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1751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

《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思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签署法案,解除1m分辨率卫星影像商业销售的禁令。

以此为契机,美国的商业卫星遥感业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日后“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等美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石。

进入21世纪,全球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9.11”之后,美国政府在重新大幅增加军费预算的同时,更加倚重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全球情报搜集能力。

2003年,小布什政府批准新法案,进一步明确了美国遥感卫星政策的目标,强调保持政府对商业遥感卫星活动的主导地位,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为此,美国政府要求尽可能依赖商业遥感卫星来满足情报、外交、国防及商业用户的地理空间图像需求,力图使商业遥感卫星在美国国家安全行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措施方面,小布什政府推行了ClearView和NextView两大国家观测计划。

由现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的前身——美国国家影像与制图局(NIMA)与当时美国三大商业卫星公司EarthWatch、OrbImage和SpaceImaging签约,耗资10亿美元,长期采购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影像资料;

同时指令联邦政府相关部门,更多地使用商业卫星影像来满足其业务需要。

此外,小布什政府还批准了分辨率0.25m的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研制计划。

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美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优势地位,为美国下一代高分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0年,在金融风暴肆虐之际,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新一代EnchancedView国家观测计划。

由NGA与美国两大遥感卫星巨头DigitalGlobe和GeoEye分别签约,在未来10年采购总额73亿美元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此举大大刺激了DigitalGlobe和GeoEye的扩张,两家公司均加快了其新一代高分遥感卫星系统的研制和部署进程。

然而好景不长。

由于上台初期推行的经济刺激计划收效有限,财政赤字迅速扩大,引起朝野不满,2011年债务上限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转而采取紧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开支。

2012年中,为了抵御白宫拟议中的EnchancedView经费缩减计划的影响,DigitalGlobe和GeoEye上演了震惊业界的并购大战。

至7月23日,DigitalGlobe宣布以4.53亿美元的代价收购GeoEye,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影像提供商。

(二)美国发展商业高分遥感卫星的原因

美国之所以下决心发展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其原因推究起来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应对其他国家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领域发起的挑战,维护全球头号航天大国的地位;

其次,发挥技术和商业优势,为本国航天和遥感产业的发展开疆扩土,同时打压别国航天遥感产业的发展空间;

第三,与盟国之间建立新型的商业化情报交换和共享机制,分摊情报成本,缩小情报鸿沟,强化协作关系,协调战略行动;

第四,建立军民结合、以民养军、以民掩军、以民促军的军工产业模式,降低国防开支,掩护军事航天活动,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和武器装备水平提高;

第五,支持和带动本国航天遥感上下游相关军、民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收获附加社会经济效益;

最后,基于战略和技术等方面的评估,美国政府认为,在一定限度内开放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可控和可接受的。

(三)美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特点

总的来说,美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突出特点,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以独立上市企业为主体开展经营活动。

美国政府在本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决策、资助、监管三方面。

首先,美国政府根据对国家安全形势的评估,作出是否发展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指标等战略决策。

其次,美国政府为本国商业遥感卫星公司提供主要的资金支持。

长期以来,NGA的订单占DigitalGlobe和GeoEye总收入的70%以上。

最后,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美国政府通过“快门控制”机制,掌握高分商业遥感卫星数据采集和销售的最终控制权。

以独立上市企业为主体提供商业遥感卫星的运营服务,体现了美国经济结构和军工体制的重要特点。

美国军事工业与资本市场历来关系密切。

美国五大军工巨头:

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诺思罗普·

格鲁曼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均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而DigitalGlobe和GeoEye则分别是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高效的企业组织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为美国军事工业和遥感卫星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

二其他主要航天大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发展情况与分析

(一)欧、以、印、日等国商业遥感卫星发展现状

法国是最早涉足商业遥感卫星领域的国家之一。

从1986至2002年,法国航天研究中心(CNES)先后发射了5颗Spot卫星。

目前,法国的商业遥感卫星活动是在欧盟框架下,由EADS(欧洲宇航防务集团)Astrium公司的子公司——SpotImage公司负责实施的。

2009年,EADS批准了Astrium采购Spot系列后继星Spot-6和7的计划。

此外,法国还于2011年12月成功发射了新一代0.5m分辨率的军民两用Pleiades-1卫星。

注册于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ImageSat国际公司是由以色列两大国防承包商——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和艾比特系统公司牵头,同时吸收少量美国和欧洲的投资组建的。

