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432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

《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格鲁吉亚方式历史事实实质及其后果Word文档格式.docx

格鲁吉亚不仅内部四分五裂,还面临列兹金人、阿瓦尔人等邻族的袭扰,被迫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同教民族和国家——俄国,寻求盟友和庇护者。

因此,俄格关系从一开始就不是对等的:

格鲁吉亚是多灾多难的弱小民族,尚未完成国家统一,希望将俄国与自己维系在一起;

而俄国则处于上升阶段,并开始四处扩张,希望格鲁吉亚作为对抗土耳其的前锋,争夺高加索的基地。

  1561年,俄国沙皇与卡巴尔达大公联姻,俄国与高加索的联系开始紧密起来。

1584年,格鲁吉亚的卡赫梯大公亚历山大二世遭邻族侵袭、驱逐,遂派使团到俄国,请求归顺俄国,其他公国也经常请求归顺。

1586年,俄国沙皇在名义上成为伊比利亚国家和格鲁吉亚王公的国君,但其实质性意义不大,俄格两国并不毗邻,俄国对格鲁吉亚是鞭长莫及。

但随着俄国走上大规模扩张道路,俄国与格鲁吉亚的空间距离不断被拉近。

  1588年,俄国在捷列克河上建起了要塞捷列基(意为“捷列克河之城”),部署了3个射击军团,在北高加索初步建立起桥头堡,随即俄国陷入“大混乱”,射击军团被召回,俄国与高加索的联系时断时续。

  彼得一世时期,俄国对高加索的政策开始积极起来。

从1712年开始,在捷列克河左岸地区建立了系列要塞和工事,并将哥萨克移居该地,建立起若干村镇,俄国与格鲁吉亚首次尝试订立长期盟约。

1720年,阿斯特拉罕省长沃伦斯基受命说服卡赫梯公国大公瓦赫坦与俄国结盟,主要内容为:

卡赫梯公国应在军事和思想上帮助俄国在外高加索建立统治地位,而俄国帮助格鲁吉亚控制高加索的所有基督教部分[1]。

当时波斯正陷入危机,彼得一世决定远征波斯。

1721年,俄国与格鲁吉亚协商联合进军事宜,沃伦斯基答应保护格鲁吉亚,瓦赫坦决定与波斯决裂。

但是,彼得取消了远征,格鲁吉亚立即陷于悲惨境地:

列兹金人进攻格鲁吉亚,土耳其也占领了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直到1734年),1724年,俄国与土耳其签订条约,俄国承认土耳其占领格鲁吉亚、埃里温汗国、阿塞拜疆、波斯北部地区。

  其间,格鲁吉亚多次派代表赴俄国求援未果,绝望的瓦赫坦大公被迫携家人移居俄国。

  1768年俄土战争爆发在即,形势发生变化。

  俄政府决定发动巴尔干、希腊和格鲁吉亚的所有基督徒反对土耳其,格鲁吉亚应成为反土耳其战略中的一个步骤。

俄国外交部门讨论应以何种方式让格鲁吉亚人参加对土战争。

这样,俄、格两国再次走近,成为签订《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的第一步。

俄国向格鲁吉亚派出远征军,帕宁伯爵对托特列本将军面授机宜:

这次战争“灵魂是此处的,而躯壳是格鲁吉亚的”。

  也就是说,格鲁吉亚人应该充当俄国的工具[2],表明了俄国的利己盘算。

1770年7月16日,在写给托特列本将军的信中,帕宁伯爵明确指出,“距离遥远和联络不便”是最大困难,俄国占领格鲁吉亚只是时间问题,但现在必须让格鲁吉亚人帮俄国打仗[3]。

  东格鲁吉亚则希望,俄土和谈时要将保护东格鲁吉亚利益的条款写入和约,但俄国并未这样做。

1774年7月20日签署的俄土和约只字未提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和约仅提及了土耳其控制下的西格鲁吉亚)。

