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180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Word文件下载.docx

学校实行新课改以来,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为迎接全省现场会的召开,05年县委政府投入400余万元建起两座教学楼,一座实验楼,一座大型报告厅,一座学生餐厅。

颠覆性改革:

学生“反”了升学率提高了

十几年前,杜郎口中学因连续10年在聊城市成绩排名最末而濒临关闭,但在短短的几年间,杜郎口就因创造出一种“学生自主”课堂的独特课改模式而摆脱命运,并在业界口碑相传。

是什么成就了杜郎口中学的今天?

杜郎口中学,这个偏居鲁西北山东省茌平县的一个普通农村中学,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让人很难相信它已经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偏僻闭塞,地处彻底的农村,周围都是大片的田地,连只砖片瓦都没有;

设备简陋,不用说许多学校的基本配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视听教室等,就是像样的用来上公开交流课的音箱都没有;

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老师正规师范本科毕业的很少,专科毕业的较多,甚至中师毕业的也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

有两个事实可以说明改革之前的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状态”:

初中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名学生;

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

而最为重要的是初中3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新上任的校长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也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在学校“活受罪”。

一连许多天,崔其升拎着个板凳四下里听课。

很快他就听出了“门道”:

许多老师上的课,学生很不爱听。

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上起课来,状如树干,举止单一,话似白开水,枯燥乏味,课堂上,死气沉沉,表面上看起来秩序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早开小差到了“爪哇国”,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桌底下你捣我一下,我踢你一脚,寻开心,闹着玩。

一些学生家长更是告诉崔其升:

“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

老师本来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传道者,现在竟然沦落到了“痛苦制造者”!

家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崔其升的神经:

“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灌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这些究竟给教育带来了什么?

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既然‘满堂灌’没有好的效果,我们能不能改?

我们该怎么改?

只准讲10分钟的课堂

2001年秋季,国家课程改革在一些地区的推展,给了在改革之路上摸索的杜郎口中学以极大的鼓舞。

以前所进行的许多教学改革举措,与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

不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上若明若暗的东西,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也豁然开朗。

这使崔其升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

继续改革,向深度开掘,使杜郎口中学再度飞跃。

崔其升首先开始的是更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动作。

如果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牛刀小试的话,此后的改革则是“大动干戈”。

他的大动作主要是“课堂时间采用‘10+35’模式”和“取消讲台,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在课堂上以讲为主似乎已经成为习惯,即使明晓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之后,仍然还会因为“惯性”而滔滔不绝地讲解。

为此,2002年秋,崔其升对课堂时间作出“10+35”的硬性规定,即教师所讲时间等于或小于10分钟,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者说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

学生自主活动不少于35分钟。

教师只要在一节课上讲解超过10分钟,即被判定为失败课。

从形式上看,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老师们的思想也是慢慢才通的,其间学校领导甚至采取了一定的强硬措施。

但教师一旦从思想之通走上实践之路以后,便出现了崔其升所期待的“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教学景观,“自主课堂:

我参与,我快乐;

自主学习:

我自信,我成长”也就变成了现实。

崔其升认为,老师不认可改革不行,认可了不做也不行。

没有得力措施的约束,课堂教学改革就不能真正实现。

所以,强调教师可以发现知识,总结规律,做学生中的首席;

但不能硬性灌输知识,做课堂的主宰。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如果不在这里“大动干戈”,就很难在短时期内触动教学改革的命脉。

而同时,改革“杀气”的背后,既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猛烈冲撞,也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极大关注。

没有讲台的教室

“取消讲台,让学生动起来”更是大胆创新之举。

2004年秋天,在长期的听课研究中,崔其升发现一个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就是教师一站讲台,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就找到了以前独霸讲坛的感觉,情不自禁地多讲起来。

这无异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影响。

他认为,只要学生通过探索可以学会的东西,教师都不要讲。

所以,他提出了取消讲台的大胆设想,而且随之付诸实施。

这样一来,教室前面的讲台没有了,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平面。

每个班级都有一幅自己的标语:

“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新课堂,我主张”;

“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

如此等等,写出的是学生那份走向课堂教学主人地位之后的雄心壮志,以及一展才思的无限快乐。

其他方面的变化更是令人惊奇:

教室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间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

而且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唱歌、或讲解、或朗诵,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

“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

学生的发言几乎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

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情景,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

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和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其精神之抖擞,精力之集中,思维之活跃,令所有步入课堂的听课者都为之激动不已。

小组对桌

取消插秧式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强强、强弱、弱弱,师生之间,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相互阅纳、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

教师吸纳借鉴学生的见解、思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

优生通过与对手切磋、‘过招’增添新鲜血液,通过对弱生的帮扶,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方法技巧进一步巩固,拓展。

弱生通过优等生的帮助,迷茫变的清晰,疑虑变成具体真实,尤其是通过诸多层次的立体式接触,实现了优秀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的自信,真可谓皆大欢喜合作共赢。

