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432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

《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燕山大讲堂89期 邓国胜 中国式慈善困境Word格式.docx

政府发一个文件,我们就进行捐款……

慈善面临中国式挑战

慈善事业发展面临制度层面的挑战,但是最大的挑战我觉得还是认识上的挑战,富人的财富观念有待提升,对社会有更多的担当,同时平民慈善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为重要,慈善需要全民参与,而且快乐的慈善。

希望我们的官员认识到慈善姓“民”不姓“公”,慈善源于民间的自发。

但同时,慈善组织自身透明度、公信力和专业性、效率存在问题……

促进中国慈善发展的建议

建议是提高全民认识,培养慈善文化;

希望政府的定位准确,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希望官办慈善机构加快去行政化的步伐;

激发民间慈善机构的活力;

尽快出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慈善组织应当具有国际化战略,NGO肯定要走出国门加入国际NGO的网络,通过引入国际NGO,加速本土NGO能力的提升……

体验参与是最好的慈善教育方式

慈善意识的提升,既要长远的规划,又要短期的办法,这样慈善才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肯定是从儿童做起,但也要对成年人教育。

其实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是要让其感受、参与过程,这才是更重要的教育方式。

有了切身的体会,有自己的认识比传统说教的方式更好的培养公益,慈善组织设计各种各样活动让小孩去参与,让你们感受慈善的快乐和价值……

主题:

中国式慈善困境

主讲嘉宾:

邓国胜(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主办: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承办:

腾讯评论

时间:

2010年11月11日(周四)晚19点-21点

地点:

中国政法大学(北三环蓟门桥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

杨子云

各位同学、网友晚上好,非常感谢在寒冷大风的夜晚,很多朋友来到这里,今天是燕山大讲堂89期,今天请来的是邓国胜老师,讲中国式慈善困境与出路,这个话题很多人会关心,而且最近的一个较热点的新闻事件是万达地产的老总向南京市政府捐10亿,其实是捐给中华慈善总会,转给南京政府,修寺庙,这可能跟邓老师做的一个报告,汶川地震的捐款大约80%进入了政府的财政专库是一样的性质。

邓老师是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我在很多会议上听过邓老师10分钟或者5分钟的发言,觉得很精彩,不尽兴,希望能邀请他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更完整地讲讲他的研究和分析。

掌声欢迎邓老师!

盘点近三年慈善:

起伏中进步

邓国胜:

大家晚上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燕山大讲堂跟各位朋友、同学、网友分享关于中国式慈善困境以及未来出路这一问题,也非常感谢子云给我提供这么一个很好的机会。

相信大家对这个很感兴趣,今年慈善问题非常热。

2008年中国慈善是一个高潮,甚至当时有人说,2008年是公民社会的元年,是志愿者的元年。

可是到2009年,人们的思路突然就变了,变的冷冰冰的。

大家可能有印象,没人关注这个问题。

我们做NGO、慈善研究的人也特别失落,2008年天天有人找我们,2009年就没有人找了。

2010年又进入了一个高潮,一开始是西南的大旱灾,大家开始关注慈善,关注NGO,玉树地震之后引起了社会对善款捐赠使用的关注,当然还有舟曲。

9月底10月初,巴比来华,报道的时间持续了两个月。

这期间不只是巴比来华,还有陈光标的裸捐以及李连杰壹基金的身份、未来的走向。

最近王健林企业捐10亿。

今年慈善界真的很热闹。

我开玩笑说,我现在主要的工作不是跟同学们上课,而是跟媒体朋友打交道,天天回答媒体的问题。

现在的慈善非常热,那为什么这几个月慈善会这么热,巴比来为什么关注了几个月?

一打开电视就是巴比,我想还是因为我们国家认识到慈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新的期待。

我研究NGO十几年,社会这么长时间的关注慈善,还是头一回。

我想,人们对慈善事业有非常高的期待,所以人们探讨、反思这个问题。

当然也包括公众对中国的企业家在社会之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的期待。

正因为这样,最近几个月,媒体、舆论、网民、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不亚于2008年。

2008年社会的关注跟2010年不一样,当时关注的是捐了多少钱,怎么去救灾,关注灾民的生活,灾后重建、善款的关注,更多的是怜悯之心。

经过了2009年的下降趋势,经历了螺旋式的上升,这次人们更多的是深度反思,网友的探讨跟2008年的探讨确实有点不一样,那个时候,媒体社会对慈善的关注有点偏激,有过度的矫枉过正,2010年社会关注慈善事业有理性的成分,更多的是深度反思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使慈善事业更健康,在构建社会和谐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今天子云请我来谈谈慈善问题,之所以人们关注,是因为我们的慈善事业发展不是特别的健康、完善,我们的慈善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面临很大挑战和困境,才使这么多人关注它。

