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803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docx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1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6919

专题1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

【母题再现】

高考选题:

(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答案】C

【解析】

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解题技巧:

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

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

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对被选项要“三思”:

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

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税,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是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考点揭秘】

高频考点一: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例1】(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

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答案】A

【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试题把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对外开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然后得出二者的共同特点。

这需要学生具备综合比较和分析的能力,重在对历史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历史考试中经常会有比较性的选择题,通过比较得出几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教师要注意讲解比较的角度和方面,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种方法。

高频考点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例2】1962年叶·利别尔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

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

(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

(2)“企业自己编制的直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C.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建议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但并没有提出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没有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A、C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B项说法不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利别尔曼建议”实质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所以D项理解符合题意。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名师点睛】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2)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

(3)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5)在我国的改革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要走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6)改革要符合人民利益,调动人民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改革要协调好国民经济的比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直击高考】

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答案】C

【考点定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

2.(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B

【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成就

【课后反馈】

夯实基础:

1.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贸易自由化

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信息说明苏俄准备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A属于贸易方面措施;C和D属于斯大林模式特点。

考点: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措施

2.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

“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

”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

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中“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并没有评价赫鲁晓夫以政治改革为重点,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与“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无关,故B项排除;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是赫鲁晓夫自己也个人崇拜,故C项排除;“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尚未打破了原有体制框架,故D项正确。

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3.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答案】D

【解析】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政府职能

4.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

“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_;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苏联的这一做法

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B.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C.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D.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讲的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农业的发展情况,这是牺牲了农业来发展工业,这就是以后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所以答案选C。

这与新经济政策有着根本不同,所以排除A;这一经济政策并不利于苏联经济持续发展,后来苏联解体根源就在于此,所以排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的环境所实施,这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排除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5.全球通史记述,直到1921年,内战和外敌入侵一直在蹂躏着俄国。

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后却是红军取得了胜利。

也许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方面通常做的更成功。

这里的“成功”是指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C.固定的粮食税的推行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行

【答案】A

【解析】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土地法令》

能力拓展:

1.“(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脱离现实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引进资本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符合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理解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方面,也就是说苏联的五年计划虽然使得国家经济得以发展,但是过分注重积累而忽视了民生的改善符合要求的是B项。

A项表述错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C两项时间不符。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五年计划的影响

2.有学者认为,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革命,两者均属“共和革命”性质,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

这一观点

A.建立了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

B.指出了中俄革命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C.客观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影响

D.准确评价了俄国二月革命的意义

【答案】D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月革命·意义

3.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

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C.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所列举的政治事件均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表明世界整体联系的加强,故答案为B项。

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表明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与较量,排除D项。

考点:

国际格局的变化发展·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国际格局·特点

4.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D.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答案】C

【解析】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5.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

他说过:

“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

”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凸显政府的作用,而A项中主要突出的是市场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