战后,俄政府将俄军从格鲁吉亚撤回。

此前,格鲁吉亚国王伊拉克里二世曾给俄国沙皇写信,希望俄国保护格鲁吉亚。

格方愿将王子和几位王公贵族派赴俄国宫廷做人质,每个格鲁吉亚家庭向俄国缴纳70戈比,每年送出14匹良马和2000桶葡萄酒,送士兵到俄国[4]。

  但俄国尚未做好准备,或并不急于走出这一步。

1773年2月8日,俄国政府告知伊拉克里二世,认为其提议很“奇怪、不合时宜”[5]。

1774年,俄国沙皇书面通知格方,现在对格提供军事援助很不利,但俄国答应,会要求土耳其保障格鲁吉亚的安全。

应该说,在俄格关系中,格鲁吉亚始终比俄国更主动,俄国则略显矜持,这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地位不同,所求也不同:

俄国需要在对土耳其和波斯作战、向高加索扩张时由格鲁吉亚提供配合,而格鲁吉亚迫切需要解决自己王朝和公国的安全,虽经上述交涉两国也未签订俄国对格提供庇护的条约,但这却成为双方签署《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的前提。

  但与此同时,俄国却在采取措施,设法使格鲁吉亚处于孤立地位,设法堵死格鲁吉亚与欧洲国家独立发展关系的路径,使格在军事、外交等方面完全倚赖俄国。

俄国不允许驻北高加索俄军为格鲁吉亚的利益而行动。

俄国还破坏格鲁吉亚的统一计划,破坏格鲁吉亚从北高加索招募兵员的努力。

1768—1774年俄土战争结束后,卡巴尔达人名义上虽已归并俄国,但他们内心不愿服从,决定迁移至格鲁吉亚;

而格鲁吉亚希望这个善战的民族为他们防守边境,私下与其接触,并表示愿意为其提供良好条件。

  结果,格鲁吉亚派去的联络人被俄军逮捕,迁居未能成功[6]。

显然,俄国并不希望格鲁吉亚加强防御,俄国自身也需要卡巴尔达人为他们保卫国土,而且,如果格鲁吉亚的防御得到加强,就无须与俄国走近。

这些步骤是对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的严重损害,显然,俄国意欲断绝格鲁吉亚的其他念头。

  1781年,还发生一起悲剧事件:

伊拉克里二世选定的继承人列万王子意外去世(死因至今成谜,有人推断是俄国的阴谋),伊拉克里二世因此备受打击。

1781年,波将金被任命为高加索战线的俄军统帅,他的主要任务是设法推动伊拉克里二世主动请求俄国的庇护。

据格鲁吉亚史学家证实,俄国的政策是对伊拉克里二世进行“双重打击”:

破坏格鲁吉亚招募切尔克斯人军队的计划,在伊拉克里周围安插间谍[7]。

此后,格鲁吉亚开始与俄国协商签署《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

  二、《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内容与实质

  俄国、土耳其和波斯三国对高加索的争夺,成为影响格鲁吉亚命运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对来说,俄国的实力更强大,土耳其和波斯在与俄国多次军事较量中都处于下风。

伊拉克里二世试图找到一个强大的庇护者。

格鲁吉亚与波斯、土耳其是世仇,因此,与其中任何一国结盟都不可能,指望欧洲列强的保护,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格鲁吉亚的选择余地很小,只能与俄国结盟。

对于俄国来说,将格鲁吉亚纳入自己的轨道,在高加索就有一个推进的支点,俄国就可以越过高加索山脉。

双方都有兴趣接近,这是个明显的事实;

而俄国似乎比格鲁吉亚更有耐心,更矜持。

  但实际上,如前所述,恰恰是俄国控制、引导了俄格结盟的进程,并在时机成熟时最终将格鲁吉亚归并。

  俄国赢得1768年俄土战争后,将卡巴尔达、库班河谷吞并,沿着达利尔峡谷修建道路和弗拉基高加索、乔治耶夫斯克要塞;

18世纪80年代初,俄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俄格继续接近的条件成熟。

1782年12月21日,伊拉克里二世请求叶卡捷琳娜二世成为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的保护者,俄国予以积极回应。

1783年7月24日,在北高加索的乔治耶夫斯克要塞,俄格双方签署了条约。

俄方代表是巴维尔·

波将金将军,格鲁吉亚代表是加尔谢万一恰夫恰瓦泽大公等人。

  《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文本包括13条:

1.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国王宣布,不论是他本人还是其继承人,不承认除俄国之外的任何最高统治者和庇护者;