今天这么多的同学、NGO朋友、网民参与,因为它走到了十自路口,我们期待有更好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慈善更重要的是弘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关爱自然的精神,这才是慈善的真谛,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之下,发展慈善的意义就更大,不仅仅是钱,市场经济最大的作用是把人对金钱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不断地创造社会财富,但市场经济最大的缺陷忽略了伦理道德。

所以一定要有第三部门,除了政府、市场之外,一定还需要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一个重要的贡献不仅仅是钱,从道德的守护、价值的角度来看,足以可以跟第一部门、第二部门相平衡。

所以更重要的价值是弘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关爱自然的精神。

我们的困境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对慈善政府财政资金的补充作用,没有认识到慈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慈善的现状

第三个问题,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

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清楚。

中国的慈善从组织上来看,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

现代慈善是通过慈善组织来做的,只有通过慈善组织来做,才会在各国家享受减免税待遇,在美国,慈善也叫免税组织,中国慈善组织有几个力量在做,一个是慈善会系统。

第二支力量是基金会系统,慈善跟基金会不太一样,慈善法人形式是社会团体。

中华慈善总会登记注册为社会团体,基金会有1843个,公募基金会1029家,非公募基金会800多家,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14家。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慈善组织,由于没有登记注册,我们没有统计在内,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力量。

在国外,慈善组织的密度远远高于中国,在美国已经有100多万家慈善组织。

第三支力量是慈善超市,全国慈善超市8100多家,28000个捐助站点。

捐款捐物的数量,捐款从绝对量上来说,发展很快,从2005年的30亿做到2009年的500亿,从这个角度来看,增长很快,但跟国际比,还是很低,美国2009年捐赠的数量是3000亿美金。

中国的非营利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2002年)大概是0.38%,美国是9.8%,当时美国的霍姆金斯大学做了全球比较研究,一共做了36个国家,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非营利部门提供的就业比例比较高,发展中国家相对来说要低一些,大概是1.9%,发达国家平均是7.4%。

中国的数据跟这36个国家比,包括跟印度、墨西哥相比较,中国在发展中国家里,倒数第一。

印度的非营利组织相当发达(发展中国家里)。

“志愿者”事业发展滞后

但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志愿者的贡献也就是说非营利部门真正吸纳的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跟其它国家比,我们的差距更大,专职人员的比较差距很大,志愿者的差距更大。

我们现在号称有6000万的志愿者。

我们做了一些调查,汶川地震志愿者显现得多一些,奥运会志愿者多一些,世博会多一些,但日常生活中志愿者却不多。

通过正式的志愿者组织而统计出来的,中国志愿者行为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比差得非常大,我们呼吁平民慈善,所有人都可以做慈善,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跟其它国家之间的差别。

慈善资本占GDP比重的差别,中国大概是0.7%,发展中国家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中国也是最低的,中国的非营利部门能够支配的资金占GDP的比例非常低,中国慈善事业整体不发达。

中国式慈善短短几年从30亿,,发展到2008年100亿,2009年500亿。

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挺快,但和国际水平比,我们非常落后,连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们都没有达到,远远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中国慈善事业任重而道远,寄希望在座的诸位了。

中国慈善特征:

中国式慈善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特征概括几个字:

“政社不分”。

中国的慈善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救急而不是救贫;

这指的是通过现代慈善组织,自己做好人好事没有算在内,我相信中国老百姓自己悄悄地做好人好事,因为中国人民比较低调,通过慈善组织做,占的比例非常低。

从统计数据来看,每年的慈善捐赠里,老百姓个人的捐赠不到30%,在美国,这个比例能够占到70%,中国主要是靠富人、企业家大额的捐赠,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跟中国式慈善的特征密切相关。

中国式慈善就是官民不分,从主体角度来看,中国式慈善以官办慈善机构为主。

越往上,中国慈善会的会长基本上都是原民政部部长、副部长,越高层,自主性相对高一点,但到基层自主性却很低(当然不是所有)。

私募基金募款困难

李连杰壹基金一直想登记为独立的公募基金会,但登记不了,为什么?

