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3891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育论文30005000字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其六》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9、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一畦畦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一片片稻田散溢着花粉的清香。

  10、花似伊。

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

花似伊》

看着那花儿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

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

  描写春天的古诗:

  1、《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赠范晔诗》

  南北朝·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

摘要:

本文从美育学学科建构与中国20世纪尤其是新时期美育学的学术进程为视角,论述了曾繁仁先生在美育学科诸多方面的理论建树,主要体现为审美情育论、人生美育论、审美力、审美现代性建构、致中和的审美教育论、20世纪的美育转向论及其中的生存论美育等,代表了新时期美育研究的主要实绩。

关键词:

曾繁仁;

审美情育论;

生存论;

美育转向

一、回到康德与中国美育话语重建

当下,对20世纪美学与文艺学学术史的整体把握与研究已集中了众多学人的热情与努力,而20世纪中国美育学术史尚未成为被独立审视的对象,对于20世纪中国美育学术史知识形态的何以独立、如何构筑、实践策略等基本规范的内在衍变也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图景了。

这一学术空间的空白之所以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重要的原因之一恐怕与美育夹在美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尴尬有关,但是美育学的学科性质就是:

它是美学的价值学,又是教育学的主体学,而价值与主体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即失去了主体性,价值就无从依附;

而无价值的主体,亦无存在的条件与可能。

因而,价值与主体这两个范畴之间的联结就成为美育学学科性质及美育学框架体系建构的核心与逻辑出发点。

当然,在美育中,!

价值与!

主体是两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在存在上体现为美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共生状态,那么,当两个范畴之间的联结作为学理延伸于历史与现实的过程中时,在20世纪中国文化这一特定的语境里,它就衍生为一个中西美学观与美育观的碰撞与选择的现实问题了。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国美育理论与美育实践的两次热潮则是随着美的本体论的独立而获得自己的主体性与合法性的,而且从学术形态或知识谱系的角度来看,必须从康德出发。

中国美育学的奠基者蔡元培先生是从康德出发的,在蔡元培先生饱含着浓郁中国古典语言丰采的对康德美学的介绍与推崇之中,我们甚至觉得他比康德更像康德。

曾繁仁先生在熟谙中西方美学遗产的知识背景上,以美育学学科的内在要求作为唯一的出发点与原则,对西方美育学与中国传统美育学采取了不同的侧重的态度与方法,就主要方面来看,也是同样从康德出发的。

由于时代的影响,这样一种从大师出发、回归世界性美育研究学术规范的态度并不是那么直露,但是在曾繁仁先生所提出的美育的本质在于审美的!

情育论上,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一坦然的承续。

在曾繁仁先生的新时期美育研究历程中,就可以清晰地发现,他是先从康德及其后继者席勒出发,在奠定了美育的!

主体之思后,才从全球化及其未来美育话语的建设的角度上,对中国古典美育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提出了源自于我国古典美育学的现代美育的本质论!

人生美育论[1](P203)。

曾繁仁先生对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有着精辟而深入的研究与把握。

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西方美学简论西方美学论纲、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等著作,在美学界引起较大反响。

在对西方美学史的完整把握的基础上,曾繁仁先生把康德与席勒这两位美学大师作为西方美育史当中的首要人物加以重点研究。

曾繁仁先生对康德在美学史上的地位的评价与众多的美学家是不同的,他认为:

只有康德才在#判断力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艺的独特领域是介于认识与意志之间的独立的情感领域,文艺是一种不凭借概念的主体的情感愉悦,这就将文艺同哲学、科学和伦理道德划清了界限。

而且还认为:

更重要的是,康德还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文艺的独立的情感领域具有沟通知与意的中介作用。

这为曾繁仁先生的美育即情育说奠定了基础。

在#审美教育新论一书中,曾繁仁先生更明确地提出:

康德在他的三大批判中已经为德、智、美划清了疆界。

也就是,德即!

实践理性与意志相对应,!

智即认识、纯粹理性与理智对应,!

美即!

判断力与情感相对应,并且认为,!

康德的划分原则仍然可以为今天划分的方法提供借鉴。

对康德美学命题的评价,尤其是对!

审美判断第一契机的评价,曾繁仁先生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总的来说,一方面表现在对康德美学中价值与!