2.俄国沙皇及其继承者接受格鲁吉亚为其永久庇护国;

3.每位格鲁吉亚新国王即位时,要立即报告俄国沙皇,并从俄国沙皇处获得国王徽记;

4.伊拉克里国王及其继承人同外国的通信往来应与俄国协商;

5.伊拉克里国王应在俄国有其代表,俄国在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园也应有代表;

6.俄国有责任不干预卡特里一卡赫梯公国的内部事务:

7.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国王在必要时应以军队援助俄国,任何人提升职务时,伊拉克里都应该考虑该人为俄国所作的贡献;

8.格鲁吉亚教会成为俄帝国教会成员之一,成为第八教区;

9.格鲁吉亚大公和贵族与俄罗斯大公和贵族同级;

10.格鲁吉亚人有权移居俄国,被俘后释放的格鲁吉亚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留在俄国或回到故乡;

11.格鲁吉亚商人在俄国与俄国商人在格鲁吉亚享有同等权利;

12.条约长期有效;

13.双方应于6个月之内批准条约[8]。

  按照条约,伊拉克里二世承认俄国对自己的保护,部分地放弃外交独立,且有义务以自己的军队为俄国女皇效劳。

叶卡捷琳娜二世应该保障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格鲁吉亚享有完全的内部独立、双方互派使节。

该条约规定格鲁吉亚和俄国的王公贵族、宗教人士和商界人士地位平等。

条约还附属了一些秘密条款,其中包括4条:

伊拉克里二世应与另一公国国王所罗门一世建立起正常、和平的关系,双方产生分歧时应该诉诸俄国;

俄国应派驻格鲁吉亚两个营的步兵和架设四门大炮,战时扩大驻军数量;

爆发战争时,“高加索战线”指挥官有责任采取一切措施,捍卫格鲁吉亚不受外敌入侵:

俄国应该关心为格鲁吉亚收复被外敌侵占的土地,与土耳其和谈时坚持收复原属格鲁吉亚、后来被土侵占的领土;

同时,格鲁吉亚还应该极力保持国内统一,避免内讧,为此,伊拉克里二世应与伊梅列特王公所罗门一世和解。

1784年1月24日,格鲁吉亚伊拉克里二世和俄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签署了条约。

  《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在很长时间内是俄格关系的政治、法律基础。

就条约本身的内容来看,俄格实现了类似军事一政治同盟那样的关系,格鲁吉亚类似俄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具有很高的自治地位,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藩属关系。

  考虑到格鲁吉亚处于分裂状态,《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反映的只是东格鲁吉亚的意愿,实际上是俄国、波斯和土耳其三国之间在格鲁吉亚划分了势力范围。

伊拉克里二世希望借助俄国巩固王权,消除来自列兹金人等民族无休止的袭扰,保护自己免遭波斯和土耳其的侵略,同时,也希望借机完成格鲁吉亚统一。

另一方面,条约更多地反映了俄国的意志,俄国的利益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而格鲁吉亚只是在为其利益作战略配合。

  出于种种考虑,双方对《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的理解和遵守似乎都有所保留。

  条约的签署这一重大外交步骤是俄国在高加索地区地位提升的体现,俄国在外高加索实现了重大战略突破,东格鲁吉亚成为其堡垒和平台。

  从1783年起,为了巩固《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的成果,俄军立即开始着手修建从弗拉基高加索到第比利斯、穿越高加索山脉主峰的“格鲁吉亚军道”(长度208千米),将俄国与格鲁吉亚连接起来,其军事、战略意义重大。

俄军同时还在军道沿途建起若干要塞。

1783年俄国己在高加索建成3处堡垒:

一处在小卡巴尔达,另两处在捷列克河上,1784年5月6日建起了弗拉基高加索要塞(1860年建为城市)。

俄国采取上述措施意在巩固条约的成就,并将格鲁吉亚作为向高加索扩张的稳固平台。

这条战线不仅保障了与格鲁吉亚的交通往来,而且还使得敌人与车臣人、印古什人联合行动反对俄军增加了难度[9]。

这同时也表明,俄国正在将1783年《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赋予实质性意义。

考虑到俄国在此前后的政策和意图,与格结盟只是暂时的,最终控制格鲁吉亚才是其真正目标。

  《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打破了高加索地区原有的地缘政治平衡,俄国、波斯、土耳其三国长期争夺、互有胜负的局面向有利于俄国的方向急速倾斜,大大削弱了波、土两国的战略地位,对两国在高加索的地位不利。

