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127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

D.马可·

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

(3)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比喻比喻比喻B.拟人拟人引用

C.比喻拟人引用D.拟人拟人比喻

5.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②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6.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B.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C.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二、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育才中学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1)(资料我来查)在查阅资料时,你看到下面三则材料。

请你对其进行分析,写出两点探究结果。

材料一:

4月8日,一场名为“春暖花开”的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广西音乐厅上演。

具有浓郁广西特色的民族歌曲与西方交响乐“牵手”,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了民族文化。

观众对这样的大胆创新报以热烈的掌声。

材料二:

近年来,每到节假日,众多游客走进程阳八寨景区,听敬酒歌、跳多耶舞、吃百家宴,领略独特的侗族风情。

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民俗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吸引了更多游客,显示了民族文化艺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材料三:

“三月三”期间,我市组织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市民族高中、柳江区壮文学校附属小学、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等8所“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开展了对歌、传统体育、民族舞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了民族文化,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得到人们的重视、传承和发扬。

你的探究结果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板报我来做)为了让同学们对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学校要出一期宣传板报。

请你参照示例,为板报设计两个栏目。

示例:

民族音乐知多少

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

(3)(专家我来请)育才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张华,将前往邀请我市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李晓冬教授参加此次研讨会。

假如你是张华,见到李教授后,你会怎样说呢?

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术,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散,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范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剪,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8.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9.第②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0.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追求池沼布局的自然之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鼠

布丰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③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要、吃东西。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食肉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桦实和橡栗。

④松鼠不爱下水。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

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瓜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吱吱声。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往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逃出。

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盖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

不会落在窝里。

⑥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2.认真研读文章第③段,作者着重介绍了松鼠哪个方面的特性?

13.“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中的“有人说”能否删去?

为什么?

14.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并品赏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玲珑的小面孔;

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

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

这些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②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③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

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

洋流难道不够吗?

答案很直接:

还真是不够。

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研究人员发现,自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

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磷元素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总量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

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

⑧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

答案是:

极为有限。

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

⑨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

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因为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

(选自《意林》2016年第5期,有改动)

15.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第③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

话说风筝

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古书中称“风鸢”,南方叫“鹤子”,北方称“纸鸢”。

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鸢”。

由于社会不断进步,风筝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陆续出现了帛鸢和纸鸢。

如今也有人选用质轻、不易破损和经久耐用的化纤来替代纸和绢。

②“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大约唐、五代时风等已由最初的军事工具和宫廷娱乐工具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很强的娱乐游戏,同时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

每年的腊月初八到清明前后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据说这一时期放风筝可以去晦气,祈平安。

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俗活动。

③风筝种类繁多,造型各异。

中国制作风筝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南鹤北鸢考工志》将制作风筝的技艺概括为扎、糊、绘、放“四艺”。

其中扎、糊、绘是风筝制作的关键环节。

扎是用竹子扎制风筝的骨架。

一只风筝能否飞得高、放得远,关键看骨架的扎制。

要根据风筝的大小来选择竹子的粗细软硬,还要做到对称均衡。

从风筝的骨架结构可以把风筝分为硬翅、软翅、长串、筒式、平挑、拍子、微型风等等。

·

按形象分为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风筝等。

糊是用纸、绢、绸、无纺布等糊在风筝的骨架上。

糊的技艺要求也很高,一定要平整,松紧适度,对称的部位要一致,这样才能保持风筝的平稳。

绘是在风筝上绘上各种吉祥如意的美丽图案,有的是绘好后再糊,也有的是先糊好后绘,制作技艺高超的多选择后者。

④中国各地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有的清淡素雅。

⑤北京风筝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乃至高潮的兴起,还是从曹雪芹的《南鹤北莺考工志》开始的。

大约乾隆二十年(1755),曹雪芹所创图式的风筝出现在京城,自此迎来了北京风筝的鼎盛时期。

⑥天津风等以造型优美、人物生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骨架扎法和绘画上。

杰出代表为魏元泰;

人称“风筝魏”。

⑦山东潍坊旧称潍县,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不仅风等名扬四海,杨家埠也是木版年画的产地之一,“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

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更加突出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

⑧江苏南通风等又称“鹤子”,其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音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主要有“板鹞”和“活鹞”两大类。

18.题目“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

19.读第①段,看看风筝在材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0.北京风筝和山东潍坊风筝各有什么特点?

(1)北京风筝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东潍坊风筝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21.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

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

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

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立意自定;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蔓”应读“mà

n”;

C.败笔(bǎi)——bà

i,“傍”应读“bà

ng”;

D.“镂”应读“lò

u”,张鷟(zhuò

)——zhuó

故选B。

2.D

【解析】

A.“应”应为“映”;

B.“功”应为“工”;

C.“拔”应为“跋”。

故选D。

3.B

B.“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用在这里不合适。

应改为“逗然不同”。

4.C

(1)把桥洞比喻成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3)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故选C。

5.C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

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

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通读句子可以确定③为首句,②为尾句,根据④句“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可以确定它应该承接①句。

排序为:

③①④②,故选C。

6.C

C.省略号和“等”重复,删去省略号或“等”。

7.

(1)示例:

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民族文化,雅俗共赏,获得群众好评。

②民族文化艺术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2)示例:

民族文化大家谈民族歌舞显魅力(3)示例:

李教授,您好!

我是育才中学学生会主席张华。

我们学校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诚邀您来参加。

请问您有时间吗?

(1)仔细阅读三则材料,不难发现三则材料都是说“民族文化”的,根据三则材料所说的不同的方面,抓住材料文字中的关键字词如“观众”“经济发展”“校园”,从“文化文化”与它们的关系来分析概括结论。

(2)根据活动的目的“让同学们对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以宣传“民族文化”为中心内容,按照示例的提示,拟写活动项目,语言要简洁。

(3)本题考查的是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要求语言得体,即语言要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题目中的要求,使用合适的称谓“李教授,您好!

”,表达清楚邀请对方的目的和要求“诚邀您来参加。

”使用礼貌的语言表达。

8.总说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基本原则和实际效果。

9.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或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

10.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或: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1.栽种方面: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写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修剪方面:

不讲求整齐划一。

【分析】

8.此题考查的是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选文属于总分结构,第一段在结构上属于总说的段落,写了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一致追求的是;

”,做法“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效果“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据此理解作答。

9.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

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

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说明的内容(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第②段中“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10.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第③段中“有些园林池沼宽散,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范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安排目的是为了达到“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据此作答。

1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

第④段写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讲究自然。

据此概括作答。

12.着重介绍松鼠驯良的特性。

从松鼠活动的范围、活动的时间以及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它的驯良。

13.不能。

因为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一定可靠,如果删去,就变成确定无疑的事实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此句中“衬”的意息是“搭配上(别的东西)”。

巧用一个“衬”字,把松鼠的小面孔和俏尾巴连成一个漂亮的整体,让人对松鼠的外形有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1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

文章围绕说明对象“松鼠”在③段写了“乖巧,驯良,”的特点;

为了突出这一特征,写了它的活动范围“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和活动时间“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要、吃东西”还有他们的主要食物“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食肉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