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55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复习专题版 第2部分 专项2 题型1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即备选项本身的表述有明显错误,与史实或历史基本常识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这些备选项也可以排除。

(4)无关选项排除法:

此类题目,需要排除的选项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题干意思。

(2019·

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技巧运用] 

——正确选项

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劳动实践。

——无关选项排除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因此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绝对词语排除法

在瓦特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的过程中工厂主的资助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因此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说法错误排除法

D项错在“各阶层广泛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和技师,故排除。

[答案] A

1.中国古代男子休妻有“七出”之说,同时又有“三不去”对男子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

这一规定(  )

A.切实保护了妻子利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赋予了女子主动权

B [从题干内容可知,“三不去”是以家庭伦理为核心,注重维护宗法伦理秩序,故B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片面,故排除;

C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故排除;

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

]

2.钱乘旦教授在《不平衡的发展:

二十世纪的历史与现代化》中说: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符合“修正民族国家”的是(  )

A.冷战导致苏联解体  B.欧共体的成立与扩大

C.欧美建立福利制度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根据材料“不是消灭民族国家”“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符合题意;

苏联解体不符合“不是消灭民族国家”,故排除A项;

C项指的是“修补资本主义”,故排除;

D项既不是修补资本主义,也不是修正民族国家,故排除。

新课程下的高考,多数考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最为关键的。

所谓的“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一句话。

第一步,审题干,抓准“题眼”。

首先应弄清题干的主旨,明确关键语句,再分析这个关键语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向。

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分析选项,判断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眼”要求,是否与“题眼”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步,验证结论。

根据“题眼”与正确选项相互印证,再结合试题和所学知识验证答案。

全国卷Ⅲ)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抓准题眼

题眼:

中国人租借外国人名字。

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享有一定特权,而清政府对国人及企业实行高压政策,因此一些中国人及企业常常使用外国人名字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分析选项

A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故排除A项。

C项:

中国人创办近代新式企业对于外国资本来说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另外,外国资本大量输入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D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企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不能完全扭转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故排除。

——验证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故选B项。

[答案] B

3.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

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据此可知当时(  )

A.理学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

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A [根据材料可知,朱熹的思想被统治者高度重视,并成为官方哲学而流传不衰,这说明当时理学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故A项正确。

4.1971年,柯西金在苏共二十四大上指出: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所特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领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据此可知苏联(  )

A.严格执行斯大林模式

B.扩大了企业生产管理的自主权

C.鼓励发展私有制经济

D.加强了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力度

B [根据材料可知,政府一方面重视“商品货币关系”,一方面又强调不能用“市场调节”取代“国家集中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政府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由材料此时政府重视“商品货币关系”可知,这与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机制不符,故排除A项。

第一步 定时空、明关键

1.定时空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

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几率。

2.明关键

新课标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境,在诸多信息中,明确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步 题干选项对照

1.题干材料参照法

以题干材料传递的信息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如果题干材料信息包含时间、地点、性质、含义等,要以此作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2.选项参照法

选项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提供的信息,对其他选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一种解题方法。

具体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因果、包含、交叉、矛盾、重复等。

全国卷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定时空、明关键

定时空:

战国后期 明关键:

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材料源于教材,巧妙地将“农业是立国之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一长效热点融入试题中。

——题干选项对照选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而不是公田制度完善,表述不准确,故排除。

B项: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普及”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秦朝建立后,在全国修建驰道等,战国时期秦国并未实现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与题干和史实不符,故排除。

战国后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增强,并且在地方实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材料中秦国能够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因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

5.下面为晚清至民国时期某地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

人)。

这反映了该地(  )

时期

迁出

迁至他乡种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09年

156

118

38

1910—1939年

473

77

396

A.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B.农业经济遭到破坏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民族工业起步较早

C [从表格可以看出,从该地迁出去的人口大多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且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越来越多,这会导致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这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故C项符合题意。

6.(2019·

蚌埠一模)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美国联邦当局与州当局间的权力划分——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

这表明(  )

A.州政府享有的权力十分有限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联邦制是民主共和制的基础

D.联邦政府成为国家权力核心

B [根据材料“美国联邦当局与州当局间的权力划分——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可知,联邦政府的立法权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很明显具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制之下的美国,州政府具有相当大的地方管理自主权,故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共和制的基础是三权分立制而非联邦制,故排除C项;

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并没有涉及国家权力核心的问题,故排除D项。

第一步 审标点——快分层

有的选择题题干文字量较大,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其实文字越多意味着透漏的信息就越多,需要考生定下神来,耐着性子阅读分析材料。

这类材料往往使用分号作为段落分层的标志,学生可以根据分号和句号快速提炼分层信息。

[例] (2019·

全国卷Ⅱ)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技巧运用] 题干材料通过句号将材料分为两层信息,第一层反映了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第二层反映了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大量增加,表明明清商业的发展。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因此C项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故排除A项;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故排除B项;

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故排除D项。

[答案] C

第二步 审转折——知重点

有时候,题干中往往会出现“但是”“但”“然而”“而”等转折性的词语,虽然有的时候是要强调转折词之前的内容,但更多时候是强调转折词后面的情况。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根据这些转折词准确判断材料所要强调的内容,以便于抓住材料的重点进行分析。

全国卷Ⅰ)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技巧运用] 题干材料明确指出“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字反映了拉美国家并没有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字又一转折,反映了拉美国家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要求分析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难辞其咎”。

[思路点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项;

A、C两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故排除;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故排除B项。

第三步 审出处——明主题

阅读材料时,除了注意材料正文外,也要特别留意材料的出处。

材料的出处一般都反映着材料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注意出处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材料的中心含义。

特别是材料出处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须更加留心细读,它对解题有着很大的作用。

全国卷Ⅲ)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

“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技巧运用] 本题材料出处是《青年杂志》,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指出“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表明了陈独秀反对中国的封建道德。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因此B项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故排除A项;

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故排除C项;

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故排除D项。

7.(2019·

武汉调研)据《雅典政制》记载,从雅典王政时期以来,修宪共变更了11次。

在宪法变更过程中,人民大众的权力一直在增长,到了第11次修宪后,“人民使自己成为一切的主人”。

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

A.民主政治出现了多数人专制

B.贵族和平民的纷争持续不断

C.直接民主造成城邦动荡不定

D.公民形成了牢固的法治观念

D [根据材料“修宪共变更了11次。

在宪法变更过程中,人民大众的权力一直在增长”可知人民用修宪的方式实现民主,体现了公民的法治观念,故选D项;

由材料“人民使自己成为一切的主人”可知是人民主权不是专制,故排除A项;

由材料“在宪法变更过程中,人民大众的权力一直在增长”可知是民主和专制不是贵族和平民,故排除B项;

材料主要反映民主状况没有涉及城邦,故排除C项。

8.(2019·

沧州二模)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生产方式的革新

C.田庄经济的兴起

D.社会经济的转型

A [根据材料“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从而导致阶级的流动性增强,故选A项;

明中叶以后生产方式有所改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故排除B项;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兴起,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排除C项;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故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