ImageSat运营的EROS-A/B星分别于2000年11月和2006年4月由俄罗斯发射升空,可分别提供1.8m和0.7m分辨率的全色影像。

其中,EROS-B的投入运营打破了美国对亚米级商业卫星影像的垄断。

EROS系列卫星以高机动性著称,主要应用于测绘制图、灾害评估、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领域。

印度Antrix公司是印度国家空间研究组织(ISRO)下设的商业机构,经营印度通讯卫星转发器租赁、航天服务与系统供应、遥感影像销售等业务。

Antrix运营的CartoSat-2(IRS-P7)制图卫星是继以色列EROS-B后全球第二颗由非美国机构运营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

该星于2007年1月发射,可提供0.8m分辨率全色影像。

随后,ISRO又于2008年和2010年分别发射了0.8m分辨率的CartoSat-2A和CartoSat-2B卫星,形成了全面的高分对地观测能力。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于2006年1月发射升空,卫星全色分辨率2.5m。

ALOS影像主要供商业使用,可用于制图、区域观测、灾害监测和资源调查等用途。

2011年4月,ALOS卫星到寿失效,其后继星ALOS-2的发射目前尚在准备中。

(二)欧、以、印、日发展自主商业遥感卫星的原因

欧、以、印、日等航天大国(地区)之所以紧跟美国、竞相发展本国的商业高分辨率卫星系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

一方面,这些国家(或地区,下略)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国或战略伙伴,享有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

同时,这些国家在技术和财力方面弱于美国,卫星影像的精度和分辨率等指标本来就落后于美国。

因而,他们无需过分担心敏感情报扩散的不利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搭美国的安全“便车”,争取在国际商业遥感卫星市场上多少分一杯羹的心态和行为不难理解。

另一方面,在战略博弈中,处于弱势或后发的一方采取“等待-跟随”策略或“以牙还牙”策略是必要甚或最优的。

美国解禁高分遥感影像的商业销售,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他国家置于“无密可保”的尴尬境地,而美国却可以通过“快门控制”等技术手段获得不对称情报优势。

此外,通过迫使或诱使别国应用部门为美国卫星买单,在促进美国航天遥感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扰乱或破坏其他航天大国建设自主航天和遥感产业体系的总体部署,削弱或限制其战略发展潜力。

这些因素叠加产生的效果,必将扩大美国的技术和商业领先优势,强化对盟国的控制和对对手的威慑。

面对窘境,其他航天大国与其坐视利益受损,不如通过谋求对等技术和商业能力,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恢复力量均衡,扩大战略迂回的空间,增加讨价还价的筹码。

(三)欧、以、印、日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特点

欧、以、印、日等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发展同样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点,但在具体运营模式上与美国略有差异,同时各国的情况亦不尽相同。

在政府作用方面,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差异主要在于两点。

首先,这些国家商业遥感卫星的研制和部署成本往往由政府或军工部门直接(全部或部分)承担。

其次,与上述特点相关联的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在协调本国军、政、产、研等相关部门,推动商业遥感卫星的研制、部署和应用方面,通常扮演比美国政府更重要、更主动的角色。

在运行模式方面,这些国家的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主体均未独立上市。

而这些国家的具体情况又有差异:

欧州SpotImage和以色列ImageSat附属于本国军工企业(其中,SpotImage的母公司EADS在巴黎、法兰克福、马德里三地上市,而ImageSat两大股东之一的艾比特系统公司则为Nasdaq上市公司);

印度Antrix附属于政府航天机构;

日本则由政府航天机构直接负责遥感卫星的商业化运营,JAXA的作用类似于早期的NASA。

各国技术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或许能解释上述体制特点。

首先,在技术能力方面,成功的商业遥感卫星系统要求既具备有商业竞争力的性能指标,同时与本国军用技术保持适当的代差。

因此,航天遥感技术水平高,安全环境宽松的国家,其商业遥感卫星的产业环境较优越。

其次,在产业结构方面,遥感卫星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国商业遥感卫星业的发展模式。

上下游部门的技术能力强,竞争充分,需求广阔,则商业遥感卫星业的产业环境较优越。

产业环境优越的国家,在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发展中对政府提供协调、管制等公共品的需求相对较低,企业组织的作用相对较重要。

欧、以、印、日比较起来,欧洲在技术能力、安全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最小,产业环境相对成熟,故有条件逐步采取与美国相近的“官督商办”模式,以便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促其提高运营效率。

