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普庆演讲标本兼治规范项目管理十一局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
《金普庆演讲标本兼治规范项目管理十一局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普庆演讲标本兼治规范项目管理十一局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合线桃花铺隧道,长达7公里多,我记得很清楚。
在当时是很少的长大隧道,除了东秦岭以外,没有这么长的隧道,但我们照样顺利地完成了。
特别是去年青藏线,坡度是比较大的,而且还是大下坡,高寒缺氧,最使我们感到很耽心的。
但这个任务完成得很顺利,而总公司破天荒的奖励十一局一百万,因为总公司没钱,过去都是给三五万就了不得,这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我到总公司批的第一笔奖金,确实不容易。
这些都说明我们过去的业绩还在,我们的辉煌还在,这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这个比较优势要发挥。
再一个,企业的发展还是永存的,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时却实是祸不单行,它是螺旋式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希望同志们,在座的也好,或者是十一局全体员工也好,在这个时候,要看到我们的优势,要正视我们的问题,要明白企业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
在危急的关头,更要团结一心,更要坚定信念,更要热爱我们这个企业,不知同志们是什么心情,反正我接触十一局以后,我是对十一局比较热爱,这单位不错,条件很不错,所以我们在座的同志和全体员工要热爱我们这个企业。
二、
突破问题链,强身健体
什么叫突破问题链呢?
就是说一个问题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
安全问题同样也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问题链,像链条一样。
事故背后是管理问题,这个管理,有思想教育问题,也有施工管理上的问题或者说是项目管理上的问题;
管理问题的背后,是人的素质问题,是班子问题。
所以突破问题链,就是要把这个链条、这些问题解决掉,要把这些问题突破,强身健体。
就是要求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看到我们问题。
就拿青藏线这个事故来讲,发生这个事故,就是说明我施工现场责任制、作业层的责任制、现场指挥调度、以及司乘人员的应变能力是有问题的。
这个问题暴露了我们的管理不严,现场调度指挥作业还不够科学,应变的能力不强。
这里既有经验问题,也有作风上的问题,麻痹大意。
尽管作业时间长、很疲劳,这是不可否认的。
从宜万线事故来讲,主要是地质灾害,不可抗拒,但是从自身严格要求来讲,我觉得对我们的启示来讲,项目管理需要加强。
比如打隧道滴水没关系,大拿如果是石灰岩,就应该小心了,应该事先请专家论证以求万全之策,这是最高的标准来讲这个问题。
至于王家沟隧道安全事故,我看得比较重。
它反应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隧道施工的素质和经验。
象这样的洞子,地质不好,特别养护的地质结构也不好,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固仰拱,试作套拱和明洞,完善排水系统。
先稳定洞口,特别是高边坡,再加上地质不好,要加固明洞,保证安全。
再一个问题,这个隧道1700多米,进洞口好像只有百把米就出了问题,这是个明洞。
隧道施工有个什么特点呢?
特点就是说它的效益是和进度成正比的,进度越快,效益越好。
因为固定投资是一样的,什么压风机呀,什么人员的工资,机械设备使用都变不了的,包括用电,你固定成本是一样,进度越快,固定成本均摊得越少,效益越好。
所以我想呀,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从我们的项目管理,特别是我们的项目技术管理、安全质量控制,到我们项目的监控,对我们的基础工法,对队伍作风和纪律问题,都值得反思。
所以说,这些问题跟大家出了个难题,不仅我们总公司感到难受,铁道部也感到难受,这很微妙。
我们要真正地总结经验教训,真正找出问题之所在,采取正确的对策,突破问题链,确实强身健体。
当然,我没到现场去看,有的问题我还说不准,但希望同志们,要从突破的经验中学习,从教训中学习,从痛苦的经历中学习,这是最好的学习。
要学习把危机变成机会,要学会做错学乖,要把教训找出来,来提升我们自己,这是第二个问题。
我讲的第三个问题是:
三、标本兼治,规范项目管理
(一)、关于项目管理的四个法则。
第一、项目决定命运法则。
项目是企业效益之源、人才之基、是信誉的窗口和镜子。
一个项目的成败牵动全局,影响一片,甚至整个市场,它决定项目长的政治生命,甚至决定工程公司的前途。
所以企业的项目最重要的。
它是效益之源,企业的钱是从哪里来?