主体思想与命题的认识走向自觉,并由此展开对康德美学体系的深入具体化的探讨;

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康德美学命题的社会现实与生活指向及其更为深广的人文意义进行自觉的理论思考。

因为,美学的研究只有进入到美育领域,其境界始能开阔宏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美育是美学研究的最高的境界。

由美的价值论与主体论延伸到人的审美生活,延伸到知、情、意的人类社会生活,这才是康德美学的灵魂与巨大贡献。

曾繁仁先生回归康德并进而深入研究康德对美育的贡献,并不是就康德直接地进行论述,而是把康德植入对美育史上最杰出的美学家席勒进行的研究之中。

在试论美育的本质一文、西方美学论纲审美教育新论∃等多部专著当中,他认为席勒的起点就是康德美学。

易言之,席勒是现代美育学科之源,康德则是源头之源了。

席勒对于康德将本体与现象、理性与感性的二分及其诉诸情感的美加以沟通,并给予继承,从而在感性与理性的领域之外开辟了一个新的清除了感性和理性束缚的高尚的情感的领域,并将康德以美为真与善的桥梁,变而为审美本身就是目的。

曾繁仁先生认为,席勒在美育史上的真正独特的贡献在于对宗教衰落之后及其近代文明中由异化带来的严重的片面发展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关怀与人文介入的精神,从而,席勒的美育概念具有相当强的现代性。

在新时期以来的美育学研究当中,最初的成果就是对于西方尤其是康德与席勒的知识继承与反省。

从国内学人来看,曾繁仁先生的康德与席勒研究不仅较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中关于价值与本体命题的关注。

美育学作为一种理论学科,在学术史意义上的体现,所探讨的正是特定学科知识在自身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具体增长与变异,以及这一知识演变过程所呈现的学术价值构造和特性问题。

由于具体理论的发生、发展总是存在一定规律性的历史过程,而知识层面的历史增长与变异则是其内在的支持,因而,探讨一种学科的历史演进,其知识背景所具有的问题必定会以一定方式凸现出来。

曾繁仁先生在美育学的学科本位与本质上进行了科学的限定,并为进一步展开美育学学科的内在体系奠定了基础,那么在!

审美情感教育论之后,曾繁仁先生又吸收中国古典美学精华,提出了人生美育论。

他认为,中国古典的美育思想是不同于西方的独立的体系,中国古典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封建社会所需要的君子,以道德教化为其旨归。

可以说中国古代美学就是人生美学,实际上就是美育。

其内在的渊源在于:

中国美育思想有其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哲学背景,西方从古希腊就有明确的理念论模仿说,因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就已经初见端倪。

而中国古代美育的哲学学背景则是发端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理论。

[1](P18)他总结说:

中和在中国传统乐教、诗教中既包含了作为手段的中和之美的艺术,也包含了作为对象应培养中和协调的情感,同时包含了作为美育所要达到的神人以和的目的,因此更加全面深刻。

[4]在曾繁仁先生近期的著作与论文当中,他都一再申明,中国古典美育代表着更加深邃的21世纪的世界智慧。

二、美育学科的三维构成

在对美育学学科性质确立的基础之上,曾繁仁先生提出了众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美育学范畴与命题,具体可以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审美力概念的提出、审美教育现代性的建构、致中和的审美教育论。

就三个方面的关系来看,审美力概念构成了曾繁仁先生美育思想的核心,而后两者则成为支持这一核心的两翼。

第一,审美力概念的提出。

我国新时期伊始的美育学还依附或从属于德育工具论,即便是到了1982年前后,美育学的研究还停留在牵强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只言片语,甚至是停留在有关五讲四美政府行为的倡导上。

中国美育学的研究要走向学科的自觉,就必须为自身找到非隐喻性的核心范畴与概念,以这一核心概念来生发并凝聚体系。

1985年,曾繁仁先生在对康德美学的研究当中,对康德!