因为公募的都是官办的,民办的很难登记为公募的。

中国式慈善特征从主体上来说以官办慈善机构为主,巨灾时往往只允许个别垄断性的慈善机构劝募。

这两年好一点,汶川、玉树地震批准了十几家公募基金会进行公募,以前只有红会、慈善会,但有时即使允许公募基金会,但却是政府办的。

巨灾时只是允许红会捐,捐赠时只会出现红会、民政部的账号。

中国式慈善的动员资源的手段一般是通过运动式的行政劝募方式。

我经常接到捐钱的文件,都是一种运动式的行政劝募方式,政府发一个文件,我们就进行捐款,捐款时,第一要看一下领导捐多少,不能比领导捐得多。

慈善捐助主要依靠企业单位

中国式慈善的客体动员的对象是什么,往往是企业和单位,政府官员最主要的是找当地的大企业,当地有100家企业,一家企业捐1万就是100万,一家捐10万就有1000万,动员的客体主要以企业单位为主体,动员个人比较难,成本高,动员企业比较容易,而且有的企业比较听话,他们之间可以有交易。

中国式慈善的资源使用相对集中,中国每年慈善的捐款主要集中在政府,汶川地震捐款,老百姓直接捐给政府,日常,政府是接受捐款的主要主体,再一个是整个慈善会系统、红会系统、基金会系统,草根组织能募到多少钱?

比例非常少,资源主要是由政府来使用。

在美国,如果NGO参与救灾,NGO花了钱,可以申请政府补贴,把钱退还一些。

资源使用方面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资源非常集中,尤其是巨灾时,表现更为突出,而广大的慈善组织能获得的慈善资源非常有限,分布非常不平衡,这是中国式慈善最主要的特征。

中国慈善整体不发达

中国式慈善最主要的后果:

民间自发的有活力的慈善组织少、规模小;

大学生进入慈善领域很少,只有大学生愿意进入这个领域,进行公益创业,这才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

官办慈善组织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

公众、企业参与慈善不便捷;

逼捐、索捐时有发生;

不是快乐慈善,反而觉得慈善很累,没有一个很好的慈善文化,捐钱的,认为他是在作秀,不捐钱就说他为富不仁,在中国做慈善真的不容易。

另外慈善靠行政动员,而不是靠公信力,民间慈善文化难以推广;

缺乏日常小额捐赠,不稳定。

在国外依靠大企业捐款的慈善机构,遇到金融危机,筹款数量就急剧下降,依靠老百姓小额捐款,一年捐100、1000的机构,靠人数来做,尽管来了金融风暴,捐款非常稳定。

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作用有限。

中国式慈善的挑战

现在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式慈善发展到今天,走到十字路口,要还慈善本来的面目,慈善是基于自觉、自愿的参与原则,这是本质上的东西,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从认识层面来讲,慈善事业发展最大的挑战我觉得还是认识上的挑战,为什么这几个月,大家这么高度的关注慈善,还是因为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现在的慈善法迟迟未能出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认识上缺乏共识,认识不一致。

我个人认为,现在面临的最大上还是认识上的挑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富人的财富观念有待提升。

现在越贵的东西,中国人买得越得多,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的第一大国,这跟人们的财富观念有关,为什么巴比来引起我们很大的反思和讨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我们的财富观念有所改变,有所提升,积累财富是为了什么。

希望富人对社会有更多的担当,社会希望他们能够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在财富观念方面,希望有一个突破。

社会呼吁平民慈善

要认识到平民慈善,平民慈善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为重要,慈善需要全民参与,不仅仅是富人可以做慈善,所有的人都可以做慈善,一个健康的慈善是全民公众参与的慈善。

平民参与捐款非常积极,在一些发达国家,包括我国的香港特区,老百姓做志愿者已经作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我也期待我们的老百姓更多的参与慈善,不要觉得这只是富人的事,身边的事也很重要。

希望老百姓自觉自愿的参与慈善,而且快乐的慈善。

慈善姓“民”不姓“公”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认识是希望我们的官员认识到慈善不仅仅是吸金器,财政收入的补充,更多的是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与自然之间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现在的官员认为慈善信“公”不信“民”,其实慈善是源于民间的自发。

现在很多地方,掀起慈善大跃进,政府越俎代庖,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市长、县委书记号召当地的企业捐款,他们能不捐吗?

