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1900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

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参与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加速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研究制定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措施。

积极建立并完善了县领导联系、县直单位分包、乡镇党委主抓、工作队帮扶“四位一体”的责任机制。

34名党员县级领导干部分别明确了1-2个联系示范点。

出台了《关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发改、交通、农业、水利、卫生、体育等多个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大局整合资源、协调配合、共同建设。

从县直单位和各乡镇抽调115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对5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驻村帮扶。

各乡镇分别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党委书记兼任,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负总责,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产业支撑、典型带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法。

为壮大村级经济,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我县按照“好村先行、由点到面、梯次推进”的办法,多层面搭建工作平台,努力寻找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以壮大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对有工业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大的村,着重培养企业主的现代经营意识,引导他们走股份制道路,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带动致富能力,形成“工业强村”发展模式。

如:

***。

对位于县城区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引导他们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形成了“商贸富村”发展模式。

如***。

对于产业特色突出、发展优势明显的特色村,积极鼓励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了“产业兴村”发展模式。

对养殖基础好的村,大力引导推广秸秆气化、沼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美化活动,形成了“生态文明村”发展模式。

目前,全县共有食用菌基地27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54个,龙头企业113个,专业市场41个,中介组织68个。

5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分别制作了村庄规划“两图一书”。

这些示范村通过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提高村级经济实力,增强了村级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其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如***通过发展工贸业,增强经济基础,投资300万元,打通了4200米的两纵五横7条大街,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修建下水道,安装了路灯。

投资5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12亩的村文化大院,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廉政文化室、篮球场,购买了石桌石凳、健身器材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群众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呈现出了极大的建设发展热情。

(三)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三农”政策深入落实,我县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通过实施村村通、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等工程,工业、农业产业化得到较快发展,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1、公路交通。

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18公里,其中,县道149公里,乡道367公里,村道502公里。

2、安全饮水。

全县共建设农村供水站43处,解决了13个乡镇90个行政村11.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3、沼气建设。

全县已建成户用沼汽池21000余座,大中型沼气工程24处,农村沼气服务站29处,沼气生态示范村37个。

4、电力设施。

全县共完成了1726眼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埋设地埋线路441公里,有21个村被命名为新农村建设电气化村。

5、卫生医疗。

先后对城关***等14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并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共设病床433张。

目前,全县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共计562502人,参合率为95.54%。

6、教育事业。

全县共有农村中小学校322所,其中:

初中24所、成建制小学216所、教学点82个。

校舍建筑面积共计42.5万平方米,在职教职工3784人,在校生8.3万人。

7、信息化建设。

2008年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来,先后为70个行政村配备了投影仪,为15个行政村配备了电脑。

目前,全县503个行政村全部接通了远程教育网,273个行政村接通了宽带网,241个行政村接通了有线电视。

8、村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

我县积极争取省、市支持,2006年为61个行政村建设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今年,又争取了12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该项工程正在施工。

目前,全县503个行政村中,344个村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或活动室,117个村有文化活动场所,5个村有设施齐全的高标准文化大院。

另外,2008年以来,先后为27个行政村建设了新农村书屋,为31个行政村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新进展,但受大多数农村没有集体收入,农村办公经费不足,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集体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整体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民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前,全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部分乡镇、村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措施不到位。

部分乡镇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统一规划,落实效果不够理想,加之投入十分有限,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速度跟不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

二是发展不平衡。

我县大多数非示范村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劲头不足,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农村面貌多年没有变化。

主要原因是缺乏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是一些群众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

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主力军是农民,但一些群众和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是国家拿钱为农民修路、建房,什么都等靠国家投资,缺乏主体责任感和内在的积极性。

2、投入不足,公益事业发展难。

投入不足是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为上级、本级财政投入,县、乡财力有限,政府无法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再加上多数村经费比较困难,因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较少,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

据调查,我县大多数村体收入来源,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

全县503个行政村中,年集体收入不足1万元的297个,占59%;

1--5万元的村有184个,占37%;

5万元以上的22个,仅占4%。

虽然近年来,政府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但与庞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相比,仍远不能满足其需求。

二是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村改革后,土地由集体统一经营转变为农户承包经营,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和家庭经营的分散性存在一定的矛盾,加之目前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不完善,建设与受益联系不紧,组织农民投资投劳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困难。

