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6916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重点考点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14.按(风险产生的社会环境)分为(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

(雷电、暴风雨)属于静态风险;

(生产技术的改进,人口增长)属于(动态风险)。

15.依据(产生风险的行为)分类,风险可以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基本风险是指(非个人行为引起的风险)。

特定风险是指(个人行为引起的风险)。

如(火灾、爆炸)。

16.风险的特征有:

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普遍性)、风险的(可测定性)、风险的(发展性)。

17.风险渗入到社会、企业、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体现了(风险的普遍性)。

第二节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

2.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3.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组织,个人,家庭)。

4.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五个环节。

5.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6.在风险(管理演变过程)中,最有影响的风险管理的形式是(企业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

7.20世纪90年代,风险管理继续发生着变革,在风险管理发展过程中,如(安全工程、法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风险防范手段的出现),意味着(保险开始与其他风险管理组织行为相融合)。

4.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政府介入)了风险管理领域的(原因是巨灾风险事故的频发)。

5.(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对企业、家庭或个人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6.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方面内容。

7.(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8.(风险估测)所依据的理论是概率统计理论,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的管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9.(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10.(选择风险管理技术)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11.(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12.风险管理(具体目标)分为(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

13.风险管理方法即风险管理的技术分为(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

14.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下列方法:

(避免、预防、抑制)。

如(定期体检属于预防)。

15.(避免)是指设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单位和中途放弃某些既存的风险单位,采取主动放弃或改变该项活动的方式;

避免风险的方法一般在某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相当高或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时采用,它是一种(最彻底、最简单的方法、但也是一种消极的方法)。

16.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包括:

(自留风险)与(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分为(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与(财务型保险转移风险)。

17.(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

18.(转移风险)是指一些单位或个人为避免承担损失,而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

19.(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是指(单位和个人通过经济合同),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去承担,如(保证互助、基金制度)等。

20.(财务型保险转移风险)是指(单位或者个人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转移风险。

(万能寿险)属于(财务型保险转移)。

第二章 

保险概述(分值:

3分)

第一节 

保险的要素与特征

1.《保险法》第二条规定: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

2.现代商业保险的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可保风险的存在)、(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准备金的建立)、(保险合同的订立)。

3.可保风险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风险应当是纯粹风险),(风险应当使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应当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风险必须具有可测性)。

4.保险费率计算的依据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所致保险标的(损失的概率)。

5.保险费率厘定的(公平性原则)要求(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应与其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是相适应的)。

6.保险费率是否适度应当是就保险(整体业务)而言的。

7.保险费率厘定的(适度性)原则要求(保险人根据厘定的费率收取的保险费应能足以抵补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有关的营业费用)。

8.(保险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

9.非寿险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总准备金)。

10.(保险合同)是保险双方当事人履行各自(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11.“一人为众,众人为一”体现了保险的(互助性)。

12.从保险的(科学性)来看,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准备金的提存等都是以(科学的数理计算)为依据的。

13.(人身保险)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社会保险)经营主体是(国家)。

14.社会保险则具有(强制实施)的特点。

15.提供(社会救济)的主体是(国家)。

(社会救济)属于(社会行为)。

16.储蓄是(自助)行为。

第二节保险的分类

1.按(实施方式)分类,保险可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

2.强制保险的保险关系产生于(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合同行为。

3.保险标的由(法律)限定,但(投保人可以自由选择保险人)的是(强制保险)。

4.强制保险具有(全面性)与(统一性)的特征。

5.(自愿保险)是在自愿原则下,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而建立的保险关系。

6.自愿保险的(自愿性)表现在(投保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投保、向谁投保、中途退保等,也可自由选择保险金额、保障范围、保障程度和保险期限)等。

一般(不能由投保人自由决定)的是(保险费率)。

7.(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包括(财产损失险)、(责任保险)和(信用保险)保险业务。

8.(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依照法律和契约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其主要业务种类有(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和(职业责任保险)等。

9.信用保险是以(各种信用行为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10.(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保险业务。

11.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作为保险标的,以(被保险人)的(生存)和(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一种人身保险。

12.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使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发生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一种人身保险业务。

其主要业务种类有(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收入补偿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

13.意外伤害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

14.按(承保方式)分类,可将保险分为(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和(重复保险)。

15.(再保险)的风险转嫁方式是保险人对(原始风险的横向转嫁)。

16.(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以(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一种保险。

第三节 

保险的功能

1.保险保障功能具体表现为(财产保险的补偿功能)和(人身保险的给付功能)。

2.保险是在特定灾害事故发生时,在保险的有效期和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以及保险金额内),按其(实际损失金额)给予补偿。

3.通过补偿使得已经存在的社会财富因灾害事故所致的(实际损失在价值上得到了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以恢复,从而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连续进行。

4.由于人的(生命价值很难用货币来计价),所以人身保险的保险金额是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与条件下双方协商约定后确定的)。

5.2004年11月21号的空难,保险公司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付了1300万元,飞机的机身损失赔付了2300万美元。