而以、印、日等国或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或国家安全有求于人,或国内产业环境不成熟,商业遥感卫星企业难以自主发展,更难以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因而只能采取不同形式的“官办”或“官商合办”模式,以便集中有限的资源,为幼稚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必要的保护,助其顺利成长壮大。

(四)“美、欧模式”与“以、印、日模式”的比较

综上,国外主要商业遥感卫星运营模式大体分可为美、欧模式和以、印、日模式。

美、欧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政府监管下,以直接或间接上市企业为主体开展商业遥感卫星运营。

借助资本市场,有利于迅速筹集社会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市场开发。

同时,上市也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规范企业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因而,在条件成熟时,适时推动企业上市,对于在运营中时常面临巨大融资需求的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企业而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然而,由于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运行、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有较高要求,初创企业往往难以企及,因而通常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分阶段逐步实现目标。

事实上,美、欧各大商业遥感卫星公司也都是在经历多年发展之后,才能最终走上上市的道路。

反观以、印、日等国的“官办”或“官商合办”模式,其优势无疑在于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扶持本国弱小产业迅速壮大,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的重大核心利益。

然而,官办产业往往又难以克服效率低下的痼疾,上则“贪多务博、浪掷资本”,下则“工匠浮滥、执业以嬉”,以致“每成一器,价比外洋尤昂,而复草率不精、形模徒具”。

这也就是现代经济学所谓的“政府失灵”问题。

因而,在现代社会,当这类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通常要求适时推进体制调整,建立清晰、合理、可交易、乃至证券化的产权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三我国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我国高分遥感卫星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于1975年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一号以来,已陆续发射了陆地资源、气象、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4大系列遥感卫星,初步构建起多分辨率、多谱段、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及应用体系。

在光学成像陆地资源卫星方面,我国迄今已成功发射低轨道FSW系列返回式卫星18枚,太阳同步轨道传输型资源一号系列卫星4枚。

2012年1月,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发射升空,该星的全色分辨率2.1m,多光谱分辨率6m,为国家开展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卫星数据源保障。

在遥感卫星运营方面,民间资本开始进入遥感卫星产业。

2005年7月,由国内运营商从英国引进的“北京一号”小卫星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

卫星全色分辨率4m,可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提供遥感影像,供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工程和土地利用监测等使用。

在国外遥感卫星数据代理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外商业遥感卫星纷纷抢摊中国,目前国外主要的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商在中国都设立了代理机构。

这些外国商业卫星的代理机构均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业务稳步增长。

尽管我国遥感卫星技术从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国产民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技术及商业应用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我国于2012年初发射的迄今最高分辨率的民用遥感卫星资源三号01星的全色分辨率只有2.1m,仅相当于10年前法国Spot-5,或6、7年前印度CartoSat-1和日本ALOS的水平。

同时,我国现有的资源系列卫星体系也存在卫星立项与实际应用不相适应,地面系统自成体系,业务应用时断时续,产业化发展缓慢,商业化运行程度低等诸多问题。

可以说,民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技术及其商业开发已成为中国航天的一大“短板”。

在这一领域,我国未能展现与自身的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能力相一致的水准,与其他主要航天大国差距显著。

(二)制约我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发展的因素大体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

就外因而言,中国面临的相对复杂的战略安全环境和西方国家长期的技术封锁固然不容忽视。

然而,由于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短期内我们无法控制和改变;

而且从效果上看,这一问题也似乎并未对我国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等发展造成类似程度的困扰。

因而,我们还是应当主要关注内因,即观念、体制、技术、商业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在观念方面,我们对发展自主商业高分遥感卫星系统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尽管我国航天系统及相关应用部门很早就提出,要积极发展包括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内的遥感卫星应用服务体系。

但这一观念还主要停留在价值、意义等层面,对问题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后果是相关产业长期停留在规划阶段,缺乏具体推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认识无法转化为有效行动。

其次,在体制方面,我国军民分立、条块分隔的卫星应用体制阻碍了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

这在一方面导致了相关资源和技术难以有效整合,数据共享困难,行业应用不均衡,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

另一方面,僵化的数据保密政策也人为束缚了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以致形成国产卫星采集的高分辨率影像无法向国内民用部门用户提供,国内民用部门的高分数据需求反而要依靠外国卫星来满足的局面。

第三,在技术方面,我国的遥感卫星系统性能本身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卫星和传感器可靠性差、寿命短,定位精度低,成像光谱质量差、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不高等。

