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对于想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管理非常重要。
若要制定合理且有效的企业战略管理,传统文化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
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企业管理学结合,以制定出较符合现实社会需求及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是许多企业家和研究学者们所关注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法、道、中庸思想、孙子兵法等等名家名言都为现代中国企业提供了不少启示。
为此,本文将总结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期望以此确定往后的研究方向。
从各学者已进行的研究看来,在西方管理体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主要是从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企业法规、管理人素质这几方面着手分析)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积极影响
韦公卓(2010)认为制定一个符合企业良好发展的战略计划需要同时从西方吸取管理方法的精华,同时巧妙运用东方智慧。
首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以服务企业战略管理(从儒、释、道三方面谈伦理型管理模式);
其次提升领导者的自身文化修养(从中庸之道学诚信,从孔子之说学德才、仁政,从道家之学习按规律办事);
再之以文化主元素构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最后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进行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
此外,赵桂娟(2006)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分析企业间的文化差异来评定战略的有用性。
她客观分析了中外文化用于企业管理的可行性,结合易经、道家、“和”、孙子兵法等中国智慧,较合理地分析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利与弊。
宗红宝(2011)宏观上分析了传统文化带给企业战略管理的积极影响,主要从中庸之道的诚信,道教的顺应自然规律,以“和”的思想创造企业文化这三方面进行。
欧雁群、方玉聘(2010)则着重探讨孙子兵法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从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管理之“人”、管理之“法”等方面,结合孙子兵法的“五事”“道”“天”“地”“将”“法”分析。
二、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消极影响
郑朝华(2006)认为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实施。
首先,由于中庸之道的深入人心,使许多中国企业过于保守,不敢承担风险,对发展不利;
另外,人治大于法治的思想影响组织功能的发挥,不方便管理;
最后西方的管理学说与东方的传统文化有着根本性的矛盾,要解决矛盾很难。
宗红宝(2011)亦认为传统文化会影响战略的制定,削弱战略的执行能力,同时导致人才流失。
通过以往的研究成果可发现少有学者进行非常详尽的分析,多是触及浅层表观现象,而普遍忽视了研究传统文化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的根本原因,未能深层且系统的分析这种影响的原因。
(二)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的的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
或者表述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
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博采了道、佛、法、兵、墨等各家之言,最终形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家法制、家族制为背景,以儒教伦理为中心,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
把人力称为资源,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中,就一直存在。
故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说。
人是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之间,首先应该是以人为中心。
以民为本,重视道德伦理,履行义务,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家族)轻个体的倾向的消极因素。
文化管理必须牢牢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变化之意即与文化管理中通过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企业“家”的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是异曲同工的;
和谐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知识团体,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管理正是通过企业文化对这种团队精神的强化,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既有积极意义亦有消极影响。
一、儒家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肖军(2007)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上司适度授权、运用德才互助的用人原则、采用合理的情感激励及和而不同的沟通策略均体现了中庸之道。
孙孝花(2011)认为管理者采用适中、适度的管理办法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体现了中庸之道;
重视员工需求给予员工应有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部门和员工的管理方案体现了因材施教;
营造和谐工作环境注重团队建设体现了以和为贵。
杜国岗(2010)认为依靠管理者的良好形象,有效影响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使员工乐意为企业效忠体现了董仲舒的“为政以德”及“中和之情”的思想。
邵爱国、朱永新(2005)认为在儒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庸之道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时,主要以顺道管理、和谐管理、整体管理、适度管理、权变管理五种管理方式来体现其“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经权损益”的权变原则、“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
二、儒家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消极影响