来自于工程项目;
项目是人才之基,人才的提干,是从哪里来的呀,是从项目上提起来的;
项目是企业信誉形象的一个窗口,别人是通过项目来认识企业的。
一个项目搞好了,不仅使企业增加了收益,提升了信誉,而且培养了一批管理和技术干部队伍。
如果项目失败了,不仅给企业造成了财务黑洞,影响了企业的声誉,而且项目所有的干部都灰头灰脑的,提不起来,没前途。
更严重的是你这个项目失败以后,影响整个一片市场。
所以我说,企业的命运掌握在项目手上,我们干部命运是项目来决定的,项目决定命运这是一个法则。
第二、实力至胜法则。
项目是企业实力的展现,企业的整体实力决定项目的成败。
所谓实力是指项目管理者的谋略、敬业精神和经验,技术人员和专业骨干人员的素质,设备的先进性和配套能力,财务状况、测量、试验、核算等基础工作等,这些要素相乘的得数。
就是说管理干部素质、技术干部的素质、专业人员素质、机械设备的配套能力、施工水平的先进性,以及财务状况等基础工作相乘起来,这就是你的实力。
这个整体实力决定项目的成败,这个实力集中体现桥隧等工程项目的专项施工能力。
所以,对工程公司或者对集团公司来讲,只有不断地优化生产要素,优化财务状况,提升专项施工能力,才能保证项目制胜。
第三、未战先胜法则。
孙子说:
多算则胜、少算不胜。
以此观之,胜负见之。
所谓多算,是事先策划,就是要在项目展开以前加强调研,合理布局,优化设计,制定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在这个前提下预测成本,在这个基础上配置生产要素,并由此来组建项目,完善项目机制。
这与打仗是一样的,未战先胜,就是说,一个项目等到手以后,就要谋算这个仗怎么打?
技术方案设计有什么问题?
施工怎么布局?
生产要素怎么分配?
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出了问题怎么去解决?
把这些研究透,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到心中有数。
先定方案,在定方案的基础上再预测成本,组建项目部。
这个项目最缺什么,谁去指挥,这就是策划、筹谋,未战先胜,这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法则。
第四、主要矛盾和木桶效应。
组建项目施工必需要抓住对项目起着关键作用、关乎成败、直接影响工期和收益的重点矛盾,此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按照木桶效应,决定木桶盛水量的是最短的那块木版。
要发现和补齐使项目漏水的最短的那块木块板。
使项目各个要素之间、各个构造物之间、各个工序之间是均衡的、同步完成的。
这了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主要矛盾。
比如讲,咱们搞桥的都知道,水中墩是建桥的主要矛盾。
建地铁就是竖井。
隧道首先是稳定洞口,洞口段的施工也是检验的生产要素和施工能力是否形成了没有,洞口段的施工很关键,这就是主要矛盾。
再一个,在工程项目中还有许多构造物,有桥、有隧、有涵、有路基。
这些构造物里面,哪一个可能出问题?
一个项目多种因素,有人的因素、有设备方面的问题、有资金、有队伍素质问题等等,那么,这些要素均不均衡,这个要分析。
要抓主要矛盾注意木桶效应,发现各个要素是否均衡,这是主要的,这是思想方法问题。
如果在几个问题上心中没数,这就很麻烦。
第五、生死在工期,成败在质量。
施工工期要把各种不利因素考虑进去,必须要有一定的提前量。
项目投入必须一步到位,施工必须一鼓作气,快速突破。
这样就可以摊薄固定成本、争取效益,赢得声誉。
质量决定数量是否真正有意义,所以要从严控制。
控制质量要从原材料的采购检测、模具的选择、施工工艺和工序严格把关控制质量。
在以上生产流程当中,所有的工序、工艺都是合理的才能保证质量。
评价一个项目部最终还是要看质量,应当记住这个问题。
第六、海恩法则。
安全生产中有一海恩法则:
就是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有29次事故苗头,每个征兆背后还有300起事故征兆。
因此,只有对每次事故征兆、苗头和隐患进行预防和排查,坚持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原则,控制事故易发点,才能确保安全。
事故不是突入其来的,那是几个别的,只是你们没有掌握它的规律。
没有发现事故苗头,那就是你的水平和经验问题。
你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任何时候都不要麻痹,任何时候都保持高度的警觉,就会发现问题。
第七、从技术入手、经济结束的法则。
优化设计、工程数量足量进蓝图,优化施工方案,适量投入不走弯路,这是保证项目效益的重要途径。
过去我们老搞变更,变更是很困难的。
但是,现在往往是设计和变更跟不上,这个时候就要加强调研,把所变更项目进蓝图,这样他们就才没有话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工程项目中标以后,首先技术干部先上去,搞好施工蓝图,优化施工方案,找到合理的投入,靠这个来节约成本。
当然,成本是个广泛的概念,外包成本、材料成本,这些都很重要。
但是从开源这个角度来讲,搞好施工蓝图和优化设计是一个很主要的问题。
第八、低成本创利法则。
实现盈利最大化是企业施工的一个目标,企业没盈利谈不上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呀,谈不上以人为本,没有效益你怎么为职工谋福利?