此外,对国产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商业化开发的技术准备也不足,存在产品标准不完善、需求响应速度慢、全球覆盖能力不足等问题。

最后,在商业经验方面,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作为一种军民两用产品,其国际化运营除需要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外,还要求运营企业拥有丰富的军售经验,否则易引起各种军事、外交和商业纠纷。

目前,我国的卫星研制、开发和应用部门普遍缺乏国际化的市场能力和运营经验,这也是未来国产高分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发展的一大隐忧。

(三)促进我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较高航天技术水平和产业基础,在国际和本地区拥有重大安全利益和责任的大国,必须大力发展自主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

针对当前制约我国高分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主要障碍,我们有以下三点基本思路:

1、充分认识发展自主高分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紧迫性

发展自主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是在航天遥感领域践行军民融合式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确保军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

是完善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构建数字中国、实景中国、智能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提高数字城市、天地图、地理国情监测三大信息平台服务能力,推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升级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设完善的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全球战略信息搜集、开发与利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资源应用能力,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

应站在全局高度认识高分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发展的利害得失,以审慎并更加积极的态度推动国家相关战略决策。

2、积极借鉴国外商业卫星公司的发展经验

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主体在政府的主导或推动下,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适时调整优化产权和治理结构,最终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自主发展,是美、欧各大商业遥感卫星巨头普遍采取的成熟道路,同时也是以、印、日等国同类机构未来可预见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业已确立的今天,这一发展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

目前,沪深两市已吸引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市政公用企业和基础设施企业上市融资,相关法规政策已十分健全,这类企业的价值也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这也为自主商业遥感卫星企业的未来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坚持统筹兼顾、协同发展

未来中国高分商业遥感卫星企业应努力在三个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一是实现卫星应用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大力推动包括全球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通信在内的“3S+T”技术的深度融合,完善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

二是实现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协同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国际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将有限的科技资源投入关键技术开发,迅速提升自主核心能力和产业总体水平;

三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在积极利用市场和经济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服务于政府公益性测绘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和民生改善。

(四)推动我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1、加快组建运营企业,整合行业资源

加快组建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企业,借助市场和经济手段,实现高分遥感卫星产业上下游相关部门资源的整合,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积极探索既有国产中低分辨率存量数据的商业开发,推动现行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管理运行体制的调整,推进国产高分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和研制立项。

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发射国产高分商业遥感卫星,在一段时间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完成星座组网和后继星接续,建成体系完整、稳定服务的自主高分商业遥感卫星系统。

未来我国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商业遥感卫星企业,并成为中国地理信息企业走向世界的“排头兵”,成为中国航天军民结合、国际化发展的经典范例,成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

2、营造有利于自主商业遥感卫星发展的制度环境

应当积极调整完善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建立军民融合的航天遥感产业发展体制,理顺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企业与军、政、产、研、用等相关部门的关系,推动政府与企业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

建立定期数据保密政策评估及调整机制,适时调整数据保密范围和级别,提高数据可得性,消除国产遥感卫星应用的不合理障碍。

增加财政投入,为自主高分商业遥感卫星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应用部门使用国产高分卫星数据,促进配套技术和周边产业的成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改革完善政府采购模式,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变短期采购为长期采购,变产品采购为服务采购,避免政府需求模式对市场和产业链的人为割裂,支持骨干企业做大作强。

3、加强科技攻关,打造差异化技术特色和竞争优势

针对国产遥感卫星技术的薄弱环节,在加强科技攻关、努力迎头赶上的同时,应注意采取差异化技术路线和竞争策略,避免与强手的正面竞争,争取在细分市场形成自主核心优势。

在具体思路方面,以色列的做法值得借鉴。

以色列EROS卫星尽管在成像能力方面落后于美国,但通过先人一步进入市场、强调中立性(非美国控制)、发展小卫星星座、高低搭配、组网运行、创新销售模式(过境卫星控制权交易)、强调需求响应速度、机动性和灵活性等策略,在国际商业遥感卫星市场上独树一帜,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未来的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企业也应当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国内外军民用航天遥感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策略和技术方案,寻求自主高分商业遥感卫星系统性能、成本、效益和风险的最佳平衡。

综上,高分遥感卫星的商业化是技术和产业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航天大国推行各自全球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今天,发展自主高分商业遥感卫星技术和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发展我国自主高分商业遥感卫星,仅靠一两个部门或单位的力量远远不够,相关政府机构和产业部门必须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和产业发展之路,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和卫星应用产业的繁荣与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