨清凉温柔的感觉。

2、读全文,你发现每一段有一个什么特点?

(第2/3/4段都是围绕着第一句话写的,第5段总结秋雨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3、朗读全文重点句。

同学们发现了吗?

把这些句子连接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了。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习第1句

“五彩缤纷”什么意思?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颜色很多、很美。

(五颜六色)

2、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五彩缤纷

a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b、在黑板上出示纸卡,引导学生发现表示颜色的词的特点,

黄色红色

淡黄紫红

金黄橙红雪白

c总结:

这么多的颜色就是“五彩缤纷”

3、学习2-6句

1)学习第2/3句

a、出示第二句

它把黄色给了谁?

读句子

b.像这样的句子课文里还有吗?

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

为什么?

C指导朗读,配上动作。

d引导发现

发现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

(比喻句)

2)学习第4/5句

a朗读第四句,模仿第2句变换第4句

它把黄色给了田野,()像(),()啊()啊,()来了

b学习第五句,它们为什么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课件

c/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3)学习第6/7句

a朗读体会美丽、灵动

b看图感受菊花的五彩缤纷

c抓住省略号感受五彩缤纷

d菊花频频点头好像说什么呢?

五、课堂作业

句子训练

例:

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

()哪()哪,()了()

秋天的雨把橙红色给了果树,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秋天的雨把()色给了(),()(拟人)

对原教案的一、二环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原教案引题,初读略显单薄。

如此修改后,可能从引题而言,更显诗意,初读,整体感知,且显梯度。

此环节的设计很独到,把每段的总起句罗列成一首小诗,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