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7552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

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解析】 本题从偷换概念的角度考查筛选文中信息。

原文第二段中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多种形式”,而A项中表述为“借贷……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将“信用形式”的新特点偷换为“宋代金融”的新特点,意思发生明显变化,与原文不符。

【答案】  A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原文第三段中说“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而B项则错误地表述为“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实际还有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

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贷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解析】 本题从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原文第三段中说“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D项“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偷换概念,应为“宋代新型信用工具”,即指交子、关子、会子等便于携带的纸质信用工具,不包括原来铜铁钱等不便携带的信用工具。

“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在文中并无此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

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理解文意。

结合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懂,可以直接凭意思和语法等断句。

由语法分析,可以判断“数见军旅”和“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后面一定要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

“所”和“住”构成“所字结构”,意思是“所居住的(地方)”,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C项,“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应该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封建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

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

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

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也被捉拿了,原文为:

“是日旦将朝,见执。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译文: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翻译。

(1)军旅,军队。

咨,叹息。

怨,怨恨。

游幸,指皇帝外出巡游。

(2)凶逆,凶恶悖逆。

王室,王朝,朝廷。

泉壤,黄泉之下,地下。

【答案】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译出大意给2分;

“军旅”“咨怨”“游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凶逆”“王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收养。

吴氏照顾抚养他,很尽心地像母亲一样教诲他。

幼年的时候就卓越出众,开始读《诗经》的时候,放下书感叹地说:

“大丈夫在世,应当为国杀敌来建功立名!

”同伴听了他的话都感到惊讶,佩服他有志气。

等到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远大杰出。

恰逢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居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经常情绪激昂有建功立业的志向。

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

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有战功,晋升为上开府,赏赐锦缎一千段。

仁寿初年,调任瀛洲刺史,以好的政绩而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慰劳、勉励。

隋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的百姓牵挽车辕恋恋不舍,几天都不能离开州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前后有几百人。

隋炀帝对他说:

“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你是名将,如今天下太平,又是优秀的太守,可以说是兼得其美啊。

”大业六年,皇帝的车驾来到江都,隋炀帝对来护儿说:

“衣锦还乡,这是古人看重的,你如今就是这样。

”于是赏赐他绸缎两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拜谒先人的坟墓,宴请乡里的父老。

并且让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认为他非常荣耀。

十二年,隋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

“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我希望陛下暂时停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

陛下如今去江都,是我衣锦还乡的地方,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着想。

”隋炀帝听了,生气地变了脸色并站了起来,几天都没有让来护儿觐见。

后来隋炀帝怒气缓解,来护儿才被引入觐见,隋炀帝对来护儿说:

“你的心意竟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

”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

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来护儿非常忌惮。

那天早上来护儿将去上朝的时候,被叛贼捉拿。

来护儿说:

“陛下现在在哪里?

”旁边的人说:

“如今被拿下了。

”来护儿叹息说:

“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于是被杀害了。

来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薄财利,不经营产业。

至于出征用兵,计谋很多,每次阅览兵书,说:

“这难道也是异于常人的想法!

”善于安抚士兵,部署处置纪律严明,所以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 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请概括。

(5分)

【解析】 解答作者思想情感方面的题,要结合着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此诗写于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由前两句中的“哭”“悲”可得出作者对百姓经受灾难的同情;

“微”表现出了作者对百姓的忧虑;

由“病眼不眠”可得出诗人因病而感伤;

由“无伴”可得出诗人的孤寂;

由“苦思归”可得出思归的痛苦;

由“发稀”可得出诗人年老无奈之情。

【答案】  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

病中的感伤;

客中的孤寂;

思归的痛苦;

老之将至的无奈。

(5分,答出其中1点得1分)

9.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6分)

【解析】 解答炼字的题,可从以下几步入手:

①理解“嫌”字在句中的意思;

②看“嫌”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

③看“嫌”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然后在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可采用“本题运用……的表现手法(或:

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的答题模式。

诗人将残灯人格化,故采用的是拟人手法。

由“多谢”一词,可得出诗人对残灯的感激之情;

运用联想,可以体会出诗人在残灯相伴的夜里所感受到的温暖与安慰;

“不嫌”也体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答案】  “嫌”,嫌弃,(1分)运用拟人说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的感谢之情,(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2分)

(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在古诗词中,一轮圆月能透尽人的心思。

如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更是借月来抒发离别情怀的。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梧桐树高大雄伟,而在古代诗词中,梧桐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大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然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

”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

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

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

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

”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

不是流行穿越吗?

不是流行搞笑吗?

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

谁信?

谁看?

没人看,哪来钱?

没钱哪来房?

哪来车?

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

”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

”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

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

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

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

怎么还刺?

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

”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

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

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

“哈哈哈哈!

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罢罢罢!

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

”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

奖金呀!

赵团长捶胸顿足。

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

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解析】 B项,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

C项,“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D项,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答案】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

答C、D不给分。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解析】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注意分析文章中关于人物的描写等。

如赵团长改了剧本,金科看了两页后,将剧本扔出窗外,可见其性格的耿直和刚烈;

金科坚持按老剧本演,但无人配合,他悲愤“自尽”,由此可知他坚持原则,敢于为原则献出“生命”;

赵团长演出是为了获奖、得奖金,而金科把这些全不放在心上,可见他对名利的淡泊。

【答案】  ①耿直刚烈。

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②坚持原则。

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③淡泊名利。

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每点2分)

(3)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

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情节安排的作用。

一般考虑前后有没有照应或伏笔,这样安排是否符合常情及有没有使情节更富有波澜等。

之所以答应演出,是因为赵团长的软磨硬泡,之后金科还是按照老剧本演戏,这样前后形成照应;

金科是一个性格刚烈、坚持原则的人,赵团长软磨硬泡,他只能勉强答应,这也符合人之常情,之后金科又按老剧本演戏,这样的安排符合常理;

金科按老剧本演出,才使小说更有曲折性,制造了波澜。

【答案】  ①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