李洁(2006)认为儒家管人思想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德治而轻法制的偏向容易导致企业员工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
其次,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容易导致个体对集体的畏惧和依赖心理,阻碍创新。
再次,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容易使管理者更愿意采用已有的方法和制度,而不愿意思考、改革。
曾捷英(2009)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儒家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就消极影响而言主要有:
首先重人情会增加企业内耗;
其次,重权威而轻民主,影响企业成长;
再次,片面的群众观念影响了个体才智的发挥。
而通过贯彻“经权达变,持中守衡,整体和谐”的中庸原则,人才的潜能及其创造性能得到最大发挥,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也必然能得到最大提升,这是儒家文化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好处。
段波、周银珍(2001)认为虽然儒家思想有不少观念对人力资源有促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先,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如“人性善”强调伦理道德的感化而忽视制度法律的约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其次,传统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如重“民本”轻“人本”的价值观无法对个体进行有效的激励;
再次,传统儒家思想的方法论如“中庸之道”强调明哲保身,不利于创新开拓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是一个比较注重感情的社会,即偏重于感性,所以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品德、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所以管理者必须要求有比较高尚的情操与修养,这样才能管理好人力这种特殊的资源,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人力管理上,比如“以人为本”、“和为贵”、“持中原则”等文化观念要充分发挥与宣扬,而“人情至上”原则、“劣胜优汰”无为等原则则要给予清除。
(三)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控制和财务预算有密切联系,预算是控制的重要依据,控制是执行预算的手段,它们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循环。
耿惠芬(2008)从消极和积极两个角度来阐述儒家思想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影响:
(1)儒家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协同性:
a.儒家思想的诚信观与会计职业道德b.儒家的义利观与会计职业道德c.儒家的素质观与会计职业道德d.儒家的仁爱敬业观与传统职业道德。
(2)儒家思想文化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不适应性:
a.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忽视个体作用b.儒家思想强调“中庸之道”,不利于工作创新c.儒家思想提倡“为政以德”,忽视法治。
刘中华(2003)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对于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点:
(1)儒家“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2)实现人本主义、任何精神与集体主义、群体意识的结合,以限制集权思想与大权威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3)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等优秀思想,能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4)“天人合一”与“中庸之道”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启示。
并且从企业财务管理自身来研究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内涵的影响:
(1)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2)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包括a.传统文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b.传统文化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c.传统文化对分配决策的影响)(3)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影响.他还以改革开放为分割点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a.改革开放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b.改革开放之后所形成的财务理念c.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的影响。
田颖骊(2010)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讲道义,二是讲修养,三是讲和谐。
指出对外应当追求“人和”,协调好与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使企业外部财务关系保持一种和谐持久的良好状态,以便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统一起来;
对内则通过内部财务制度的制订和实施,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文化建设。
如在筹资时既要计算筹资成本.更要考虑筹资行为的合法合规;
投资时既要考虑企业的投资报酬与风险,更要考虑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
企业在运营中既要注意增收节支,多创利润,更要注意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通过平等和谐的财务文化环境使财务和谐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给全体员工创造安居乐业的生存空间,让员工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使企业财务一标与投资者、经营者、企业员工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传统文化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综述
企业组织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及执行企业的战略策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调配所建立的社会机构。