审美判断力的概念作了合乎美育学学科规范的改造,提出了审美力的概念[5]。

他认为:

美感体验就是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即情感判断的能力,或者叫做审美力。

而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手段,培育人们具有这种对于客观现实的情感的判断能力与审美判断的能力。

[5]在新时期的学术进程中,审美力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

其一,这是在新时期美育研究中最为明确的核心概念,因为从新时期伊始,在美育研究领域内,就充满了各种知识背景、多个社会领域的人员,其构成极为复杂,因而急需基本学术规范的引导。

其二,以审美力作为美育研究的中心与美育实施的唯一目标,在新时期尤其是新时期的前十年,超越了在美育研究中存在两种的主要弊端,即美育的从属论倾向与美育的工具论倾向,因为!

审美力的内核是审美的!

价值与主体的独立;

而且还克服了在近些年出现的另外一种!

美育的过誉论倾向,因为!

审美力概念是在与认知力、意志力的和谐共在之中才能存在的。

其三,从与!

审美力概念相邻的诸多极为重要的概念来看,它与生产力、脑力、体力等概念共同构筑了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各个领域;

更深一步来看,审美力的概念与智力、意志力的概念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个体人格世界。

审美力的概念为美育学学科奠定了体系的核心,与康德晦涩的!

审美判断力概念相比,这一概念无疑更加简洁晓畅;

而且,审美力与其他的与心智相关的美学概念如!

审美意识、审美精神、审美理想、!

审美反映等相比,又表现为对过于强调认识论可能性的超越。

第二,审美教育现代性的建构。

从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来看,美育活动及其美育学在中国与西方经历了极为不同的现实过程。

西方的现代美育与美育学是在资本主义片面发展与宗教相对式微的背景下发生的,可以说是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与后宗教时代的产物;

而在中国,近现代的美育则是在后宗法或者后封建时代才发生的。

这就决定了两者在内涵与品格上有重大的差异,现代形态的美育思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由西方传入的,当时蔡元培所提出的!

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主要是针对孔教的一时泛滥,而试图以美育代替之,因而带有启蒙主义反封建的色彩。

除此之外,还提出诸多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欠缺的审美教育范畴与新问题,如身体的觉醒、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之于美育、启蒙、生存论倾向等等。

曾繁仁先生是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关系国家民族前途与命运这一重大论断提出的。

他认为,我国美育的未来走向应该着力于以下两个方向:

其一,我国美学研究应该适应时代需要,尽快走出脱离现实的抽象思辩的窠臼,实现必要的美育转向,将美育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前沿课题,实现研究与操作上的突破;

其二是对西方有价值的美育思想批判地加以吸收,诸如唯意志论美学的!

人生艺术化的思想、存在主义的美学的生存状态诗意化的思想、福柯的!

自我呵护命题等等,将其吸收到我国的审美教育体系当中,并且进一步形成这样一个新的我国审美教育的当代课题,也就是将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自然,特别是审美地对待!

自身。

第三,致中和的审美教育论。

在新时期的美育研究当中,对于中国古典美育的研究一直缺乏新颖的理论视角,多是进行孤立的或是中立的二度阐释,这样一种静态的治学方法与美育活动特有的实践性是极不相称的。

如前所述,曾繁仁先生则强调把中国古典美育放在世界美育的整体语境之中,并且对于西方美育积极成果加以借鉴,做到与我国古典美育母语的结合。

对中国古典美育,曾繁仁先生进行了宏观的概括:

!

儒道互补基本规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路向,也规定了中国美育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历史的纵向纬度中表现为治世之时多信从儒家,而乱世之时多信从道家。

他认为,中国古典美育的核心是!

致中和,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思想,其价值就在于!

这一美育思想是以道德一元论的面貌出现,!

摆脱了西方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其中!

自然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融为一体的。

与上述美育的现代性建构的思想相比,这一对中国古典美育思想的总结与新的阐释包含了更多的本土气息,也把我国传统美育思想的研究推向了未来与世界的维度。

三、美育学的未来:

生存论倾向

从逻辑的角度而言,曾繁仁先生的!

情感教育论是这一学科具有独立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审美力概念的提出是其逻辑起点,而在美育现代性建构与致中和的美育论当中则兼取中西,从而使得美育思想的体系建立于以上三足鼎立的稳定的架构之上。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曾繁仁先生是把对逻辑的建构辩证地贯彻到了美育发展的进程之中,因为只有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完善融合,才能够使得理论体系在运动中获得新鲜的血液,才能具有旺盛的长久的生命力。

具体来看,曾繁仁先生在美育思想体系的历史的向度上,其重要的贡献在20世纪生存论美学转向的背景下,提出了美育的转向,并继而提出了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

生活的艺术家的重要命题。

如果说曾繁仁先生提出自康德美学以后的美育转向和20世纪美学的生存论转向,尚属先声,那么把生存论转向进一步与中国美育研究相结合,并提出面向未来历史远景的!