口头上是说自觉自愿,不强求,但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官员没有认识到慈善的价值,认识上的误区需要突破,慈善的本意是民间,慈善法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于慈善是信“公”还是信“民”,这也是慈善法迟迟不能出台的原因之一。

亟待解决慈善组织注册问题

制度层面的挑战。

登记注册的困境,大量的慈善组织,尤其是民间自下而上有活力的组织没有办法登记注册;

其次慈善组织募款资格问题,尤其是民间自发的慈善组织,即使登记注册了,也没有募款资格,只有慈善会系统有,募款资格问题也是制度层面上所面临的一个大挑战,慈善组织到底有没有募款资格,这是需要我们去讨论的一个问题;

另外是慈善组织减免税问题。

我们的法律都很完美、漂亮,但在现实操作我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享有这种待遇,即使享有,程序的复杂程度让人震惊。

慈善组织自身水平制约

最后一个挑战就是慈善组织自身的挑战,慈善组织自主性不够,缺乏自主性,也就缺乏了活力;

二是透明度和公信力存在问题;

三是专业性与效率问题;

我们现在的慈善组织专业性不是很强。

慈善方面的人才急缺,真正懂怎么募款的人很少,在美国,募款是一门专业、一门学问,我国现在的慈善组织专业人才急缺,因为专业性不够,效率也就很低;

四是缺乏一流的管理人才,不太会写项目建议书,不太会进行营销策划,为什么李连杰壹基金没有一个独立的合法的身份,还能做得那么红火,是因为其吸收了一批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营销做得非常好,管理也公开透明,正因为如此,很多老百姓愿意给他捐钱,他的团队都是专门做这一行的。

有一段时间网民对壹基金很关注,觉得这样一个有活力有专业性的组织,万一做不下去了,合同到期了,不能延续了,表示担忧,为什么这样?

因为它确实做得非常好,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面临这么多的困境、这么多的挑战,未来我们应该做办?

本质上一定要还慈善本身民间的面目,围绕根本性的东西,我有几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提高全民认识,培养慈善文化。

慈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的,更不是靠我今天跟你讲,你要做慈善喔,你就会去,这不可能的。

慈善要从儿童教育入手,成年人愿不愿意捐款跟儿童有没有参与过这个活动有关,只有儿童做过,他才会更热衷于做慈善事业。

中山有一个“万人行一日捐”活动,做了23年,那个地方华侨比较多,受华侨影响比较大,有这方面的传统,23年前开始开展万人行的活动,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正因为做了那么多年,慈善文化慢慢深入人心,我访谈几个老百姓,老百姓说,每年到了正月十五不捐钱都觉得缺少一些什么,这样时候,慈善文化就形成了。

同时加强公益人才的培养,除公共管理学院外,商学院也应该为培养公益人才作贡献。

第二个建议,希望政府的定位准确,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政府应当退出劝募市场给民间此三更大发展空间。

“不能越位”——是既不能做裁判员,也不能做运动员,“不能缺位”——有些事该他做得做,比如说制定慈善事业发展的规划,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这些该做的就应该做,劝募的活动应该是政府搭台,让民间组织唱戏。

第三个建议,希望官办慈善机构改变,加快去行政化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

这些年中国一些官办的慈善组织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进步,比如说大连的慈善会,广东顺德区的慈善会以及一些红会系统,已经在争取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已经有所进步,但还不够。

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大的改革力度、去行政化的步伐。

第四个建议,我们也希望在官办组织的同时,激发民间慈善机构的活力。

第五个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慈善组织的登记注册问题,劝募资格问题,减免税待遇的落实问题,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捐赠人和慈善组织的合法权益。

最后一个建议是,慈善组织应当具有国际化战略。

我们的慈善组织主要在本土做慈善,很多网民就会问,我们现在还很落后,还是发展中国家,慈善为什么要走出国门呢?

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已经国际化了,NGO也应该要国际化。

企业走出国门,会面临很多问题,企业在国外怎么样尽社会责任,在国内尽社会责任,怎么做需要通过本土的NGO去做,我们的NGO帮助他们去做,中国现在的扶贫基金会,包括草根的环保组织,现在已经到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做慈善,这也是帮助我们的企业、帮助国家输出我们的文化,是软实力的体现,尤其是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高,NGO肯定要走出国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层面。

另外,我们也希望我们国内的NGO加入国际NGO的网络,通过引入国际NGO,加速本土NGO能力的提升。

比如说深圳狮子会(国际狮子会的网络成员),深圳狮子会是在深圳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的组织团体,由于是国际狮子会的网络成员,完全按照国际狮子会一套管理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组建,所以管理得非常规范,非常有活力,成立时,2003年、2004年,每年的募款是几十万,主要靠会员的捐赠,到去年深圳狮子会的募款已经超过2000多万,广东十字会也超过了2000多万。

深圳狮子会的会员基本上是中产阶级,怎么动员全民参与慈善,动员资产阶级参与慈善方面,完全吸收了国际狮子会的经验。

国际狮子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动员中产阶级参与慈善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中国在国际上社会责任的体现,可以更多的依靠本土的NGO去做,而不是完全由企业、政府自己去做,通过NGO去做,效率效果会更好一些。

好,谢谢大家!