但是,低成本盈利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美国波音公司是靠高技术来盈利的,材料费占飞机总价的20%;
现在的海尔,是依靠服务优势,你买了他的东西,打个电话就来了,而且不在你家吃饭,也不抽你家烟,他帮你修好再走;
像邯钢就是低成本优势。
对我十一局来讲,我觉得要靠技术优势,专业处要好一些,但更重要的是要靠规范管理。
特别对外包成本、材料成本,这是项目成本大头,这两条控制不住,你讲成本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你要管好外包队伍,不仅让他们要把活干好,还要让他有盈利,这样他才能有积极性。
物资消耗要做到不超标,价格控制在标价范围之内,这样才行,再加上创收节约,才能多盈利。
第九、干中学、看中学最佳的培训法则。
最好的学习培训就是经一事、长一志,就是在突破的经验中学习,见贤思齐、做错学乖,注意相互帮助,注意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干部素质。
特别是我们企业的管理干部,重要的不是学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实践,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去体验、去学习、去培训的问题。
所有的管理和技术干部、所有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再学习、再教育、再培训、再提高的过程。
在项目上要以老带新,开展一些技术研讨,和专家在一起研讨问题。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人才很成长起来。
第十、业主是上帝法则。
业主是项目的管理者和所有者,业主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衣食父母,为项目负责和为业主负责是一致的。
经营项目和经营业主同等重要。
对项目发生的问题要以我为主,看重自己的责任,主动处理,不能不能抱怨业主和设计、监理,这是很重要的原则问题。
业主就是我们的顾客和上帝,对项目负责和业主负责是一致的。
过去我在十二局的时候,三处就有这个问题,项目上不去的时候,就抱怨设计变更下不来啦,监理不懂行啦,就是看不到自己的责任。
我为这个事情犹豫了很长时间。
一个是现场上要具体分析,你这个方案没有批,是不是你自己主动那出来的?
你主动找专家论证过没有?
派懂行的人和设计院探讨了没有?
为什么在同一条线上,人家能解决你解决不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个单位出了问题不看重自己的责任,这就完蛋了。
这样业主就不愿意与你打交道,是会非常讨厌你。
因为一件事情发生以后,行家一看都知道,不需要你说什么,你所做就是要多承担自己的责任,看重自己的问题,多做自我批评,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样才能进步。
我们考察干部,如果发现他思想方法是这样的:
出了问题,不是看重自己的责任,而是推卸责任,这样的干部是不能用的。
在这里,我是讲的项目管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再一个就是项目监管问题。
我觉得有三个关键问题要把握住,第一个就是真正落实双预控的要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意在行先,计谋是在行动的前面,再差的计划也比没有计划的好。
没有预控打乱仗,这是最要命的问题。
一个项目的好坏,可以说80%是取决于准备工作的好坏。
所以搞好预控,就是预先的控制。
这里要搞好预控,首先我们第一管理者,特别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要真正的懂行。
有些专业不懂可以请专家,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首先自己要做个明白人。
再一个对基本方案,要做到心中有数,基本施工方案要搞好。
这个仗到底怎么打,自己要搞明白、搞清楚。
第三个搞预控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布局问题。
什么意识呢,就是说动力系统怎么解决,动力系统就是输水电,就是运输系统怎么部署,比如运输道路,混凝土输送、沙石料的来源,这个通道怎么解决?
运输路线怎么确定?
这个布局是个常识问题,就是说我们在搞施工方案的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考虑布局。
重点的问题一个是长大隧道,长大隧道如果控制不好那就麻烦。
长大隧道的布局最关键的就是辅助导坑的设置。
这个辅助道坑设置是有原则的,宜短不宜长,太长了是得不偿失,使用的时间宜长不宜短。
这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两个隧道平行的,使用一个先通车和一个后通车,辅助道坑要设置在后通车这个隧道里面,因为这样使用时间长。
这个坡度来讲,讲究宜宽不宜陡,如果太陡当时很省事,但用起来就不划算。
设置辅助导坑一个重要的原则,辅助导坑承担的任务必须和正洞承担的任务相均衡。
我们常常发现它有的不均衡,你首先考虑提前到达分界点,后面甩开的东西不要紧,可以分进合击态势。
如不是这样,你把助道坑承担的任务完成十分多,这形成什么态势呢?