土耳其和波斯都不愿承认这一现实,俄国在高加索的进展也令英、法等欧洲国家感到不安,一场更加激烈、残酷的争夺不可避免。

问题在于,弱小的格鲁吉亚推行向俄国“一边倒”的政策具有危险性,《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使格鲁吉亚得到很多,但也因此付出很大代价——与原来的盟友(如舒申汗)决裂。

俄国在高加索尚未确立主导地位,未占据排他性的绝对优势,面对来自土耳其和波斯的反击,还需要继续韬光养晦。

而格鲁吉亚首先要面临来自俄国战略对手方面的压力。

尽管土耳其和波斯对抗俄国显得实力不足,打击格鲁吉亚则绰绰有余,何况格鲁吉亚内部局势本来就很艰难。

  因而,俄格关系在《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签订之初即面临严峻考验。

条约签订后,格鲁吉亚立即招来土耳其、波斯以及阿瓦尔人、列兹金人的轮番攻击,格鲁吉亚面临灭亡危险,而俄国在保护格鲁吉亚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签署后,1789年伊梅列特大公所罗门二世即位,格鲁吉亚内部联合的趋势一度加强。

1790年,伊拉克里二世、所罗门二世、乔治·

达迪安尼、西蒙·

古列里等人代表格鲁吉亚各公国签署了《伊比利亚王公贵族条约》,承认伊拉克里二世的优越地位,并信任他与俄国发展关系,但不加入《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

1791年,通过法律,王权将遵循兄终弟及,而不是父死子继的原则。

伊拉克里二世的所有儿子都有权继承王位,成为日后格鲁吉亚内讧的一个重要原因。

1792年,伊拉克里二世给诸子划出封地,一分为六,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解体。

  外来威胁是俄格同盟的试金石。

当格鲁吉亚面临土耳其等国入侵时俄国虽对土耳其等提出抗议,但未能对格提供有效援助,最终,格鲁吉亚被迫向阿瓦尔人进贡,直到1784年秋,俄军才发起攻势,将阿瓦尔人逐出格鲁吉亚。

土耳其还强硬要求俄国废除《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拆毁弗拉基高加索要塞。

1787年10月26日,俄军仓皇撒出第比利斯,移驻弗拉基高加索。

  俄国的所作所为影响了俄、格双方的互信,也成为日后两国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即究竟谁是破坏盟约的责任人?

此问题还涉及对俄格关系性质的判断。

  关于1787年俄军撤出格鲁吉亚的原因,有不同说法。

俄方认为,格鲁吉亚首先破坏了《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与土耳其人秘密谈判,鉴于此,俄军撤出格鲁吉亚,而俄军接下来的举动进一步导致《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不复存在。

1786年9月,土耳其的苏莱曼帕夏[10]致函伊拉克里二世,提议签订秘密和约。

1786年12月29日,俄军军官布尔纳舍夫在呈交巴维尔·

波将金的报告中写道:

“……他(伊拉克里)打算给苏莱曼帕夏送去所要求的人质,并且请求谅解,这么做是迫不得已的,是其臣民要求的,而且急需避免土耳其毁灭他的国家。

为此,我向他报告说,签署了条约之后,按照第四款,派使者到邻国或与其通信应与边防总指挥官协商……”[11]1786年12月,伊拉克里二世给波将金写信称:

“为了不走极端,我们派两位大公到帕夏那里,批准条约。

”[12]波将金感到担忧,给伊拉克里二世回信,劝其慎重考虑土耳其对格方的要求及其目的,指出:

土耳其以眼前利益动摇格鲁吉亚对俄国的忠诚,并摆脱俄国这一强大保护者,让俄军撤出,剥夺其防卫力量。

因为如果俄国军队没这么强大,土耳其就没必要设法使其撤出格鲁吉亚[13]。

因此,强烈要求格方不要派代表去土耳其。

但是,格方坚持与土耳其媾和,土耳其于1787年夏天批准该和约。

格鲁吉亚的左右摇摆也使俄、土争夺加剧。

当土耳其批准该条约后,俄土战争立即爆发。

我们认为,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与此同时,俄格条约其实已经失效。

1787年俄土战争爆发后,俄驻军从格鲁吉亚撤出,俄方对格方解释说:

这是为了让格鲁吉亚理顺与邻国的关系”。

  另一种看法认为,俄军撤离是向土耳其让步,俄国不希望因格鲁吉亚而与土耳其开战,这看起来也有道理。

格鲁吉亚学者认为,签署1783年条约对格鲁吉亚来说弊大于利。

俄国并没有忠实履行义务,格鲁吉亚局势不仅没有改善,而且还恶化了。

俄国既无压倒性优势,也无决心和意志。

  应该说,这首先是由于俄国在高加索立足未稳。

  1785年,阿瓦尔人来袭,格鲁吉亚向俄“高加索战线”指挥官波扎金将军求助,但是,北高加索爆发了曼苏尔谢赫[14]领导的反俄大起义,小部俄军前去镇压,结果被起义者包围并消灭。

  尽管曼苏尔谢赫起义很快被镇压,但俄军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自顾不暇。

失望之余,格鲁吉亚开始另寻出路。

1786年,伊拉克里甚至派使者赴埃及求援(埃及政权掌握在格鲁吉亚人马木鲁克手中),但埃及无力提供任何实际援助。

1786年12月,格鲁吉亚上层有人主张改变外交路线,但最终决定继续与俄国结盟。

因为格鲁吉亚形势本来就极为复杂,改变政策又会与俄国对立。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和波斯也不会信任格鲁吉亚。

  除了从格鲁吉亚撤军之外,俄国还将格鲁吉亚驻俄大使遣回,并答应了土耳其的要求,拆除弗拉基高加索要塞。

俄方认为,“如果敌人再次入侵,留在格鲁吉亚的两个营只能充当牺牲品。

  而当时又无法大力加强驻军,于是就下令布尔纳舍夫离开第比利斯回到高加索战线。

同时,波将金建起的、通往格鲁吉亚的沿途所有工事都己摧毁,俄国想要稳固地在格鲁吉亚立足的首次尝试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15]。

看起来,俄国一度认为1783年《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于己无益。

  而格鲁吉亚面临灭亡的危险,向土耳其屈服事出无奈,也无可厚非。

上述情形证明,对于《乔治耶夫斯克要塞条约》,俄格双方都采取了实用主义态度。

  波斯也加入了对格鲁吉亚的争夺。

1795年,谢赫阿哈一马哈麦德汗兵锋直指格鲁吉亚,要求伊拉克里二世归顺波斯,并给予其优厚条件,遭到拒绝。

9月11日,波斯军队击败格鲁吉亚军队,在洗劫、蹂躏第比利斯后,波斯再次要求伊拉克里二世归顺,将阿塞拜疆交给他统治,并答应交还战俘。

伊拉克里二世多次请求俄国出兵,1796年4月,1.3万人的俄军进军波斯的阿塞拜疆省,但11月6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征服波斯的计划就此搁浅。

只有小部分俄军留在格鲁吉亚,也于1797年初被召回俄国。

幸而不久后波斯的谢赫阿哈一马哈麦德汗去世,格鲁吉亚才免于劫难。

  在遭受打击之后,伊拉克里二世更不能放弃与俄国的盟友关系,而俄国也并未真正放弃格鲁吉亚。

正是由于俄国在与土耳其、波斯的军事较量中取胜,最终将其在格鲁吉亚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

遵照1792年俄土《亚斯和约》,土耳其放弃了对格鲁吉亚的要求,俄国在格鲁吉亚的地位得以稳固。

 三、丧失独立:

格鲁吉亚归并俄国

  1798年伊拉克里二世去世,王位传给了乔治十二世,格鲁吉亚国内再次陷入内乱。

一派主张归并俄国,以伊拉克里二世遗孀玛丽亚为首的另一派则主张在大国之间平衡周旋,保持独立。

  1799年,拉扎列夫将军率领一个团的俄军入驻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科瓦林斯基作为俄政府代表进驻格鲁吉亚,俄国实际控制了东格鲁吉亚。

