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191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4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

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

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

孟浩然)

引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A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B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C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性。

D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

D

4.(2011江苏,2分)荀子说: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D。

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C说法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5.(2011江苏,2分)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即可分析得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选A。

B、C说法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D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6.(2011浙江文综,4分)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

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B.③④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主要说明海水的盐度在盐分不断注入和流失中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显然是一种动态的稳定,故③④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了量变,但没有涉及质变,故①②不选。

7.(2010江苏,2分)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的理解。

孔子的话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A当选。

材料没有涉及发展,B不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D与题意不符。

8.(2010天津文综,4分)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毛竹前5年在地下生根,人们在地面上看不到它的变化,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但毛竹在地下生根表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这体现了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故A符合题意;

只有量变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故B表述错误,舍去;

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2014天津文综,4分)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

选B “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而不是简单直观的反映,故选B,不选D。

完整的反映不等于本质的反映,A不选。

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C说法不准确。

2.(2014四川文综,4分)观察右图。

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

①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②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③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④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选C 害怕犯错误,实际就是害怕挫折,即只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有看到曲折中的前进性,②正确;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漫画中的人没有看到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减少实践中的失误和挫折,③是对漫画的正确认识;

①④对漫画的认识错误,漫画体现了人们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害怕犯错误而选择什么也不干,就是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选择,体现错误意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3.(2014江苏,2分)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选C 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题干没有体现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D不选。

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B本身说法错误。

4.(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4分)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

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选B 从“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①④当选。

②错在“无条件的、必然的”上,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③说法错误,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5.(2013江苏,2分)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音乐中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体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正确。

B、C、D表述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6.(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4分)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①错在“只有”上;

③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人不可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客观事物;

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7.(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4分)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选C 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①把意识的作用夸大为“决定”,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③夸大了想象力这个主观因素的作用。

莫言作品对家乡百姓生活的反映体现了意识反映方式的多样性;

莫言小说特色的形成与莫言的个性、能力和素质有关,这体现了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主体的特质,因此②④符合题意。

8.(2013山东文综,4分)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

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说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人的影响,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B正确;

A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是唯心主义观点,错误;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错误;

材料并没有涉及实践活动,D不符合题意。

9.(2013重庆文综,4分)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选C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相关现象的能力。

A夸大了想象力对文学创作的作用,错误;

B错误,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实践的社会性;

“深层经验”的来源——社会历史和现实是物质的、客观的,“深层经验”是经过“提炼”得出的、“富有张力”,说明了文学创造的主观性,C正确;

D错误,文学创作对历史和现实的“提炼”受创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客观的描述。

10.(2013天津文综,4分)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选C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含义。

漫画中,左边没有羊和右边有羊的围栏都出现了漏洞,而漫画中的人却一味坚持“亡羊补牢”的原则,先去补没有“羊”的围栏,这说明此人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且漫画中的人把“亡羊补牢”理解为“羊丢了才去补羊圈,羊不丢就不去补羊圈”,实属生搬硬套,故C正确。

A、B、D均与漫画主旨不符。

11.(2013北京文综,4分)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

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选B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是不尊重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的体现,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说明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B项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意不符。

12.(2012江苏,2分)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

漫画讽刺的是破坏文化故居的错误做法,启示人们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蛮干,选C。

C

13.(2012天津文综,4分)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

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

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

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

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

A.人的主观随意性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正确的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种“楼盘文化”无视客观实际、夸大宣传,具有主观随意性,是错误的,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

14.(2012安徽文综,4分)“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对落叶的看法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C入选。

A与题意不符。

B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D说法错误,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15.(2010山东文综,4分)如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本题考查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图旨在表明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意识具有能动性,答案为C。

16.(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B.②③

本题考查意识本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人脑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故③④符合题意。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由客观事物决定,故①说法有误;

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故②说法错误。

17.(2011江苏,2分)国库也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

A.唯意志主义的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主观自生的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正确。

材料并没有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属于唯意志主义,A错误;

人们的认识也不是头脑主观自生的,仍然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C、D错误。

18.(2011天津文综,4分)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本题考查意识的生理基础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侧重说明青少年的行为与大脑之间的关系,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当选。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说法错误。

B说法明显错误。

C不符合题意。

19.(2010福建文综,4分)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

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

这告诉我们(  )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在考查考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该同学通过自身努力找回自信,体现了充分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C正确。

思考问题的角度属于主观的范畴,A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该同学改造的是主观世界,不是客观世界,B与题意无关;

题中没有涉及世界观,D不选。

20.(2010广东文综,4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

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

本题以新中国60周年庆典为背景,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根本上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A错误;

材料旨在强调精神财富对全国人民的鼓舞作用,答案为D;

B、C表述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

21.(2010江苏,2分)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

根据漫画中的文字“这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地方你可以控制——你的心境”可以确定,漫画突出了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正确。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自觉的,不是自发的,A错误;

意识不能脱离客观存在,B错误;

C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是错误的。

22.(2010安徽文综,4分)右图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漫画的寓意。

漫画中招聘单位设置的条件太高,应聘者即使“撑杆跳”也无法达到,这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选D。

漫画中的应聘者很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困难,勇敢面对,故A、B不选。

漫画讽刺的是招聘单位不切实际,与抓住时机没有关系,C不选。

23.(2010浙江文综,4分)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

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C.①③D.②④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由于事物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对未来作出预测,①应选;

过去发生的事情,未来未必也会发生,②错误;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③正确。

④中“一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过程

1.(2014浙江文综,4分)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

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选D 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与科学界的以往观点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这一新发现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的,这说明②④符合题意。

①不符合题意。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为真理具有反复性是错误的,排除③。

2.(2014山东文综,4分)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选C 19世纪以来,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即真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C项符合题意;

A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