三是缺乏引导机制和信贷支持。

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引导措施,民间资金目前极少涉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贷款风险高,又导致信贷投入不足。

3、项目、资金整合难、配套难。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围广,管理涉及发改、农业、交通、水利等十多个部门,各项涉农资金都是条条管理,多属专项资金,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投资分散,导致一些项目使用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不理想。

有些项目需要地方出资配套,而配套资金地方难以筹措,造成一些项目未能及时落实到位。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道路硬化每公里需村配套资金6万元,文化大院、卫生室、体育设施建设虽然不需要村配套资金,但其前期工作如垫土方、平整地面、零杂工等也大都需要村里支付,部分村干部有思想顾虑,资金不能及时筹措,影响了这些工程的进度。

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庄环境改善难。

表现为我县农村相当多一部分地方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电力、通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量和规模较小,部分基础设施及配套的功能陈旧、落后甚至失效,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较弱。

一是农村部分道路路况较差,管护不及时,晴天“扬尘路”,雨天“水泥路”现象较为普遍。

据交通部门统计,全县有626公里的县、乡、村道路需要维修,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养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大部分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低,农田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是村庄规划实施难。

据调查表统计,全县503个行政村中,227个完成村庄规划,约占45%,还有半数以上的村庄仍属于规划空白点,许多村有新屋无新村,布局零乱,农民居住分散,公共服务配套难。

在已规划的村庄中,违反规划随意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庄整体规划的效果。

5、村庄公益设施建设与管理不到位。

表现为:

村容村貌整治进展缓慢,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特别是安全饮水、卫生改厕、街道硬化、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普遍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管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老化失修严重,难以长期发挥效益。

三、几点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耕地改造、农村饮水、公路、能源、通信建设为重点,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安全、高效、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完善农村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责任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群众的广泛参与。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

要进一步强化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职能,指导、协调县发改、建设、财政、交通、农业、水利等单位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县新农村办公室、发改委、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导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建设和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周密部署、及时检查、认真验收、科学总结,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主要责任,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实行动态管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各乡镇、村要广泛发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浓厚氛围。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抓好典型示范,采取先易后难、集中突破、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

要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农村布局,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导“自然村向小集镇聚集,城中村向社区发展”,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而且可以为产业经济的发展节约出大量的可利用空间。

规划形成后,要维护其权威性,保持其严肃性和实施的连续性。

二是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各涉农部门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并按规划的内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是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村镇的发展规划。

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合理编制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镇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要切实尊重村民意愿,统筹规划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文化、卫生、商业、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等布局。

(三)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建设能力。

发展我县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

要深刻领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实质,牢牢把握发展经济这一主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从实地调研结果看,凡是基础设施完善的村都是有规模产业支撑、经济基础较好的村。

因此,要坚持“抓项目促进发展、育产业兴村富民”的工作思路,结合各村实际,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农技、科技等部门的作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重点培养加工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典型农户,培育产业强村,带动群众共同发展。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自主创业,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不断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为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深厚的物质基础,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四)多措并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一是积极向省、市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县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二是突出重点,整合涉农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创新资金管理方式,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实行资金项目跟着农村建设和整体规划走,集中用于整村推进的相关项目建设。

三是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建议县政府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鼓励社会投资。

如小型水利设施、有线电视等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进一步加大“民企共建”的力度和辐射面,鼓励更多有责任感的企业或农民企业家建设家乡。

(五)突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网通达程度和通行能力。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并重,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推进信息惠农工程建设,促进广播电视、通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逐步实现信息共享。

继续推进沼气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秸杆气化,微波炉、太阳能等“家电下乡”,净化乡村环境。

(六)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以“三清”(清垃圾、清柴草、清残垣断壁)、“三治”(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以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为着力点,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保证,坚持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活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置和综合利用,有条件的村庄可将文化设施、卫生设施、体育健身设施、超市等相对集中,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七)创新机制,加强设施管护。

加快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建议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设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对于单个农户受益的项目,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

对于受益人口相对分散,产权难以分割的工程,可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营权与工程管护责任相统一。

积极探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以农村推广“4+2”工作法为载体,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使农村基础设施真正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