体现了(保险保障功能)。

6.保险(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之间存在(时间滞差)和(数量滞差),为保险人进行(保险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可能。

7.保险(资金的融通)应以(保证保险的赔偿或给付)为前提。

8.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体现了保险具有(资金融通功能)。

第四节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是最早(发明风险分散)这一保险基本原理的国家。

2.(镖局)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货物运输保险的原始形式)。

3.在世界保险史上,最早的一部有关保险的法规是(汉漠拉比发典)。

4.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历史最长者当数(海上保险)。

5.(共同海损分摊原则)是因减轻船舶载重而投弃入海的货物,如为全体利益而损失的,必须由全体分摊归还。

6.(共同海损分摊原则)体现了(损失分担)这一保险的基本原理。

7.(船舶抵押借款制度)是海上保险的雏形。

8.(黑瑞甫制度)和(基尔特制度)是(火灾保险)的原始形态,都是一种(相互保险)的制度。

9.(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个国家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10.(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三章 

保险合同(分值:

9分)

保险合同的特征与种类

1.(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保险合同的特征有六个:

保险合同是(有偿合同)、保险合同是(保障合同)、保险合同是(有条件的双务合同)、保险合同是(附合合同)、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

3.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的含义(是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支付保险费的义务是确定的,而保险人仅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承担赔偿或给付义务),即保险人的义务是否履行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尚不确定,而是取决于偶然的、不确定的保险事故是否发生。

4.由于保险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保险合同对诚信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合同。

5.按照合同的(性质)分类,保险合同可以分为(补偿性)保险合同与(给付性)保险合同。

(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险中健康保险合同的疾病津贴和医疗费用合同)都属于(补偿性)合同。

(寿险合同)属于(给付性)合同。

6.(定值保险合同)成立后,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应以(事先确定的保险价值)作为保险人确定赔偿金数额和计算依据。

如果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的全部损失,无论该保险标的实际损失如何,保险人均应支付合同所约定的保险金额的全部,不必对保险标的重新估价。

例:

某一定值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为10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全损,事故发生时的保险标的的价值为80万元,保险人应该赔偿的金额为100万元。

7.以(农作物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字画),(古玩)为保险标的的财产保险合同为定值保险合同

8.(大多数财产保险业务)采用的保险合同形式属于(不定值)保险合同。

9.足额保险,(十足赔偿);

不足额保险,(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超额保险,(超过部分无效)。

10.按照保险(标的)分类,保险合同分为(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

11.按照保险(承保方式)分类,保险合同可分为(原保险合同)与(再保险合同)。

12.(原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订立的保险合同,合同(保障的对象)是(被保险人)。

13.(再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为了将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转移给其他的保险人而订立的保险合同,合同直接(保障的对象)是(原保险合同的保险人)。

第二节保险合同的要素

1.保险合同的(主体)包括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和(关系人)。

2.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包括(保险人和投保人)。

3.(保险人)是(保险公司)。

4.(投保人)是拿钱的人,又称要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负有(交付保险费义务)的保险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

5.保险合同的(关系人)包括(被保险人)和(受益人)。

6.(被保险人)是(受保险合同保障)的人,即有权按照保险合同规定(向保险人请求或给付保险金)的人。

7.受益人一般属于人身保险范畴的特定关系人,即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投保人、被保险人本人也可以作为受益人。

8.受益人取得受益权的唯一方式是(被保险人)或(投保人)(通过保险合同)指定。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

9.(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的(客体)。

10.按照保险条款的性质不同,可将保险条款分为(基本条款)和(附加条款)。

11.(保险责任)是指在保险合同中载明的对于保险标的在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应(承担的经济赔偿和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12.(责任免除)是对保险人承担责任的限制,即指保险人(不负赔偿)和(给付责任)的范围。

13.保险开始的时间(由双方在保险合同中约定)。

14.(保险价值)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享有的保险利益在经济上用货币估计的价值额。

15.(保险金额)是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16.在(财产保险)中,保险金额要(根据保险价值)来确定。

17.在(人身保险)中,根据被保险人的(经济保障需要)与投保人(支付保险费的能力),由保险(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保险金额。

第三节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1.(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就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向另一方提出订约建议的明确的意思表示。

2.(承诺)是指当事人一方表示接受要约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完全同意要约内容的意思表示。

3.保险合同的订立通常是由投保人提出要约,即投保人填写投保单,向保险人提出保险要求,体现了保险合同通常采用(格式合同)。

4.保险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5.保险单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订立保险合同的正式(书面凭证)。

6.保险凭证又称(“小保单”),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保险单。

与保险单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7.(批单又叫背书),是保险双方当事人协商修改和变更保险单内容的一种单证,也是保险合同变更时最常用的书面单证。

8.在实务操作中,当保险人审核投保人填具的投保单后并在投保单上签章表示同意承保时,即意味着(保险合同的成立),但是保险合同的成立并(不一定意味着保险责任的开始)。

