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1134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

《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范汇编第三册31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Word格式.docx

~6°

~25°

>

25°

3.3.3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2。

一幅图内一般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表2

比例尺

基本等高距

平地

山地

1000

0.5

1.0

2.0

2000

2.0(2.5)

5000

5.0

注:

当所测制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需缩小编绘时,可以使用表2中括号内的基本等高距。

3.3.4地形图的精度

3.3.4.1图上地物点对邻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超过图上0.6mm;

山地、高山地不超过0.8mm。

3.3.4.2图上等高线插求高程点对邻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表3的规定。

当采用0.5m等高距时,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25m。

表3等高距

高程中误差

1/3

1/2

2/3

1

3.3.4.3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按3.3.4.1放宽0.5倍,高程中误差按表3放宽0.5倍。

特别困难地区,无法按本标准规定的正常方法施测时,其成图精度及施测方法可结合测区具体情况拟定技术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4平面控制测量

4.1一般规定

4.1.1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精度及密度,以满足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

4.1.2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

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测区面积、测图比例尺及矿区发展远景等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长期适用。

4.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一般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

其等级的划分,一般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级。

各级平面控制网,根据矿区的规模均可作为首级网。

加密网视具体情况,可以越级布网。

4.2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4.2.1平面控制点的精度及密度要求

4.2.1.1三、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

一、二级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

4.2.1.2平面控制点的密度一般应保持在图上500mm~1000mm的间隔内有一个点,且应能全面控制测区的范围。

4.2.2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略)

4.3技术设计、选点、造标、埋石(略)

4.4水平方向观测

4.4.1经纬仪检验(略)

4.4.2水平方向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略)

4.4.3水平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4.4.3.1各等级水平方向观测均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若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时,不应进行观测。

全部测回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

4.4.3.2观测开始前,应根据观测目标调整好望远镜的焦距,在一个测回内要保持不变。

4.4.3.3水平方向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

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方向观测法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

a.将仪器照准零方向目标,按观测度盘表对好度盘和测微器;

b.顺时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目标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两次);

c.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目标,按b.方法进行读数;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3、4、...、n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

d.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按b.方法进行读数;

e.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观测至零方向。

4.4.3.4在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应受日光直射,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应超过1格。

当气泡位置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有纵轴倾斜传感器校正的电子经纬仪及全站仪可不受此限。

4.4.3.5观测时仪器转动应平稳、匀称。

用望远镜垂直丝精确照准目标时,应将目标置于水平丝附近,照准各方向目标应在相同的位置。

使用微动螺旋照准目标时,其最后旋动螺旋的方向应为旋进。

4.4.3.6当方向总数超过7个时,应分两组观测。

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要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两组观测的两个共同方向间的角值互差不应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两组观测结果分别取中数。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按等权进行测站平差。

4.4.3.7当观测方向多于三个,在观测过程中若个别方向目标不清晰时,可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应超过方向总数的1/3。

放弃方向补测时,可只联测零方向。

放弃方向的补测,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

如果全部基本测回测完,有的方向尚未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则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4.4.3.8三、四等三角观测,当垂直角超过±

时,每测回应重新整置仪器,使水准气泡居中,或者在观测过程中读定水准器,加入垂直轴倾斜改正。

4.4.3.9在高等点上设站观测低等方向时,须联测两个高等方向,且宜是与低等方向构成图形的高等方向。

在已经观测过的点上第二次设站观测时,应联测两个已测方向,一个点上同时或同人不同时进行不同等级观测时,如能确保照准的高等方向正确无误,则在低等观测时可只联测一个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高等方向。

联测高等方向夹角的观测值和原观测值(查不到原观测成果,则可用坐标反算值)之差不应超过±

2

(式中m1、m2为相应的新、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4.4.3.10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及方向法观测的各项限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项目

限值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J1

J2

J5

J6

观测测回数

9

12

6

3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限差(″)

-

半测回归零差限差(″)

8

24

一测回内2c互差限差(″)

13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限差(″)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7

15

30

当照准方向的垂直角超过±

时,该方向的2c互差可按同一时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限差仍按上表执行。

按此方法比较应在手簿中注明。

4.4.4导线水平角观测的作业要求

4.4.4.1各等级导线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

4.4.4.2在观测时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各为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

4.4.4.3导线点观测方向多于两个时,应按方向观测法观测。

4.4.5水平方向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略)

4.4.6归心元素的测定(略)

表8

等级

测回数

△限差

(″)

方位角闭合差限差

三等

10

3.5

3.6

四等

5

一级

4

10.0

二级

20.0

20

n为测站数;

△=[左角]中+[右角]中-360°

4.5距离测量

4.5.1基本规定

4.5.1.1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的起始边和边长,均应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

4.5.1.2测距仪的精度分级,依测距仪出厂时的标称精度,按1km测距中误差mD划分为两级;

Ⅰ级:

mD≤15mm

Ⅱ级:

5mm<mD≤10mm

测距中误差mD按式(4)计算:

mD=±

(a+b·

D)...................(4)

式中:

a――标称精度固定误差,mm;

b――标称精度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边长度,km。

4.5.2仪器检验(略)

4.5.3测距边的选择(略)

4.5.4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

4.5.4.1各等级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的规定。

4.5.4.2各级测距仪观测结果的各项较差的限值,应不大于表11的规定。

4.5.4.3气象数据的测定应符合表12的规定。

4.5.4.4利用天顶距计算高差和平距时,天顶距观测应符合5.7的规定。

表10

控制网

等级

仪器等级

时间段

每一时间

段测回数

备注

三、四等

Ⅰ、Ⅱ

当四等导线边长小于2km时,可观测一个时间段

一、二级

1可以用往返测量代替不同时间段测量。

时间段指上午、下午、夜间和不同的白天。

2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个。

自动取平均值的仪器,每进行一次平均值测量为一测回。

3测定作为首级网的一、二级起始边时,Ⅱ级仪器应观测四测回。

表11mm

一测回读数较差

测回间较差

不同时间段或往返较差

(a+b·

D)

1不同时间段(或往返)测量的较差,应将斜距化算到同一高程面上进行比较。

2(a+b·

D)为仪器的标称精度。

表12

最小读数

测定时间

气象数据的取用

温度

气压

Pa

三、四等网的起始边和边长

0.2

50

(或0.5mmHg)

一测站同时段观测的始末

测边两端平均值

一、二级网的起始边和边长

100

(或1mmHg)

每边观测的开始

测站端的数据

三、四等边长及一级起始边应对向观测天顶距,一、二级边长可在一端测定。

4.5.5测距观测的作业要求

4.5.5.1测距观测时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在大气稳定、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观测,晴天日出后与日落前半小时内不宜观测,中午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留有适当的间歇时间。

阴天有微风时,可以全天观测;

b.在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天气及大气透明度很差的情况下不应作业。

4.5.5.2测距的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严格执行仪器说明书中规定的操作程序;

b.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测距仪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使之与外界温度相适应。

观测时,应用“电照准”获得最佳回光信号;

c.晴天作业时仪器应打伞遮阳,主要电子附件也应避免曝晒。

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向太阳,亦不宜顺光、逆光观测。

在顺光观测时,当阳光与测线夹角小于30°

时,棱镜也应打伞遮光;

d.应按仪器性能及距离选用棱镜组合,作业时使用的棱镜宜与检验时使用的棱镜一致;

e.仪器和棱镜应严格对中、仪器及棱镜高量至毫米。

f.测距时,应暂停无线电通话。

仪器和棱镜架设后,应有专人管护。

4.5.5.3气象元素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距前,应先打开干湿温度表和气压表,使其与周围温度一致;

b.气压表应放置水平,防止曝晒,读数前要轻轻敲击气压表盖,防止指针搁滞;

c.温度表应悬挂在与测距视线同高、不受阳光辐射影响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自动通风干湿温度表和手摇干湿温度表应按规定的要求正确使用。

4.5.5.4当边长必须进行偏心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偏心距小于0.4m时,归心元素测定按4.4.6规定执行;

b.当受条件限制,必须进行大偏心观测时,只能在单端进行,且偏心距最大不宜超过10m;

c.偏心距用钢尺丈量两次,读数较差应小于5mm,取中数记至毫米;

偏心角用经纬仪测定一测回,两个半测回较差应不大于2′。

4.5.6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略)

4.5.7光电测距距离计算(略)

4.5.8测量边长的精度评定(略)

4.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4.6.1精度分级

4.6.1.1GPS网按相邻点的距离和点位精度要求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级。

4.6.1.2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下式表示:

σ=

...........................(22)

式中:

σ――标准差(即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10-6;

d――相邻点间距离,km。

4.6.1.3各等级GPS网的主要技术指标不应超过表13的规定。

4.6.2布网原则

4.6.2.1GPS网的布设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预期达到的精度、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状况等,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4.6.2.2GPS网宜布设为全面网,一般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路线的形式。

各等级GPS网中异步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符合表13的规定。

当需要增设骨架网加强控制网精度时,可分级布网。

4.6.2.3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为方便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通视方向(包括与同级以上国家控制点通视)。

4.6.2.4布设GPS网时,应与附近国家地面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一般不得少于3个,困难地区不得少于2个,并应均匀分布于网内。

新布设的GPS网应尽量与附近已有的GPS点进行联测。

4.6.3选点、埋石

4.6.3.1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的地方,被测卫星的地面高度角15°

以上应无障碍物。

表13

相邻点间距离

km

a

mm

b

10-6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异步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5~8