  1800年前后,波斯的巴巴汗、阿瓦尔人等入侵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内外交困,乔治十二世赴俄国请求加入俄国。

1800年11月,俄军与3000名格鲁吉亚警察打败了1.5万人的山民军队。

  俄国充分利用了格鲁吉亚的内部矛盾:

满足乔治十二世的要求,批准他的儿子继承王位,引起了乔治十二世的兄弟们的愤怒。

乔治十二世在小范围内表示,要修改1783年条约的某些条款,俄国有权干预格鲁吉亚内政。

同时,沙皇保证保留现有的格鲁吉亚王朝,这就是所谓“乔治十二世的遗嘱”[16]。

但俄国很快违背了承诺。

1800年,保罗一世签署了宣言,废除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将整个东格鲁吉亚归并俄国。

十天后,乔治十二世去世。

此后,拉扎列夫将军对格鲁吉亚贵族宣布,格鲁吉亚命运将由俄国沙皇决定,但未提格鲁吉亚国王。

而当时在场的王公贵族误以为,拉扎列夫将军在祝贺大卫登上王位。

1801年1月18日,俄国正式颁布了保罗一世的宣言,乔治·

大卫被指定为公国的临时统治者。

  3月11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继位,从4月开始,俄国国务会议开始审议是否将格鲁吉亚归并。

一派垂涎于格鲁吉亚的矿藏,认为应立即归并,但也有不同意见。

为此,国务会议委托科诺林前往格鲁吉亚考察该国能否独立,格鲁吉亚人民是否一致同意归并俄国。

5月22日,科诺林前往第比利斯。

此前,格鲁吉亚已经半年多处于无政府状态,列兹金人、波斯人的入侵造成严重后果,大卫王子被认为是准继承人,但却未宣布他为国王。

当俄军士兵对俄国沙皇宣誓效忠时,格鲁吉亚人并未参加,科诺林“眼里看到的只有格鲁吉亚的混沌和无序”[17]。

科诺林废除了大卫的统治,由拉扎列夫将军取代。

  7月24日,俄国大臣科楚别依和沃伦佐夫曾提交报告,反对将格鲁吉亚归并,依据是:

俄国面临的问题不是扩大疆域,而是国内治理。

与此同时,格鲁吉亚民族未必一致地愿意归并;

格鲁吉亚的矿产数量也很可疑,为了矿产将其归并毫无意义。

他们认为,从俄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不应将格鲁吉亚归并,从法律角度来说也并无任何依据。

沃伦佐夫提议选出一个王子继承王位,必要时除掉其他竞争者,在格鲁吉亚驻扎适量军队即可[18]。

而科诺林随后提交的意见与此相反。

  8月8日,俄国国务会议研究格鲁吉亚问题,听取了科诺林和沃伦佐夫、科楚别依的两份意见相左的报告,科诺林的意见占了上风:

格鲁吉亚陷入无政府状态已一年多,丧失了一切国家特征。

  而且,其他国家已将格鲁吉亚视为俄国的一部分,因此,从帝国尊严的角度来看,不将其归并是不适合的,必须抢在波斯人和土耳其之前。

同时,归并格鲁吉亚还可以“驯服那些从事盗抢的山地民族”。

科楚别依则主张保持格鲁吉亚的藩属地位,他认为扩大疆界是危险的,但其观点未受到重视。

亚历山大一世一度犹豫不决。

同时,格鲁吉亚上层也在努力,要从内容和实质上都实现真正的自愿归并。

他们致函俄国沙皇,要求在作决定时有他们参与,但是,他们的意见未被重视。

  9月12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布宣言,废除卡特里一卡赫梯联合公国,将东格鲁吉亚归并,废除其形式上的独立地位。

宣言称,俄国将格鲁吉亚归并并非为了私利,也不是为了扩大疆界——因为俄国的疆域已经很大,“是因为尊严、荣誉和人性让我们承担了这样一个神圣责任,在格鲁吉亚建立直接统治,建立起法制、个人和财产安全,给每个人以法律保护”[19]。

  1802年4月12日,俄国代表在第比利斯的大教堂宣读了宣言,参加宣誓的有王子、教会人士和各阶层人士。

图奇科夫写道,该“仪式完成得有条不紊”[20]。

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