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196081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了解疾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病机制、掌握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疾病的本质,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绪论的学习,知道病理学的概念及任务,掌握病理学研究方法,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以及病理学发展史。

(二)知识点及要求

1、病理学的概念

掌握:

病理学的概念

2、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理解:

总论和各论的内容以及病理学的任务。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了解:

病理学作为“桥梁学科”的地位。

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掌握:

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理解:

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5、病理学的发展

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病理学的概念;

病理学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通过本章的内容,教会学生懂得适应的形态学变化,损伤的方式及各种形态学表现。

学生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疾病的研究。

第一节适应

1、掌握:

基本概念(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适应的形态学表现类型。

2、理解:

化生的过程及意义。

3、了解:

增生与肥大的关系。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1、理解:

损伤的原因。

2、了解:

损伤的机制。

第三节细胞可逆性损伤

基本概念(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淀粉样变,粘液样变);

常见变性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常见变性类型的病变特点。

第四节细胞死亡

1、熟练掌握:

基本概念(坏死;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坏疽;

凋亡;

凋亡小体);

坏死的形态学标志;

坏死的类型及特点;

凋亡的病变特点。

坏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凋亡的机制。

坏死的形态学变化。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掌握细胞组织修复的方式。

学生能将再生与纤维性修复的知识理解并应用。

第一节再生

基本概念(修复,再生);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干细胞的作用及再生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的概念;

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瘢痕的形态特点及意义。

第三节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的类型。

骨折的愈合过程。

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

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局部血液循环的常见疾病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临床病例。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

基本概念(充血,淤血,心衰细胞,槟榔肝);

淤血的病变及后果。

充血的病变及后果;

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的病变特点。

充血及淤血的病因。

第二节出血

出血的病因及病变特点。

出血的后果。

第三节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概念;

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的结局。

第四节栓塞

栓塞的概念。

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栓子运行途径。

第五节梗死

梗死的概念;

贫血性梗死及出血性梗死的特点。

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第四章炎症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炎症的本质及基本病理变化。

学生能应用基本病理变化理解炎症的病理类型。

第一节炎症的概述

炎症的概念;

渗出的概念;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炎症的原因;

炎症的分类。

第二节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过程中血管的反应;

急性炎症过程中白细胞的反应;

纤维素性炎的特点;

化脓性炎的类型及特点。

炎症介质的概念及作用;

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三节慢性炎症

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及分类。

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肉芽肿的组成成分和形态特点。

肉芽肿的形成条件。

渗出的概念及过程;

化脓性炎的类型及特点;

肉芽肿的特点。

渗出过程中血管及白细胞的反应。

第五章肿瘤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肿瘤的概述,掌握肿瘤的形态特点及生物学特性。

学生能够将所学病理知识联系临床。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概念。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组织结构。

肿瘤的大体形态。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异型性的概念;

肿瘤的异型性特点。

异型性与分化的关系。

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命名原则。

常见肿瘤的类型。

第五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

肿瘤的生长方式。

第六节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七节肿瘤

恶病质的概念。

肿瘤对机体局部和全身的影响。

第八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第九节常见肿瘤举例

癌与肉瘤的区别。

第十节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基本概念(癌前病变,原位癌)。

常见癌前病变;

上皮内瘤变。

第十一节环境致瘤因素

1、了解:

环境致瘤因素。

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的扩散;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疾病的研究。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基本概念(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动脉瘤);

基本病理变化。

主要动脉的病理变化。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高血压病

良性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临床病理联系。

恶性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风湿病

基本概念(风湿病;

Aschoff小体);

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风湿病对各器官的影响。

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基本概念;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良性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变;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弄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

学生能了解常见疾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理解临床病理联系。

第一节呼吸道及肺炎症性疾病

基本概念(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肉质变);

大叶性肺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特点。

大、小叶性肺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

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鼻炎癌的病理变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弄懂胃和肝脏两大器官常见疾病的病变特点。

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病例的分析。

第一节胃炎

急性胃炎的类型;

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病因;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病理联系。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

基本概念(病毒性肝炎,嗜酸性小体,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毛玻璃样细胞);

病因。

第四节肝硬化

基本概念(肝硬化,假小叶);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硬化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高压症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实验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变性类型的病理变化特点。

(2)理解坏死的形态学变化。

2、实验内容

(1)可逆性损伤

(2)坏死

3、所需实验设施设备

(1)显微数码互动系统

(2)显微镜

(3)切片:

肝细胞水肿;

肝细胞脂肪变性;

脾细动脉玻璃样变;

结核干酪样坏死。

4、教学形式及过程

(1)给学生讲述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2)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讲解切片。

(3)指导学生阅片。

(4)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5、教学重点与难点

(1)变性的病理变化特点。

(2)坏死的形态学标志。

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特点。

(2)理解血栓形成过程及特点。

(1)淤血

(2)血栓形成

慢性肺淤血;

慢性肝淤血;

混合血栓。

(1)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讲解切片。

(2)指导学生阅片。

(3)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1)慢性肺淤血的镜下特点。

(2)血栓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实验三炎症

(1)掌握化脓性炎的病理变化特点。

(2)掌握肉芽肿性炎的病理变化特点。

(1)化脓性炎

(2)肉芽肿性炎

阑尾蜂窝织炎;

脓肿;

异物性肉芽肿。

(1)蜂窝织炎的镜下特点。

(2)肉芽肿的构成特点。

实验四肿瘤

(1)掌握肿瘤的异型性。

(2)理解常见肿瘤的病理变化特点。

(1)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2)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3)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4)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皮肤乳头状瘤;

食管鳞癌;

子宫平滑肌瘤;

脂肪瘤;

纤维肉瘤。

(1)乳头状瘤的镜下特点。

(2)鳞癌的镜下特点。

四、课程时数分配表

(一)总体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课堂

授课

实验

上机

作业

其它

合计

1

2

5

4

6

24

8

32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每组

人数

属性

类别

要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基础类

验证性实验

必做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炎症

肿瘤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1、考试。

2、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平时成绩。

(二)成绩评定

1、理论考试:

闭卷。

期末统一考试,按照卷面成绩占70%的原则计入总评成绩。

2、平时成绩:

由平时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成绩三部分构成。

按照平时成绩占30%的原则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六、教学参考书

(1)陈杰,李甘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2)来茂德.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执笔人:

周静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院长审核:

完成时间:

2015-08-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