≤10

≤5

1/80000

≤6

2~5

1/40000

≤8

0.8~3.0

≤15

1/20000

0.5~1.5

≤20

1/10000

1位于测图范围以外,与已知点联测的个别点距可较表内规定值放长两倍。

2GPS网的观测边长可根据测区情况及仪器类型而定。

4.6.3.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台、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4.6.3.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并应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4.6.3.4点位应选在地面基础稳定、利于长期保存、交通方便、施测安全以及便于用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和联测的地方。

4.6.3.5GPS点按相应等级埋设三角点标石。

GPS点的埋石应符合4.3.7~4.3.11的要求。

4.6.4观测、记录

4.6.4.1各等级GPS网的观测应选用双频或单频GPS接收机,其标称精度应不低于10mm+5×

10-6;

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三、四等应不少于3台,一、二级应不少于2台。

4.6.4.2GPS接收设备的检验和维护应按照CH2001-1992的8.2~8.4的有关规定执行。

4.6.4.3作业前,应按照测区的平均经度、纬度和作业日期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和作业计划进度表。

4.6.4.4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

方法

卫星高度角,(°

静态

≥15

快速静态

有效观测卫星个数

≥4

≥5

平均重复设站数

≥2

≥1.6

时段长度,min

≥60

≥45

≥20

数据采样间隔,S

15~60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PDOP)

<6

当采用双频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时,时段长度可缩短为10min。

4.6.4.5GPS网测量只记录天气状况,不观测气象元素。

4.6.4.6在寻常标下可直接设置天线观测,当GPS点(或原三角点)上建有高标时,则应将天线安置在基板上或进行偏心观测。

需在觇标的基板上安置天线时,应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然后依投影点安置天线;

编心观测时,偏心元素的测定及计算方法按CH2001-1992附录G执行。

4.6.4.7安置天线时,应将天线定向标志线指向正北,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天线,按统一规定的记号安置天线并指向正北,天线安置需严格对中。

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量至毫米,两次量高较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4.6.4.8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确保各站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4.6.4.9测量手簿必须现场逐行、逐栏认真记录各项数据,严禁事后补记。

测量手簿应连续编印页码并装订成册,不得缺损。

4.6.4.10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转录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严禁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4.6.4.11外业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基线解算质量进行检核(检核的项目和限值见4.7.4),当发现有超限成果时,应分析原因后对有关测站进行重测。

平差计算时,重测成果与原成果不取中数,而只采用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

4.7观测成果的验验和计算。

5高程控制测量

5.1一般规定

5.1.1测区的高程基本控制应为三、四等水准或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小面积测区且无发展远景时,亦可布设等外水准。

当利用GPS进行高程测量时,经计算分析符合四等或等外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的,可代替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

5.1.2各等级水准网(光电测距高程导线、GPS高程测量)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对起始点不大于0.05m。

5.1.3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GPS点的高程,采用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GPS高程测定或三角高程测定,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0等高距;

当采用0.5m等高距时,不大于1/10等高距。

5.1.4测区的基本高程控制,应与测区范围相适应,满足加密需要,并与国家水准点连测。

当测区甚小且无发展远景,又距国家水准点甚远时,可不连测。

5.1.5各等级水准、光电测距离高程导线的技术指标不应大于表17、表18的规定。

表17km

闭(附)合

路线长度

结点线长

支线长度

三等水准

200

140

四等水准、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80

60

等外水准、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35

25

5.1.6当采用支线水准引测高程时,引测路线的等级应不低于测区的基本高程控制等级,引测高程的起算点必须进行检测。

支线水准的路线长度可按表17的规定放长0.5倍。

5.1.7本标准所列的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与四等水准,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与等外水准,允许同等级混合使用,但在同一测段中只能使用一种方法。

5.1.8水准点的间距一般应保持为2km~6km,测区外可适当放宽到4km~8km。

表18mm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高差、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

一般地区

山区

L为路线长度,km。

5.1.9三、四等水准测量应使用精度不低于S3型水准仪;

等外水准测量应使用精度不低于S10型水准仪。

四等和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应使用不低于Ⅱ级光电测距仪及J2型经纬仪;

也可使用精度相应的全站仪(电子速测仪)。

5.2技术设计、选点、埋石

5.2.1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应满足高程加密、地形测图、地勘工程测量的要求。

一般可在高等点间布设单一路线、高程网或支线,特殊情况下基本高程控制网也可根据引测的高程点布设独立水准网。

5.2.2水准点(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点)的点位,应距铁路不少于50m,距公路应不少于20m,且地面基础应坚固稳定,以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5.2.3水准点标石的规格,见附录F(标准的附录)。

等外水准点需要埋石时,可采用一级三角点标石。

在路线中的三、四等三角点、导线点标石,均可利用为同等级的水准点标石。

5.2.4山地、荒漠地埋设水准点标石应挖掘护沟、堆土,并埋设指示盘。

5.2.5埋设三、四等水准点标石,应详细填写水准点点之记,实地量测点位至方位物点的距离。

5.2.6GPS高程点的点位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4.6.3的有关规定。

5.3水准仪及水准标尺检验(略)

5.4水准观测

5.4.1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