其实,教改之路一直很孤独

教师的疑惑:

老师少讲岂不等于“玩火”

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杜郎口中学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

上课要求:

1、课堂气氛:

A、微笑授课;

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

2、活动形式:

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

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3、学生活动量:

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

4、教师基本功:

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

B、讲普通话。

备课要求:

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业务理论学习要求:

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面貌,为了使教师们掌握教改的内涵,校领导提出了学生课堂表现:

“生龙活虎,欢呼活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的课堂评价标准。

许多教师对学校的新规定心存疑惑:

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

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

许多教师和领导们玩起了“捉迷藏”:

不让明讲,就偷着讲;

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

但毕竟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被打破,教师开始能够注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高辍学率有所扼制。

一些学科骨干教师,在积极探索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到2000年7月,在全县23处初中的综合评价中杜郎口中学已居全县中游。

针对教师一时无法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现状,校领导明确提出了“10+35”的课堂模式,即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

这一课堂模式的提出在全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们怀疑、不解;

一些家长愤怒:

“我们交了钱让孩子来上学,你们老师不教了,倒让孩子自己学?

”是啊,教学教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先教后学,顺理成章,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模式。

任何一种习惯的改变,都会遇到许多阻力。

但杜郎口中学的校领导们对这种改革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在每个班的醒目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

举手积极、声音宏亮;

讨论热烈,辩论激烈;

争问抢答,欢呼跳跃;

多种角度,创新实践;

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这可以在全校营造教改的氛围,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先由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领导班子或成员上公开观摩课,然后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

经过校领导班子的发动、宣传,教师们陆续上达标课;

对约20%不过关的教师,经过“扶贫工程”,上过关课。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信心、有能力进行充分展示,杜郎口中学又将预习环节搬到了课堂上,开设了“预习课”。

为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巩固“展示课”的成果,学校又开设了“反馈课”。

利用反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有针对性地让优生吃饱,差生吃了,实现“双兵互赢”的目的。

经过几年的探索,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展示六环节逐步明确: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至此,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明晰。

学生升入高中如何适应旧模式

任何一个模式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杜郎口模式也一样。

在面对着外界褒贬的同时,杜郎口模式本身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这些困难有的来自于整个教育体制大的环境。

由于只是在初中阶段推行课堂改革,到了高中阶段又要回归传统的教育模式,杜郎口教育模式的持续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深受自学模式影响的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和旧的教学模式难免发生冲突。

一些进入茌平某重点高中的学生向本校老师反映自己不能适应高中的教学方式,感觉没有自主权。

还有学生找到了高中校长,要求进行课堂教育改革。

但学生的这些要求在短期内明显无法实现。

“有些高中老师公开诋毁杜郎口的教学,嘲讽学生不懂规矩,不守纪律,不尊重师长。

”这让崔其升感到无奈。

杜郎口中学闹哄哄的课堂真能学到东西吗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位教师是这样描述刚开始的课堂的:

“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爬黑板,学生几乎倾巢而出(全班60多人),写的同学和修改的同学‘狭路相逢’,教室过道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再看黑板前,为了争抢黑板的领地,许多同学蜂拥而至,挤成一团,最后还是老师出面让他们分成几组才疏导开人群。

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

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

但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却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了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

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到现在规范有序的小组合作交流互动,是领导和教师们三年来一次次研讨的结果,包括2002年新学期开始座位排列方式上的变革,由秧田式变为分组排位,对面而坐,都是潜心研究的结果。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

”这是学生动起来后领导和教师们思考的又一焦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大家发现预想的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距甚远。

大家原以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说、答、议、评的时间,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场面,但现实中学生却是欲说无言。

经过反复研究,大家逐渐明朗:

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

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

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

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

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

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

写诗作词,用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

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崔其升:

一定要带领学校闯出个名堂

崔其升——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

崔其升,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11月生,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

2012年荣获中国“最受关注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十多年来崔其升依靠党支部和校委团结学校一班人,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确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贯彻“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开放教育”三大原则;

全面实行“10+35”的时间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把课堂话语权还给每一个学生;

全面实行“课堂教学三模块”:

预习、展示、反馈,实现教与学的根本转变;

坚持实行“教师业务论坛”,深化校本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万教师、同行来校考察访问。

2007年杜郎口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崔其升荣获“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7年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荣获山东省第二届教学奖(中等以下教育)一等奖;

另外,崔其升还荣获“全国十佳创新校长”“全国目标教学十佳校长”等称号,及聊城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誉。

崔其升专著:

《杜郎口解密·

让学生动起来》;

主编或编写《杜郎口课堂风暴》等著作、论文近200万字。

1981年7月,崔其升毕业于茌平师范。

崔其升临危受命——让杜郎口中学起死回生

1997年4月,崔其升奉调任杜郎口中学校长。

崔其升接到任命通知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坚决不去,因为谁接了杜郎口中学就意味着要与麻烦打交道了。

为此,乡领导找崔其升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去试一试,并保证如果他在杜郎口中学干不下去,还让他回联合学校当副校长。

临了,乡领导丢下一句话:

“你就当救救这群孩子吧。

”就因为这句话,崔其升再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了,他向乡领导立下了军令状,如果不带领杜郎口中学闯出个名堂,自己宁愿在那儿当一名普通老师。

初任校长,他面临的是濒临绝境的混乱局面:

账面上不名一文,还有数万元的“普九”欠债;

教学上完全失控,迟到早退现象比比皆是;

学生辍学严重,当时有一个初三毕业班级,只剩下11名学生,而入学时的班额是60多人!