(掌声)

互动交流:

非常感谢邓老师逻辑清晰、简洁的讲了中国式慈善困境和出路。

中国人一说到慈善,背后都拷问是不是伪善。

在中国汉语中,慈善和伪善是连在一起的。

中国慈善发展到至今,每个捐赠的人都会受到普遍的质疑。

每个不捐赠的人也会受到普遍的批评,比如说王石。

王石提出中国的灾难是常态,2008年“捐款门”使得他整个人生发生重大的改变。

反思背后的问题、思维方式和文化。

我有一个问题,邓老师是不是可以讲一下慈善和公益具体有什么区别?

公益的概念比慈善的概念要大,慈善的主体理论上应该是民间,而公益的主体既可以是民间,也可以是政府。

有些公益事业是政府在做,公共服务政府提供,这可能是公益和慈善最大的区别。

民间做的公益,就等同于广义的慈善。

非常感谢,现在开始提问。

提问1: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邓老师对公民的慈善意识提高有什么建议?

是否您刚才所说的从娃娃抓起?

第二个问题,志愿者是否应该有一些酬劳,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

关于慈善意识的提升,既要长远的规划,又要短期的办法,这样慈善才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肯定是从儿童做起,但也要抓紧对成年人的教育。

不管怎么样,都有一个误区:

我们总是主要靠说教。

上次我们在一个学术会上讨论到这个问题,价值是靠说教出来的吗?

有些学者对其质疑,最好带你到贫困地区、灾区去看,让你有一种切身的感觉。

李连杰为什么会做公益事业,是因为海啸使他有了生死的经历,导致观念转变,所以有时候要转变教育方式,让人们体验慈善。

中国慈善和美国慈善在教育方式上有差别。

我的孩子在美国上小学三年级时,美国的慈善组织到小学开展活动,到小学筹款,这种筹款不是简单地捐多少钱,而是涉及一些活动,比如说环保活动,到贫民窟参观,使其有体会,回来就让你捐钱。

他们的慈善组织在小学时就介入,而我们靠的是大企业,捐多少钱帮你做多少时间的公益广告,这种教育方式跟西方不一样。

美国是从小学做起,我的孩子回来,第一件事是向我要钱,只要25美分就可以,但美国的孩子不会向家长要,而是自己帮家里做一些劳务,挣一些钱去捐。

有了切身的体会,有自己的认识比传统说教的方式更好的培养公益,热爱大自然,这值得我们慈善组织学习,设计各种各样活动让小孩去参与,让你们感受慈善的快乐和价值。

国外对成年人慈善的教育,除了培养大量师资力量,开设课程,另外会带你到处看别人怎么做慈善。

第二个问题关于志愿者的价值到底怎么体现。

千万不要以为志愿者是免费的可以剥削的劳动力。

志愿者做的事,一般来说,没有工资的报酬,但车马费是实报实销。

国外最大吸引志愿者的东西在哪里呢?

靠什么吸引志愿者,靠你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为你认同做这件事,所以你愿意做,愿意去奉献,给你提供了奉献爱心的平台,另外给你很多的荣誉表彰,做了多少时间的慈善,做的时间越长,得到的荣誉越大。

政府机构和慈善组织的需要互补

提问2:

邓老师您好,您提到慈善机构的民间组织有两种,一种是官方有两个身份,另外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持两个系统的成本,哪个比较高?

在目前的情况下,哪个维持的成本低。

第二个问题,慈善机构在社会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政府的社会责任通过什么的情况来体现,慈善机构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定位是什么样?

谢谢你,这两个问题非常好,关于慈善机构,一个相对自主性高的,一个是官方色彩重的。

这两种组织,短期来看,官办的成本低,为什么?

因为资金是政府提供的,表面上它的成本比较低;

而相对独立自主运作的组织,什么都是靠自己,短期看成本会比较高,从衡量产出和投入比,效率来看,民间自主性的效果更好,成本效益更高。

第二个问题,政府和慈善组织在社会事务中角色定位是什么。

我想,政府是负责基本的,基础的是由政府机构来提的,有些政府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