就是靠正洞这一侧全完了,最后实现到分界点所有的弊病都集中在那个点上,老牛掉枯井里有劲使不上,眼看着工期搞不了,没有达到分割围歼这个目标,这就麻烦了。
辅助导坑如果设置的好,工期问题提前解决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桥梁施工也是如此。
混凝土是集中拌合,还是分散拌合,特别是地下非常烂的淤泥地带,如果你布局不好,你那钻孔桩挺远的,便道又不好,一根桩搞七八个小时,五六个小时,这个非常麻烦,搞不好你这根桩就报废了,出现畸形桩。
因为灌桩时间越短越好,最理想的就是二三个小时把它灌完。
你那拌合站,你那便道,你那构造物的距离就要好好地盘算,你必须保证桩在这个时间内灌完,所以布局问题你要控制住。
第四个要以形成能力为目的来搞预控。
什么意思?
在研究预控的时候,目的是什么呢?
比如搞隧道,形成隧道施工能力,搞桥要形成基础桥梁施工能力,是围绕这个来的。
怎么把这个能力与工期要求、质量要求相适应,施工能力是否与要求相适应。
你的方案搞了半天,你的预控、你的路基施工能力、隧道施工能力与工期要求不适应能行吗?
比如西格站到格尔木就是半年的时间搞完,这个标达五六个亿,在那里搞方案必须形成能力,满足工期要求,搞了半天,还是照本宣科的搞,那个不行。
任务的分割,你的项目设计,机械的配置,这些方案,那就得认真研究了,要和你能力相适应。
第五个对预控的时候,对项目的主要矛盾,要有一个解决的办法。
比如桥梁施工,水中墩怎么搞?
洪水来了怎么办?
隧道施工特殊地质怎么办?
地质好施工有保证,地质很差那就很要命了。
搞预控的时候,一定要对构造与构造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对最关键的问题、最主要的矛盾要找出来。
哪个最关键,哪个问题最关键,有什么解决办法,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之前不要急,特别是溶岩地区,比如说水的问题,就是要找到解决的办法。
你是采用顺坡开掘的办法,还是封堵的办法,如果帷幕注浆,注多远的距离?
压力多大?
你得搞明白。
地质不良、很松散,到时候是用大导管还是用小导管注浆要搞明白,不能盲目的搞。
在搞好方案的预控,再搞成本预控,我想技术方案搞清楚了,依据这个方案,加上地材的价格、加上投入再搞成本预控。
如果成本预控搞不出来,外包队的合同就没办法签了,想控制就没有办法控制了。
这个双预控,一个是技术预控,一个是成本预控,这里面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工程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一般新上项目,要在施工现场呆一周以上。
重点项目呆上半个月以上,把现场情况要摸得清清楚楚的。
第二个是调查研究要细致,第三个拿不准的问题要请专家。
你有了预控,那这个项目你心中有数了,在施工过程当中发生什么问题好监控了。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是脚踩西瓜皮,走到哪、滑到哪算哪。
叫谁去当项目长,找一个项目长一纸令下,这是最可怕的。
所以我们工程公司、集团公司抓项目,首先要抓预控,抓双预控,一个是技术方案,一个是成本预控,这两个没有预先控制,这个项目是很难搞好的。
我看这一点,要形成一个制度。
工程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在现场制定这些方案,要送集团公司审察备案,特别重大项目要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查。
这个制度要建立起来,千万不要盲目的搞,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过去做了一些,但做的不全面,没有形成制度,始终贯彻如一。
一般重点工程,把那些相关的人,组织到一起讨论透,那怕开一天开两天,把方案形成。
凡是事先研究透了的问题,一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比较顺利,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这个不搞,那些设备怎么配呀?
关键的设备有的投入几千万呀,你敢下这样的决心吗?
你只有把问题研究透彻了之后,才能敢下决心。
而且研讨方案的过程是技术干部、管理干部一个提升的过程、培养的过程。
比如雁门关隧道施工,照理说十八局打隧道,经验是比较多的,骄兵悍将、有一股压倒别人一股气势,是难得可贵的。
但在雁门关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十二局两个隧道口,只上一个工程处,他们上两个,说明他们在兵力布署上有问题。
再一个我们一个辅助导坑定的时间比他们早一个季度,早三个月。
当时对要不要设置一个辅助道坑,争论是非常激烈的,设计上没有。
但经过讨论,辅助导坑还是要搞的。
当然在实际过程中,也有些问题,但总来说项目还是比较不错的。
包括这次成遂线,两个瓦斯隧道,因为施工方案有预控,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这点很重要,我们管项目怎么管,就是首先要抓预控。
(二)建立和完善项目运行机制。
第二个我要讲的就是建立和完善项目的运行机制问题。
这是什么意识呢?