企业组织行为策划主要通过组织设计,制定目标,确定组织结构、劳动分工和责权范围。
而这一组织无疑受到基于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以下为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组织方面影响的综述:
傅明华(2004)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家族企业组织有着深远的影响。
华人家族企业之所以采取家族制的治理模式,从经济原因看是组织运营的成本低、效率高,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唯一选择,但从深层原因看,还是由传统文化背景下家族主义伦理观所决定的。
文化因素作为融化到人类个体血液中的深层因素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家庭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拥有和管理企业的影响,诸如在组织行为、竞争策略、项目融资、产品销售及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家族企业在产生和发展初期,由于家族成员具有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较注重长远利益,具有向心力和互助精神,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一致所导致的决策目标的一致及效率,决定了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经营优势。
但随着它的发展壮大,往往会出现家族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冲突:
任人唯亲和家族成员间的冲突,身兼家长和企业最高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家族成员的独裁和武断等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刘兆明等(1996)研究台湾企业所获得的实证结果显示,即使在位于工业化都市的大企业中,即使员工有97%以上为大专毕业(20%以上有硕士学位),公司之内仍然是遵循一些传统性文化价值,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更是如此。
他们以不同企业(皆非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为主题从事研究,发现台湾的企业文化包括以下现象:
(1)组织领导者有意无意都会形成家长式的权威,并且将这种权威建立在道德或伦理基础之上;
(2)组织内强调家庭气氛,特别重视和谐,鼓励团队精神,形成组织是个大家庭或大家都是一家人的一体感;
(3)组织内形成类似家庭伦理中的长幼辈份,并建立私人感情以维系此种特殊伦理关系;
(4)依关系亲疏形成组织内的不同地位,进而导致以组织领导者为中心的内团体,使组织内的层级化更为明显;
(5)组织内强调“以实为本”的经营理念与文化内涵,重视刻苦耐劳、脚踏实地、勤俭朴实及任劳任怨等价值观念及行为表现。
林峰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企业组织制度存在着矛盾。
在企业组织中拥有财产权的未必有充分的信息掌握权,而有信息掌握权的人才能做出最有效最正确的决定,这样一来,在企业管理中实行“分权化”是个比较理智的选择。
然而在我国的宗法制度下形成的集权意识已经根深蒂固,这就形成了企业制度“分权”与“集权”的矛盾。
罗珉,孙晓岭(2004)发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组织文化基本假设的影响,他们认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管理问题可能做出的不同抉择说明了文化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较有影响的是儒、道、释三家,其中影响最广、最深的要属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强调克己复礼,强调秩序,其精华体现在五种基本秩序上,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关
系。
儒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讲仁义和中庸,提倡天下归仁、义以为上,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利思义、见危受命。
儒家的讲秩序、重等级、重关系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我们认为,在当前我国的组织文化中,主要反映在“面子”、“关系”、“家”和“有限自利性”等四个基本的假设上。
(五)传统文化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综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中研发的积极影响
王渝生(2012)在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是最早重视和开展科学教育的国家。
他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为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亲笔书写了十字校训: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这十个字源自孔子之孙孔伋的《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问、思、辨、行,这就完全符合科学的认知和研究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
杨振宁于199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向学生谈治学经验中,强调了《孟子》对他的巨大影响。
他认为,《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的一本书。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把民本思想和民主精神应用到科学研究上,那就要求真、求故。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冬至、夏至)可坐而致也。
”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
此外,王渝生还认为中国很多传统经典,如《大学》在现在的科学研究中都很具有积极的意义。
他在演讲中指出:
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本来是古代知识分子中家喻户晓的话,可惜后人多引后半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忽略了前半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前半段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
后半段是知行观的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
研发是始与本,需要这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精神,就是对工作与专业的规范、要求、品质化程序等的执著专一。
在《大学》“经”之“传”中,引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引《康诰》曰:
“做新民。
”引《诗》曰: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真是充满了创新精神!
