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19609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B、D.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是先天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D不符合题意。

C.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免疫,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的功能和类型特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免疫的功能、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及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3.医学上“现场初步急救基本技术”包括:

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等五项。

下列有关急救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发生溺水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图一所示的方法急救

B.图一所示急救方法中人工呼吸的频率越快越好

C.图二中伤口处血液颜色鲜红,随心跳涌出,应在伤口A端用止血带止血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先将其移到通风处,然后拨打“120”

【答案】D

在遇到意外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还要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止血等常用的急救措施。

图一为心肺复苏;

图二为血管破裂。

A.当人发生溺水事故时,首先请设法拨打号码120急救电话,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实施人工呼吸帮他恢复呼吸,故A错误。

B.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故B错误。

C.出血包括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其中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出血时应该在近心端止血。

图二中伤口处血液颜色鲜红,随心跳涌出,是动脉出血,应在伤口B端用止血带止血,故C错误。

D.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缺氧窒息。

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先将其移到通风处,然后拨打“120”,故D正确。

故选D。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既解决题目,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花粉过敏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B.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

C.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D.抗原被清除后,体内相应的抗体不会立即消失

【答案】C

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A正确;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正确;

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C错误;

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

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D正确。

5.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

下列生活方式中,容易引起冠心病的是

A.吃清淡少盐的食物B.高脂肪饮食C.冬季注意保暖D.适当体育运动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另外冬季注意保暖、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6.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用少量青霉素做皮试,如果注射处有较大红肿现象,该患者则不能注射青霉素。

由此可知,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成了(  )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失效药物

试题分析:

青霉素进入人体会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抵抗青霉素的抗体;

因此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是属于抗原。

考点:

抗体和抗原。

7.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

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

所以题干中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移植的器官被排斥和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都属于免疫的功能,而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不属于免疫的功能。

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

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

8.下列生命现象,属于免疫的是( 

 

A.神经纤维传导兴奋B.肌肉细胞收缩和舒张

C.呼吸进新鲜空气D.免疫细胞产生抗体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肌肉细胞收缩和舒张、呼吸进新鲜空气都是属于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人体免疫无关,A、B、C不符合题意;

在异物长刺激下,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异物,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所以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属于免疫。

掌握免疫的含义和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9.今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共有200多个国家70多万人被感染,引起该病的是(  )

A.肺炎双球菌B.非典病毒C.新冠病毒D.狂犬病毒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

今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共有200多个国家70多万人被感染,引起该病的是新冠病毒。

故选:

C。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

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A.抗原、抗原B.抗体、抗体C.抗体、抗原D.抗原、抗体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

故选D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11.人在溺水、煤气中毒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呼吸停止的现象,造成体内缺氧,危及生命,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需将患者平放并呈仰卧状态,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并使患者额头后仰,下巴上提,气管充分伸直,是为了让患者(  )

A.气道畅通B.感到舒服C.便于喝水D.防止脊椎损伤

【分析】因意外事故,导致人呼吸停止,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法,要注意呼吸的频率。

【详解】做人工呼吸时,首先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顿,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

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且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

【点睛】知道口对口吹气法的正确操作步骤即能正确答题。

12.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流感患者属于易感人群

B.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C.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心理更健康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

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A、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错误。

B、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正确。

C、在生活中,健康比金钱更重要;

学会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重要方面,正确。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正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健康的概念。

13.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A.

B.

C.

D.

(3)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

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

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

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

因此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C。

C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特点以及二者的数量变化。

14.下列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的对应,错误的是(  )

A.艾滋病与HIVB.足癣与寄生细菌

C.血吸虫病与血吸虫D.肺结核与结核杆菌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AIDS在中文的音译就是“艾滋”),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e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以全身性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传染病,正确。

B、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因此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错误。

C、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因此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正确。

D、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因此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正确。

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15.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C.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产生的这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符合题意。

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能正确答题。

16.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低龄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只要合理膳食、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B.白酒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

C.遇到突发心脏病的患者,不需要采取急救措施,直接送医院就医

D.心血管疾病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也要掌握一些急救措施,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A.合理膳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如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即使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也无法预防。

现在心血管疾病出现低龄化倾向,青少年也时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A错误。

B.酗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舒筋活血、御寒壮骨,B错误。

C.遇到突发心脏病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C错误。

D.人的心血管健康状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D正确。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17.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本题考察人体特异性免疫相关内容。

特异性免疫指的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

患过天花病的人不会再患天花,或注射天花疫苗的人不会再患天花)的免疫。

故选C。

注意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8.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常伴有发烧、皮疹等症状,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下列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A.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B.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C.及时对病人使用过的衣服和被褥进行消毒D.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

及时对病人使用过的衣服和被褥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9.体育课后口渴难耐,如果四位同学回到教室发现每个人只有半杯水,从各位的对话中,你认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学应该是

A.“哎,真倒霉!

才剩半杯水”B.“哈,还有半杯水,真不错!

C.“太渴了,有水喝真好!

”D.“OK!

半杯水也能解决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由题意可知,体育课后口渴难耐,如果四位同学回到教室发现每个人只有半杯水,从各位的对话中,可以看出B、C、D的语言积极向上、乐观,体现出了其心理健康。

而A则消极、悲观,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0.2011年4月12日,卫生部公布了3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死亡人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这5种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病名

发病数

死亡数

艾滋病

3551

1059

肺结核

135848

200

狂犬病

98

90

乙型肝炎

117553

65

流行性出血热

609

9

A.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B.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C.死亡率最高的是艾滋病D.居室消毒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A.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表格中的疾病都属于传染病,都是有病原体引起的,A符合题意。

B.接种疫苗,即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目前还没研制出疫苗,还不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B不符合题意。

C.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为90÷

98≈91.8%,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对居室消毒不能切断传播的途径,D不符合题意。

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结合分析表中的内容来解答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