就是说,项目的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这个项目运作不正常,那就乱了套,无论组织多少工作组也用处不大。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项目的运行机制要科学要合理。
项目部本身的管理要有章有法有板有眼。
出现了问题别人去使不上劲,同志们有这个体会,有的项目乱了套,派了好多工作组,大家都感觉使不上劲,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的机制。
项目管理的机制哪些应该完善呢?
这里有18项制度。
一是关键岗位责任人的遴选制度。
就是项目长、技术主管、计财部、测量、试验等部门负责人,这些人选要报批。
要报几套方案进行比较,为什么要他去?
这是一个制度。
一个亿以上的项目,由集团公司批准,一个亿以下的,由工程公司批准,而且要报集团公司备案。
二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按岗量效计酬制。
就是项目设些什么岗位要搞清楚,到项目上去,档案工资是不起作用的。
按项目的岗位,联系项目的效益来拿工资。
这差距非常大,有的项目一年能拿七八万,有的就是一两万,一万不到的也有。
管工点的技术干部,哪怕是刚毕业的,但他是负责管工点、或管工序、负责把关、监控质量,这个岗位的工资就要比科长比项目长要拿得多。
因为他的岗位重要啊!
就是项目上的工资体系和在家里是两码事。
在项目上要按项目上创造的效益绩效和岗位工资上缴款。
三是优化设计、工程数量进蓝图制度。
四是设计图纸审核制度。
项目中标后,总工程师和技术干部要先上场,发现哪些数量漏掉的,报设计院编进蓝图里边去。
图纸拿到后,要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审核、优化设计。
设计图出了问题,不是说设计院没问题,但也那要追究你的责任。
五是施工方案的研讨、优化论证制度。
这一仗怎么打,施工方案要经过研讨论证的,重大的事还要经专家论证。
六是劳务队伍的招标制度。
所有的劳务队伍,不管是谁介绍来的,都要投标。
属于重点工程,如果劳务队伍有业绩,就要优先选择,这先不谈价了。
那么一般工程,要先报价,实行招标。
七是劳务队伍的验工计价清算制度。
过去对劳务队伍往往是会哭的孩子多给奶,最后一算计价超了,效益全没了。
计价要控制死,不能计超,超了就要不回来,造成效益流失。
因为真正质量有问题时,劳务队伍负不了责。
我们就是当场检查,有问题时当场扣钱。
八是工程材料消耗逐日统计制度。
材料消耗每天要统计消耗,沙石料、钢筋、水泥,这些材料控制不住就漏洞大,搞名堂也是这里名堂多。
逐日消耗登记,就搞不了名堂。
九是机械设备的检算、检测制度。
特别是架桥机,上桥的高空作业的设备,都要检测的,检算的。
十是工艺技术的革新制度。
就是我们不搞提高设计要求,我们在工艺、模具上下功夫,模具工艺怎么改进,要拿出方案来。
有的本来设计是片石却搞成料石,提高标准,不允许搞这样的东西。
十一是技术交底制度。
十二是隐蔽工程技术干部的旁站监控制度。
隐蔽工程、混凝土作业,技术干部必须站在那里,一定不能脱岗。
十三是事故易发点的施工方案报批制度。
就是在哪个问题上、哪个点上、哪一道工序上易发生事故,这个施工方案要报批。
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既有线施工。
十四是各类数据的复核制度。
包括技术数据、测量数据、经济数据、计价等等,所有数据都要复核,不能谁有权签了就算了。
十五是责任成本的编制和分解制度。
就是说这个项目干下来,多花多少钱,要编出来。
材料花多少、工资花多少、机电花多少、管理费花多少,都要分解出来。
十六是变更设计、索赔补差的责任制和奖罚制度。
变更设计、索赔补差提出来之后,奖金提多少?
这套制度要搞起来。
不然费死劲。
十七是监理、业主的回访反馈制度。
一个季度给业主发个函,或亲自去。
项目受到表扬的,是哪一级表扬的,加多少分?
如果上了电视台被曝光,怎么处罚,都要有规定。
十八是重大问题的请示报告制度。
以上我说的这十八个制度,也不完全,但是项目从开始到收尾,要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不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而且实行这套制度与个人的奖罚是联系在一起的。
希望十一局以这次事故为契机,把项目管理从流程上、从开始到结束,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大家都按制度办事,项目管理最怕的就是无章可循,乱了套。
(三)项目长的素质问题。
监管项目的第三个问题就是项目长的素质问题,项目长决定项目的成败。
我们选项目长,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方法要正确,勇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