王五一(2007)认为:
传统文化是多流派、多文化的集合。
从儒家讲就是仁、义、礼、智、信。
最根本的是伦理和道德的核心基础,就是人性,从人的发展,人的自我修养的完善、实践使自己提高,到使自己的理论和道德伦理达到非常高尚的水平、境界,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科学家的责任有三:
探索、坚持和宣传真理。
因为科学家群体对真理的认识是先知先觉的,所以首先要追求真理、追求真相、有责任感。
从传统文化来讲,就要使自身不断地达到最高的境界。
坚持真理是指不受他人观念的影响,行动上不受其他利益和权威的影响,同时要宣传自己所认为的真理。
更重要的,首先要揭示真相,然后发现真理,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他坚信:
中国有最先进的文化传统,制度的建设如果能比较好地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最有可能使我们在科学与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中研发的消极影响
郎咸平认为,中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阻碍了中国企业科技研发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国人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就是说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而在西方理念中,就不这么看,失败必然是决策或管理失误,是要负责任的。
(2)我们崇尚“杀鸡不用牛刀”、“以少胜多”、“四两拔千斤”。
在研发中,形成了喜欢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多花钱就代表没水平。
但西方理念崇尚遵守规律,如活动遵守规律,过程受控制。
(3)中国文化过度的追求完美,认为发生错误时没有水平的表现;
而西方则更容易接受错误,他们认为,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是成功的必然保证。
(4)我们的研发工作一般提倡“内行领导内行,而西方则更重视“外行领导内行”。
所带来的好处是:
研发人员就必须写很好的报告,做出很好的模型,他还要对产品进行一遍一遍的测试,拿出数据,来告诉这位“外行”领导我的产品有多好。
(5)中国文化相信奇迹,崇拜奇迹;
而西方文化重视规律,讲究制度。
(6)东方文化崇尚精神目标。
如“追求第一”、“不鸣则以,一鸣惊人”、“愚公移山”,“铁棒磨成针”。
而西方文化崇尚现实目标。
如“相对优势”、“阶段目标”、“综合指标”。
王铮(2007)(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认为:
从科学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个是分类的思想,另一个是格物致理。
而可惜的是中国的分类思想走到类型分类是非常有限的。
而我们提倡提倡格物致理不是格物致用;
以及盲目地追求和模仿都限制了研发上面的成就。
杜德斌(2007)(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认为:
中国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影响的,很多海外华人在科技界取得很大成就,这是一个事实。
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官本位的思想。
他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官本位的思想对于我国企业研发的弊端:
(1)首先是精神文化。
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追求官本位,以官为荣,以官为争,以官为位的价值体系。
(2)其次,精神文化会影响行为文化。
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在竞争中以官为主,以官为先。
(3)学术评价在如此的思想指导下,还是以官为主,所以我们的社会评价是以官方制定的诸多标准,例如发表论文、科研数量等,但这些指标往往又很容易弄虚作假。
(4)科学体制还是官为主,创新体制也还是以官方为主,中国科学院、高校、企业都是非常薄弱的。
李平(2007)(商务印书馆)认为: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体系中,“中庸之道”是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
这个共同的价值观,会通过个人来影响群体,从而影响科学家共同体,最终势必会影响个人的行为,从而对科学发展产生影响。
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企业研发部门很少有批评和质疑,大家更愿意做和事佬,以和为贵。
周尚意(2007)(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认为:
中国文化中不存在精深创作的快乐,不存在在创造中享受乐趣,少有贡献精神。
所以要推动企业研发创新,第一位当然还是制度,但第二位就是社会要建立的道德和价值观,就是一个人所崇尚的东西。
李秀彬(200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认为:
中国企业研发之所以会落后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独立主义,西方自由独立的大学文化在中国是欠缺的。
而我们更多的是重视民主主义,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我们的学术正是在这种高责任心的重压下形成的学术,却缺乏了自由主义和独立精神。
通过对文献的整合与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性、创新性,责任感等很多方面对于企业管理中的研发都是有很积极的指导意义的。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研发管理的一些弊端。
上述的很多文献资料都是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来得出结论的,所以我认为现代企业应当扬长避短,在弊端方面不盲目的追求西方的文化,但却要做到一定的结合。
如果现在的企业科研方面的运作管理能够很好的结合现在的制度与传统文化,并兼容一些西方文化的优秀理念,那么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六)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一、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
冯炜(2001年)认为“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管理者把和的思想纳入管理中,以创造公司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是和是形成企业内部合作关系的基础;
同时冯炜也认为精忠报国的思想对企业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企业把“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观念,以追求卓越,致力于创造高效益和精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对于增加企业凝聚力和激励员工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有着重大的作用。
此外,王新华(2004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极具生命力的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