生活的艺术家这一美育目的之命题,在学术界则属首创了。

从美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生存论的美学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从孔子的!

游于艺到庄子的!

心斋,从柏拉图的!

与其做诗人,不如在诗中生活到亚里士多德的!

人的本性谋求的不仅是能够胜任劳作,而且是能够安然享有闲暇,在中西美学的开创期就充满了浓郁的人生美学的气息。

曾繁仁先生认为,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美学由古典形态的对美的抽象思考转而为对美与人生关系的探索,由哲学美学转到人生美学[1](P187),这样一种转向不是偶然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

20世纪是经济、科技与社会剧烈变动的世纪,科技经历了由机械化到电子化到信息化的过程,而经济也由工业经济逐步进入知识经济。

这种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使得包括想象力在内的审美力显示出从未有过的重要性,从而使美育的地位凸现出来。

这一概括在我国的美育研究的进程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先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其一,生存论的美育思想的根本的理论立足处就在于直接面向人自身,面向人自身的当下的生存状态,以鲜活的生活质量作为衡量美育的标准,与科学认知及伦理道德的生活共同融会为一体化的完整而和谐的生活世界,这就彻底突破了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以来困扰美育,当然也是困扰美学研究的思维框架,即把审美仅仅与认识论、反映论或者意识形态属性相联系。

尤其是近年来,曾繁仁先生开始把自然与自然美的问题纳入到美育的视野之内,他认为:

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还认为,带有美学色彩的生态学原则将人同自然关系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时代给审美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当代审美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其二,生存论的美育转向及其倡导使得美育研究摆脱了由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所带来的诸多理论悖论,对于在美育研究中出现的诸多重大的有关美育本质特征、功能、目标及学科体系等问题,从而把美育研究植入可积累的有效视阈之中。

其三,把美育研究与整体的哲学研究相结合,使得美育研究回归到生存论路向的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也使得世界哲学发展的大势成为美育研究可倚赖的新的理论武器。

除以上三个主要的理论建树之外,还体现在曾繁仁先生极为重视运用心理学与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加强了美育研究实证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就目前他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在国内尚属首创,也是近年来中国美育进展崭新的成果。

就美育作为一门学科来看,既是独立的,同时又主要是美学、教育学与心理学这三个学科的直接统一。

在这种三足鼎立的学科特性中,心理学是美学与教育学的中介与融合的桥梁,否则,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性就必然是不健全的。

关于美育学与脑科学,曾繁仁先生在脑科学与美育的关系一文中认为,脑科学的研究的进展为美育学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是大脑的两侧功能研究与!

开发右脑的作用。

曾繁仁先生认为,开发右半脑是20世纪后半期取得不断进展的重要成果,从而使以美育开发右脑的特殊功能,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呈现出重要性。

二是大脑皮质调节包括杏仁核在内的边缘机制对美育的启示,即大脑皮质对边缘系统杏仁核的调节机制也可以作为美育的脑科学机制之一。

美育活动具有将这种情绪升华与压制的作用,与大脑皮质对杏仁核的调节机制是一致的,他认为:

这就为美育理论与美中的著名的升华与净化的命题找到了自然科学的依据。

三是借鉴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对脑内吗啡肽的研究,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为美育的作用提供了论据,即美育活动可以通过美的对象,使主体在欣赏过程中,在大脑内产生吗啡肽,并在心理上产生愉快轻松的正效应与肯定性的情感。

关于心理学与美育学的研究,曾繁仁是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德纳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切入到美育研究的,认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尽管没有把审美力作为其七种智能之一,但因其对传统的一元化教育观点和!

智商式思维方式的批判,就必然将传统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艺术教育放到突出位置。

总的来说,在新时期美育研究的学术进程中,曾繁仁先生的学术成果业已引起较大反响。

曾繁仁先生在美育研究中的学术积累、治学方法与视角代表着我国美育发展主要实绩,在很多命题与美育体系建构之上,预示着新的学术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