崔其升开始了艰难的校长历程。

经过一番思考,崔其升决定将课堂改革作为改变学校现状的第一步。

那段时间,他把办公室搬到课堂里——每天搬着凳子挨个班去听课,最多的时候一年能听1000节课。

听着听着,他逐渐听出了门道:

“一些老师的课讲得太枯燥,很不受学生欢迎,课堂上学生主动举手发言的情况实属少见,有的学生竟然会在课堂上睡着了。

崔其升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好多学生之所以厌学,主要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没考虑如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他们长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于是,崔其升大胆地提出了“10+35”方案,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崔其升的改革方案一出台,就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

一些家长来到学校指责崔其升说:

“我们交了钱让孩子来上学,你们老师不教却让学生自己学?

老师不教,学生哪能学得会?

”崔其升向记者坦言,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种种指责,他的确有些难以招架,不过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的念头却一直没有动摇过。

因为,这种让学生自己讲课带来的甜头,他自己也曾体会过。

3年的改革尝试,不仅使学校摆脱了被撤的困境,而且结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实。

2000年8月全县统一考核,在23处初中的排位中,杜郎口位居第四,多年来第一次进入先进行列。

到2001年秋,一向在全县中考倒数第一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步至中游地带。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改革意识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一扫往日的沉闷与单调,澎湃激荡起改革的活力与生气。

崔其升和老师们,开始领略未来发展的一线曙光所赐予的特殊美丽。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革命”

(无视恐吓——“三把火”烧出新课堂)

1998年暑假之后,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拉开了帷幕,校长崔其升烧起了他的头三把火。

崔其升的第一把火是量化指标。

崔其升决定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

为此,学校制定了3条量化指标:

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

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

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

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学校通过比例量化考评成绩,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

量化指标的评价触动了教师的灵魂,他们开始思考一种前所未有的行动——由原来注重教师单独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的学。

崔其升的第二把火是上好“三课”。

虽然有了量化指标的规定,但许多教师依然心存疑惑:

我们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

许多教师玩起了“捉迷藏”:

况且对于杜郎口中学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新的课堂教学还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幻影。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改革课,若没有引领与实践,恐怕依然在教师的心里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为此,崔其升通过上好示范课、过关课和跟踪课等“三课”,让全校教师一步一步向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逼近。

崔其升的第三把火:

“一谈二警三停”。

在上好“三课”的同时,“一谈二警三停”的相应惩戒措施也在实施。

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

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

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三年的改革尝试,不仅使学校摆脱了被撤并的困境,而且结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实。

兢兢业业——成就中国“教育超市”

崔其升出任杜郎口中学的校长没多久,他便成了镇里的名人。

镇政府门口附近贴了好多攻击他的小字报,镇政府的领导经常会接到举报崔其升的检举信,刚上任的第一个月,就有36个人去告他。

有人告他打骂教师,有人告他不准老师休产假,还有人告他扣老师工资。

提起这些事情崔其升就感到很委屈。

他告诉《教育》旬刊记者,打骂教师纯属无稽之谈,所谓的不准老师休产假和扣老师工资根本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

崔其升说,有一年学校里有好几个女老师同时生孩子,当时正是教学任务忙的时候,崔其升便和几名女老师商量,能不能休满三个月就来上班,谁知这却成了别人告状的理由。

崔其升在工作中善于打破陈规,当时老师工资的发放形式像吃大锅饭,工作干多干少工资数额都差不了多少。

为了激发老师的工作兴致,崔其升便在学校推行工资改革制度,要求老师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120块钱,作为优秀老师的年终奖金进行发放。

干得好的老师能拿奖金,干得不好的只能眼看着别人拿奖。

没料到此举也成了崔其升被告的一条罪状。

那段时间,由于告状的人太多,崔其升在工作之余,还得接受政府部门的各种检查。

有一次,崔其升为学校的教学楼添置了几张长椅,有人就因此去检察院告他以买椅子的名义吃回扣,贪污公款。

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为了调查情况,就事先去了卖椅子的家具店打问价格,然后才到学校找崔其升进行核对。

崔其升出示收据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不仅是崔其升受到攻击,连他的家人也跟着受牵连。

崔其升到杜郎口中学任职后,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