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专业建设小组定期对项目进行考评、定期检查,总结交流建设经验,使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专业建设进展情况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依据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改革原则,构建并制定了“市场驱动、校企合作、行业引领、实境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予实施。
进而形成了符合甘肃行业企业实际、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行业、企业生产、职业岗位、生产过程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确定课程建设方案、制定了《工程量清单算量》、《软件图形算量》、《软件钢筋算量》、等核心课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突出行业企业需求、能力培养和地区特色,并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了课程大纲和课程计划,完成校本教材建设。
编写并出版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工艺》3门特色教材和《建筑构造与识图》《预算员计价基础》等校本教材及生产实训校本教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实施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推进了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我们完善了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信息化资源建设为手段,推动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
推进精品核心课程建设,完成了校本教材课程考核标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模拟仿真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室、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根据教学改革实际需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目标任务,以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为重点,采取到企业实践、高校进修、出国培训、参加国培、省培、校本培训、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等途径进行培训,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说课、集体备课、优质课评比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素质、专业技能和教学教研水平。
如:
学校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进修,学习中职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
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甘肃伊真集团等企业进行工作实践和技术交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
多次参加“示范校建设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等师资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能力。
2013年以来,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与校内专业带头人一起组织领导教学团队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为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技能,分别安排专业课教师2165人/天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安排50人/次教师参加全国的师资培训,两年多来,共培养专业带头2人,培养4名能够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
聘请了8名企业工程技术方面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技能娴熟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
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完成了《任务书》中确定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修订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学生企业实习评价考核体系等管理制度文件。
先后与26家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及互为基地协议,定期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到合作企业回访,学生、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完成实习教学任务。
聘请企业专家承担实习教学项目,引入企业文化,全面推行6S管理,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
三、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我们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实行专账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采购项目一律公开招标,无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现象。
本专业建设项目计划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68万元,其中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75万元;
用于师资队伍建设49万元;
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44万元;
详见建设项目资金年度预算及使用汇总表。
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及年度经费安排明细表
项目
类别
建设内容
资金使用预算投入(万元)
实际支出
(万元)
2013年
2014年
合计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
4
2
6
6.0000
2.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创新项目
33
14
47
47.0000
3.教材建设项目
8
16
16.0000
4.教学模式改革项目
3.84795
5.学生成绩评价模式改革项目
1
1.8096
小计
48
27
75
74.65755
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项目
8.0000
2.“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
7.6940
3.骨干教师培养项目
12
11.684522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3
5
5.2384
5.教师进修与培训项目
16.5503
24
25
49
49.16722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项目
1.5000
2.人才培养方案的校企共商机制建设项目
3.教学团队建设的互派交流机制建设项目
1.9000
4.教学资源的更新补充机制建设项目
5.7000
5.设立冠名班,订单式培养机制建设项目
1.7000
6.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建设项目
20
10
30
31.8105
17
44
44.1105
合计
99
69
168
167.935272
四、贡献与示范
(一)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随着我校工程造价专业重点专业建设的深入推进,带动了整个专业群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800余名,近两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811名毕业生,建设期内,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面向企业、行业、下岗转岗工人等开展各类社会培训300多人次。
共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757人次。
专业教师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一些优秀毕业生已迅速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或者业务主管。
(二)示范与辐射
1、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通过示范校建设,提升了本专业办学实力,提高了专业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带动了相关专业整体发展。
招生规模大幅提升,毕业生供不应求。
开展了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遴选的22家企业共同建设了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认识实习和部分生产实训的需要。
同时按“真实、综合、可动、可测”的建设目标建设实训室。
形成了校外、校内实习基地群“双群互补”的局面。
2、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形成较为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对外交流中推广到专业群。
两年来,公开出版和开发校本教材5套,在促进了自身专业建设的同时也以本身的专业建设成果,带动与辐射兄弟学校共同发展。
有25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建成4门主要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及教学资源库,为同类学校相关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带动本区域内同类学校的发展。
五、建设成果及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1、深化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成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小组,形成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了订单培养、冠名班规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2.构建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2013级专业班中实施了新的课程体系,2014年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完成了《建筑结构与识图》等4门核心课程的建设,14门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及校本教材建设,在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分别在2013级、2014级专业班级中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
3.全面推行了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与车间实训、学习与生产相结合,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4.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完成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习实训管理文件、国家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模拟仿真系统、教学案例及试卷库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两年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获得“双证书”率均为100%,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3%,对口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二)形成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1.专业带头人水平显著提升
在专业建设实践中,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教学设计及课程改革的能力不断提升,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牵头工作,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骨干教师团队作用凸显
近两年来,培养骨干教师4名,他们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发表教科研论文6篇;
编写教材2部;
主持参与精品课建设1门。
3.兼职教师队伍稳定
从企业行业聘用相对稳定的8名实践经验丰富、精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生产流程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等专业课程的教师教学工作,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逐年增加,到2013年,兼职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超过15%。
到2014年,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了20%。
4.双师素质教师能力增强
经过两年建设,已形成一支师德优良、业务过硬、规模稳定、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目前该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44人,兼职教师8人,“双师”型教师有38名,双师素质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技能明显提高。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取得实效
本专业在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提高了就业质量和毕业生社会竞争力。
2.建立工学结合的企业实习运行模式
两年来与22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互为基地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派专家进行授课、指导,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际生产,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学生实习进企业,工学结合,实现了从课堂教学到仿真实训到全真实训的转变,有效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企业锻炼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核心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技能人才,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并正常运行,扩建广联达软件、鲁班软件等5个实训室,新建工程招投标与工程造价等3个综合实训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及专项技能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改革与创新案例
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实施“五化教学”、培育技能人才。
取得良好效果。
1、课程教学项目化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施中,灵活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实践教学任务化
专业与企业共同合作,结合实际生产任务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兼职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现场指导、质量检查,明确工作岗位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学生自主完成生产任务。
3、技能训练标准化
技能训练严格参照专业资格证书要求和行业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训练。
技能训练以工程造价员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依据,以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所需工程造价工作规范为训练标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4、实训项目生产化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组织学生按施工单位与施工作业生产流程进行实训。
5、顶岗实习岗位化
学生完全以造价员的角色到企业参加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工作或参加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实训项目,以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强化训练。
六、存在问题与思考
1、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不断完善,要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产教研深度融合。
尤其是在“工学结合”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完善校企合作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2、课程体系改革需不断创新
要继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随着社会人才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对课程体体系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
课程资源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完善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需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大批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师角色,也能担任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角色的双岗双师素质教师。
为保证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还需要继续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使其具备胜任双师双岗教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