9.保险合同的(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条款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

10.保险合同订立时,约定(保险费交纳后)保险合同才(开始生效)。

11.我国保险实践中普遍推行的(“零时起保”),就是指保险合同的生效时间是在(合同成立的次日零时)或约定的未来某一日的零时。

12.(客体合法)是指(投保人)对于投保的(标的)所具有的(保险利益)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13.(合同内容合法)是指保险合同的内容不得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相抵触。

14.保险合同的(无效)是保险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被国家保护)。

15.保险合同的(全部无效)是指其约定的全部权利和义务(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

如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或(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险合同,或保险标的(不合法)的保险合同等均属于全部无效的保险合同。

第四节保险合同的履行

1.(交纳保险费)是(投保人)的最基本的义务。

2.保险合同订立后,财产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生产操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体现了(投保人防灾防损)的义务。

3.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约定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保险合同)。

4.若被保险人未履行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保险人对(因危险程度增加)而导致的保险标的的损失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5.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将保险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保险标的的情况、保险单证号码等通知保险人,这(体现了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的义务)。

6.(保险人)可以承担(被保险人)为(防止或减少损失而支付的必要合理的费用)。

7.(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是(保险人)最基本的义务。

8.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特别是对(责任免除条款)必须(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责任免除条款不产生效力)。

9.保险人在办理保险业务中对知道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业务情况、财产情况、家庭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五节保险合同的变更、中止及终止

1.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指(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的变更。

2.由于保险财产的(买卖、转让、继承)等法律行为而引起保险标的所有权转移引起的变更是(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

3.通常提出保险合同内容变更的人是(投保人)。

4.被保险人(职业、居住地点)的变化属于(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

5.(自然终止)是指因保险(合同期限届满)而终止,这是保险合同终止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因。

6.保险人(已经履行赔偿或给付全部保险金义务后),如无特别约定,保险合同即告终止,即使保险期限尚未届满,合同也告终止,即使保险期限尚未届满,合同也告终止。

这是因保险完全(履行赔偿或给付义务而终止)。

7.因保险标的(全部灭失)而终止是由于(非保险事故的发生,造成保险标的灭失)。

8.(解除终止)是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尚未届满前,合同一方当事人依照法律或约定解除原有的法律关系,(提前终止保险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

9.对于投保人来说,除《保险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有权随时解除保险合同)。

(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保险责任开始后,合同当事人都(不得解除保险合同)。

第六节保险合同的解释与争议的处理

1.(文义解释)原则即按照保险合同条款通常的(文字含义)并结合上下文解释的原则。

2.如果因含义不清而发生争议,并非保险人一方的过错,其不利的后果不能仅由保险人一方承担,而应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共同承担)。

3.(补充解释)原则是指当保险合同条款约定内容有(遗漏或不完整)时,借助商业习惯、国际惯例、公平原则等对保险合同的内容进行务实、(合理的补充解释),以便合同的继续执行。

4.(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最高司法机关也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对于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做的解释。

5.对《保险法》的解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

6.保险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仲裁)和(诉讼)三种。

7.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分值:

7分)

最大诚信原则

1.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有三个:

(告知)、(保证)、(弃权与禁止反言)。

2.(告知)也称披露或陈述是指合同订立前、订立时及在合同有效期间,要求当事人按照法律实事求是、尽自己所知、毫无保留地向对方所作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3.保险人应告知的内容主要是保险合同条款的内容,尤其是(免责条款)。

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应主动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条款的内容,尤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含义和具体规定。

4.投保人的告知形式有(无限告知)和(询问回答)告知两种。

5.在我国,保险立法要求投保人采取(询问回答)的形式履行其告知义务。

6.(保证)是指保险人和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约定,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担保对某种特定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或担保其真实性。

7.(确认保证)事项涉及(过去与现在),它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过去或现在某一特定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保证。

8.(承诺保证)是指投保人对将来某一特定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其保证事项涉及(现在与将来),但不包括过去。

9.默示保证与明示保证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默示保证主要在海上保险中应用。

10.(禁止反言)是指保险合同一方既然已放弃他在合同中的某种权利,将来不得再向他方主张这种权利。

11.弃权与禁止反言主要用于(约束保险人)。

12.表现形式:

误告(告知不实)、漏报(不予告知)、隐瞒(有意不报)、欺诈(虚假告知)。

13.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14.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15.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没有影响或者有影响但(不是严重影响),保险人对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应承担保险责任)。

16.被保险人(未将)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危险增加的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对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

17.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如果被保险人的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在(扣除手续费)后,向(投保人)(退还保险费),但是自合同成立之日起逾(2年)的除外.

18.(违反了保证),后果是保险人(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且(不退还保费)。

第二节 

保险利益原则

1.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2.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人是(投保人)。

3.保险利益必须是(已经确定或者可以确定)的利益,包括(现有利益)和(期待利益)。

4.保险利益必须是(经济利益),可以用货币衡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